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至民國100 年臺灣地區65 歲以上的老人已達2,487,893 人,占總人口的10.74% 。依行政院經建會2009 年推估,至民國106 年我國高齡人口將達14% ,約331 萬人,進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 ),屆時我國將成為全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如何協助其準備及適應老年期,將是社會教育之重要使命。
國際組織與先進國家為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相繼將老年政策列為國家發展的重點策略之一,並陸續投注心力與資源。1971 年美國老化研討會強調要重視高齡者的需求;1974 年聯合國發表老年問題專家會議報告,建議重視高齡者的差異性,所有國家都應制訂提高高齡者生活品質的國家政策;1986 年日本提出「長壽社會對策大綱」,1995
年進一步頒布「高齡社會基本法」,更加重視有關老人的相關措施;1996 年國際老人會議重提「老人人權宣言」;因應這股高齡化的國際潮流,聯合國遂將1999 年訂為「國際老人年」,希冀各國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相對於世界各國對高齡社會的關注及高齡者問題的多元因應政策,迄今,我國針對高齡者的相關政策仍以社會福利、醫療照護居多;教育部於民國95 年進一步提出「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期藉教育的力量,使民眾瞭解社會正面臨快速老化的嚴厲考驗,以及具備正確的態度來看待老化現象,並具備適應高齡化社會的能力。 世界衛生組織在「活躍老化:政策架構」報告書中,將健康(health
)、社會參與(participation )和安全(security )視為活躍老化政策架構的三大支柱。如何長期維持活絡的身心機能、樂活養生、過著身心愉悅的老年生活,創造生命的另一個高峰,是高齡者人生重要的課題。總體來看,我國面對高齡社會與高齡者議題已著手因應。
近年,產、官、學相繼提出老人年金、高齡健保政策,足見社會對老人議題極為重視與關注。作為一位醫界的成員,筆者主張人無法迴避老化現象,但卻可以「活躍老化」;就此,多年來倡議「三養生活」以作為高齡者生活的重心: 1. 營養:能關注飲食的適量。
2. 保養:能適時的維持運動。 3. 修養:能以善心善行自修。
果能如此,當可達到「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尊」、「老有所樂」的體現,而我傳統文化所追求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將可獲得具體實踐。爰此,本系列叢書在本校許義雄榮譽教授的主持下,邀請多位學者專家分別就:醫療照護、養生保健、運動介入、休閒旅遊、社會參與、照顧政策及價值重塑等面向,共同編撰一系列高齡者健康促進叢書,從宏觀的角度,整合多面向的概念,提供高齡者健康促進更前瞻、務實且具體的策略與方案,亦是對「三養生活」最佳的闡釋。
本校民生學院於民國90 年成立「老人生活保健研究中心」強調結合學術理論與落實生活實踐,提供科技人文整合之老人生活保健研究、社會教育、產業合作、社區服務等專業發展。於近年內完成多項就業學程之申請(「老人社會工作就業學程」、「銀髮族全人照顧就業學程」)、舉辦「樂齡大學」、每學期辦理校園內老人相關專業講座及活動多達十餘場;包括老人生活、食、衣、住、育、
樂、醫療保健、照顧服務、長期照顧等,讓學生、參與學員及長者,除了獲得老人相關專業知識外,並培養學生對長者關懷與服務之精神。而編撰此系列高齡者健康促進叢書,亦是秉持本校貢獻專業,關懷長者的用心,更是體現落實「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的體現。在對參與學者利用課餘的投入撰述表達深切的敬意之時,謹以為序。
實踐大學董事長 謝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