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腦完全養成

東大腦完全養成
定價:260
NT $ 95 ~ 665
  • 作者:安川佳美
  • 原文作者:Yasukawa Yoshimi
  • 譯者:莊雅琇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2-04-1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41507X
  • ISBN13:9789862415078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該如何培育一個不隨波逐流、
擁有強韌意志力的孩子呢?
一舉考上頂尖大學的關鍵,
是孩子的資質?還是父母的力量?

  十九歲現任東大理科第三類組學生透過自己的成長過程大談獨到的、親身體驗到的父母如何培育考上頂尖大學生的育兒論。

  以及她給時下年輕人的一些建議,也是她撰寫本書的宗旨:

  最近有愈來愈多年輕人成了尼特族(譯註:NEET,英文全稱為「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和飛特族(譯註:為和製英語「freeter」的音譯,意指以打工、兼職等身份來維持生計的人),即表示自動自發、滿懷熱忱、勇於挑戰的孩子愈來愈少。「想要輕鬆賺大錢」……這種想法誰都會有,可是人生並不僅止於此。相反地,如今絕大部分的人都已明白,如果這是人生的主要目的,那是何等悲哀。在過去沒有不勞而獲的時代裡,人們很自然的會去做眼前自己所能做的工作。

  但是時代不同了。

  在現代這個社會,即使不工作,照樣有很多方法活得下去。例如繼續賴著父母,或是靠網路、股票等賺點小錢,像這樣過著悠哉生活的人不在少數。我覺得這是很可恥的。然而,目前屬於尼特族或飛特族的人們之中,好像幾乎沒有人認為自己所處的立場是不好的。感覺上似乎有許多人把尼特族和飛特族當做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之前的準備階段。但這是很弔詭的,不是應該先有個開始,試著活動自己的身體嘗試工作看看,進而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嗎?

  再者,如果什麼事都不做,久而久之,自己能做的事也愈來愈受限,不僅工作的選擇範圍變小,甚至連自己原本想做的事也很難找到了。自己若是不採取行動,一切都是枉然。應當要試著投入某項事物,努力完成它,有時難免會失敗,再振作起來面對下一個挑戰……。在反覆的過程中,自己所能做的事漸漸增加,也會更加了解自己。我是這麼認為的。尼特族和飛特族所說的「尋找自我」,根本是不可靠的。

  不只是尼特族和飛特族,我覺得最近的小孩也有同樣的傾向,總覺得他們對任何事都少了一股飢渴的意欲。當我在補習班等地打工,實地接觸國、高中生時,也深深感受到這一點。有的從一開始就放棄了自己無限的可能性而自暴自棄,有的則認為朝著目標勇往直前是遜到極點。有太多的人不肯為實現理想而下工夫,只在父母的呵護下大談不切實際的夢想。

  然而,不努力的話是不可能成功的。反過來說,腳踏實地努力耕耘者,最後一定會享有豐美的成果。而我寫下此書的主要目的,便是想要傳達這樣單純的事實。夢想也好,目標也好,這些都不是別人的,而是自己的。因此,唯有自己才明白該採取哪些步驟來克服難關,以及將要面臨何種考驗。至於我,成長至今,也不是始終認清到這一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能為了自己努力下去。

  本書的標題所說的「東大腦」,固然是一種譬喻,這本書不是只為了以東大為目標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而寫的,我想說的更不是進了東大即代表一切。環顧周遭,擁有本書所言的「東大腦」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時下的東大生裡,有不少是我先前所批判的那類年輕人。透過「東大腦」這個詞,我想說的是,不要隨波逐流,要憑自己的意志開創自己的人生,這才是最重要的態度。

  因此,本書對於「東大腦」的理想定義,即是「『為了自己而活』的人生態度」以及「自行設定目標,勇於挑戰的思考模式」。

  想要培養東大腦的思考模式,需要什麼條件?該怎麼培育出具備東大腦的孩子?與其長篇贅言,不如寫下我這十八年來的成長過程,更能直接解惑以及表達我的主張。

  只要嘗試就能辦到的事,不去嘗試就絕對辦不到,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的年輕人當中有多少能意識到這一點?我最近對此感到疑問。現在的孩子們總是得到身邊的人無微不至的支持,每達到某個目標就獲得讚賞,有時候還得嚴加斥責,才會有所警惕……。如果沒有一再給與獎賞或鞭策,便無法繼續努力下去。這一點,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勁。若是幼稚園的小朋友,我還能理解,但是國、高中生應當不至於吧?然而,實際情況便是如此。

  問題並非只出在孩子身上。想決定孩子的一切、一味給與的父母;只會聽從父母和身邊人們的意見、隨波逐流的孩子。我認為親子雙方都必須改變既有的想法。如果有人覺得我的想法和生活態度在現代反而更加奇特,這本書若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深感萬幸。

本書特色

  如何量身打造出真正頂尖大學學生的思考力?

