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走島嶼遇見你:21歲女孩的草根見學記

環走島嶼遇見你:21歲女孩的草根見學記
定價:320
NT $ 110 ~ 288
  • 作者:戴瑜萱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3-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71737
  • ISBN13:9789573271734
  • 裝訂:平裝 / 240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好膽找自己!充滿自省企圖的另類青春旅行記錄--徬徨少年時、成年與未成年、青黃不接的轉換年紀,第一次的人生出走;21歲女性單獨上路,沒有行程規劃,卻有人生企圖

  ◎走出學院象牙塔,幫市井小民寫自傳--25個旅途中隨機偶遇的草根人物,分屬於不同族群、地域、職業與年齡,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獨一無二的夢想,透過年輕的眼睛,看見島嶼多元旺盛的生命力。

  ◎我21歲,我遇見25個人的一輩子……

  故事啊故事,島國之上的故事數也數不清,而這些個故事,是我將台灣走上一圈時,台灣小民用口述的方式,說與我聽的生命歷程,至今回想起來,他們說話的用字遣詞、臉上豐富的表情,依然在我心中不斷重播,或許,他們的部分靈魂,已經透過了那短短幾小時的互動中暗渡陳倉,成為我心靈拼圖中的一些小塊了吧。… ~~戴瑜萱

  年年拿書卷獎,跟著老師參與研究計劃,到補習班打工掙零用錢,明明日子過得充實又忙碌,她卻突然對生活中的一切失去了興致。等待上彩的青春生命,從未遭逢任何重大的打擊,為何對一成不變的生活與明確設定的未來感到如此地厭倦與迷惘?

  或許多數人都已忘懷年少時第一次經歷的徬徨時刻,較之其他人生階段真槍實彈的困境瓶頸,初發生命的徬徨多麼容易被輕忽略過!女孩選擇不逃避,而且決定正面迎向「它」,21歲那年的大三暑假,她展開了人生第一次的出走。一個人環島,透過採集陌生人的的生命故事,試圖為自己生命的難題找答案。

  她遇到歷經滄桑的建商大哥、魚市裡呼風喚雨的旗魚盤商、台灣犬的伯樂、公園長椅上閉目養神的老兵、烈日下勞動的蕉農、義民廟前唱山歌聊天的客家老人、原住民部落奉獻一生的牧師、燒餅鋪的老闆、夜市裡賣雞蛋糕的年輕女生……旅途中,25個你我身邊再平凡不過的小人物生命,與女孩正面撞擊遭逢,在一段又一段夾纏柴米油鹽的生活敘述與迭盪起伏的生命經歷分享中,陷入谷底的女孩窺看到可能迎向未來的曙光,而一部青春視野的島嶼浮世繪也於焉誕生。

作者簡介

戴瑜萱

  台灣島民,1991年出生於屏東,不過在台北長大。或許因為爸媽一直採取自由放養的態度,雖然從小是個乖乖牌,但骨子裡最討厭別人管東管西,所幸高中念了一所沒人管的自由學校,而後依著「地理學就是以天地為教室」的浪漫想像,順利的成為台師大地理系的學生,至今已是第四個年頭了,倒也從未後悔過當時的決定,而喜歡到處跑,尤其喜歡自己的家鄉台灣、想要多多認識她,更是從未改變過的初衷。

  自覺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什麼都只會一點點的她,總是身處一種灰色模糊地帶,終於在大三那年陷入前所未有的「人生絕境」,想為自己重新找到一個棲身之地,於是開啟了一場環島的生命之旅。雖然寫作的經歷,頂多就是國高中的作文被老師拿來當著全班朗誦的程度,仍有許多要學習之處,但她仍然在旅途中的每個夜晚,一字一句寫下白天所遇每一個啟發她的人的故事,除了是送給自己的一份畢業禮物外,更想藉由這本書,向所有台灣小民的母親:台灣,致上最高的敬意。

 

目錄

〈推薦序1〉故事就在現場,召換我們出發/ 洪震宇
〈推薦序2〉自在自信,見識人生好風景/ 詹怡宜
〈自序〉還好我遇見了你

1台北淡水.山居老農 在河之濱。九十五年行腳
2雲林四湖.建商 流光之芒
3雲林北港.傳統糖果屋女兒 一輩子的甜滋味
4嘉義新港.交趾陶師傅 笨港陶之華
5嘉義新港.現代農婦 菜豆哲學
6嘉義市.草藥鋪老闆 現代草藥師
7台南市.江蘇燒餅傳人 火雲神掌
8台南市.打鐵師傅 鎏金雨
9高雄□山.老兵 我志為撫夷
10高雄旗山.廟公  所謂,客家精神
11屏東東港.旗魚大盤商 全東港最有價值的男人
12屏東市.剉冰店老闆娘 南臺灣小太陽
13台東大武.排灣老婦  當一切都很好
14台東鹿野.蝴蝶復育員  當蝴蝶與榕樹相遇
15台東鹿野.蕉農 一位快被烤焦蕉農的自白
16花蓮壽豐.火車業務員 後山追火車
17宜蘭大同.泰雅手創工作者 ㄚ姤
18宜蘭頭城.討海人 等待,沒有黑潮的季節
19台北金山.行動咖啡屋老闆 對妻子的承諾
20台中市.青年創業者 雞蛋糕的夜市人生
21彰化鹿港.泉州阿嬤  民國三十四年。過渡黑水溝
22南投集集.台灣蛾研究者 森林夢
23苗栗三義.木雕師傅 老獅看台灣與沒甚麼好說的木雕
24新竹尖石.泰雅牧師  如何定義信仰
25桃園大溪.犬商 台灣犬的伯樂
26.台北淡水.大學生 那個,關於我的故事

