我去過天堂:一位醫生瀕死所見的世界
- 作者:瑪麗.尼爾
- 原文作者:Mary C. Neal,M.D.
- 譯者:蔡孟璇
- 出版社:三采
- 出版日期:2013-04-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298634
- ISBN13:9789862298633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死亡很痛苦嗎?
人死了會去哪裡?
神真的存在嗎?
一位骨科醫生的瀕死經驗,
述說她見到的死後世界……
★《紐約時報》非文學類排行榜第一名
★ 亞馬遜書店讀者留言回應近千篇
這是一個膾炙人口的真實故事。
作者瑪麗.尼爾是位崇尚科學的醫生,一次泛舟意外落水被救起時,她已無呼吸心跳,這一般在醫學臨床上通常被斷定死亡。而在此時,她感覺到自己的靈魂「跳出」自己的身體,接著看到幾個親切且充滿喜悅的靈魂前來迎接她,進入一個「到處充滿明亮光線的雄偉大廳」,然而,後來那些護送她的靈魂(或是我們所稱的「天使」)懷抱懊悔口吻告訴她,她應該回到她的身體,因為她「時候未到」,而天使告訴她一些她要完成的使命……
在這個真人故事中,作者讓大家瞭解死亡並不可怕,反而是回到靈魂本來的狀態,充滿喜悅。而且死後的確有其他的靈魂聚集的地方,也有天使,而人是為了某些目的自願到地球人間的,這些見聞給了人希望與鼓舞。
作者是位崇尚科學的外科醫生,她不浮誇又不賣弄玄虛的文字娓娓道出瀕臨死亡後的鼓舞人心又帶來希望的故事。從中你會重新認識死亡,死後的世界,並回頭來看見生命的意義……
作者簡介
瑪麗.尼爾(Mary C. Neal, M.D. )
瑪麗.尼爾醫師,具骨外科專科醫師資格,前南加州大學脊椎外科部主任,懷俄明州傑克遜城的骨科協會共同創辦人。尼爾醫師已出版了數篇論文與書籍篇章,是美國數個醫學專業學會的會員。
尼爾醫師是名活躍的運動好手,熱衷於許多休閒與競賽性滑雪、泛舟與自行車活動。她的先生威廉‧尼爾醫師與子女亦熱衷運動。一九九九年,在南智利的河大區度假泛舟時,她被困在瀑布底下,幾乎溺斃。甦醒之前,她經歷了一場極其喜悅與非凡的體驗,她拜訪了天堂,並直接與天使進行溝通。她也是一位啟發人心的演說者,曾在公開場合演說這次轉化人心的事件,分享它如何影響了自己與家人,以及它所傳達的,關於我們的生命意義與目的的重要課題。
譯者簡介
蔡孟璇
蔡孟璇,東海大學外文學士,加州州立大學語言學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多年,現為自由譯者。喜好研究各類形上學與宗教、神祕學,曾獲第二十三、二十五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評審獎,譯有《能量醫療》、《開機》、《遺失.時間》(英譯)、《新好生活》、《金錢的靈魂》、《心靈能量》、《大開悟》、《當女人是一隻鳥》及《和平小豬學禪修》童書三冊。Email: windhorse7@gmail.com。
序曲
這世上最美之事,是看不見甚至聽不見的,必須用心去感覺。
—海倫‧凱勒
上帝與他的天國傳信者的確存在今天的世界上,而且依然活躍。他們參與、介入人間的頻率不僅很高,過程也極為不尋常。雖然我過的是一個可謂十分平凡的生活,但我卻有此殊榮,能夠以可見且具體的方式接觸到上帝。其中一次經驗是在一九九九年一月十四日,我和外子在南美洲度假時發生的。當時,我泛舟溺水,連船帶人被捲入水底,動彈不得。我死了,而且去到了天堂。在那裡短暫停留了一短時間之後,我又回到了身體裡。我拖著損傷的雙腿與受到重創的肺回到世間的生活,住院一個多月,出院後有好一陣子必須藉助輪椅來行動,而且有半年多的時間無法從事我的骨科手術工作。
許多人認為這次意外是件可怕、悲慘的事,我卻將它視為有生以來所獲得的最棒恩賜。這意外過程的一連串事件與康復經過,絕對是個奇蹟。我不但有幸體驗天堂,更持續強烈地體驗到神的國度,而且在回到身體之後的連續幾個星期裡,與耶穌有過數次的對話。
透過這些經驗與對話,我了解了生命中的許多重要問題,例如:「我們死後會如何?」以及「我們為何在此?」「為何壞事會發生在好人身上?」等。我也更加了解使徒保羅於〈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的敘述,在信、望、愛之中,愛是最持久的。我本有充分理由相信奇蹟,但是從天堂歸來的這一段經歷,已讓我的「信」轉化為知、「望」轉化為現實。而我的「愛」依然不變,永遠不變。
我回到人間的眾多理由之一,就是向人們述說我的故事,並且幫助他們找到回歸神的道路。我在初期的康復過程中,受邀與社群的小組分享我的故事,而這些人又將這故事與他們的親友分享。於是這個故事流傳至全國各地,而且經常有人告訴我,他們的生命因此受到重大的影響。在分享過程中,我了解到這故事不屬於我,而是屬於神,它本該與人分享。它已啟發許多人、引發廣泛的討論,也為重新振奮了人們與神的關係。它讓人們不再如此害怕死亡,而能更加熱情地過一個圓滿且有意義的生活。我的故事讓人們信心倍增,為他們的未來帶來希望。
