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2版1刷)

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2版1刷)
定價:430
NT $ 90 ~ 430
  • 作者:周德禎賀瑞麟葉晉嘉等/合著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2-09-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67886
  • ISBN13:9789571167886
  • 裝訂:平裝 / 31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1刷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全球性、在地性與創意」作為試圖凸顯之核心文化價值,並從多元角度說明文化創意產業中必須具備的「三生」重點。所謂「三生」是:1.生活:生活型態、在地文化特色、傳統與流行、創意生活與美感品味等元素。2.生產:有效的整合資源,將無形的文化與創意元素轉化成文化商品。3.生意:運用通路行銷與經營管理的策略,創造具有永續性的產業產值。

  本書分為理論篇及實務篇,在理論部分提到文化、創意、及美學理論和文化資源調查研究方法。在實務部分以創意城市、地方行銷、創意生活產業,展現全球與在地的緊密關聯性;另外深入討論視覺藝術產業、工藝設計產業,及電視製作產業,並且教導文創學生如何務實創業。

作者簡介

周德禎   (第一章)

  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博士
  經歷
  屏東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院長
  屏東教育大學圖書館館長
  屏東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產業經營學系籌備系主任
  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

賀瑞麟(第二、三章)

  台灣大學哲學博士
  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副教授
  經歷
  屏東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產業經營學系系主任
  屏東教育大學通識中心主任

葉晉嘉(第四、五章)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博士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助理教授兼師培中心實習組組長
  經歷
  高雄市都市計畫技師公會理事
  國立中山大學城鄉與地方發展研究中心專案規劃組組長

蔡玲瓏(第六章)

  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
  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副教授
  屏東教育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
  經歷
  美和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林思玲(第七章)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博士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陳潔瑩(第八章)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博士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副教授

劉立敏(第九章)

  美國南達科塔大學教育行政學博士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副教授
  經歷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美國肯塔基州肯塔基藝術文化中心兼職行政組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杜魯斯校區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李欣蓉(第十章)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兼任講師
  嗨森數位文創有限公司負責人
  經歷
  數位製作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機要秘書
  台北之音廣播電台執行製作人

施百俊(第十一章)

  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
  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副教授
  經歷
  HiSam 嗨森數位文創創辦人
  PCGA 中華職業電玩
  SeedNet, KEYNet, eCareMe數位內容顧問

 

目錄

PART I:理論篇
 第一章 導論:文化、在地化與文化創意產業
 第二章 創意與文化創意產業
 第三章 美學與文化創意產業
 第四章 文化產業資源調查

PART II:實務篇
 第五章 創意城市與創意經濟
 第六章 活動產業與地方行銷
 第七章 文化資產保存與文化創意產業應用
 第八章 工藝產業與產品設計產業
 第九章 視覺藝術產業
 第十章 電視製作產業
 第十一章 文化創意產業之創新與創業

 

內容連載

第一章導論:文化、在地化與文化創意產業

前 言

文化,自一般意義來說,它是人類生活的軌跡,來自人們行為與思想的累積,它的傳承與創新,代表某個時代、某個地區的人整體心靈的充實與昇華;從它的新興意義來說,則如前美國總統庫利奇所言:「文明與利益攜手共進」(Calvin Coolidge,2011)。今天,文化以一種新姿態出現在世人眼前,文化內容被用來作為有利益回收的投資工具,文化創意產業變成一種新的商業型態,這種新趨勢與新潮流蔚為全球各地廣泛討論和研究的熱門議題,許多國家也依此制定社會與經濟發展之相關政策。近年來我們政府極力鼓吹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冀望因此帶動新經濟活力,保存維護文化的根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就是著眼在此新興領域的雙向互動之重大意涵上面:通過文化來滋養產業,奠定族群或社會生活的經濟基礎;通過產業來維繫文化,使其茁壯興盛,更見光輝。

在本章中,我首先要說明何謂文化創意產業,其次回顧當代的社會文化思潮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最後,以文創產中的一個類別「創意生活產業」為例,探究在地化的重要及在地文化養分如何滋養產業。

第一節 何謂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新興領域現在經過各國政府大力提倡,獲得產官學界極大矚目,紛紛開始投入這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但是這其實不是個全新的概念,在「文化創意產業」這個詞彙出現之前,有一個相關的詞彙早已存在,那就是「文化工業」(culture industry),這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阿多諾(Theodor Adorno)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在1960年代所創的名詞。(注意它的英文翻譯是:culture industry,而不是cultural industry,「文化」是以名詞形式出現,不是以形容詞形式出現,在英文裡面名詞是可以當主詞的,形容詞除非加定冠詞否則不可以當主詞。)根據陳學明(1996)指出,文化工業的特點是:(一)文化的產生越來越類似現代大工業的生產過程,(二)文化的產生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三)文化的主體越來越不是作為文化消費者的廣大群眾。而阿多諾他們當時提出這個概念,是從精英角度主流立場批判文化工業的出現,將文化商品化,並且被市場主導以致品味低俗,採用標準化生產模式因而扼殺個性和創造力,不斷重複大量製造強迫大眾接受,剝奪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

但是同樣也在1960年代,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等法國思想家卻針對西方主流文化與主流哲學,以及西方規範的潛在假設進行批判,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思潮開始在西方風起雲湧。德希達在1966年發表「人文科學論述中的結構、符號與遊戲」(參見「書寫與差異」, 張寧譯,pp.545-568)的演說,宣稱知性生命顯然已經瓦解,知識系統已開始「去中心化」(decentering),這個事件代表的不是從「中心」向前進步或分岔,而是一場「遊戲」(play)。羅蘭巴特則在1977年發表「作者已死」(Barthes,1977:142)理論,認為文本是多元意義的,作者不是唯一能賦予作品意義的人,讀者的誕生才是文本意義多樣增生的開始。(詳細討論見第二節)

後結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開啟了一場智性戰爭,對思想定於一尊進行極大的挑戰和裂解,帶來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使文化的差異性受到尊重與欣賞。除了思想對世人的啟迪外,當時全球發生的其他幾個重大變化,亦替文化創意產業奠下了勃興的契機。首先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跨國資本主義的浪潮,導致許多超國家型商業組織出現,跨國企業打破國家疆界,全球性經濟歷程勢不可擋,它的衝擊包含生產製造、貿易、消費、資金流動等各方面,全球化現象普遍發生。第二是全世界交通方便因而壓縮空間距離,加上經濟成長和民主制度的誘因,引起全球移民風潮,促使多元文化彼此交會碰撞,混雜融合,為文化創意產業打下基礎。第三是1990年代電腦科技發達、網際網路、數位時代的出現,使人類由工業社會邁入資訊社會。這一切知識、經濟、政治、科技的巨大變化,帶來產業思維的變革,消費者主導市場,創新與愉悅成為產品重要價值,文化變成好生意的時代於焉來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1
    $90
  2. 新書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