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酷科學 9 驚天動地的聲音
- 作者:尼克.阿諾
- 原文作者:Nick Arnold
- 譯者:陳偉民
- 繪者: 東尼.德.索羅斯
- 出版社:小天下
- 出版日期:2012-04-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169214
- ISBN13:9789862169216
- 裝訂:平裝 / 176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如何用聲波震碎玻璃?
什麼聲音會讓腸子翻滾起來?
為什麼有些屁會響?有些屁不會響?
最酷、最神奇的答案就在
《驚天動地的聲音》!
世界上充滿各種聲音,有的使人身心愉悅,有的卻會讓人大發雷霆……快來體驗聲音的魔法吧!本書將揭示聲波是如何產生與傳播?如何形成噪音、樂音以及千變萬化的聲響。
小天下隆重鉅獻,風靡全球的兒童科普經典
《神奇酷科學》(Horrible Science )
即將登陸台灣!
科學一定是正經八百又枯燥乏味?
那你一定沒看過《神奇酷科學》!
三度榮獲國際艾凡提斯科學書大獎、全球狂銷千萬冊!
一套讓你捧腹大笑、忍不住一口氣看完的科學「故事」書!
書裡有幽默的說明、可愛的插畫、有趣的實驗,
還有最勁爆的科學軼聞,帶領孩子走進
100%神奇、100%酷的科學世界!
榮耀與特色
.三度榮獲國際科普書籍最高榮譽-英國皇家學會科學書獎。
.英國銷售突破500萬冊,全球銷售達千萬冊。已翻譯成38種語言,通行超過二十個國家。
.一冊一主題:如動物、植物、身體、發明、力、化學、蟲子、天文等等。
.科學與人文的巧妙結合:書中有基礎知識、小測驗,以及發明故事、科學軼聞以及笑話,並以兒童的角度書寫。
.深耕閱讀與思考能力:以文字為主,搭配畫龍點睛的插圖,但不以過多圖像打擾孩子的思考。
.寫作風格幽默,搭配生動插畫,跳脫傳統科學教育困難嚴肅的刻版形象。讓孩子從小愛上科學,也能讓原本畏懼科學的大人,能夠重新親近科學。
書籍結構:
二、五大酷點:
A、幽默生動的說明文字:
敘述活潑生動,文字遊戲也玩到極致, 但不因此減損科學的正確性,所有的內容都經過專家的詳實考證,讓孩子在哈哈大笑中學習到紮實的科學知識!
B、畫龍點睛的圖解插畫:
以爆笑的插畫和圖解輔助文字,強化孩子的記憶與聯想力,但又不以過多的圖像打擾思考。
C、生活化的創意實驗:
從日常生活取材,設計出簡單又有趣的科學實驗或自然觀察,讓孩子邊玩邊學,體驗令人驚笑連連的科學現象與自然奧祕。
D、深具啟發的科學軼聞
收錄不為人知的科學軼聞,包括科學家的失敗經驗,以及在科學知識不普及的時代一般人所抱持的瘋狂信念,讓孩子深入科學發展的真相,啟發無限的創意。
E、強化記憶的爆笑測驗
打破一般測驗卷枯燥乏味的形式,以爆笑的問答作為知識的糖衣,可強化孩子學習的興趣與記憶。
作者簡介
尼克.阿諾 Nick Arnold
從小時候起,就開始寫故事,並且出版,但從沒想過會因為編寫《驚天動地的聲音》而出名。為了這本書的寫作,他做了很多研究,包括:在浴室高歌、大喊大叫、解釋流行歌曲的歌詞,而且樂在其中。
在撰寫「神奇酷科學」系列書籍之餘,他的主要休閒活動是騎單車、吃披薩和想一些冷笑話。當然,這三件事不能同時做。
繪者簡介
東尼.德.索羅斯Tony De Saulles
打從包尿布起就抓緊蠟筆不放,直到現在還是不停塗鴉。他很重視「神奇酷科學」這一系列書籍,甚至願意研究蛇到底有沒有耳朵。幸好,他受的傷不是很嚴重。
不外出寫生的時候,東尼喜歡寫詩和玩回力球,不過,他沒有寫過任何與回力球有關的詩。
譯者簡介
陳偉民
陳偉民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為人師表數十年……呃,正是《神奇酷科學》這一系列書籍最愛消遣的對象。在教學數十年之後,仍然不肯放手,不僅參與國中及高中教科書的編寫,更出版很多本課外讀物,像是《如何學好中學化學》、《智多星出擊》、《誰殺了大恐龍》、《3D理化遊樂場》、《大家來破案》等,也翻譯許多科普書籍,如《打造化學力》、「神奇酷科學」系列等等。
審定者簡介
簡麗賢
現任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物理科教師,曾擔任臺北市教育局高中物理科輔導團的輔導教師、教育部奈米科技教育 K-12 的種子教師,致力於物理教學研習以及推廣科普教育,著有《如何學好中學物理》。
前言 7
滔滔不絕的聲音 10
駭人聽聞 23
急速聲波 42
