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發燒ing(4冊精裝)
- 作者: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出版社:銳迅多媒體
- 出版日期:2011-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726808
- ISBN13:9789868726802
- 裝訂:精裝 / 8k菊 / 21 x 29.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入選最新台北市立圖書館第61梯次「好書大家讀」知識性讀物組
*2011【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兒童少年讀物獎(知識性讀物組)
*2012 新聞局第34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全球有目共睹的自然災害及極端氣候現象不斷發生,全球暖化已不是議題,而是與你我的生存切身相關!
本套書融入豐富知識、多元編輯風格來引導讀者瞭解各生態系因暖化所受到的衝擊,深入體會全球生物所面臨的嚴酷挑戰。
銳迅多媒體特別請到教育部環保小組執行秘書兼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張子超教授為本套書之計畫主持人;並由新任 環保署副署長 葉欣誠副署長進行審定,期待以最專業.權威的知識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下,學習如何愛地球!
暖化中的浩瀚海洋
廣闊的海洋是影響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重要因素,同時,海洋所遭遇的暖化困境,也將直接影響萬物的生存。首先,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暖化影響的最直接證據,這將立即影響介於海陸之間的廣大溼地和三角洲,這些『地球腎臟』如果生病了,地球將產生什麼變化呢?
此外,海水溫度也逐漸上升,海水酸鹼值也在改變。海水升溫將改變海中的生存條件,無法移動的珊瑚將首當其衝,珊瑚生態系的穩定則又將深深影響海洋生態;至於海水酸化現象則會對海中甲殼類生物有深刻的影響。
降雨是重要的氣候因子,降雨型態與頻率的變化會影響地球的氣候狀況,全球暖化現象已改變了地球的降雨型態和頻率,進而導致極端氣候現象的頻繁發生。
冰雪世界正融化
大氣圈是很奇妙的地球環境之一,其中的微量氣體深深影響著地球萬物的生存,溫室氣體有哪些,我們真應好好認識。
離我們很遙遠的南、北極其實擔負起保衛地球的責任,當地的重大變化,都將牽動著地球上其他地方的生存。你知道嗎?海冰融化這現象不只使北極熊無 法生存,還會對地球造成更深層的影響。同時,高山上頭白雪藹藹的景象因暖化而迅速消失,正意味著人類及共存的生物即將面臨淡水資源高度缺乏的巨大危機。
甲烷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導致地球溫度上升的另一個幫兇,在冰雪、海洋和永凍土裡,有著為數可觀的甲烷存在其中,從中釋放的多寡,將嚴重牽動著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
升溫中的陸地生態系
不斷地伐林與開墾,已讓地球之肺的森林嚴重生病了,本可提供新鮮氧氣的地球之肺,目前卻轉而變成釋放大量二氧化碳的所在,這其中的因果,值得我們好好理解。
同時,陸地上其他生態也都因暖化而面臨不同程度的影響。高山生態原本就脆弱珍貴,它和南、北極一樣是呈現暖化效應的前哨站,高山的整體變化,值得注意。草原,許多哺乳動物的生存天堂,不管是廣闊的非洲大草原或是沙漠化日益嚴重的蒙古草原,都將因暖化導致雨量驟變而逐漸改變它們的面貌。
最後,目前全球環境問題和暖化影響中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就是「沙漠化」現象日趨嚴重,不只是地景的轉變,也將牽涉到土地耕種面積縮減進而影響糧食供應。同時,已在台灣漸成常態出現的沙塵暴,也因暖化而更為強勁及頻繁。
暖化下的人類世界
人類,是地球生物圈中影響地球最深的寄生者,面對生物圈中生態和物種多樣性的快速消失,生態和氣候環境的巨大變化,甚至即將面臨生物大滅絕,萬物之首的人類難辭其咎。
在此書中,我們從人類的活動和發展來認識為何今日的地球暖化現象與人類世界息息相關,其中,對各種能源的運用與選擇更是關鍵。環境和生物之間彼 此環環相扣,當環境出現問題時,居於其中的生物也會遭受影響。當溫度上升,病源體會擴散,全體人類健康將面臨考驗;更有甚者,眾多因素影響著全球糧食作物 的供應,持續的暖化現象將使這個考驗更為嚴苛。
面對暖化趨勢的不可逆向和日益嚴重的環境災難,人類應要有怎樣的思維和準備,值得大家一起來認真思考。
作者簡介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國內環境教育專業人才之培育搖籃。積極致力於培養國內環境教育專業人才、推動學校及社會之環境教育與學術研究。十餘年來培育了許多在環境解說、環境傳播、自然中心、環境學習中心、永續校園、資源保育、資源規劃、政府部門、民間團體、企業行銷及學術研究等相關領域專業人才。近年則擴大參與國際、區域、及地方之環境與永續發展相關研究及教育,推動綠色學校、永續校班研究園、綠色大學、自然教育中心、環境學習中心、島嶼永續教育等包括各面向環境教育之教學研究及推廣,並與國著名大學或研究中心合作,朝向亞太「永續教育區域專業中心」發展。
本套書之計畫主持人∕張子超教授
現任教育部環保小組執行秘書兼任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長。