〈出走備忘錄〉一個人環島的出發準備與行程

〈後記〉老師的話-看見別人,找到自己 / 廖學誠
老師的話-可意會可言傳的好故事 / 許孝誠
媽媽的話-愛觀察的孩子長大了/黃永美

 

推薦序 1

故事就在現場,召喚我們出發 洪震宇 ( 作家、小旅行推動者)

  先說一個故事。

  我曾經搭機到台東,從機場招計程車趕往池上演講。車上跟這個面容黝黑、大約五十多歲的胡姓司機有一搭沒一搭閒聊,司機問我,何時要回來,他要不要再到池上接我?

  我心想,他還要回機場排班,就不麻煩了。胡大哥說,他住在鹿野,離池上很近,可以回家休息等我。「住鹿野?」我念頭一動,「你是客家人嗎?」他說是。

  東部的客家人幾乎都是輾轉從西部遷來,我又問,「何時搬來鹿野?」

  胡大哥說他父親年輕時從屏東萬丹移民到鹿野,「噢,萬丹啊,這麼遠的地方,為什麼?」我直覺必有精采故事。

  胡大哥說,日治時期,父親跟叔叔被日本徵召到高雄港,一開始不知道要做什麼,直到上了船,才知道是要開往南洋打仗。面對不知是生是死的茫然未來,兩人商量一下,立刻決定跳船,他們趁船還沒駛離高雄港太遠,縱身一躍跳入海中,躲過日本兵追擊,游上岸,沿著海岸線往南行。

  他們不知道要去何方,又不能回家,就一直沿海而行,餓了就啃地瓜與玉米,他們繞過墾丁之後北上,竟然就這麼走到台東鹿野,發現這裡有山有平原,可以開墾,也能躲藏追查,決定在此落腳。後來聽說花蓮富里有一戶人家在招贅,父親又到富里入贅娶妻,沒想到寄人籬下飽受屈辱,結婚沒幾天,他又悔婚逃回鹿野,在此種鳳梨安身立命。

  「從日治時代開始,我們鹿野就窩藏各種逃犯喔,一有風吹草動,就躲在山裡。」胡大哥很得意。

  短短不到一小時的車程,我聽到了一個為求生存,不惜跳船、長途跋涉逃命的故事。

  這也是台灣的縮影。這樣的故事、甚至許多很會說故事的人,深藏在島嶼城鄉各個角落裡,只是在高速的現代化列車中,被掩藏與忽略了。

  德國思想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說故事的人》中說,最古老的兩種說故事的人,一種是扎根在土地上的農民、另外是四處漂泊的水手或商人,他們都用語言傳承最寶貴的生活與生命經驗。

  小小台灣,有各種族群,因為各種原因,從四面八方移民來此,又因為生存的緣故,在島內四處遊走移動。他們像世代傳承的農民,又有漂泊的水手性格,只是這些如珍珠的故事散落在島嶼各角落,隱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細細淘洗研磨,才能綻放光彩。

  《環走島嶼遇見你》,一個才二十一歲的女大學生,像班雅明筆下四處晃蕩的漫遊者,透過有目的的採集故事,無目的的環島遊走,記錄島嶼上平凡人物的生命經驗,描繪出一個人物,背後就是一個家族,一個地方,一個時代的不凡故事。

  瑜萱筆下二十五個台灣小人物的故事,看似散漫,卻也少了刻意的機心,從一個年輕女生的角度,將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經過細細挖掘,呈現出精采有趣的多層次面向。

  印象最深是她在桃園大溪認識了一個復育、販賣台灣犬的中年人,這位大哥因為長年在部落販售香菇菌種,發現許多忠心耿耿、體型不高大的台灣犬,開始他二十多年復育台灣犬的生涯。

  他向各地的原住民耆老請益,關於台灣犬的所有知識,眼神、表情、個性、反應、動作,以及細膩的育狗經。

  這段故事有如田野調查,爬梳台灣犬的身世與時代故事,像是一個「活的」歷史文物,更有一種哲學意涵,因為台灣犬的定義,到底是外在皮相,還是內在個性?原住民對於這些忠心夥伴,看重的是個性而非外形。而且要野生放養、自由亂跑,才能培養出具備極高觀察力與聰慧腦袋的台灣犬。

  透過瑜萱的筆,讓我們看到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看到島嶼的堅韌生命,彷彿也看到我們自己。

  班雅明說,真正的漫遊者是集偵探的敏銳、詩人的善感、哲學家的深邃於一身。瑜萱就像一個內心澎湃、外表溫馴的家犬,透過這趟環島冒險,變成一頭精悍聰慧,像偵探、詩人、又是哲學家的台灣犬。

  離開熟悉的城市,才會看到多面向的台灣,故事就在現場,召喚我們出發。

推薦序 2

自在自信,見識人生好風景 詹怡宜 (TVBS《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節目製作主持人)

  這是一份很棒的企劃,也是一本好看的分享。

  我肯定自己二十一歲時是沒有這種能力的。即使又過了好多年,成為記者開始採訪,若不是手拿麥克風掩飾尷尬,恐怕也不見得有勇氣走向陌生人索討人生故事。所以看完這本浪漫環島企劃的青春採訪記事,覺得好羨慕她。

  首先,羨慕瑜萱的自在。除了開口採訪外,筆觸輕鬆又言之有物,一定來自足夠的自信,這樣的性格不容易。還記得自己年輕時,怕被人看穿淺薄,不敢發問不敢發言,錯失了好多提前見識人生風景的機會。

  更佩服她的意志力。

  我認為瑜萱自己說得沒錯,「能夠一路支撐下去,最重要的就是堅毅的意志力。」這年頭在職場上看到太多有夢想有抱負、也有創意和規劃力的年輕人,但最後卻因為種種說服得了自己的理由,沒能把一件事完成。我真的相信,能夠獨自完成這項環島任務、寫出一篇篇觀察手記,而且竟沒有替自己找到不能完成它的藉口,這太厲害了。

 其實,我也羨慕她運氣還不錯。老派的我如果當時認識她,可能也會對她說,這樣危險捏!