震天價響 62
喧嘩的大自然 71
古怪的回聲 80
人體的聲音 94
可怕的音樂傷害 116
陰森的音效 135
粗魯的錄音 146
無聲勝有聲? 158
驚人的聲音大考驗 163
超酷索引 172
導讀
談古說今話聲音
簡麗賢 /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小天下這本有關聲音的科普書,以略帶俏皮的語言,大大減輕讀者對科學的恐懼,讀起來相當有趣。除了饒富趣味之外,本書也讓讀者能夠以更輕鬆的心情來獲得科學知識;例如書中提到「噪音與樂音」、「共振」、「音爆」等等,都是在幽默的對話中傳遞科學知識。
談到噪音,我就想到《老子》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過多刺耳的聲音的確會讓人失去音樂感。而閱讀這本書之後,讀者可以了解,依據物理學的觀點,當發音體進行不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波不具週期性,聲音聽起來不悅耳,就是噪音;相反的,當發音體作規則性振動時,發出的聲波會隨著時間進行週期性的變化,聲音聽起來很悅耳,就是樂音。相對於噪音讓人煩躁,樂音卻能給人喜樂的感受。自古以來,詩人留下許多詠歎樂音的美妙詩句,例如《荀子》中形容琴音優美動聽使得「流魚出聽」及「六馬仰秣」;白居易<琵琶行>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貼切的形容琵琶的樂音變化,令人讚嘆不已;還有杜甫《贈花卿》所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一定也會對「共振」現象深感興趣。有關聲波的共振現象,讓我想到知名的男高音卡羅素在某次演唱時,居然將水晶酒杯給「唱破」了。很神奇吧!其實這是共振闖的禍啦!因為水晶酒杯的自然頻率比較高,而當卡羅素唱到高音時,聲波的頻率剛好等於水晶酒杯的自然頻率,於是聲波與酒杯發生共振而將酒杯震破。同樣的道理,在積雪的山谷中千萬不要高聲喊叫,因為聲帶振動時會產生很多種頻率的聲波,萬一有些聲波的頻率剛好等於積雪的自然頻率,聲波就會和積雪產生共振而造成雪崩,非常危險、不可不慎。讀到這裡,你是否想起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當阿里巴巴「唸」出「芝麻開門」,山洞的大門就會打開......這也是共振現象嗎?你也許想到可以設計一種聲控鎖,當你的聲波頻率剛好等於聲控鎖的自然頻率時,就會發生共振而開鎖,很酷吧!
閱讀這本書的趣味還包括可以更深入掌握生活中的聲音現象。例如2011年的國軍漢光演習,當時附近農民養的鵝隻有幾十隻被嚇死,當地的獸醫認為原因是戰機高速飛行時所造成的音爆嚇壞了鵝群,慌亂的鵝隻因此互相踐踏而亡;同一時間,新竹某地也傳出足以震動門窗的巨大聲響,當地民眾也認為是戰機的「音爆」闖的禍......但到底什麼是音爆?音爆會帶來什麼災情?在上述的報導中,民眾遇到的現象真的是音爆嗎?這也是讀者閱讀本書時可以思考,甚至繼續查閱相關書籍的動力。
前言
請聽聽以下的說法......
年紀愈輕的人愈吵鬧,例如嬰兒就很喜歡製造噪音......
兒童也是......
青少年認為震耳欲聾的音樂才讚!
但是,當人的年紀愈來愈大,他們的個性會變得比較沉穩,也比較喜歡安靜。你的父母不再認為聲音大就好聽,反而覺得巨大的聲響很吵,尤其是由「你」發出的巨大聲響......
所以,你最好安—安—靜—靜的閱讀這本書......
你知道嗎?某些老師的要求更過分......
事實上,老師唯一欣賞的聲響是自己的聲音,可以滔滔不絕的解釋一些無聊的科學知識;而且為了不讓你製造噪音,他還會教你有關聲音的科學。
真是無聊!但聲音的知識不一定都這麼無聊......請聽聽以下這些有趣的知識,一定會讓你豎起耳朵!
● 特定的高頻單音可以震碎玻璃。
● 聲音會讓眼球在眼窩裡面振動。
● 聲音可以把人震昏,甚至「震」亡。
本書還有許多與聲音有關的驚人知識,例如讓人血管爆裂的鐘聲,以及可以讓人屁滾尿流的噪音炮。讀完本書之後,你就可以在自然課上滔滔不絕,講到心滿意足,更棒的是:同學都會專心聽講。
誰知道呢?說不定將來你會在科學界一「鳴」驚人呢!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對你而言,這個世界的聲音將變得不同凡「響」。所以,現在你要洗耳恭「聽」,然後翻到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