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梳理情緒,真實做自己
「我是做爸爸之後才學會怎麼做爸爸的!」這句知名的廣告詞,也是許多父母共同的體認。研究所主修兒童心理學的我似乎相對的幸運了些,總以為對孩子在氣質與智力上的個別差異早已了然於心,對如何了解孩子的情緒、規範孩子的行為,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然而,擁有兩位性格南轅北轍卻各自鮮明獨特的女兒,經過二十二年母親角色的磨練,我深深覺得自己是「當了媽媽才日漸懂得做真實的自己」。
大女兒小四那年,一日輕描淡寫說起:「學校要舉辦母親節慶祝大會,正在徵求才藝表演節目,不過我打定主意不要上台表演喔!」一向自詡開放民主的我當下回應:表演是你自己的事情,只要你不願意,媽媽一定不會勉強你。」卻又忍不住要問她為何不想上台。她說:「我才四年級,那些高年級的學長姊一定會嘲弄我,我才不要上台。」我重申不勉強的態度之後,再次忍不住遊說:「可是你正在學小提琴,而且拉得還不錯,有機會上台是很好的磨練耶!」經過幾番你來我往後,女兒仰起頭問我:「媽媽,我上台表演,你是不是會覺得很有面子?」
漸漸懂得做真實的自己
這種被孩子直指人心的尷尬時刻,想必當過父母的都不陌生,還好心理學教給我的不只是知識和技巧,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法寶-自我覺察。聞言當下我哈哈大笑,向女兒俯首認罪:「真的耶,你的琴拉得那麼好,如果上台表演,別的家長一定會說『你家女兒好棒喔!』我會覺得臉上有光喔!」女兒立刻回應:「好吧!為了你,我上台表演好了。」
我慶幸平時功夫下得多,母女關係不錯,女兒願意成就我一時的虛榮;然而,在親密關係裡,這樣的需索不可無度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我終於確實了解心理分析大師溫尼卡說,「夠好的父母必須對自己坦承、不以孩子的表現來界定自己的價值」的意思。之後,我更留意不讓孩子成為彌補自己人生未了心願、未完夢想的工具,如此不只孩子可以更自在的做自己,我也逐漸的更接納自己。早年的親職教育工作裡,我總急著教導父母「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之類的課題;而今,我雖然在眾多父母需要提點時提供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與人際互動的技巧,但我更關注的是,什麼樣的態度是幫助孩子成為美好自我最重要的本質。
在這個逐漸懂得做真實的自己的旅途裡,我發現梳理情緒是其中最核心的能力。不只一次,只要我明白自己難受什麼、為了什麼雀躍,真誠分享總會得到極大的回應與支持;不只一次,只要我了解孩子在意什麼,為了什麼憤怒,緩緩道出,也必然會看到孩子逐漸可以把情緒放下。
梳理情緒,為生命找到美好的動力
我在生了大女兒之後選擇自己教養孩子、陪伴孩子成長,感受到所學對梳理情緒,真實做自己於扮演母親的角色有莫大的助益,在孩子稍長後,我開始了親職教育的工作,希望藉由理論概念與實務經驗的分享,幫助現代爸媽脫離父母難為的窘境。在一次帶領父母成長團體的場合,有位媽媽說:「心理學這麼有趣又實用,為什麼不也教教孩子,讓他們自小學習,效果豈不更好?」當時大女兒還在小學階段,於是我利用暑假在自家辦起了「小小心理學家」夏令營,將心理學有趣易懂,又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編成教材,和孩子們玩了起來。未料,這些孩子的父母反應,上過課孩子果真變得比較會打理自己的情緒,也比較能體貼家人。於是我開始投入這個創造性的工作,這是我從事兒童EQ教育的肇端。
自家實驗結果不錯,也成為我投入社區營造工作的一個切入方式,一九九六年在北投舉辦了第一屆的「春風少年自信營」,二○○二年春,更開始大量培訓EQ 教育種籽志工,為國小高年級學童提供EQ教育課程服務讓更多的大人小孩有機會接觸。
有人問我:「每年重複談一樣的主題,不覺得厭倦嗎?」之所以說上千遍也不厭倦,是因為面對不同的聽眾永遠會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而每每在說給別人聽的同時,內在又多了一番新的體認。「懂EQ 之後,發覺孩子和先生突然變可愛了、似乎找到一扇開啟新關係的大門」,「我比以前更喜歡自己,也更欣賞家人」,每一位接觸EQ 的夥伴都有他獨特的生命經驗。
有一年我親自為某國小六年級的一班孩子上《我好.你也好》的EQ
課程,談到每個人都有「父母、成人、兒童」三大分身,三者愈均衡與幸福的距離愈近。下課時,有位小女生靦腆的告訴我:「我爸爸不太負責媽媽要辛苦養家,我常常要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所以我的『父母』分身很強;因為必須幫忙做家事、處理問題,我比多數的同學要成熟,『成人』分身也不錯;還好我的個性本來就比較開朗,『兒童』還很多。雖然現在有點辛苦,但經過這些磨練,我未來一定會很幸福。」
雖然為這位孩子具有從情緒泥沼脫困的能力感到高興,但從十一、二歲孩子嘴裡聽到這樣的話語,心裡難掩悲戚。總希望著,有更多的大人在為人父母的過程裡,學會梳理自己的情緒,不僅為自己的生命找到美好的動力更為孩子樹立溫暖的典範與成長的鷹架。
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故事,以及當中的一些感觸,在好友秀娜的鼓勵下,我隨筆寫下這些文章刊登在《國語日報》,希望能和更多的父母分享。之所以能夠成冊和大家分享,要特別感謝秀芬與嘉欣協助校稿,以及《親子天下》編輯團隊的用心,讓出版的過程充滿春天生意盎然的氣氛。
國三的小女兒曾說:「媽媽,你應該覺得很幸福吧!正處於青春期的我竟然一點都沒有狂飆。」看著這個氣質獨特,小時候堪稱難教養一族的女兒,很難想像今天已然亭亭玉立,而且在保有自己的原始風貌外,多了幾分成熟的體貼與自制。我想,是我父母親的愛,讓我懂得什麼是人生的珍貴事物;是心理學的滋養,讓我知道如何去享受這趟豐富的親子之旅。
歇筆之前,我要感謝外子慧慈的體諒並自然地承擔了更多的家務,讓我在假日還有振筆疾書的時間與空間。也要謝謝女兒品臻、品諭,因為你們讓我深刻體會,對孩子,在了解、接納、引導、規範之外,更要以無所期待的心情守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