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蒲金標博士序、作者自序
2.1962年著Typhoon in Taiwan英文版
2017年譯Typhoon in Taiwan為中文版《台灣的颱風》並蒐集了1961~2016的颱風統計資料,使本書具有1897~2016,120年間的颱風統計資料。
3.本書內容包含颱風的形成、颱風的結構、颱風的季節與路徑、颱風前的徵兆、颱風的分類、颱風命名的演進、颱風的災害、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防颱漫談等有系統地對颱風敘述。附錄氣象人生更收集了,1949~1955年玉山、鹿林山、蘭嶼等地珍貴的歷史照片。
本書特色
一位氣象現場的從業人員,將人生最珍貴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與傳承給所有對氣象研究有興趣的人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冀家琳
本書作者冀家琳從氣象最基層做起,擔任過氣象觀測工作、氣象通信工作、氣象預報工作。用淺顯易懂、簡單明瞭的文字,有系統地敘述颱風,可讀性頗高。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收集了1897~2016,120年間的颱風統計資料,希望能對初學氣象的人們有所幫助,對氣象研究有興趣的人們有些參考價值,其中防颱漫談有點暮鼓晨鐘的作用(作者簡歷請參閱蒲序)。本書所附1949~1955年,玉山、鹿林山、蘭嶼等地珍貴的歷史照片,更讓我們了解到,當時氣象人生艱苦的寫照。
冀家琳
本書作者冀家琳從氣象最基層做起,擔任過氣象觀測工作、氣象通信工作、氣象預報工作。用淺顯易懂、簡單明瞭的文字,有系統地敘述颱風,可讀性頗高。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收集了1897~2016,120年間的颱風統計資料,希望能對初學氣象的人們有所幫助,對氣象研究有興趣的人們有些參考價值,其中防颱漫談有點暮鼓晨鐘的作用(作者簡歷請參閱蒲序)。本書所附1949~1955年,玉山、鹿林山、蘭嶼等地珍貴的歷史照片,更讓我們了解到,當時氣象人生艱苦的寫照。
目錄
蒲金標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颱風的形成
第二章 颱風的結構
第三章 颱風的季節與路徑
第四章 颱風前的徵兆
第五章 颱風的分類
第六章 颱風命名的演進
第七章 颱風的災害
第八章 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
第九章 防颱漫談
第十章 結論
附錄一 各類有關颱風圖表範例
附錄二 氣象人生
參考文獻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颱風的形成
第二章 颱風的結構
第三章 颱風的季節與路徑
第四章 颱風前的徵兆
第五章 颱風的分類
第六章 颱風命名的演進
第七章 颱風的災害
第八章 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
第九章 防颱漫談
第十章 結論
附錄一 各類有關颱風圖表範例
附錄二 氣象人生
參考文獻
序
序
在台灣討論颱風的文章,無論在紙本書刊上或是網路上非常多,對颱風的研究已成為普通的常識,但是無論是官方的氣象機構或學者專家,大都是對個別颱風的某些項目作了很卓越的敘述,對颱風有系統的、整體性討論的文章並不多。
筆者從事氣象工作歷經25年,1949~1973年,從最基層開始,經歷三個氣象機構,從事過氣象通信工作、氣象觀測工作、天氣預報工作,經歷雖多,但成績有限,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大膽的、冒昧的用英文寫了一篇Typhoon in Taiwan的論文,當時只供機關內部參考並未對外發表,1973年從公職退休後,忙於私人事業,無暇再從事研究工作,最近翻閱舊作;將Typhoon in Taiwan一文譯成中文,並蒐集加添了1961~2016的颱風統計資料,使原來舊作Typhoon in Taiwan只有1897~1960年的颱風統計資料,變成本書具有1897~2016年120年間的颱風統計資料,可能成為孤本或稀有版本,略具對研究台灣的颱風參考價值,故不嫌冒昧大膽完成此書,並承蒲金標博士校正錯誤撰寫序文,在此特表誠摯的感謝,作者本人並非氣象科班出身,外行人寫台灣的颱風不免有班門弄斧之譏,敬希讀者給予批評與指教。
本書的目的,係用簡單明瞭的文字敘述颱風的形成、颱風的結構、颱風的季節與路徑,以及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等作系統性的敘述,希望它能對初學氣象的人們有所幫助,對氣象研究有興趣的人們有些參考價值。
在台灣討論颱風的文章,無論在紙本書刊上或是網路上非常多,對颱風的研究已成為普通的常識,但是無論是官方的氣象機構或學者專家,大都是對個別颱風的某些項目作了很卓越的敘述,對颱風有系統的、整體性討論的文章並不多。