張子超教授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任副教務長。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後來獲得教育部公費留學科學教育學門獎學金(民國77年 8月--民國80年7月),至美國康乃爾大學取得理學碩士 ( 環境教育 )及哲學博士,其間並獲得美國康乃爾大學胡適研究獎學金(民國 81年--民國82年)。研究的方向為「環境價值觀與環境典範轉移」、「環境教育與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課程〉」、「永續發展的理念內涵與課程發展」、「環境教育互動式學習理論與網站規劃」。教學興趣為「環境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研究設計」、「環境教育質化研究」、「永續發展專題討論」等與環境教育、永續發展相關教學課程研究。
曾任台北市立麗山國中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所長,並且擔任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理事、秘書長,亦受聘於本部環境保護小組擔任 顧問,曾協助環保署環境教育研發教材、協助教育部電算中心開發「大專『環境與永續發展教育』通識課程規劃與教學」網路教材,並長期協助教育部環保小組推動環境教育 及永續發展教育。
審訂者簡介
葉欣誠教授
現任 環保署副署長
學歷:美國康乃爾大學水資源及環境系統工程博士
經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 環境工程學會環境規劃與管理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亞太新經濟學會理事、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
專長領域:環境工程、環境教育、環境系統分析、環境規劃與管理、 水資源規劃與管理、環境經濟學、環境影響評估。
計畫主持人序言
自工業革命以來,科技的快速進步和經濟的高度發展不斷擴大和加深人類對地球環境的影響,無論是對地球資源的消耗,或是對自然環境運作系統的破壞,都讓地球產生巨大的環境危機,今日的全球暖化,就是最明顯的現象。
21世紀的今天,不僅環境問題層出不窮,更嚴重的是這些環境問題所造成的影響,已經威脅了人類和所有生物持續生存的機會。人們對於環境的認知和理解,從1970年代的環境保護運動、80年代的生態保育觀念、至90年代的永續發展觀念至各方面落實的嘗試,顯示了人類面對地球環境的反省、認識和作為。特別是進入了21世紀,面對多重複雜的環境問題,瞭解地球環境運作的系統及維護能源、資源循環的機制,成為現代公民需要的環境素養。
從資源循環的角度而言,全球都在努力建立一個循環型的社會,資源經由回收再利用,達成一個零廢棄物的社會,停止對地球的污染;從生態平衡發展的理論出發,尊重生物存在的價值,保護生物生存的棲地,維護一個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環境,更是舉世的共識。
因此,我們特別製作了本系列套書,以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為主題,從海洋、南北極、全球各主要生態系現況及人類環境和發展等面向,介紹目前環境變遷和全球暖化對生物和人類的生存威脅,希望藉由對此主題的閱讀和學習,提升青少年朋友在這方面的環境素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張子超
審訂者序
暖化,全人類的「不可承受之重」
開始參與這套書的審訂已是半年前的事。在寫作和整合主題的過程中,擔任書籍企劃和主要撰寫的安怡時常拿著稿子來與我討論內容架構,我也花了許多時間審閱針對不同暖化主題所撰寫的文稿,審訂過程相當艱辛。這套以全球暖化為主題的書,嘗試從生態系的角度切入,呈現水環境、極地、高山、沙漠、人為生態環境等各種不同生態系,目前所面臨全球暖化的現況與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讓讀者可以有系統性的認識全球暖化已造成了全面性的環境衝擊。
暖化代表著一種趨勢,一種地球生態系的平均溫度逐步上升的趨勢,且氣候會隨著暖化快速變遷,極端氣候的頻率與尺度也日漸擴大,讓在這個星球上繁衍許久的生物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2011年3月,《科學》(Science)雜誌中的一份權威論文主張,「第六次大滅絕」已經啟動,而啟動者正是人類本身。生物出現在地球上之後曾經歷過五次大滅絕,最後一次正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滅絕,但當時主宰地球的恐龍事實上並不是啟動者。
暖化對於地球已經脆弱不堪的生態系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以生態系的角度來看待暖化的衝擊,其實是再貼切不過了!在本書中,作者們很用心地整理出關於暖化的基本原理、現象與在不同生態系中可以觀察到的痕跡,當然也包括在台灣發生的場景。出版社則相當用心地採用全彩,搭配大圖,讓讀者能更具象地瞭解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不僅是青少年們,我想大朋友也可輕易地融入本書的情境,深入體會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生物所面臨的嚴酷挑戰。
雖然書中陳述的大部分內容都儘可能符合科學研究領域的共同看法,但任何一個學術領域對於某一現象仍時常存有歧見。因此,不見得讀者對於書中所討論的每一件事情都完全同意,但本套書的內容已說明了現在科學家與全人類的「不可承受之重」:暖化帶來了全面衝擊,及應對其背後的科學背景與論述的認識和解讀。我也相信,本書的科學內容對於讀者而言,具有相當的科學教育功能,也能夠提昇讀者的環境素養,使得我們更有能力思考環境問題,並且合作提出解決方案。
環境保護署 副署長 葉欣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