老師的話

可意會可言傳的好故事 許孝誠 ( 台北市立中正高中教師)

  聽故事,不是專屬孩童的特權,是每個人跨越時空、感受生命的經驗。

  任何情境都有合適的故事,任何人事物都能組裝成動人的篇章。今天講故事的人是一位二十一歲的年輕女孩,她嘗試用孩子般的敏銳和人文研究者的多情,將單人自助旅行所見所聞,採擷成二十五個台灣風情典型,用少少的文字摹寫台灣基層運作的無名英雄、英雌,從社會新鮮人角度看人際互動、看人生遭遇,在展書這一刻,我是最忠實聽故事的人,最享受台灣平凡和不凡的人。

  瑜萱這個孩子,高中時期就已經展露不俗個人特質,她屬於班上喜歡閱讀課外讀物的一群。正如書中不願宣揚的孝行獎故事,瑜萱曾是全校作文比賽冠軍,她犀利的言詞、柔軟的筆觸很令人難忘,她有很高的耐力和組織力,在這本書中屢見不鮮,身為她的老師,我以有此高徒為榮。在獲知出版訊息的同時,個人腦海又浮現當年最常勉勵導師班學生的一句話:「狂者,進取」。

  《環走島嶼遇見你──21歲女孩的草根見學記》這本書,是一個大學生勇敢開口、主動挖掘、貼近土地的赤誠真心之作,有活生生的對話口白,有酸甜苦辣的行旅經歷,每一則故事主人翁的理想與實踐在在反映台灣社會的傳承及價值。雖然大家都說,「社會」這門課需要親自去體驗,但「人情」這檔事在瑜萱書中不僅可以意會也可以言傳,草根見學記本身就是很棒的故事。

老師的話

看見別人,找到自己  廖學誠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

  台灣的生態環境豐富、人文景觀多元,尤其是台灣的人民熱情溫暖,到處充滿了生命力,在這燦爛的生命力背後,藏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本書作者瑜萱具備地理空間的專業素養,更有地理人的實察精神,走過山巔、踏進海邊,透過深度訪談與實地觀察,一一記錄書中二十五位主角的成長經驗與動人故事,經由作者流暢的筆觸、細緻的鋪陳,讓這些散落在台灣各角落的燦爛生命力具體而微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書中記錄的人物其職業相當多元,包括農民、漁夫、匠師、商人、公務員、牧師及老兵等等,從書中內容可以看出,這些各行各業的小人物,在他們工作崗位上的堅持與投入,也因為有這些小人物的努力不懈,才讓今日的台灣更加美麗。

  這本書除了記錄部分的台灣百姓圖像外,更重要的是呈現作者的生命探索之旅。在文中作者提到:「旅行是甚麼呢?我覺得真正的旅行,是自己一個人的對話時間,是自我反省的過程,是知道我是誰、認識我自己的道路。」這趟環島之旅也可以說是作者的人生追尋,透過對別人生命經驗的瞭解,來反觀自己、回顧自己,只為了追尋一個答案——「我是誰?」

  猶記得二○一二年九月暑假過後,我在校園裡遇到瑜萱,她告訴我,她剛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獨自完成環島旅行,我以不敢置信的眼光看著她,細細打量她曬黑的臉龐以及疲憊的身軀,她接著告訴我,這趟旅程讓她相當感動,她想要將她所遇到的人,他們美麗的生命故事記錄下來,並集結成書出版。結果瑜萱真的做到了,不僅完成21歲女孩的夢想,為大學生涯作下最好的註解,相信也更加認識到──「我是誰!」。

媽媽的話

愛觀察的孩子長大了 黃永美 ( 新北市立竹圍國小老師 瑜萱媽媽)

  當瑜萱大三時,有天告訴我,她想利用暑假走台灣一圈。我心想,是因為最近流行背包客嗎?而且她還得參加水保局的活動,哪來的時間?沒想到她果真背起背包,掛上臉盆出發了!爸爸預估她可能兩天就打道回府,媽媽卻覺得她的確需要走出去磨練磨練、增加自己的膽識,而在那一個半月中,晚上我們全家最期待的事,就是聽瑜萱打電話回來敘述今天發生的趣味事。

  從小,瑜萱就是一個愛觀察的孩子。一兩歲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濃密潮溼的樹林下,短短的一百公尺,會走上半天,邊走邊和昆蟲互動是她最大的樂趣,三歲上幼稚園時還曾因同學一腳踩死毛毛蟲而號啕大哭。而住家附近的小山上、田埂、小溝渠更是她寫完功課後的最佳休閒去處,常常抓螃蟹、蝌蚪、蝦子回家養個幾天以滿足觀察的慾望,結果總是把廁所堆得滿地全是飼養箱,把青蛙、癩蛤蟆放養在自家花園裡同樣是家常便飯。有時在後院的洗衣間發現蛇,全家嚇得半死,瑜萱卻覺得牠好可愛,還對著家人精神講話說:蛇是無辜的,不可以殺牠!其實是因為我們驚擾了牠,才會讓蛇為了保護自己而有攻擊的動作;其實是我們說牠恐怖,牠才會可怕!

