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意含求變與創新,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要動力;另類與批判往往共生,批判而無另類則空洞,另類而無批判則盲目;包容與鼓勵另類既是自由民主文化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其所憧憬的主要價值。
古今中外眾多哲人賢尊無不以「浮遊∕漂流」作為生命轉化、藝術實踐或宗教修行必要歷程之隱喻:孔子「周遊列國」、莊子「浮遊於世」、禪宗六祖慧能「藏遊於獵」、歌德教育名著「威廉師父浪遊記」、尼采名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赫塞文學名著「流浪者之歌」……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者莫如二十世紀初德國教改運動之一名為「青年漂鳥運動」!如今,漂流、浪遊、體驗……幾乎已成為「另類教育」、後現代教育思潮的流行理念,何以至此?何以如此?另類教育研究與實踐在台灣始終處於邊緣位置,然而「主流」到底是什麼?
2007年11月24日,一群對於另類教育思潮理論與實踐特別關心有心的朋友,於政治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了一天的學術研討會,共同探討人生與學習境界的各種可能性!本書總共收錄了十篇論文,但願隨著本書的出版,台灣另類教育學會始終秉持的理念能獲得世人更多的理解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