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沾點福氣──序鄧予立博文集4《半島》
認識鄧予立先生是因為二○一二年十一月三日一場講座。講座由「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香港賽區籌委會主辦、教育局協辦,身為主持我不敢怠慢,於講座前認真地跟兩位主講嘉賓作適度溝通。百忙中的鄧先生友善而合作,讓我及大會相關負責人留下深刻印象。講座前的溝通飯局後,同行各人都意外鄧先生如此平易近人。也許,網上找來的金融雜誌封面照及「外匯教父」這名號,誤導了眾人往匯海「蛟龍」這類角度去「想像」鄧先生。「兇猛」的想像跟面晤後的落差,令大家對鄧先生讚不絕口。
事實證明,講座找對了人,鄧先生的講話對中學生大有裨益。當中如何善用時間、如何規劃生活、如何減壓等,同學於答問時間一再舉手追問細節。
上天對人很公平,一天二十四小時賢愚貧富劃一擁有;為何有人可以半生豐收,活得碩果纍纍?有些人忙亂半天,事倍功半?鄧先生的鄧予立博文集4《半島》,是他善用時間的「真人秀」。
文中不時出現盡用時間罅隙的例子,……是此行的首站,結束一連串的公務後,剩下來的時間並不太多,……我只想抽空……」「……時不可失,在我提議之下,立刻展開第一個活動……」、「由於時間有限」、因為「時間不多」……;書內部分遊處就在類似的情況下完成。
當然,也有是專誠遊覽的,這類行程不管是十數天抑或只去幾天,在在反映作者事前規劃充分:「我從多哈轉到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繼續阿拉伯半島四國的最後一程,以十四個小時的時間把這座城的內外一次遊遍。」
《半島》是歐洲三大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半島、巴爾幹半島,以及阿拉伯半島諸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阿不札比、沙迦等酋長國)、阿曼、卡塔爾、科威特等地的遊記。當中以阿拉伯半島諸國遊最吸引我視線。中東國家去過伊朗、埃及;柏柏爾、摩爾風味,只在北非摩洛哥及西班牙南端淺嘗,書中提及的阿拉伯國家嚮往久矣,讀之令人大開眼界。鄧先生寫阿拉伯半島一輯的優點,是能去「西歐大國」的成見,還當地文化及人民生活較親切客觀的原貌。以阿拉伯女人為例,部分西歐旅遊特輯或Lonely
planet之類的通俗旅遊書,多用獵奇或「女權」角度去框架、切割人家的生活狀態。鄧先生便沒有這種包袱,於是他發揮了幽默感之同時,也讀懂人家在其文化系統下的生活情趣。
另一個深刻印象並非遊覽的風景或市貌,而是「移動帳篷(Moving Tent)」。我在多哈市中,經常遇到穿著黑袍、面蓋黑紗、戴上黑手套、穿上黑襪黑鞋的當地婦女,寬闊的黑袍大袖遮掩了她們的容貌形態,彷如一座座會到處移動的黑帳篷,所以我稱其為「Moving Tent」,並無取笑之意,只覺得當地陽光炙烈,穿著吸光的黑色,難道不會更覺得炎熱難捱?
Moving Tent這比喻讀之莞爾,十分到位。而原來袍內風光,男女各有特色:不過Angela補充,婦女專用區、商店或室內等地方,就是女士們關起門來爭妍鬥麗的場所了。黑袍底下其實另有風光,盡是名牌奢侈品,而且非常時髦,喜愛噴灑香水、配戴假睫毛呢!
