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有驚無險地活過三分之一的百年,也曾一本正經地想要在一些經歷中堅持一些什麼,然而大部分被時間證明,那就是一段經歷而已。偶爾用詩記下那些堅持,怎麼就像從河面打撈上來的浮木,在水中是輕而重要,在岸上是重而無所用,甚至有些擋路。如果暴雨把它們沖入另一次漂流,我怎麼好意思去設想把這一段段各不相干的浮木紮成為我所用的木筏,當那些思緒的繩索早已發出黴爛的懺悔和愧疚。有所求而無所爭,我是物質社會的Hollow
man;有所思卻無所獻,我乃成為感情世界一介閉塞的法利賽人,那些被詩記下的經歷,如今被寫詩的人硬生生結紮整理成木筏,不就是我一本正經的自我迷失的偽律法書?
這是我的第五本詩集。回顧之前的集子,《鏽鐵時代》是概括地爬梳個人創作的成長及其變化的軌跡;《戀歌》是十四行和長詩習作;《家書》以口語試探詩歌,也收錄散文詩和比較難歸類的神話重寫;《鹽》是200首小詩短句;來到這本《法利賽戀曲》,則綜合了此前各書的試驗(除了散文詩,還在整理和試驗)。其實,這五本詩集的編輯和出版並非按書寫時間順序排列,而是彼此時間重疊,綜合起來方能呈現一個十餘年的書寫架構,所謂「花面交相映」,結構整理出來,時間也就過去了。
除了〈輕節奏〉、〈摸象歌〉及〈路線〉是2002年的書寫,這本集子的詩寫於2003至2011年間。事後勉強分類,第一輯是2011年辭職後所寫;第六輯是情詩;第二輯偏向抽象思維練習;第三輯選錄幾首關己或不關己的夏雪;第四輯是延續〈鏽鐵時代〉的捫騷書寫(詳情請參考《鏽鐵時代》之附記),本來可分類到第二和第四輯中,為什麼分別出來,自有其不足道的難捫之處;第五輯收錄遊記或「地方誌」。可以的話,我想為往後的「地方誌」更留意時間的不可捕捉處和時間的不可擺脫處。一旦你把一個空間書寫下來,那個書寫中的空間就開始和現實中的空間告別了。時間使現實的空間變動,書寫中的空間卻往往把時間定格,或把「流動」也定格,彷彿把流水引進一個池塘。所謂追憶逝水年華,滄浪之水時清時濁,地方誌容或是豢養理想的方塘。「地方誌」是「志」,它如果擁有足夠的自知和尊重,就可以不為了無法取代「地方」而痛苦,或自以為取代了「地方」而自大。2010年頭我寫〈波.德申〉來整理記憶,2010年尾海岸線多處已經被裝修、改頭換面了。
情詩書寫時間橫跨多年,對象也不止一人,讓我覺得自己有點可笑,並且在無奈和愧疚中慶幸:如果沒有寫詩,我是否會傷害更多?事過境遷,這麼說來,情詩也是一種「地方誌」了。
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初稿
2011年7月31日星期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