  升上國中後的瑜萱個性變了許多,變得不怎麼愛笑了,課業上數學更是爛到爆,學到哭,不過我和她爸總是給她最大的自由,不論任何情況,我們都支持她。爸爸為了讓她安心,總是對著她說:爸爸會到補習班接妳,下課了有問題就留下來問老師,不管多晚都沒關係,最高記錄到晚上十一點才問完不會的題目,爸爸在外面餵蚊子等她從來不抱怨。或許也因為有這樣的支持,不論是數學或是其他人生大小事,她從來不輕言放棄。

  諸如此類的生活細項,爸爸是瑜萱行動上的配合者,媽媽則是精神上的鼓舞者。爸媽對瑜萱的各項學習給予多元性的包容,尊重她的決定,並給予支持,瑜萱就是這樣長大的。

自序

還好我遇見了你

  這是一個以身為台灣女兒而為傲的小島民,在成年與未成年、青黃不接的轉換年紀時,所發生的故事。這名出生在屏東、卻二十多年都在台北長大的島民,天天過著的生活,就是起床、搭捷運去上課、和同學哈啦、搭捷運回家、睡覺。日復一日重複進行的模式,隨著年紀漸長,她開始發現,奇怪,自己的反社會化人格,怎麼有越來越嚴重的感覺?

  一直都在同樣的生活圈過活,就算出去玩,也只是像死抓著從小成長的地方,在身邊當護身符一般,凝視的方式永遠千篇一律,看到的東西,總以她想要的樣貌出現,然後進行重複不變的對話。旅行,只是換了個地方,並沒有帶給她不同的視野,反而讓她看事情的角度越來越狹窄,眼見著就要變成這名島民心中最厭惡模樣的原型。

  於是, 二○一二年,大三暑假的前夕,她開始有了出走的念頭,想要獨自一人出去走上一圈,看看台灣這個小島上,和自己一樣同為島民的人們,他們過的是怎麼樣一種生活?又擁有甚麼樣的夢想?畢竟,島國人民的特權,就是可以環島,而這樣一件小人物在尷尬年紀出走,希望透過認識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讓陷入某種人生困境的自己有所突破,有所成長的小事,或許也可以被賦予其他意義。

  一九二○至一九四○年代,英國曾有一個大規模的群眾見證運動(Mass Observation),以各種記錄方式,留下了那個年代,英國大眾文化與日常生活的樣貌,那麼,台灣呢?她想,如果,生活方式就是故事的定義成立,那在這趟為自己找尋方向的旅程中,她是否也能夠透過自己的眼睛看、耳朵聽,為自己所生存的台灣勾勒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樣貌呢?而這個既徬徨又充滿野心的島民,就是我。

  台灣不好玩?

  身為一個以找尋台灣私房景點、吃私家小菜為人生一大樂事的地理系學生,仍不得不承認——台灣不好玩。雖然,台灣的地形多元,造就了豐富而多樣的景觀,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要雄壯氣勢、要溫柔婉約都摸得到邊,但都不是傲視群倫、天下無雙的。台灣的山不比別人高,水也不比別人深,那麼台灣到底有甚麼獨一無二的特質?

  出走之前,左思右想,腦筋打結了數個禮拜以後,我心中得到的答案是:人。我以為,住在台灣島上的這群人,他們抉擇、他們定奪未來的方向,決定了台灣的面貌,最重要的是,他們永遠樂觀且永不放棄,小小島嶼卻生長著這麼一群勇敢的人,島國如何不遼闊?而這群人,就是台灣最美且獨一無二的風景。於是用自己樸拙、不曾受過文學訓練的文字,記錄行旅中偶遇福爾摩沙子民的模樣,分享他們的生命經驗,他們的真實想法、情感際遇,成了我這趟出走最重要的任務。

  而在真正走出家門,開始我的人生出走後,這些老實說,有些自傲到不要臉的想法,只有更加堅定而從未受到質疑。台灣擁有極為特殊的歷史地理背景,兼為移民、殖民、遺民之島,其歷史記憶和原鄉經驗,向來揉雜了許多迷魅,從來都不是一目了然的純粹,而是渾沌不清的曖昧,生活在這個島上的人民,總得經歷不斷的外來衝擊,和對於自我身分的質疑,但在這一路上偶遇到的人,不論甚麼族群、哪些職業、多大年紀、來自何方,我總覺得,他們個個都是台灣小民旺盛生命力的象徵,代表著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勾勒出一個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的輪廓。

  小到在世界地圖上幾乎看不到的島嶼,因為居住其上的生命,而有無限大的未來和可能,不過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構成的一個整體,但從這些瑣碎的日常生活,卻可以看到一個個的人生剪影,都有著不一樣的生活和夢想。小民的軟實力,讓我理解到生活在台灣島上的人們彼此之間是多麼相似,大家都以身為台灣人為傲、都擁有夢想、而且,從不放棄希望。