我與刀店的主人相談甚歡,便趁機詢問阿曼人為何要在如此炎熱的氣候下穿著長袍、戴頭巾。經過解釋,我才知道內裡乾坤:原來白袍會產生「煙囪效應」,地面的熱氣在寬大的袍子內流通後,再散發出來,袍內是一點也不會悶熱的,況且白色反光,不吸熱。戴頭巾則是貝都因游牧民族的傳統,既可防沙,在晚上亦有禦寒作用。
至於婦女的黑袍,原來是件斗蓬,屬於外套的一種,用外扣或暗扣繫緊,衣料又薄又輕,走起路來隨風擺動,看起來非常優雅大方。比較講究的黑袍在衣袖和領編都會繡上金絲銀絲的花邊,更為典雅別緻。
作為一個文科人,最花氣力閱讀的是金融財經知識,數字及數據分析是盲點。二○○八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衝擊的豈只財經,於是再難啃也要啃,孜孜學習什麼是「次按」、違約掉期又是怎麼一回事,諸如此類。讀《半島》便特別留意遊記中的「財金角度」。以杜拜為例,二○○九年一場債務危機後,部分西方主流媒體多以「繁華落盡」來為杜拜批命。讀鄧先生的觀察,有第一手的最新判斷:「……經過短短三年,杜拜又重現生機。根據此行所聞所見,發現很多建築工程再度上馬,繼續展開原本的城市規劃建設,酋長領袖們依然信心十足,鴻圖大計也為投資者燃起對於未來的無限想像。」
遊記是不易寫好的一種文體,尤其是網路時代,資料一查便有,甚至圖文並茂。假如遊記像攝錄機般隨行隨拍,意義有限。作為讀者(起碼我是這樣),如肯花時間購買及捧讀,是想讀作者的個人角度,尤其當作者是某領域的專業人士,或有底子的有識之士。讀者希望知道在作者的知識疊印下,他於某時某地又看見些什麼。《半島》便有類似的睿智之思(如上述杜拜一例)。
博文集如續寫,冀鄧先生不要惜墨只分享遊蹤,可以多談跟您專業知識相關的感思。遊卡塔爾一篇,讀時便很想知道鄧先生對「半島電台」有何看法。
撰此序時同時翻了「鄧予立博文集」的一至三集,獲益良多。有機會多見世面是福氣,也需要「條件」。「條件」未充分時,「我們跟著他世界走透透」(《從阿拉木圖開始》博文集2的封面語)也不錯,從中沾點福氣。
余非 資深作家、文學及文化教育工作人
推薦序2
從零開始的旅程
在細品鄧主席的遊記過程中,腦海裡不斷出現海明威所寫《流動的饗宴》一書,雖然海明威只是記錄一九二一到一九二六年他在巴黎的那段歲月,但這本書幾乎成了書迷的珍藏,因為當中海明威不多加綴飾、不以華麗詞藻鋪陳,字字句句鏗鏘有力地描述巴黎給他的感動,即便只是一杯咖啡、一片落葉。但也正因如此,讀者更貼近了海明威,就好像透過文字,便能跨越時空與距離阻隔,完完全全擁有了這位大文豪。
而鄧主席的遊記,筆觸就如海明威那樣明亮,指引著世界他所遍及的足跡,同時也照亮了我們這些因為忙碌生活而忘了滋養自己、幾乎要乾枯的心靈。我尤其喜愛〈從零開始的馬德里〉這段篇章,光是這段簡潔卻蘊含深意的標題,就已讓我在心裡由衷佩服著鄧主席的文筆,自己平日閒暇之餘也稍有提筆寫文之興,尤其知道短文實屬最難,更何況是數字之內的文標呢?
在〈從零開始的馬德里〉文中,鄧主席寫道:「今天來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我們不需要相約『零點』開始我們的旅遊故事,不過還是懷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情,選擇「歐洲之門」作起步點」。我特別喜愛鄧主席的「歸零觀點」,這提醒了我們無論登上了多高峰,都該時時將自我騰出空間,以能再求充實與精進。
不只廣、而且深!隨著鄧主席的每一步足跡,我看見了一個城市的繁華起落、一位旅人或是久居此地之人的感動,而這也在內心中起了美麗漣漪,於是緊湊的生活步調開始懂得呼吸而重拾動力。除了感性上的悸動,在理性上也因為鄧主席總是以專業知識讓旅途中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有了新觀點。
曾在某處讀到一段文:「旅行,不一定是遠行。旅行的驚奇不會因為走過的距離太短而減少,只要轉換心情,在生活的場景中,也可以是旅行!」我不似鄧主席這般幸福與幸運能踏足如此之遠、如此之多,但細品過鄧主席的每一落文字,即使不遠行,我都在心靈上獲得轉換也好似真遊遍了世界一圈。以此序衷心推薦給每位渴望見其世界美景之人。
翁慧嫻 零售總經理
HUGO BOSS香港商雨果博斯香港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推薦序3
既是知之者,復為樂之者
遊記文章要寫得吸引,遊者的身影情感最重要。讀鄧予立先生的遊記,我想到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讀遊記,很大的吸引力來自作者記遊之樂,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和快樂,借所記所聞,訴之文字,再傳予讀者。這中間,讀者可以受其遊樂的感染,如果一篇遊記寫得沒精打采,叫人呵欠連連,縱然筆下刻金鏤玉,都非佳作。