  本書由一位當年十九歲的東京大學醫學系女學生、現為臨床實習醫生的安川佳美

  現身說法──以自己的成長、受教育的親身體驗,大談父母親對她的獨到育兒論!

  本書作者東京大學醫學女學生、去年畢業,現為實習醫生安川佳美書寫本書,追述了自己在考上東京大學醫學系之前的十八年歲月當中,父母的特殊教育,以及自己的自學自習法,並從飲食、睡眠、運動著手等 獨到的方式打造自己一顆東大腦,以及健康的體魄。

  本書一開始詳細記錄她在高中三年,不選擇去下課後去補習班高壓學習,而選擇白天在在高中課堂專心學習,以及參加函授課程在家自學自習,一舉考上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醫學部的歷程。

  本書第二部份再往前追溯父親對她從出生後,對她的教育方式…

  安川佳美上了東京大學之後,發現很多東大的學生,不見得擁有東大腦。應此她希望藉由她的學習心得,跟大家一起形塑「東大腦」。

  何謂「東大腦」的思考模式?──即是擁有自行開創人生的堅強意志,並且朝著既定目標全力以赴的思考模式。藉由作者及作者父母的經驗,可以讓所有父母親及小孩們了解,該如何培育一個不隨波逐流、擁有強韌意志力的孩子,以及如何藉由本書,了解,父母如何啟發小孩自學自習,而一舉考上頂尖大學。

作者簡介

安川佳美 Yasukawa Yoshimi

  一九八七年生於北海道稚內。父親為一名自衛隊軍官,自幼隨父親調職而多次轉學,念過分別位於神奈川、岐阜、埼玉、東京等地的四所公立小學。一九九九年就讀櫻蔭國中,二○○五年以首席成績畢業於櫻蔭高中,並於同年應屆考上東京大學理科第三類組。現為二年級生,已修完教養學部所需的學分,目前正準備專業課程。預計於二○○七年升至醫學部醫學系就讀。(譯註:作者已於二○一一年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系,目前為實習醫師)

譯者簡介

莊雅琇

  畢業於淡江大學日文系、日本法政大學大學院(國際日本學□□□□□□□□□社會學研究科)。現為自由譯者,譯有《稻盛和夫:愈挫愈勇的自傳》(合譯)、《入社第1年的50堂課》等。

 

目錄

第1章 我的東大理科第三類組應試奮戰記──自修自得的莫大挑戰
第2章 東大腦是父母培養出來的?──熱中訓練的自衛官爸爸
第3章 國中入學考試致勝法則──決定權在誰手上?
第4章 櫻蔭是什麼樣的學校──揭開最頂尖女校的內幕
第5章 打造一顆東大腦

 

推薦序
勇於挑戰夢想以開創自己的人生

  曾經去看了一場音樂劇-隔壁親家,這是由已過世的作家廖風德所著之『隔壁親家』所改編,主要是描述台灣早期農村的許多小人物在新舊社會環境變遷中,價值觀的改變與內心的失落。

  劇情感人,成員的背景也令人感動。此劇的藝術總監、編劇及作詞者是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畢業。劇中男主角之一是北醫醫學系畢業,畢業後即全力投身表演工作,目前還擔任某樂團主唱暨舞台總監,這在筆者那個年代真的是相當少見。

  這幾年筆者在台灣大學商研所開設產業分析與策略的課程,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此課程開放給電機系選修,來修的電機系同學還不少。問其為何來選修此門課,大多想瞭解高科產業發展趨勢,也有部分想轉行。其中一個學期來了幾個台大醫學院的學生,讓我嚇了一跳。

  其中有個醫學院學生是七年級,一方面在醫院實習,一方面在進修管理領域的課程。問其修課目的,其回答對顧問業有興趣,要去應徵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筆者問他,跟父母商量了沒有?回答是慢慢溝通中。看到學生堅定的眼神,在醫學院念了七年之後改變方向,這顆『台大腦』著實讓筆者很佩服。

  正巧,天下雜誌日本館也出版了這一本『東大腦』。此書作者也是一位醫學系的高材生,其以學習成長的經歷,以及報考東京大學醫學系的心理層面及準備的過程,來解如何培育一顆『東大腦』。

  初看到本書書名,以及作者的經歷,或許會誤認為這是一本如何教育小孩考入頂尖學校的輔導手冊,事實上不然。就如作者安川佳美自己所言:本書主要想呈現的是『不隨波逐流,憑自己意志開創人生的態度』,而所謂『東大腦』主要是指『為了自己而活的人生態度』,以及『自行設定目標,勇於挑戰的思考模式』。

  基本上,這個社會已愈來愈多元,也愈來愈具包容性,基於自己的興趣,轉行追求夢想的人愈來愈多。有段廣告片『夢騎士』,描述五位平均八十一歲的老人騎機車環島的故事,感動許多人,其提醒大家不論多少年紀,只要還活著,只要還能動,就應勇於追求夢想!因此不管是『台大腦』,還是『東大腦』,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而活,勇於挑戰,以開創自己的人生!