  面對未知的旅程,是旅行最大的樂趣,但我以前的旅行,卻似乎只是一種預設好的驗證。這次出走,我透過步行或腳踏車,進入了許多從沒到過、完全陌生的空間,經歷許多未經篩選的情境,希望能看見島嶼上不同地方的人們真實的生活剪影。旅程中,沒有任何旅遊景點的參訪,每天晚上就拿出塞在十幾公斤重的黑色大包包裡的兩本地圖來看看,憑心情、或是看哪個地名念來好聽,隔天就去那兒轉上幾圈。沒有任何目的,完全放空原先生活中的「有所圖」,就看當天,會遇上哪些陌生人,這樣的旅行,其實是很讓人期待的,每天都有新鮮事會闖入我的生命中。

  跟著感覺走

  透過這樣的漫遊,我對任何一個地方的印象,都是建立在或許一個下午的隨意亂晃之上,而這大概也是最符合我天性的旅行方式吧,雖然地理系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一輩子沒迷過路(可是,我們仍是有迷路權的)、看地圖像呼吸一樣容易(並沒有),但這些特質在我身上大概都找不到。我辨識方位的方法,從來沒在記那條路名,到底是叫做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還是中央、中正、中山、中興,而是一種隨緣隨便,無法言傳的直覺組合,但我想,這樣也好,畢竟,台灣島上最美、最值得參訪的景點就是人,而這些人可是全台灣到處都有,隨著感覺走,能遇到的,可能是更有趣的事,寄望於空白的偶然,或許比周延完整的計畫,更能碰上特別的人呢。

  這本書故事中的主角,全是我為期一個半月的旅程中,獨自一人全台灣趴趴走時,偶然遇到的台灣人,有些在鄉間路旁遇到了,因為一個彼此友善的笑容,而打開了話匣子;有些是我大街小巷漫無目標的亂走時,或因為躲個及時雨、或因為被食物香味吸引、或因為對方手上在做的東西很吸睛、或因為我迷路快哭了而來救人,而與我產生了緣分的台灣人。

  其實,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很放得開的人,完全信奉沉默是金的至理名言,沒想到在這趟想要有所改變的行旅中,人與人居然可以因為一個眼神的交流,就馬上建立起一道通向雙方內心的橋樑。當對方明白你沒有惡意,只有對他的生命故事滿腦子的好奇後,就會完全敞開心房,將滿肚子的心裡話,都說給你聽。或許這樣的對話,也只有在放慢腳步,東摸西看、西碰東瞧之後,才有機會產生吧。

  緣,是成為圓的偶然,他們願意花時間與我這個小鬼聊天,還是一個第一次見面,就要求人家說出自己人生故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鬼。這一路走下來,有些人一開始會尷尬的笑著說,我哪有甚麼故事啊!有些人則是哼哼著說道,我的故事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問到後來,我逐漸發現,一個人的故事,其中的深度與厚度,似乎不是我最短兩三個小時、最長一整天這樣短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全部被我問出來的,除此之外, 觀看、言語、文字不同意義載體間的轉換,都有著深深的鴻溝。因此,我希望描述出來的故事,至少,要能夠說出這一個我遇到的人,他生命中的經歷、生活的方式、對每一階段時期人生的感受,以及最重要的,他的夢想是甚麼,或許,還有一些他帶給我的感受。

  行旅中涵蓋的範圍太廣,又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故事,主題真是沒有止盡,我也希望,能夠藉由每個故事,刻劃出一個個小地域、小時空的累積,將其中種種的生活感覺,昇華成整個島國的集體生活方式,以及其集體心事的建構。

  我想,每個人心中,總有一些別人覺得很蠢、但自己卻覺得超有意義的夢想,那麼,為甚麼不在最年少輕狂的時候,去把這個幼稚的想法付諸實現?畢竟,熱情最不虞匱乏的年紀,就是這短短的幾十年青春歲月,而這種神奇的可燃物,雖然燒得很快,但卻可以讓人不在乎一切世俗的標準,為自己的理想而生,以自己的想法而活。

  還好你遇見我

  妳實在真好膽捏,台北小姐!這是我在這次旅行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其他還有許多說也說不完的變化型,諸如,你這樣很危險耶!還好你是遇到我!你這樣太獨立了吧!妳爸媽很放心妳耶!這樣不好啦!還是找個伴比較好!

  這些台灣人特有的話,雖然語帶責罵,但聽了還是覺得相當溫暖,不過仔細思考他們的擔心,若因為害怕危險,就不願意走出去,就和害怕食物中毒,而決定不吃飯一樣本末倒置,其實,心中的恐懼與懷疑,都不是最大的阻礙,最大的高牆,是失去相信的能力。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壞人,但常常被忽略的是,這個世界上的好人,還是比壞人多上許多,只要小心謹慎,我相信我遇見的人,都是非常好的、努力過著自己生活的人。更何況,這趟旅行若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絕對會失去在這趟出走中,好不容易找到的東西,那個在行旅中無時無刻,透過內在與外在風景對話後產生出來的物質。

  若不是一個人,我就不會有認真面對那個赤裸自己的機會,不會有面對那個將自己埋起來不願見到真實的時刻。那是個怎麼樣的東西我說不出來;「它」是何時出現的我也講不清楚,或許是一種不同的價值觀、或許是一種看事情的方法、或許是一種對我過去某些無謂堅持的質疑,我不知道,但至少我知道,透過認識了其他台灣小民的生活態度,理解了與我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自己變得有些不一樣了,而這樣的不一樣,是我樂於接受的,我猜,這大概是一種找到新的「我」的過程吧!