位高責重:特權總是伴隨著責任。
確實,上帝給我們一盞燈,不是要我們藏起來或放到床底下。他給我們每個人一盞燈,為的是讓我們照亮這世界。光永遠能驅散黑暗的空洞。最後,我覺得,如果閱讀我的故事能讓一個人更接近神,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好,那麼這本書就值得撰寫。
因此,我開始以紙筆記錄我的觀察與體驗。
我在寫稿過程中不可能知道、也從不知道的是,驅使我完成這本書的迫切感,也是神在對我的生命做工。因為故事並未就此結束……
前言
神啊,求你聽我的呼求,側耳聽我的禱告!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我要從地極求告你。求你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
—詩篇61:1-2
墨西哥偏遠山區裡,狹小的雙線道路積滿了昨夜的雨水。天色不早了,我們離大馬路還有數小時車程,而且殘破的卡車又滑出路面,陷進了路肩的厚泥巴地裡。我們的旅行團成員包括當時十五歲的我、一對成年的宣教士夫婦、另一位青少年,以及一個小嬰兒。卡車空轉的輪胎無法抓地,因此很快便陷落至車軸部位。當我們知道卡車輪胎幾乎不可能脫困時,焦慮指數也隨之急遽升高。而要在步行距離內獲得救援,同樣不可能。
我們對這類的突發事件毫無準備。小嬰兒需要食物,而我們知道一旦太陽沒入地平線,氣溫會驟降。我們非得讓卡車回到正軌不可,因為整個夏天,我們已經在這條荒涼的道路上行駛好幾次了,但從未見過其他車輛。我們專注於手上的任務,一試再試,努力讓輪胎脫離泥沼,但泥沼似乎深不可測,我們努力了半天依然毫無成效。同時,我們開始熱切祈禱,而且說的是十分具體的禱詞:我們祈禱神能「將磐石置於我們之下」,而且要快。
話才剛從雙唇溜出,我們隨即驚訝地看見一輛破舊的敞篷載貨車轆轆地駛過來。那位司機轉錯了彎,正在找路回到主要道路上。我們告訴他自己所遭遇的困境後,他慷慨提議要送我們進城。前座太小了,裝不下我們全部的人,因此我們迫不及待地爬上載貨的車身,笑著將自己安頓在貨物上......而貨物竟是石頭。一看見那些石頭,我們心中無比歡欣,因為我們知道,上帝已經聽見我們的祈禱了。
這是針對我們的祈禱所做的回應嗎?雖然神也有幽默感,但他會介入我們的生活,回應我們的祈禱嗎?那位卡車司機是個天使,或是神派來的其他使者嗎?這是否是個奇蹟?或許只是運氣或巧合。「巧合」的定義是「似乎有所關聯之事件的偶然發生。」「運氣」則是「一種帶來好運或厄運的力量,傾向於偶然的意外。」對我來說,我稱它為奇蹟:一種「被視為上帝之工的事件。」
《聖經》描述了許多這種情況,神會派遣天使幫助需要的人,這些人多半是處於遭逢困難、性命交關或瀕死的時刻。奇蹟似乎是適用於全體人類的,無論是天主教徒、新教徒、穆斯林或印度教徒,都曾描述過類似遭遇。《可蘭經》將奇蹟描述為「人類生命中的超自然介入事件。」天主教教會形容奇蹟為「上帝的做工」,而它通常帶有特定目的,例如令一個人改變信仰。《韋氏大學字典》 對奇蹟的定義是「一個顯示出神聖的介入之非凡事件」。
嘲諷者宣稱,奇蹟違反自然律,因此不可能發生。其他和我一樣相信奇蹟的人則對奇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情況一:
從高處丟下一個球,球掉落至地上,它遵循自然律。
情況二:
從高處丟下一個球,球往地上的方向掉落。一隻手伸出來接住了它,使球沒有落至地上。球仍然遵循自然律,但那隻手介入了。如果那隻手是神的手,我們所目擊的便是不違背自然律的神聖的介入。
我相信神聽見了我們在墨西哥小路上的懇切呼求,而選擇為我們介入這件事。雖然那個回應不是我們所預期的那樣,但他 (譯注:本書內文統一配合新標點和合本《聖經》的用法,稱呼神時都採用「你」「他」,而不使用「□」「祂」。)針對我們特定的祈禱給出了特定的答案:他將磐石置於我們之下。
和許多人一樣,多年來我一直質疑自己的靈性信仰。我質疑神是否真的存在,不知他在我生命中的角色為何,不了解他為何允許這麼多壞事發生,而且懷疑死後是否還有生命存在。儘管我有這麼多問題與懷疑,高中時代的那次經驗之後,我仍目睹了無數的祈禱獲得應允,以及許多次神聖的介入。我在南美洲度假時溺水,卻到天堂走了一遭又回來,這是莫大的喜悅、殊榮與恩賜。我獲得與天使交談的機會,提出了許多問題,並從中獲得了諸多洞見。這趟冒險之旅的另一個結果是,我有機會聽見許多和我有同樣經驗的人,述說他們的靈性體驗與瀕死經歷。他們在故事一開頭經常這麼說:「我從來沒有向任何人說過這件事,因為我想他們不會相信我,但是……」
在今日的世界裡,神是否存在?奇蹟仍會發生嗎?我們身邊真的有天使嗎?神會信守他的承諾嗎?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憑信仰過活嗎?我相信,對以上任何一個問題而言,答案絕對都是「是的」。而我也相信,在你讀過我親眼所見並體驗到的奇蹟之後,你也會做出相同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