筆者從事氣象工作歷經25年,1949~1973年,從最基層開始,經歷三個氣象機構,從事過氣象通信工作、氣象觀測工作、天氣預報工作,經歷雖多,但成績有限,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大膽的、冒昧的用英文寫了一篇Typhoon in Taiwan的論文,當時只供機關內部參考並未對外發表,1973年從公職退休後,忙於私人事業,無暇再從事研究工作,最近翻閱舊作;將Typhoon in Taiwan一文譯成中文,並蒐集加添了1961~2016的颱風統計資料,使原來舊作Typhoon in Taiwan只有1897~1960年的颱風統計資料,變成本書具有1897~2016年120年間的颱風統計資料,可能成為孤本或稀有版本,略具對研究台灣的颱風參考價值,故不嫌冒昧大膽完成此書,並承蒲金標博士校正錯誤撰寫序文,在此特表誠摯的感謝,作者本人並非氣象科班出身,外行人寫台灣的颱風不免有班門弄斧之譏,敬希讀者給予批評與指教。
本書的目的,係用簡單明瞭的文字敘述颱風的形成、颱風的結構、颱風的季節與路徑,以及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等作系統性的敘述,希望它能對初學氣象的人們有所幫助,對氣象研究有興趣的人們有些參考價值。
內容連載
颱風的科學名稱為熱帶氣旋,它是在熱帶海洋上一種極端的、強烈的暴風,根據查證,颱風一詞來自中國廣東話大風,而逐漸通用於遠東各地,諸如日本、中國及菲律賓等地;美國及歐洲稱颱風為颶風(Hurricane);澳洲稱颱風為大旋風(Willy-willy),而印度稱颱風為氣旋(Cyclone)。
台灣位於颱風路徑的中途,從五月到十一月是台灣的颱風季節,在颱風季節許多颱風襲擊台灣,或路經台灣近海,根據西元1897~1960年的統計,過去台灣約有7000人死於颱風災害,財產損失統計無法計算,所以對颱風研究的重要性,不僅限於氣象人員,對一般人民亦非常重要。
在本書中我們討論了颱風的形成與結構,颱風的季節與路徑,颱風前的徵兆、颱風的分類、颱風命名的演進、颱風的災害、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等。
其中一些颱風重要的統計資料,係參考原台灣省氣象所的統計資料以及現在中央氣象局的颱風資料庫(Typhoon Data Base)1961~2016的統計資料,關於颱風災害的統計資料,除前台灣省氣象所及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資料外,本書並參考了網路上維基百科對台灣災難的列表、內政部消防署颱風及災難分析,以及朱愛群教授所著危機管理解讀災難的謎咒,在此慎重地對這些作者及統計人員提出感謝與敬佩,沒有這些參考資料,本書是無法圓滿完成的。
因本書限於篇幅,對歷年形成的颱風,無法個別加以討論,對造成重大災害以及特殊路徑的颱風,則略加敘述,但因個人所具有的資料與智慧能力並不充豐,如本書能提醒學者專家,根據過去的天氣圖、衛星雲圖等找出這些特殊颱風發生的原因,亦許未來對颱風的預測會更有幫助。
台灣的地理位置,對太平洋發生的颱風,對中國大陸來講,有如設在前哨的哨兵和擋箭盾牌,很多颱風在侵襲台灣後,登陸福建浙江沿海地區而減弱消失,最北可達江蘇沿海地區,所以對颱風的研究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也十分重要,而且近年來中國大陸來台灣觀光旅行的人數不斷增加,閱讀本書了解颱風,在旅遊時,預防颱風災害的發生,亦顯得非常重要。
台灣位於颱風路徑的中途,從五月到十一月是台灣的颱風季節,在颱風季節許多颱風襲擊台灣,或路經台灣近海,根據西元1897~1960年的統計,過去台灣約有7000人死於颱風災害,財產損失統計無法計算,所以對颱風研究的重要性,不僅限於氣象人員,對一般人民亦非常重要。
在本書中我們討論了颱風的形成與結構,颱風的季節與路徑,颱風前的徵兆、颱風的分類、颱風命名的演進、颱風的災害、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等。
其中一些颱風重要的統計資料,係參考原台灣省氣象所的統計資料以及現在中央氣象局的颱風資料庫(Typhoon Data Base)1961~2016的統計資料,關於颱風災害的統計資料,除前台灣省氣象所及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資料外,本書並參考了網路上維基百科對台灣災難的列表、內政部消防署颱風及災難分析,以及朱愛群教授所著危機管理解讀災難的謎咒,在此慎重地對這些作者及統計人員提出感謝與敬佩,沒有這些參考資料,本書是無法圓滿完成的。
因本書限於篇幅,對歷年形成的颱風,無法個別加以討論,對造成重大災害以及特殊路徑的颱風,則略加敘述,但因個人所具有的資料與智慧能力並不充豐,如本書能提醒學者專家,根據過去的天氣圖、衛星雲圖等找出這些特殊颱風發生的原因,亦許未來對颱風的預測會更有幫助。
台灣的地理位置,對太平洋發生的颱風,對中國大陸來講,有如設在前哨的哨兵和擋箭盾牌,很多颱風在侵襲台灣後,登陸福建浙江沿海地區而減弱消失,最北可達江蘇沿海地區,所以對颱風的研究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也十分重要,而且近年來中國大陸來台灣觀光旅行的人數不斷增加,閱讀本書了解颱風,在旅遊時,預防颱風災害的發生,亦顯得非常重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37
-
新書9折$270
-
新書9折$270
-
新書9折$270
-
新書95折$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