鄧予立先生的遊記就有這種藝術效果,至少我在捧讀過程,我羨慕神往他筆下的美景,深深感受到作者身處當中的喜悅和閒適,例如他寫斯洛文尼亞,陶醉在美景的興奮雀躍,就溢於紙上:小島上有一座童話式宛如仙履奇緣的古堡,此時春雨綿綿,湖面泛起薄霧,四圍的山色和建築若隱若現,一番朦朧景色,把這裡襯托得更像仙境……美景當前,我馬上提議泛舟湖上,登上島上的古堡,尋找童話故事中的仙子。
面對美景,作者時而浩歎大自然的神奇瑰麗,寫阿拉伯半島的阿曼,就明顯流露了遊者的驚艷情懷,認為「大自然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莫非是真主把它們重新塑造出來了」──火成岩經歷長期的風化海蝕,逐漸造就出各種奇形怪狀,有些甚至成為獨岩,孤單地矗立在海中央,讓我不由得懷疑是「十二門徒」不甘寂寞,自澳洲漂流到阿曼灣。
縱然筆下萬千美景,作者也只是借樸素平實的文字道出,描下美景與風情。例如他寫阿馬爾菲海岸上最美的一座小鎮波西塔諾:
我憑欄遠望,盡情享受充滿靈性的大自然。清澈的海浪一邊拍打著山崖,又不斷沖刷黑色的沙灘。寬闊的海面上漂著多艘帆船,相隔遙遠,船隻渺小得彷彿上天無心灑落的小石子,襯著更遠的天邊朝霞,在這樣的如夢似畫間,我感覺到無拘無束、清心自在、愜意舒坦。
作者觀察和思考的角度多變,有時發思古之幽情,例如對哥德式舊城(Barri Gotic)的感受,想像歷史的痕跡;有時也平易可親,充滿日常生活氣息的趣味,例如香港人熟悉的葡撻,也成為他筆下的關情。
孔子說讀《詩經》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作為遊記,總應承載著某種分量的知識性,鄧先生這本遊記在這方面,見下了不少工夫。作者不避引經據典,例如他在義大利阿馬爾菲海岸無意中尋到一把鑲有紅寶石和綠松石的匕首,便引中國古書《清會典圖考》來佐證,然後再補述綠松石的客觀資料:
綠松石顏色多樣,像是蘋果綠、藍綠、天藍,甚至是碧綠、灰藍和粉藍等,主要是受到其中所含的元素多寡影響……國際的寶石界依此分成四個等級,而中國則一般分為三個等級。
這種知性的介紹和補充,是貫穿全書的寫法和特色。讀書中文字,我們可以知歷史文化,也認識風土人情,感情的遊樂之外,得益匪淺。例如介紹面具節,夾入文化歷史的知識;寫威尼斯著名的貢多拉:
自十六世紀開始,威尼斯的執政官為了保持貢多拉的傳統格調,還規範限制它不能裝飾得過分豔麗豪華,只能維持黑色,唯有在特別節日或特殊場合才可以打扮成「花船」。
明代茅坤在〈柳柳州文鈔〉評柳宗元的遊記說:「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無以發子厚之文。」本書作者鄧予立先生遨遊四方,暢達自快,當然沒有子厚當日在永州之困,不過筆下勝景幽奇,令人和景物情感相發,遊趣相生,就似乎古今俱同了!
潘步釗 博士
裘錦秋中學 (元朗) 校長
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香港賽區)籌委會副主席
推薦序4
下班後的時間規劃off學
認識鄧先生的時間不長,見面的機會也不多,但是有幸能與這位精通古今中外的財經專家相識,實屬我的福氣。
首次遇見鄧先生時心中那股忐忑不安、敬畏三分的心情仍記憶猶新,當時深怕不經意的言詞談吐洩露了自己的才疏學淺,卻沒料到眼前這位滿頭銀髮、風度翩翩的金融專家不僅平易近人與我談笑風生,甚至熱情地細數他周遊列國的趣事,侃侃而談他的各項珍藏。每次與他談話就宛如上了一堂精彩的文化巡禮,讓我不禁驚嘆,身為日理萬機的財經專家竟願意投入如此的心力研究歷史文獻並追根究底,著實難得。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曾說:「一位成功的企業人士不是在工作上的表現,而是他是否能好好的安排下了班後時間規劃的off學。」以各種「有規劃」的休閒娛樂來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鄧先生確確實實是一位成功的典範。
從這本博文集裡看得出鄧先生重視與朋友間的互動,並樂意與他們共同分享旅行的見聞,平時悉心經營事業與平衡生活,更有計畫並積極地規劃人生。即使他已經將亨達集團二○一二的經營權交棒,但他仍然退而不休,生活更加多采多姿。閱讀博文集就如同帶領著我們一同遨遊世界,所以雖說行萬里路更勝讀萬卷書,但追隨著鄧先生行雲流水般的文筆,讓我們讀此書如同行萬里路啊!