  故事啊故事,島國之上的故事數也數不清,而這些個故事,是我將台灣走上一圈時,台灣小民用口述的方式,說與我聽的生命歷程,至今回想起來,他們說話的用字遣詞、臉上豐富的表情,依然在我心中不斷重播,或許,他們的部分靈魂,已經透過了那短短幾小時的互動中暗渡陳倉,成為我心靈拼圖中的一些小塊了吧。我將這些與我談過話的人,都留下了連絡方式與地址,在之後把文章、照片和祝福,整理寄給他們, 然後透過這本書,傳達出一些我對於台灣的想法,從這些故事,體現出住在這個島嶼上的每一個平凡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都有值得讓人敬佩的地方,讓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我們可以相互扶持的繼續走下去。

 

內容連載

雲林四湖◎建商
流光之芒


深夜的海清宮漆黑一片,他用一種滿不在乎的姿勢站著,指間夾的那根菸隨著吞吐在黑暗中晃動,菸頭微弱燒著的那一點火光如流螢。脖頸上掛著的瑞氣千條金鍊子,在微光流轉下閃著黯淡的色澤,他吐出一口氣,自言自語的說,阮(咱)雲林就是出流氓。

我不知道該如何寫這一個人的故事。訪談過程何其有幸,他願意把一切的想法、把他最真實的一面,不論好的、壞的、乾淨的、骯髒的通通都告訴我,但越了解,越不知道該如何闡釋「他」這樣一個人。雖然每個人都是極其複雜的個體,其他訪談對象的故事,同樣有拿捏上的困難度,但至少都有一定的脈絡或走向可依循。對於他,我只能說,只要闡述的一分太過,就會像灑狗血的八點檔;只要描述的一分太淺,就會變成平淡如柴米油鹽的流水帳。寫他的故事時,總覺得自己像一個拿切肉大刀、暴力東切西砍的肉販子,試著要把我難以形容的生命,砍成我寫得出、說得出的一篇記敘文。我只能盡力以自己所能表達的語言,記錄我在他身上感受到,關於生命的重量或厚度或隨便甚麼形容詞的那一回事。

從小,他就是一個讓父親怒罵、母親流淚的孽子。他自嘲,國小、國中大概是他這輩子最「精采」的時期,從這個庄頭打到那個庄頭,在地方上結黨鬧事的小奸小惡從沒斷過。他不服氣的說,那時他做的事情,也沒那麼嚴重,但只要所有人集結起來,一起說你是個壞胚,好像一夕之間你就會變成一個殺人放火樣樣來的大惡人。當時還是小學生的他,就已經「聲名遠播」,到國中入學時,還得民意代表遊說,才有學校肯收留,學校的意義對他而言,是高興就去繞繞,不高興就自動放假的所在。如此有一搭沒一搭的,國中三年也畢業了,他正式入學於社會大學,主修蓋房子。

社會大學,大概是全世界最難混的大學,每一堂課,都可以讓人嘗盡世間冷暖,如果不盡力而為,事情絕不是當掉重修那麼簡單。他十八歲時離開雲林到台北做工,舉凡房屋建造的鷹架搭建、水電牽線、室內裝潢、大理石地磚、木工鐵工等等,都是社會大學裡,蓋房子學系的必修學分,而人際關係的拿捏、彼此虛與委蛇的套交情,對天性喜豪爽肝膽相照的他而言,絕對是最難拿到的學分。

在台北打拚的日子沒過多久,他就發現自己罹患了癌症,這樣的消息對於年輕氣盛的他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的巨變,當時他才剛新婚不久,有了一個還在妻子肚中的孩子,工作也漸上了軌道,正是人生要鴻圖大展之時,卻在臨門一腳之際,命運之神讓他摔了如此重重的一跤,他說,從那一刻開始,他對人生的看法,就有了徹底的改變。說好聽是樂觀,只活在當下,事情看好的那一面,但只要把這個樂觀稍微翻轉,其實就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悲觀了。

生病的時候,他做了一個至今只要想起,依然會像舊疾復發般,胸口發疼的決定,他堅持要妻子拿掉腹中的孩子。天下少有不愛自己骨肉的父母,但在他的觀念裡,夫妻應該是一種共生的連結,少了任何一個,另一個就該去尋找新的伴侶,他若死了,還如此年輕的妻子,仍可以找到一個新的匹配,沒必要帶著一個拖油瓶度一生。幸好,妻子堅持不肯照辦,也幸好,他後來沒死成。記得那個時候,丈母娘曾沉痛的對他說,若事情真演變到最不好的結局,那也是自家女兒的命當如此。對他而言,那是段全身像泡在冷到骨子裡的泥淖中的歲月,同樣是死,知道自己會漸漸走向死亡的等死,和逞兇鬥狠、大概糊里糊塗就死在街頭的死法,他說,前者不知道比後者恐怖幾千萬倍。

治療期後,回到家鄉靜養的期間,他改行去夜市賣臭豆腐,改裝的小發財車攤子,有一個很豪邁的名字,叫英雄臭豆腐,取自「英雄不怕出身低」之意。夜市裡做小吃,一個月大概只能賺兩三萬,在台北工作的朋友都說他傻,放著一個月六七萬的工作不幹,偏要回雲林擺夜市,但人活著賺那麼多錢的意義何在?他覺得這是一個遠比如何賺到一堆錢更重要的提問,賺的多就吃多吃好,賺的少,就吃少一些而已。不過,天不從人願,半年後,他將臭豆腐攤改為賓果遊戲攤,所謂賓果,其實就是高風險的金錢賭博,類似六合彩,一個夜晚攤子上進出的錢可高達三四萬塊,結果做了半年還是看破收攤了。簡而言之,大病初癒的那段日子,是他生命中很難跨越的巨流河,被倒會,欠了一屁股債,化療的後遺症,樣樣禍不單行,滾滾河水看不到彼岸,而回頭也無岸。

