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為什麼出版這本書?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水準提高的同時,所承受的精神壓力也不斷增加。由於社會競爭加劇、收入差距拉大以及突發事件等,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人都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不同的社會問題反映在個體身上,呈現出來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人們對生活幸福的期望值普遍提高,由此也造成了憂鬱情緒人群的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平均每39
秒就有一個人自殺,使自殺成為全球主要致死因素之一。據估計,每年約發生一千萬~兩千萬起自殺未遂。自殺的原因多和心理層面相關,因此是心理學的研究課題之一,另外也與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有相當的關連,所以亦為精神醫學的研究範疇。在現代精神醫學中,對自殺有一個基本的假定:「自殺總是發生在非正常狀態下,或是社會偏離了常態,或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況偏離了常態。」
其實,我們只要注意及早發現和預防心理病症,進行必要的自我調節,就會有助於減少精神疾病的發生,進而預防了自殺行為的發生。
身體感冒了,我們要去看醫生,心理「感冒」了,我們首先需要懂得自我調節或者尋求親友師長的幫助取得身心的平衡,如果是「大感冒」,那麼就必須透過專業諮商心理師的協助。
本書作者嚴文華博士是中國大陸知名的心理學者,目前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她不單有著深厚的心理學根底,並曾擔任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兼職諮詢師,實務操作經驗也相當豐富。
這本《做一個優秀的心理諮商師》跳脫了學院派艱澀的理論陳述,而以淺白易懂的文字呈現,不但是正在從事或準備從事心理諮商人士必備的專業書籍,也適合一般人閱讀。
多懂一些心理諮商的知識,除了可以給自己正向能量,調節自我身心,還能當一個稱職的「張老師」、「生命線」,幫助親友走出人生的低潮,也許因為你看過這本書而挽救了一個人的生命也說不定。
為了讓更多人有能力透過心理諮商的過程自我成長和幫助他人,所以我們出版這本書。
序言一
二零零四年時我們系上曾接待過一個美國心理諮商代表團。當他們問起中國心理諮商師的培養工作,在得知中國心理諮商師的職業培訓只有數月時,不約而同地笑了。相比美國精雕細琢式的培養,中國的培訓確實是速成。但中國的現實與美國不同。相比於基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學科,應用心理學學科的發展在「文化大革命」後屬於較晚的。雖然起步較晚,但社會需求量非常大,培訓是解決社會需求大、心理諮商工作人員數量有限的矛盾的最有效方法。這幾年的運作表明:人們學習心理諮商的積極性很高。
我想到自己當年的經歷。當時自己有胃病,能夠找到的醫生只有赤腳醫生(
註1),我只能嘗試自己來做赤腳醫生。當時找到一本赤腳醫生宣傳手冊,找到一根針,對著鏡子往自己身上扎針。胃病得到了緩解和控制,也由此瞭解了很多人體的穴位,對生活非常有幫助。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裡,由於自己學習的意願非常強烈,所以可以學習得很快。而現在人們學習諮商師的積極性和熱情是非常高的。這種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意願往往會讓人們走得很遠,更何況現在能夠利用的資源比我當年要豐富得多。
透過這幾年在上海職業技術指導中心考務工作及教學實踐的摸索,我認為目前中國心理諮商師的培訓既要提高學員的理論素養,又要教會其實行能力。需要兩條腿同時走。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這兩件事情,就需要一些方法。而嚴文華的《做一個優秀的心理諮商師》就是一本有方法的書。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能夠從實踐中、從實例出發,進行分析和評論,一步步地教新手該怎麼做。雖然新手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實行、感悟和反思才能有成長,但本書確是雪中送炭,能夠讓新手在迷惘時辨別方向,在苦苦思索時看到一些光亮。這本書強調了短、平、快,是一種和中國心理諮商師培訓實踐相貼合的做法,也是嚴文華在心理諮商師實習中總結出的一種有效方法。能夠把這些經驗介紹出來,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心理諮商師培訓的工作道路還很長。我經常在思索將來的路該怎麼走。如何在品質、需求與市場等方面找到平衡點。很多工作需要大家一起來做。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欣聞此書的繁體版即將出版,非常高興。能夠和台灣的讀者和同行交流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作為從一開始就參與上海的國家心理諮商師資格培訓和考試工作的專家,我想有必要介紹一下書中所涉及到的背景:上海是從二零零三年開始著手國家職業資格心理諮商師培訓和鑒定工作的,當時作為試點,沒有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的系統,單獨制訂了自己的考試模組。在上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牽頭下,我們的專家委員會制訂了三大考試模組:基礎理論知識、情景分析和面試。