劉大玲 梵克雅寶台灣區總經理
推薦序5
親身體驗,其樂無窮
曾幾何時,和鄧予立老兄在同一銀行集團工作,那些年大家都是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工作環境和進修機會遠比現在差。時至今日,經數十年歷練和努力打拼,老鄧已是兩岸三地金融界享負盛名的外匯權威,坊間和傳媒公認的「外匯之父」,成就驕人,活力不減當年,還時常出差往內地、台灣和海外各地考察分支機構業務和參與公職活動。
二○一一年中老鄧毅然退下第一線,將創業二十多載的亨達集團業務移交已追隨他多年的一眾忠肝義膽、患難與共的精英接班人,騰出更多時間周遊列國,更全力投入公職和寫作事務,對於他個人網誌的大批讀者,無疑是一特大喜訊。
談到其個人網誌「鄧予立看世界」,我也是讀者之一,差不多每天瀏覽。事緣老鄧每次環宇之旅所經大小城市,都會在短時間內有詳盡遊記放上網誌,連續數篇,都是新鮮出爐,且附載不少實景照片,自然吸引不少讀者追看。
老鄧所到之處,無論什麼名勝古蹟、博物館、教堂、古堡、宮殿、世界文化遺產以至特色飲食文化等,其起源、構建、設計、用途、典故或傳說等歷史資料和年份,他都有深度描述。加上老鄧一向博覽群書、具深厚的文學修養和知識內涵,文筆和用詞流暢生動,令讀者從字裡行間感受猶如跟隨他踏足遊歷的城市或正在閱讀這城市的歷史,寫意無比。
此外,老鄧是本港知名的書畫和藝術品收藏家之一,遊歷各地所見所聞的歷史文物、名書名畫、雕塑、藝術品以至壁畫等,他都有深入的考究、鑽研和介紹,讓讀者增廣見聞和認識,獲益良多。
我有幸於今年十月中跟隨亨達集團代表團一行二十多人,前往中東出席亨達在杜拜設立分支機構的開業典禮,順道遊覽老鄧在這本博文集提及的阿拉伯半島著名景點,位於阿布扎比全球造價最高和最宏偉之一的大清真寺、住進極具皇者氣派的「酋長皇宮酒店」和位於沙漠深處,猶如沙漠綠洲的渡假村酒店。也在杜拜參觀全球最高,有169層的哈利法塔、到沙漠乘四驅車於高低起伏的沙丘「飄移」、騎乘駱駝橫越沙漠。尤甚者,住進舉世聞名,人稱一生定要「宿一宵」的杜拜七星級帆船酒店,讓我大開眼界,畢生難忘。
另一難忘經歷是老鄧特地安排全團到杜拜老城區一家伊拉克烤魚餐館,品嘗伊拉克著名河流「底格里斯河」鯉魚。試想伊拉克現今兵荒馬亂,恐怖襲擊頻仍,踏足首都巴格達也非易事,能在相對安全環境吃到地道美味鮮魚,實是人生樂事也。借此機會,謹祝《半島》圓滿成功。
鄭永志 香港銀行華員會名譽顧問
推薦序6
欲親臨其境,一探究竟
與鄧先生相識乃至於共事多年,回想起來可說是一種緣分吧!時光倒退到二十多年前,當時我們都在銀行界服務,因我服務的美資銀行欲與中資銀行建立代理行業務關係,我自然而然就選擇了交通銀行作為我第一家拜會的中資銀行,而約見的對象就是當時已是銀行界中的外匯翹楚──鄧先生。記得第一次見面就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鄧先生所展示出的誠摯、爽朗與熱情,故雖是初次見面,彼此已是相談甚歡,亦自此後建立了公私兩誼的情感。其後因緣際會,我服務的銀行請到鄧先生來主理外匯交易室,我們因此成了同事,這段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彼此之間的認識又加深了許多。鄧先生後來自行創業,作為一個朋友,我見證了他的成功和成就,但也看到他如何以無比的意志、堅持與毅力來克服成功背後所經歷的挫折與困境。
在鄧先生力邀下,我二○○六年加入了亨達集團,因而對鄧先生的人格特質有了新的體會和認識。他念舊惜情,待人寬厚,崇尚包容、團結與和諧。尤有甚者,在其深植的儒家思想背後,他不斷增值、探研的文化藝術素養,加上經年在外周遊列國開疆闢土的所見所聞,經過吸收、交流、和個人心靈的撞擊,造就了鄧先生特有的文化價值觀,並反映在他所展現出來的多元性和創新能力。