在他的頸子上,掛了一條台灣草根氣息濃厚的粗金鍊,那是丈母娘送的結婚禮物,當他真的山窮水盡的走進了當鋪,將金鍊典當換錢的那一刻,他發誓總有一天,一定要將金鍊子贖回來。就這樣,他又回到了台北做工程,就住在最多刻苦耐勞雲林人居住的三重。台北之於他,就是一個賺錢的場域,眾聲喧嘩看似熱鬧繁榮,卻是一個讓人打從心底感到寂寞的孤城,每個星期和家裡人通電話,光聽到妻女的聲音就會心酸紅了眼眶,女兒到後來甚至不願接電話,他由妻子口中才得知,女兒是因為不想哭,才不想聽到爸爸的聲音。說起這段往事,他的口吻,很靜、很穩,沒有情緒的單調陳述,反倒是在旁邊無聲傾聽的我,眼眶有些積水,還好夜色夠黑,頭一仰就把水又倒回去了。

做房屋工程絕非輕鬆討好的涼差,有時數個建案同時進行,他又經常性的失眠,工作簡直要人命,想回家,卻又不敢回,直到債務還得差不多時,他訴諸天意,將決定權交給了無法說清、卻始終牽引他的無形力量,他去那座自小看他長大的廟宇,海清宮,詢問包公的意見。結果,得到的回應全是要他回家,從那時至今,他就再也沒有離開家,十多年的歲月,他曾在六輕工業區當過老闆,也曾賦閒在家泡泡茶、弄弄手工藝品,做了不少漂亮的洗手台、桌子、櫃子。

我第一次看到他時,他正在一個擺滿蚵仔殼的烤架後方翻翻弄弄,姿勢熟練的像個五星級大廚。整個房屋前院的水泥地上,滿滿都是促膝坐在低矮小凳子上,熱熱鬧鬧說著體己話的人們。當我偶然來到這個全場沒個認識臉孔的家族夜間烤肉派對時,為了入境隨俗不要顯得太突兀,就超自動的開始吃東西,莫名其妙的吞了一顆手掌大的蚵仔,立刻就對此世間美味驚為天人,就算明知六輕的陰影就在自己頭上,仍無法克制的狂吞此等來自海洋的珍饈。那時我心想,一定要認識有這樣好手藝的人!於是就拉著小板凳,手上還不忘拿一罐台灣啤酒,坐到了那個一手拿香菸、一手拿酒瓶,還有多餘的手可以烤海鮮的大廚旁邊。

他仍然是個聽從本心而活的人,很主觀,自我意識很強,而這樣的個性,通常也是不服輸的同義詞,因為不服輸,他才可以度過人生中的艱難考驗,然後總是笑口常開的為大家烤出驚為天人的美味吧!

桃園大溪◎犬商
台灣犬的伯樂


他是桃園復興鄉人,家裡做的生意是賣香菇藥,香菇藥就是菌種,他的父親,就是把這些菌種賣給原住民的商人,而他也繼承了父親的生意,過著和山區原住民打交道的生活。直到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的進口香菇大舉進入台灣,台灣的香菇商一夕之間被打入谷底,生意完全做不下去之下,而人總有著山不轉,人轉的堅韌,畢竟「行到水窮處」,不「坐看雲起時」也不行,就在這個時候,他記起了在各個原住民部落販售香菇藥時,總會看到的狗兒,忠心耿耿,體型不大,卻有著勇敢的個性,就這麼開啟了他養狗,復育台灣犬的生涯。

台灣犬大致又有平埔族、高山族飼養的兩大體系,但前者早已血統混雜到無法辨識,現今仍然存留、較為著名的,就是日本人口中的高砂犬——因為過去被稱為「高砂族」的原住民所飼養而得名。高砂犬大致被分為泰雅犬、布農犬與賽夏犬,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分類名稱,也是根據當時調查的飼主族群大致區分的。泰雅犬較高大,後兩者肩高則只有四十公分。剛踏入認識台灣犬的大門時,他依靠的除了書籍之外,還有兩個管道,其一是育犬協會,其二則為原住民。而隨著在這個領域的「越陷越深」,他開始感受到育犬協會了解的台灣犬,和他一樣也只限於表層,就是那幾本關於台灣犬的書,重點是書中寫的不一定是對的,而且為了美觀,台灣犬天生就向左或右偏的尾巴,已慢慢被改良成「據說比較好看」的正對著後腦勺的模樣。

事實上,台灣犬的定義相當模糊,沒有人知道幾百幾千年前的它們,是否就是今日所鑑定的模樣,現今依靠的判定標準,主要來自日治時期拍攝的照片,其中一張一群狗狗在賽夏族獵人腳前一字排開的相片,更是辨識的重要依據。

說穿了,就是用那幾張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來看「甚麼是台灣犬」。不過,原住民看狗卻不是這樣,對於這些自古生活的好夥伴,他們看重的是牠們的個性而非那層皮相。

到底要重視外表,還是個性?兩者之間的辯證,他探討了二十餘年後,終於有了一個初步的結論:皮相相較於心靈,似乎是次要的部分,人不可貌相,狗也不可只看那張狗臉和四隻狗腿,個性遠比外貌實用許多。

