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作品集第一輯
- 作者:苑舉正
-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2013-03-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0362696
- ISBN13:9789860362695
- 裝訂:平裝 / 37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收錄「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第一屆(二0一一年)及第二屆(二0一二年)共三十五篇精華作品。依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教育四個組別分訂不同題目。議題皆具有重要性或話題性,徵文題目如下。第一屆分為人文組「幸福是什麼?」,社會組「性可以沒有愛嗎?」,自然組「科學是『發現』還是『發明』了真相?」,生命教育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第二屆分為人文組「論當代應有的人文精神」,社會組「論臺灣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的衝突」,自然組「科學如何看待特異功能」,生命教育組「死亡對人生的意義」等。學生依各議題進行深度思考與論辯,激發出篇篇充滿自省、關懷、理性論證的精彩文章。
作者簡介
主編∕苑舉正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
作者
第一屆
人文組 張傳佳∕陳彥誌∕張登翔∕阮鳳儀∕謝哲煥
社會組 吳俊志∕林子新∕鄧安妮∕張語嫣
自然組 王若帆∕王元君∕張原通∕許恩碩
生命教育組 吳澤玫∕林家鋐∕許朝祺∕余欣叡
第二屆
人文組 曹行∕張堯程∕吳威賦∕韓翔中∕崔麐
社會組 賴天恆∕林家鋐∕林宣佑∕張祐寧
自然組 康少璞∕何銘峰∕陳盈志∕鄭兆庭∕陳儒玉
生命教育組 韓蕾∕黃薏文∕吳澤玫∕張孝慧
序一∕李嗣涔校長
序二∕陳弱水院長
出版緣起∕苑舉正主任
第一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 幸福是什麼?
首獎∕張傳佳
貳獎∕陳彥誌
三獎∕張登翔
佳作∕阮鳳儀
佳作∕謝哲煥
社會組 性可以沒有愛嗎?
首獎∕吳俊志
貳獎∕林子新
三獎∕鄧安妮
佳作∕張語嫣
自然組 科學是「發現」還是「發明」了真相?
首獎∕王若帆
貳獎∕王元君
三獎∕張原通
佳作∕許恩碩
生命教育組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首獎∕吳澤玫
貳獎∕林家鋐
三獎∕許朝祺
佳作∕余欣叡
第二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 論當代應有的人文精神
首獎∕曹 行
貳獎∕張堯程
三獎∕吳威賦
佳作∕韓翔中
佳作∕崔麐1
社會組 論臺灣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的衝突
首獎∕賴天恆
貳獎∕林家鋐
三獎∕林宣佑
佳作∕張祐寧
自然組 科學如何看待特異功能
首獎∕康少璞
貳獎∕何銘峰
三獎∕陳盈志
佳作∕鄭兆庭
佳作∕陳儒玉
生命教育組 死亡對人生的意義
首獎∕韓 蕾
貳獎∕黃薏文
三獎∕吳澤玫
佳作∕張孝慧
校長序
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李嗣涔
七年多前,在我接下臺大校長職務的就職演講中,期許打造臺大為一研究卓越、教學卓越及服務卓越的大學。我與臺大全體成員一起努力,改善校園軟硬體基礎建設,提升學校教學、研究的品質、為臺大成為卓越大學鋪路。經過幾年的努力,臺大的成就斐然,至今不但已經擠入世界百大之列,2013年泰晤士報世界大學學術聲望評比更接近世界五十大,也成為亞洲地區最具知名度的大學之一。我擔任校長前從事人體身心靈科學的研究,深知人的一生中有兩套學問要學,才能安身立命於宇宙之中。一套是「求生存」的學問,也就是在大學裡學到專業及通識的學問,畢業以後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養家活口,生存下來;另外一套是「生命」的學問,也就是了解並追求生命意義的學問,也是在社會中安身立命的處事態度。
我知道只有哲學性的思考才足以釐清對生命的認知;用理性的論證,思考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的關懷才能深入生命的本質。於是,我在三年前,召集校內相關學院院長,提出舉辦哲學論文桂冠獎的想法。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這個想法一提出來,即蒙校內同仁一致支持,並獲得文學院同仁允諾承接此任務,並交由哲學系主辦。
現在,哲學獎辦了兩屆了,兩次頒獎典禮我都參加了。在典禮中,我看到學生的熱情與認真,也看到所有參與這個獎項的同仁的努力與付出。最讓我感到高興的是,兩屆哲學獎舉辦的成果,也就是本書所包含的得獎論文能夠付梓出版。作為臺大這個大家庭的校長,我以興奮的心情,看到學生對於本獎項的支持與參與。雖然這個獎到目前為止,仍只是一個開始,但我相信長久以後,哲學論文桂冠獎終將引發同學們對人生作深入的思考,找尋到生命的終極意義。
文學院院長序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 陳弱水