(作者詹文男博士為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兼所長)

推薦序
清醒地做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東大腦完全養成》的作者安川佳美小姐在十九歲的時候寫下這本書分享她如何在完全沒有補習的情況下,憑著自主學習考進東大醫學系的過程。您只要仔細讀過安川的《東大腦完全養成》,就能知道在人生成長的路途上,包括面對升學壓力以及各種人生挑戰時,如何透過父母的協助逐漸發展出清醒地做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的能力。

  本書共分為五章,作者在第一章「我的東大理科第三類組應試奮戰記」中,以具體的實例來分享她自修自得的挑戰過程,也凸顯了她撰寫本書的目的「腳踏實地努力耕耘者,最後一定會有豐美的成果」。讀者在參考作者的應試奮戰做法時,不妨也回想自己曾經有過克服挑戰創造佳績的類似經驗,記得那同樣的熱情與成就感,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應試奮戰方法,勇敢面對台灣類似但不同的競爭情境。

  第二章講的是「東大腦是父母培養出來的?」。作者分享了她任職於日本自衛隊的爸爸是如何從小用近乎實驗的方法來磨練作者。作者的父母親花了許多時間在作者幼年時為她打下了很好的學習基礎,包括學齡前的感官統合訓練、對左右大腦發展與統整的充分刺激、養成追求第一名的強烈企圖心、透過做家事進行模擬訓練,發展大腦前額葉計劃執行與調整的能力,還有透過轉學及適應新環境,來磨練獨處及人際互動的情緒管理等既基礎又重要的核心能力。

  在第三章「國中入學考試致勝法則」中,作者試圖指出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那就是「決定權在誰手上?」在書中作者清楚地表明了這種決定權「是在父母身上,即使孩子反抗,我也認為應該由父母來決定。」作者這樣的價值觀其實是出自日本文化中強烈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有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希娜.艾恩嘉(Sheena Iyengar)就曾在其著作《THE ART OF CHOOSING》中比較過「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不同的選擇價值觀。在台灣的父母還是要了解,父母畢竟只是在孩子尚無法獨力做出明智選擇時給予幫助,但是隨著孩子逐漸成熟時,父母終要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

  第四章「櫻蔭是什麼樣的學校」,揭開了日本最頂尖女校的內幕。作者在此章中介紹了櫻蔭「每四人中即有一位應屆考上東大」的秘密。作者指出在櫻蔭,老師不斷地告訴她們:「妳們身邊的同校同學並不是敵人。」校風並不鼓勵學生彼此展開內部競爭。所以在這種不用明目張膽公開競爭的校風下,學生之間自然會互相切磋琢磨,創造優異的學習效果。

  作者在第五章「東大腦完全養成」中清楚定義何謂「東大腦」?亦即是一種「自動自發積極計劃,努力實行迎接挑戰」的態度。作者指出能夠持續踏循「振奮→努力→挑戰→達成」這種模式的人,才是真正擁有一顆東大腦。作者也在本章告訴讀者她對人生成功的定義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份自己最能貢獻社會的工作。」

  很高興作者也在這一章中闡述了自己學習成長的一些基礎功夫,包括飲食、睡眠、運動、人際關係、興趣發展等等看似與學業及考試無關的事,但其實卻是最核心基礎的能量管理功夫。這種做好生命能量管理的基本功夫,常常被台灣只懂得死讀書的學生或是只注重成績的家長們忽視,真是值得我們警惕!