面試採用的是考生在考場裡直接和扮演來訪者的模特面談,然後由考官就面試過程及理論知識提問。這本書涉及到的培訓,就是針對面試的。目前這個考試模組仍然沿用,但我們一直在不斷改進。
這本書的簡體版是在二零零八年出版的,現在四、五年過去了,上海的心理諮商發展很快。新的命題又出來了:一方面更多的人參加心理諮商師的考證,一方面拿到國家二級心理諮商師資格證書的人需要進一步的培訓和督導。還是我之前說過的話:心理諮商師培訓的工作很多,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吳慶麟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上海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註1:赤腳醫生是中國史上的一個特殊產物,即鄉村中沒有納入國家編制的非正式醫生。他們有一些衛生知識,可以治療常見病,能為產婦接生,主要任務是降低嬰兒死亡率和根除傳染疾病。赤腳醫生通常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醫學世家,二是高、初中畢業生中略懂醫術病理者。挑選出來後,到學校接受短期培訓,結業後即成為赤腳醫生,但沒固定薪金,許多人要赤著腳,荷鋤扶犁耕地種田,赤腳醫生名稱由此而來。
序言二
看到這本紀錄中國心理諮商師培訓心路的書讓人由衷地高興,這本書不但是送給心理諮商新手的一本較為有系統、從心理學角度表達對心理諮商師培訓理念及操作實務的手冊,它還從一個側面紀錄了上海國家心理諮商師培養的歷程。在嚴文華的筆下,心理諮商師的訓練不光包括面試技術的訓練、個人在團隊中的成長,更包括心理諮商師的個人修練和成長,以及形成心理諮商師新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這是一本來自中國的心理學工作者的實踐,發自內心、有自己獨到看法的書。發展性的諮訪關係與障礙性的諮訪關係相比,更強調「我──你」之間的平等的、親密的、建設性的關係,而不是「我──他」之間的關係;它更重視的是諮商師的傾聽、共感、真誠、積極無條件關注和營造安全、自由談話氣氛的能力,而不是對來訪者的分類、鑑別和診斷能力,它重視的是如何培養諮商師激發和喚醒來訪者內在的力量,而不是給出治療方法和技術。本書正是從這些理念出發,構架其心理諮商師面試的訓練實務。
我讀過Irvin D. Yalom 的《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我覺得那是一本很好的書,但它畢竟是西方學者的思考和心路。中國心理學向西方學習了很多東西,但除了學習、吸收,我們能否給世界的心理學輸送具有東方思想的東西呢?嚴文華的這本書正是中國學者送給心理諮商的有中國特色的禮物。
中國的心理學工作者們正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實行、摸索適合中國的心理諮商之路,本書就是紀錄這種嘗試和探索。它可能還不成熟,但這種真誠、勇氣和熱情卻是極其可貴和有價值的。它的價值在於它的原創性。它忠實地紀錄了指導老師和心理諮商學員在教與學中的互動,紀錄了心理學界的學者和學員一起成長的過程,紀錄了他們的思考和成長。這本書除具有指導心理諮商師學習面談等作用外,還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隨著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正在重新發現東方和中國。人本主義和後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們欣喜若狂地發現了東方古老文明和心理思想。中國的心理學者也應該對世界心理學有所貢獻,本書就在做這樣的嘗試。書中闡述的培訓方式和理念、案例評論和示範中都反映出了中國學者獨特思考的心理諮商理論和實踐。作者嚴文華和案例演示者孫新蘭都是嚴謹、認真且有諮商師的天賦和靈氣的人。孫新蘭的諮商示範個案也充滿著東方的理念和思想。我看到中國學者在學習西方的同時也在探索走出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中國的心理學之路註定無法和西方一樣。上海的國家心理諮商師資格培訓在四、五年前開始時,那時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業內人士都很茫然,甚至充滿了困惑、擔心。幾年下來回頭看看雖然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但總的看還是令人振奮的,甚至感覺到這是一大創造,它把心理學從心理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變成了提高大眾生活品質和幸福感的有效工具,中國社會對心理學巨大的社會需求成了推動中國心理學進步的巨大動力,同時心理學也在為推動和構建中國的和諧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它把心理諮商從一門技術和學科變成一個新的看待問題的角度和一種新的、先進的生活方式,並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和生活的各方面。同時它也從各行各業和各門學科吸收了很多養料,滋養壯大了自己。我個人和同行們也為能親歷和參與這一歷史過程而自豪和慶幸。