「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第一、二屆得獎作品集就要出版了,我很高興。對我而言,這本集子的出版才真正標示這兩屆獎項活動的完成。「哲學桂冠獎」的舉辦,給獎只是手段,目的是在大學中鼓動深度思考,激勵論辯文字的寫作。得獎作品公諸於世,不但代表工作的完成,也讓「獎」的意味淡化,深思明辨的精神顯揚。
思想的形態和樣貌很多,在我個人看來,哲學可以被理解為最接近純粹形態的思想。這是指,哲學在思想的園地之中,「思」的成分最重,涉及的問題最根本、最廣泛,思考的要求最嚴謹。一般而言,哲學企圖在前提明朗的情況下,依靠思考的力量,利用常識、日常經驗和基礎專業知識,剖析問題,推出認識或價值上的主張。思考是探索世界進程中的永恆要素,也應當是生活中的要素。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主張學思並重,在臺灣,「學」、「思」相較,「思」顯然比「學」──具體知識的獲得──還要弱很多。因此,鼓勵思考、激發思考、啟發如何思考,應該是我們教育的要務。思考最重要的,是要合乎理則,有清楚的根據,所忌諱的,是在論辯的過程中摻入個人的成見、偏見、可疑的認知、未經宣示的信仰,勉強把論點導往既定的方向。更嚴重的,則是操弄,以合理論說的外貌從事宣傳工作。我看了幾篇作品集中的文章,都沒有這些情況,它們的確是思考。這是「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的可貴成果!
近幾十年的世界,專業化急遽進展,連哲學都專業化了。哲學幾乎完全蹙居於學院一角,即使在學院之中,沒有博士學位的原創哲學家如Saul Kripke也屬鳳毛麟角。以我個人之見,臺灣哲學界如果有任何社會責任,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推動自省思考的風氣,這樣做,也有復興哲學愛智精神的涵義。「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是哲學的社會化實踐的一小步,盼望各院各系所的同學往後能多參加這項活動,藉此檢驗你們的想法和信念,試煉你們的思考力,相信主辦單位也會找出各種辦法,讓這個思想火種的光熱持續且擴散。
出版緣起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主任 苑舉正
「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是李嗣涔校長任內的一項重要創舉,也是對校內哲學教育的最大支持。李校長的構想,來自知識份子面對社會發展的期許。近年來,伴隨著民主的深化,臺灣人民每每因為堅持己見,導致理念分歧,有時甚至因為情緒,失去理性對話空間。有鑑於此,李校長想到,作為培育知識份子的臺大,應當謀求改善之道,提振理性對話風氣,鼓勵學生以文章,寫出道理。李校長之構想,立即獲得響應,由文學院、理學院、社科院等院院長共同組成「哲學桂冠獎委員會」,首倡臺大校內哲學論文競賽,並委託文學院、哲學系輔助校方舉辦。
兩年來,哲學獎的籌備與舉辦,歷經兩任文學院院長(葉國良教授與陳弱水教授)暨兩任哲學系系主任(孫效智教授與我本人)。我還記得,當初接此重任時,葉院長指導,孫主任策劃,「哲學桂冠獎」從無到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謝哲學系師生暨臺大領導學程學生大力支持,締造出今天哲學桂冠獎的運作成果。在所有參與者當中,最重要者,莫過於孫主任所延聘,由哲學系內外比例相當的學者專家組成審議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參酌國內現有議題,將獎項分為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教育四個組別,訂定題目。
第一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的徵文題目如下:
1. 人文組:幸福是什麼?
2. 社會組:性可以沒有愛嗎?
3. 自然組:科學是「發現」還是「發明」了真相?
4. 生命教育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第二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的徵文題目如下:
1. 人文組:論當代應有的人文精神。
2. 社會組:論臺灣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的衝突。
3. 自然組:科學如何看待特異功能。
4. 生命教育組:死亡對人生的意義。
從這兩年的題目中,可以看得出來,哲學獎的徵文題目已經經歷過從問題轉向論述的發展。這個發展固然代表不同哲學徵文的方向,也顯示哲學獎是一個新的獎項,嘗試以各種方式,鼓勵學生盡量投稿。目前,哲學獎已經舉辦過了兩屆,所有審議委員也在兩年來,經歷了選擇題目時的唇槍舌戰,審查論文時的理念之爭,也看到獲獎學生風風光光走上講台的英姿。在這份費盡苦心、絞盡腦汁與花盡心力的工作中,我們只想建立一個光榮的傳統,讓理性論證的空間,在臺大校園滋生、養成後,傳遞到全國。目前我們正在主辦第三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
伴隨著這一本得獎論文集的出版,我們應該感謝的人太多,無能在此一一列舉,謹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