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喜馬拉雅山區,遇見蓮花源
你還記得學生時代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怡然自樂。……」
如果我告訴你,今日在中印邊境喜馬拉雅山區,也有這麼一個相似的蓮花源,你相信嗎?這個地方,藏語稱為「仰桑貝瑪貴」,仰桑的意思是「極為祕密」,貝瑪是「蓮花」,貴是「聚集叢生」,若從空中俯視,會發現這個區域山峰連綿,從海拔500多公尺逐漸增高,連接上喜馬拉雅山脈,而一個又一個相連的大大小小山嶺,恰似花瓣往外開展,形成朵朵蓮花綻放,不同民族的村子就散落在花瓣間。
和西藏拉薩噶廈政府同時代,這裡曾經是藏東波密王朝設立之嘎朗央宗的縣治所在,專門管理珞巴族(目前被中共列為少數民族)。數百年前藏族移入,二十世紀五○年代中共入藏,藏東康巴人為避迫害相繼遷移至此,如今,散居著藏族、珞巴族、門巴族及少數印度人,共約數千人。山村沿著自東向西流入雅魯藏布江的仰桑河而建,車路只到江河交匯口的土亭村(Tuting),往裡只能步行。雖然沒有完全與世隔絕,但地處偏遠山區,又靠近中印邊界,被列為管制區,外人無法自由進入,因此形成一個現代版的桃花源。
仰桑貝瑪貴是藏傳佛教重要聖地「貝瑪貴」的一部分。西藏家喻戶曉的蓮花生大師一千多年前就預言西藏境內將有戰亂,百姓難免戰亂迫害,因而特別授記貝瑪貴是個避難地。蓮師親至貝瑪貴予以加持,並閉關修行,安住於禪定中長達七個月之久,賜予當地人與非人密乘教法,加持此地山林成為殊勝密境。後來果然應驗,一些藏民逃難至此,得以保住性命並延續佛教法脈,這裡乃成為藏傳佛教徒嚮往的偉大剎土。
在《貝瑪貴聖地誌》中記載:「為利未來有情故,加持此處勝密境,一生獲得持明處,雖僅居住此聖地,慈心悲心自然增,……較彼他處修千年,此地一年修更佳;較彼他處修一年,此地一月修更佳;較彼他處修一月,此地三日修更佳……,將成圓滿自在王。」
近代,由西康轉世到貝瑪貴的第二世敦珠法王,17歲時在仰桑貝瑪貴舉行了「大寶伏藏法」灌頂。流亡印度後,又多次返回普巴金剛聖地舉行大成就法會以及賜予其他灌頂、教授。
1932年誕生、2009年涅槃的寧瑪派最高法王貝諾仁波切,也是貝瑪貴人,1936年被認證後駐錫西康白玉寺,他在1959年離開西康流亡南印度之前,也在此住了六個月。
若非和上師的因緣,我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清淨之地。雖然這裡屬印度管轄,居民共通語言是印度語,但這裡的藏族卻保留了西藏傳統文化,尤甚對佛法無比尊敬與虔誠,這令視西藏為靈魂故鄉的我感到非常歡喜。
自從2005年單獨旅行滇、藏、川藏區兩個月,接著又在拉薩西藏大學學習藏語文兩學期後,這些年來我和西藏緣起不斷,每年一至兩次返回西藏探望藏族朋友及拜訪各個聖地,每次都會為正在無聲無息快速消逝的西藏文化感到心痛。中共對外號稱和平解放西藏,卻在進入西藏半世紀以來,使盡各種手段企圖摧毀西藏文化與宗教信仰,許多神山也因受到爆破開採礦產而被破壞得面目全非。
我那些信仰受盡打擊與壓抑的藏族朋友,多次感傷地對我說:「只怕以後西藏佛教要到雪域之外的地方才找得到了。」總使我忍不住陪著他們一起黯然神傷,甚至落淚。