二十餘年來,為了找狗,他帶著兩口袋滿滿的千元大鈔、開著一台裝滿米酒的貨車,走遍了幾乎全台灣的山地原民部落。但與其他狗商不同的是,他花更多的時間,向各地的原住民耆老請益,關於台灣犬的所有知識,如同一個最認真的研究生般,拿了支筆與幾疊紙,加上滿腦子的問題,整個部落的追著懂狗的原住民跑。他說,要懂台灣犬,不是「捨我其誰」,而是「不問原住民,還能問誰?」於是,他從全台各地的原住民口中,得到了許多不曾被整理、被記錄、被流傳的珍貴知識,有台灣犬的眼神、表情、個性、反應、動作等等,所有關於那層狗皮之下的事情。他把這些得來不易的學問,全整理成一疊又一疊的筆記,成為遠比金銀珠寶還珍貴的寶貝。

不同地方、不同族群原住民口中的台灣犬,在他聽來,卻有著極高的共同性——勇敢、忠誠與兇猛。他們心中所謂好狗,要能顧家、又能狩獵,因此,兇猛與忠貞不貳,是一貫判定準則。而原住民養狗,確實有一套值得被傳承下來的方法,他從原住民身上,學到了數也數不清的育狗經,他說,幼犬斷奶三十多天時,就可以初步看出個性,公要有公相、母要有母相,就是判定的標準;再來就是多觀察小狗面對一個全然未知的大世界時,眼神如何?反應又如何?就能對其個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他說,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拿條大毛巾對著一窩小狗們揮舞,怕到一溜煙逃走的、或傻不隆咚愣在那的,都不是好狗。唯有眼神機敏、眼珠子滴溜溜轉個不停,會倒退一步警戒,但馬上又往前一步、想一探究竟的,才是真正台灣犬中的菁英,而過去原住民就會將這樣子的小狗訓練成獵犬。狗兒年紀到了一定程度時,獵人們會把小狗與小山豬或其他小動物,關在同一個狹窄的籠子裡,讓小狗去咬小山豬,等牠真的把小山豬咬死後,立刻用刀剖開豬肚,挖出內臟給狗嚐,讓狗兒熟悉那個味道,明白只要聞到這個味道,就是要發狠去追去咬的對象,慢慢的練習,再加上隨時讓牠餓著、狗兒才會結實、才跑得快、才能成為一隻狩獵好手。

原住民耆老口中的台灣犬,兩隻就敢和成年公山豬正面交鋒,但折損率極高,因此原住民獵人打獵,多是兩三人一起行動,每人各有四五隻狗,這樣成功率才會百分之百,而狗又不易受傷。狩獵時,狗群中自然會發展出一套,誰是老大誰是老么的地位順序,有師傅犬、追蹤犬和不少的學徒犬,大家協力合作,獵人在狗群後面納涼即可,打到了獵物,狗兒自會來邀功打賞。

而台灣犬最好的飼養方式,就是野生放養,他說,能夠自由亂跑的狗,才有極高的觀察力與聰慧的腦袋。每隻台灣犬隨著年齡越大,自己人和外人的界限會分的越清楚,只要被牠界定為自己人的,一家子所有成員,不論是男、女主人及其孩子或是其他家庭成員,全都會成為牠心中要保護的對象。他記得以前養過一隻叫阿妹的台灣犬,從小讓牠自由亂跑,全家人幾點要做甚麼事、幾點要出門、甚麼時候回家,最清楚的大概就是阿妹,一有甚麼不對勁,阿妹就會很緊張,如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會去拉窗簾,他曾在窗簾後偷偷觀察,就見在院子裡的阿妹,直盯著窗戶,直到他做出代表起床的例行公事。阿妹的個性不是特例,他養過的台灣犬,幾乎都有著極度顧家護主的氣質,有一次,客人來訪,回家時提了一袋東西走,他家的狗看到了,就非逼人把東西放下,才能離開,他哈哈笑著說,那條狗還以為人家是賊!又有一次,他和來買狗的客人談了很久生意,講到一旁的狗都睡著了,客人仍不相信狗有這樣的個性,於是他腦筋一想,與其費盡唇舌不如讓他親眼見識,就要客人裝出要與他吵架的樣子,彼此推擠,一旁快進入夢鄉的狗,一見馬上爬起來,變臉如翻書,衝上來要咬人。那筆生意,自然瞬間成交了。

他賣狗,從來不看公母、也不看花色,一隻狗的價碼高低,完全取決於其本身的個性和體態,而這些判定準則,仰賴的就是他多年來的看狗經驗,他很講求信用,他說一隻狗的值多少錢,那條狗就是有那個價值,個性越兇猛、會顧家的狗自然用途最多,價值也最高;屬於溫良恭儉讓型的狗,價值也就較低。他曾經賣出一隻不錯的白色台灣犬,給一家常常遭小偷的雞蛋商,而讓雞蛋老闆大為驚訝的是,某天小偷又來光顧剛好被他看到,他想要逮賊,因而與小偷有肢體上的擦撞,家裡養的五六隻狗,就只有那隻小小的白狗,衝出來咬人,其他的光只叫就算了,還邊叫邊後退,看到都ㄘㄟ心(心冷之意)了。從那事件以後,這位雞蛋老闆,就變成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忠實顧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4
    $110
  2. 二手書
    58
    $186
  3. 新書
    59
    $190
  4. 新書
    79
    $253
  5. 新書
    79
    $253
  6. 新書
    79
    $253
  7. 新書
    85
    $272
  8. 新書
    9
    $288
  9. 新書
    9
    $288
  10.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