  孩子自有其精采豐盛的人生,身為父母與師長如果想要給予孩子最適當的幫助,讓孩子在升學競爭與終生學習的路途上,能夠發展出清醒做選擇的能力以及為自己選擇負責任的態度,《東大腦》作者安川佳美的親身經驗將會是您非常值得參考的依據。

( 作者嚴守仁博士為北極星知識工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推薦序
成功在於沒有藉口

  讀完《東大腦完全養成》,浮上一個瘦瘦但意志堅強女孩正與出版社談她要出書計劃的畫面。這本書的出版不是因為作者是甚麼有名號的人物,而是作者自己想分享她考上東京大學第三類組的經驗。雖難考,但上東京大學的人不算少,作者有甚麼特別?若讀者願意,先讀本書後記,會更認識作者,並佩服二十幾歲的她,為自己設定目標並努力達標。作者並未稱自己「成功」,但她知道以東大學生之名寫讀書之道有賣點。這是我推薦本書的原因,認識一個年紀不大,有企業家精神與實踐力的女孩。

  書中,作者回顧過去,反省自己的做人處事、讀書方式,也檢視父母親和學校老師對她的幫助。文中有分析、有論證和反省,而不只是描述。例如她喜歡看麵包超人,為什麼?或說到事情都讓父母決定,好嗎?她表達兩面的觀點。顯然,拚命進東大,除了背誦,也學到思考,從不同的觀點作判斷。這也反應在作者面對人際關係與霸凌,以及選擇要不要上補習班上等事上,當然包括寫這一本書。

  最近有哈佛、NBA的林書豪,有政大剛畢業的呂俐雯第一次考司法官和律師,雙料榜首。大家都想,他們是天才吧?他們有虎爸虎媽吧?包括本書作者,都稱是努力走到目前狀況。他們共通的工作與生活原則,可以歸結為:有企圖的訂定目標與計畫、規律的執行,檢討和調整、再執行,沒有藉口。簡單說,有目標且律己。例如本書作者要求自己每天一定有八小時睡眠,因這有助於她的工作。

  父母們一定想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設定目標且律己以達標?書中提到作者的父母親以一樣的方式,包括送一樣的補習班培育子女,但是妹妹常半途而廢。顯然教養不容易套公式。但爸爸媽媽不妨放輕鬆讀這本書,想想教養上幾時插手,幾時放手。至於第一線教師一定要讀第四章,關於這所日本第一的女子私校裡老師們的教育信念。作者說到,在學校受肯定,才能建立學生自信,這是教育不變的原則。至於年輕人,希望不只是讀一個陌生人的故事,而能進一步想像,怎樣成就自己,不論是否出書,都能以自己和自己手中的工作為榮。

(作者柯華威博士為中央大學學習與教育所教授)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我的東大理科第三類組應試奮戰記──自修自得的莫大挑戰

有必要上補習班嗎?(譯註:日本的補習班名稱有「學習塾」或「預備校」兩種,一般來說,學生放學後為加強課業所去的補習班叫做「學習塾」,簡稱為「塾」;而針對升學考試或專業考試的補習班則稱為「預備校」。)


一般認為,上補習班對於考大學是不可或缺的。至於開始補習的時期則因人而異,不過,在學校和補習班之間兩頭燒,應該絕大多數的人都經歷過。根據我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的東大生之中,有七成曾為了應付大學考試而上過補習班。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要去補習呢?

其中一個理由,自然是認為補習班的學習內容有助於考大學,反過來說,即是覺得學校所教的對考大學沒有太大幫助。只在學校聽課,偶爾考考試是無法考上大學的,就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此深信不疑,才會讓一堆人衝向教你如何擠進大學窄門的補習班。
如果念的是公立學校,補習是在所難免。即使大學的錄取率提高了,但是公立高中的課程並不一定是以考上大學為最終目標。因此就讀公立高中的學生為了考大學,會以學校的授課內容不足為由而前往補習班,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如果念的是私立高中,尤其是標榜升學率的學校,情況又是如何呢?這些學校會針對所有科目安排嚴謹的課程,讓學生在大學入學考試正式上場前自然具備足夠的學力。在這樣的教學制度下,只要依照進度腳踏實地認真學習,即能順利考上大學(至少校方在安排課程時是這麼認為)。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那麼麻煩,同時接受學校和補習班兩種截然不同的課程呢?這樣到底有什麼好處?從這當中可以發現另一個理由。

補習的第二個理由,純粹是因為大家會莫名地感到不安罷了。就讀公立學校的學生,想必會覺得學校的授課內容不充分,因此需要上補習班加強。總而言之,擔心光憑學校的課程也許考不上大學;擔心學校的進度最後會跟不上大學入學考試的內容。大家難掩心中的不安煩憂,一邊注意著周遭同學們的動靜,於是發現大多數同學們都去補習了。這時心裡會想:「朋友一個一個都開始上補習班了,我是不是也應該去呢?不然就來不及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7
    $95
  2. 二手書
    65
    $170
  3. 二手書
    69
    $180
  4. 新書
    79
    $205
  5. 新書
    85
    $221
  6. 新書
    88
    $229
  7. 新書
    9
    $234
  8. 新書
    $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