光從信仰自由、保存佛法這點來看,就讓人對仰桑貝瑪貴的存在充滿無限的期待與嚮往。
這裡也正是我的上師「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的故鄉,2010年7月,我們四位弟子隨師返鄉,為興建八年即將完工的寺廟安置金頂及蓮師十萬薈供大法會作攝影記錄;2011年1月底寺廟正式落成,港台弟子共六十多人前往參加開光典禮,歡度西藏新年。我和另兩位師姐早去晚回,待了一個月,期間隨上師拜訪各個山村,溯源仰桑河巡禮朝聖,惜受限時間只走到中游。
前後兩回有幸跟隨上師身旁,親睹其日常言行舉止,深深體會到上師的慈悲與智慧。
2011年10月我獨自一人三度前往,與寺廟僧人一起深入極密之境仰桑河源頭,從海拔500公尺開始徒步,攀登到海拔4000公尺的神山聖湖區;從熱帶雨林到闊葉林到暖溫帶針葉林、寒溫帶針葉林,最後是高山寒帶灌木草甸帶。這次行程是我自高中開始登山至今四十年中,走得最慘的一次,卻也創下紀錄成為深入仰桑貝瑪貴極密聖境朝聖的第一個台灣人。
三入蓮花源,每回都因為有新的發現而驚歎不已。初次前往,我連它在哪裡都搞不清楚,還以為它是另一個達蘭莎拉(印度安置西藏難民的山城,也是西藏流亡政府及達賴喇嘛駐錫地),其實非也。然後,逐漸發現--往北數十公里便是中印邊界,兩軍如臨大敵駐防,難怪外人前往除了印度簽證,還要加辦貝瑪貴許可證。
邊界的那一邊居然就是我很早之前就想去、卻因未對台灣人開放而無法前往的墨脫(屬藏東林芝地區),大陸背包客稱其為「世界最後的天堂祕境」。
貝瑪貴係因政治因素被一分為二,形成所謂的西藏貝瑪貴與印度貝瑪貴,而這個故事要從當印度還是英國殖民地時講起。
仰桑河源頭,海拔4000公尺的神山聖湖區,有108個高山湖泊,其中五個相鄰的大湖泊代表佛教五方佛的五魂湖。
隨著一而再、再而三前往,有許多發現,也有許多疑問產生,我上網展開地毯式鉅細靡遺的搜集相關資料,再配合實際經驗印證,終於像玩拼圖一樣,從一片空白與模糊中,逐漸一塊塊拼湊完成。如今,我敢自豪的說:全台灣再沒有一個人比我對這塊土地的歷史、地理、人文還清楚的了。
《阿彌陀經》提到,在淨土中,青草綠樹都十分清淨莊嚴,微風鳥鳴都像在宣說佛法。人在仰桑貝瑪貴特別容易感受到這種極樂淨土的意境,蓮花生大師的加持力透過身語意宣揚,心識特別清明。我有生以來第一回「夢中知道自己在作夢」的體驗,就發生在初抵聖地的第一晚。
身處聖地,只要心沉澱下來,清淨、專注,融入天地中,那麼,山風輕揚,蟲鳥齊鳴,野花綻放,山溪湍流,樣樣都在宣說佛法。一份神祕磁場的力量,引導心靈跨越時空;感受過去所有曾在這裡修行的大成就者的無形加持,隨著輕微呼吸,滲透每一個細胞。
每次前往,當車子走在四周林相茂盛的狹窄山道上,一路沿著雅魯藏布江畔蜿蜒,逐步深入喜瑪拉雅山區,我知道,自己正在穿越時光隧道,即將走進蓮花源;我知道,我會在那裡遇見蓮花生大師;遇見精進修行的自己。
而每當帶著美好的經驗要離開時,從後視鏡看著頻頻揮手道別的小喇嘛、看著村子自一片蓊鬱的山林中消失,路旁下方的雅魯藏布江,江水依舊奔騰……,我知道,我還會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