我高興地看到嚴文華繼《心理畫外音》之後又為心理諮商的同行們寫出了這本樸實而有份量的好書,也為中國心理諮商師培訓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這本書能在臺灣出版,本身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大陸和臺灣、香港心理諮詢同行有越來越多的交流,很多人都受惠於這個互動過程,我本人也是一個受惠者。在面對面之外,文字和書的交流還能傳遞更 豐富的資訊。希望這樣的交流讓我們在中國的心理學之路上走得更順利,走得更深遠。
孫時進
復旦大學心理系主任
上海市心理學會副會長
上海高校心理諮商協會會長
作者序
在心理學的大花園中,除了自己的專業跨文化心理學,心理諮商是我最喜歡的一朵花。我久久停留在這朵迷人的花面前。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心理諮商師?輕回首,曾經走過漫漫路。這次,在本書中,我將帶著學員進行一次心理諮商師訓練之旅。旅途上有許多迷人的景點和花朵,但我們只駐足在如何與來訪者進行面談這朵美麗的花下。
這次訓練之旅有以下特點:
一是它採用了從錯誤中學習的培訓方法,真實地呈現學員們犯的錯誤,然後進行分析,並且示範正確做法。它有考試中考生典型錯誤的列舉和分析,有學員所做訓練案例的實錄和評論,有資深諮商師所做成功案例的示範。這和單純只透過指導「什麼是正確的」來學習不同。心理諮商訓練的特殊性在於它就是從錯誤中學習正確。沒有人能從一開始就做得很好,都是從不斷改正錯誤中做得更好。但當旅程即將完成時,你將會看到心理諮商示範的現場實錄,看到好的心理諮商可以這樣做。
二是它關注培訓方法和培訓理念。在中國,關於國家二級心理諮商師面試培訓的具體方法和操作這一塊基本處於空白。這本書做了一些嘗試和探討,把目前培訓界的框架、概念用在心理諮商師的培訓當中,使得培訓體系化、可操作化,在培訓方法上強調豐富性、立體性。
三是除了關注學員要透過考試外,還關注其心理諮商面談技術的實際提高,關注其個人成長。目前的考試標準和實踐對諮商師諮商能力的要求之間有差距。本書力求既讓學員透過考試,同時也掌握更多的接見來訪者的現實能力。除去技術因素,心理諮商師本人成長到哪一步,其諮商中個人的能量就會呈現到哪一級。
四是嘗試透過看電影來學習心理諮商。心理諮商的學習不光是在諮商室。處處皆可學,時時皆可學。電影中的心理諮商秀與真實心理諮商有一定差距,但透過電影中的心理諮商元素,來掌握心理諮商的技術,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那些和我一樣喜愛電影的人,可以在享受視聽的同時,思索心理諮商的原則。
五是把指導老師和學員的心路歷程展現出來。心理諮商是情理交織的精細活動。心理諮商面談訓練不單純是一個技能訓練,也是一個觸動人心的過程。在旅程中,透過二十一篇學員手記和七篇指導老師手記,你將會看到指導老師和學員們的喜樂,看到他們的自我懷疑、脆弱和眼淚,看到他們的相互支持,見證他們的成長。你會透過他們的故事獲得成長。
我從來不認為自己在旅程中所展示的是「最正確」的諮商方式。心理諮商的迷人處在於它的個性化。它們是帶有我個人風格的、我認為「合適」的方式。對於繁體版的讀者,我覺得有必要再多一些背景說明,希望讀者瞭解這本書的時空背景後,能更好地理解這本書。這本書雖然書名是《做一個優秀的心理諮商師》,但書的內容更多涉及新手如何跨進心理諮商這扇門,成為一名諮商師。
本書所涉及的培訓,是為考生通過上海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鑒定考試中的面試而設置的。由於訓練的目標是希望學員通過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試中的面試,而考試中面接的時間是十五分鐘,隨後會是考官的提問所以有一些諮詢片斷和實例是以十五分鐘為限。而這十五分鐘,是諮詢師與來訪者面談的第一個十五分鐘。我所在的華東師範大學對「面接實習」這門課程的設置是二百四十個學時。考生們上理論課時可以上大課,但面接訓練都是小班制,通常十~
二十人。
這本書生態地呈現了我帶一個小組面接實習訓練的全過程。當時是二零零七年的下半年。本書中的全部手記均來自那個小組的成員和我與他們的互動。這些手記生動地展示了諮詢新手如何學習諮詢技術,同時進行個人成長。為典型地呈現新手所出現的問題,練習案例的呈現不局限於這個小組。希望這樣的界定讓讀者理解這本書所涉及的範圍和特定之處。
在簡體版基礎上,我對這本繁體版做了細細的修訂,不光是改正了一些原書中的錯誤,而且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尤其是對案例、手記、電影點評的部分,因為現在對有些東西的理解會更深刻。希望這些精心打磨會讓這本書更溫潤、更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