繼《收藏是一種幸福》、《從阿拉木圖開始》、《走一趟神奇的天路》後,我們又能跟隨鄧先生的第四本遊記文集,神遊於世界著名半島間。讀鄧先生的遊記是一種未有親臨其境,而能有像是已經親身體驗的感覺。他的遊記內容精要,描述細緻生動,又能自然而然的帶入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深入淺出,讀來趣味盎然毫無負擔,而讀後令人回味無窮,往往引發「欲親臨其境,一探究竟」之衝動。
當鄧先生囑我為此遊記文集寫序時,心中實在惶恐不安,感覺上是班門弄斧。本人才疏學淺,謹以此篇不是序的序文,於此書出版前夕,作為給我敬重的朋友一份祝福,衷心祝願鄧先生身體健康,繼續以他的活力和一顆熾熱的心與大家分享他看世界、看事物、看人生的心得與哲理。
黃為敏 亨達集團控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作者序
短暫而珍貴
二○○九年三月,我開始將旅遊札記、收藏嗜好、政經時事有感等內容放上無名和新浪的部落格(博客),當時並沒有預想到,自己會養成以文字和相片來記錄生活的習慣;當然也更不會意料到,二○一三年的年初,這些文章與照片已經匯集成了我的第四本博文集。
不同於前幾本的博文集多半分為遊記、收藏與雜感三部分,這次的博文集則有個統一的主題,蒐羅二○一一到一二這兩年來我在世界四大半島──歐洲亞平寧半島、伊比利半島、巴爾幹半島以及西亞阿拉伯半島的所見所聞。後兩者都是近年來新興的旅遊點,前兩者的旅遊業雖然已經發展成熟,但老景點也可以看出新趣味來,心境的不同會影響欣賞世界的眼光和角度,當然能否看到期盼中的景致也經常得靠點緣分。就像我多年來先後數次到訪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卻直到第五次才有幸將貝倫塔的全貌看個清楚,而非蓋著維修粉刷的布幕。在杜拜更是兩度遇上沙塵暴,直到第三次前往才得以搭乘海上飛機,從不同的高度欣賞海灣與特色建築。
儘管我受限於時間在公務之餘往往只能以走馬觀花的方式來認識一個國家或城市,但收穫卻不單只從這些快速瀏覽的景物中得到。每到一地,都會接觸個性風格迥異的司機或導遊,這些人帶領我穿梭大街小巷、見識各處風俗民情、品嘗當地特色食物,儘管時間短暫可能尚未熟稔便得相互告別,但獲得的友誼卻是彌足珍貴,也是我賞遊世界的收穫之一。兼之每當我下筆撰寫遊記,都習慣於收集相關資料,無論是自然或人文歷史,幫助自己和讀者們更了解一個地方或事物。行萬里路,其實也同時讀了萬卷書。
《半島》很榮幸能夠邀得幾位新、老朋友為我寫序,儘管時間非常緊迫,仍舊義氣相挺,在繁忙的事務間撥冗完成,令我又是感謝又是感動。在此要特別對他們表達謝意:
.資深作家、文學及文化教育工作人余非小姐
.HUGO BOSS香港商雨果博斯香港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零售總經理翁慧嫻小姐
.裘錦秋中學(元朗)校長暨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香港賽區)籌委會副主席潘步釗博士
.梵克雅寶台灣區總經理劉大玲小姐
.香港銀行華員會名譽顧問鄭永志先生
.亨達集團控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黃為敏小姐
感謝亨達集團再度慷慨贊助、Vicky小姐和Phoebe小姐協助文稿打字、照片整理和各項聯繫事宜,台灣亨強國際旅行社的陳總經理和亨泰策略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同仁協助部落格(博客)的更新維護和本書的編輯與校對,並要謝謝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為這本書所做的出版規劃與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