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的刺青:寫給相信生命能改變的人

心上的刺青:寫給相信生命能改變的人
定價:270
NT $ 110 ~ 243
  • 作者:葛雷格里.波以爾
  • 原文作者:Gregory Boyle
  • 譯者:陳信宏
  • 出版社:方智
  • 出版日期:2012-03-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752625
  • ISBN13:9789861752624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我要把那句話刺在心上!」

  什麼樣的話,讓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發現自己竟然也有扭轉人生的魄力?

  什麼樣的力量,讓無數邊緣少年在生命的徬徨時刻,做出勇敢的選擇?

  直探最黑暗、最堅硬的心,寫給每個相信生命能改變的人!

  ★《洛杉磯時報》暢銷書,一部直探你我內心深處的靈性巨作!
  ★《出版人週刊》2010年最佳圖書
  ★2011年國際筆會美國中心文學獎非小說類得獎作品
  ★2010年南加州獨立書商協會圖書獎非小說類得獎作品

  這不只是一個神父輔導迷失少年的故事,更讓你在其中照見自己生命的幽微角落!

  這不只是一本催淚的心靈勵志書,你在書裡的字字珠璣中,將看見精采的轉折與改變生命的洞見!

  老葛神父被譽為「幫派世界的甘地」,多年來,他一直在幫助迷失的年輕人。他提供他們工作機會,與他們誠摯互動,讓他們願意愛自己,發現自己靈魂的價值,了解自己內心深處需要的是什麼。

  在本書中,老葛神父將自己多年來從這些被「妖魔化」的年輕人身上看見的動人故事,精煉成一部令人為之屏息的心靈文學經典。他認為,當我們和所謂最不可能成功的人站在一起、和最「不守規矩」的人站在一起,才能看穿表象,體認到他們的許多行為其實源自內心深處的傷口,以及超出負荷的重擔。

  全書傳達了愛、憐憫、接納、感恩等人類共通的經驗,幽默而感人。他以精妙的文筆讓人了解到,如果可以在無條件的愛與被愛中找到喜悅,生命就有可能因而改變——所有人都一樣。

  這是一本你捨不得一口氣讀完的書,因為它會引發你自我覺察,讓你必須不時停下來緩和一下心情。這也是一本只看一次不夠的書,因為你會想要一遍又一遍地重新閱讀,以尋求啟發,然後把最足以改變自己的那句話刺在心上。

作者簡介

葛雷格里.波以爾 Gregory Boyle

  一九八四年被任命為耶穌會教士。在威士頓耶穌會神學院取得道學碩士學位,在柏克萊耶穌會神學院取得神學碩士學位,又在羅耀拉瑪麗蒙特大學取得英語碩士學位。一九八八年創立了後來成為「道上兄弟就業機構」的組織,該機構目前位於洛杉磯市區。

  他每年發表將近兩百場演說,曾獲加州和平獎、《胃口大開》雜誌頒發的年度人道精神獎、關懷學會的二○○七年關懷善行獎,以及洛杉磯商會頒發的二○○八年公民榮譽勳章,並於二○一一年底進入「加州名人堂」。

  一九八六至一九九二年間,他在洛杉磯的波以爾高地社區擔任朵羅勒絲傳教堂的主任神父。此教堂坐落於兩大片公共住宅區之間,這個區域數十年來向以世界幫派首都的名號著稱。洛杉磯郡共有一千一百個幫派,成員總計八萬六千人,而波以爾高地的幫派活動密集度更是全郡最高。自從被人暱稱為老葛的他在二十多年前創立道上兄弟就業機構以來,這個組織已經服務過洛杉磯半數以上幫派的成員。在道上兄弟就業機構的各個企業——包括烘焙、絲網印刷與造景——當中,年輕人都把幫派身分拋在門外,並肩工作,藉由同心協力完成任務,學習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敬重。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最美的奉獻》(先覺出版)、《幸福的歷史》《偷畫賊》(究竟出版)、《最後的演講》(方智出版)等書。

 

目錄

推薦序 真希望所有的老師或家長都能看到這本書
作者序 我要把那句話刺在心上
引言  我們成立了「道上兄弟就業機構」
第一章 比上帝更偉大的上帝
第二章 關注的力量
第三章 你是真材實料
第四章 不要動,你正立足於自己的美好之中
第五章 改變該花多久,就得花多久
第六章 愛永遠不會失敗
第七章 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才能開始改變世界
第八章 以最溫柔的心投入最棘手的問題
第九章 我們之間沒有距離

 

推薦序
真希望所有的老師或家長都能看到這本書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在讀《心上的刺青》這本書時,好多次激動得掩卷而無法竟讀。一方面是被作者精采又讓人身歷其境的文筆所感動,一方面又感傷,即便在今天的台灣,還是有許多青少年像楚浮拍攝的電影《四百擊》裡那個孩子一樣,在大人的誤解與嚴厲對待下,一步步走向不歸路。

  我小時候家住萬華,念的是老松國小,有許多同學的家長就是流氓黑道,有一位甚至小學還沒畢業,就因為全家遭遇黑道火拚而消失。但由於我是班長,所以跟班上五十多個同學都還算熟,覺得那幾位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其實一點問題也沒有,只要把他們當朋友、尊重他們,那些人反而特別講義氣。

  曾經有社會學的調查研究發現,社會上的許多大企業家、大冒險家或大政治家,跟那些混黑道的流氓一樣,在青春期多少都有些叛逆,因為滿足他們內心渴望或驅動他們的動力是類似的,而且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同樣勇於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相較於其他百分之九十幾敢怒不敢言,或人云亦云的孩子來說,那些特立獨行的青少年,不就是大人眼中的叛逆嗎?

  若能同情並理解這樣的孩子,陪伴他們,讓他們將精力放在對的地方,這些孩子就會成為引領社會進步、帶來貢獻的精采人物。然而,若是一味地貼標籤,嚴苛地對待他們,也許未來就會多了許多反社會分子。

  這些特別重視義氣的孩子,也凸顯出青少年大腦裡負責理性思考的前額葉在還沒發展成熟時,他的行動與決策是受情緒所左右的。因此,不是這些孩子不想做對的事,而是他們沒有辦法,因此非常容易受成長環境所影響。如果他的家人和街坊鄰居都是反社會分子,那麼,要一個孩子超脫環境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除非付出更大的耐心與包容,以及有好的典範與學習對象,可以讓他們建立對未來的信心。

  看著老葛神父所寫的故事,童年玩伴的身影又浮現心頭,真希望所有的老師或家長都能看到這本書,以提醒自己找到對的方法,與那些特別的孩子互動。

作者序
我要把那句話刺在心上

  我想寫這本書,大概已經有十年了。許多人一再鼓勵我,我卻總是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自律能力(或充足的時間)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我有許多故事和寓言收藏在我腦中的「公共倉儲」裡,一直想為它們找個永久的歸屬。每一年,我都會對社工、執法人員、大學生、教區團體和教育人士發表近兩百場演說,在演講的時候,我會適時穿插各種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個個散置的磚塊,我希望在本書裡能夠以一致的主題貫穿其間,像灰泥一樣把這些磚塊黏在一起。幸運的話,這些故事將會提升我們的心性,讓我們的視野得以超越自身的限制。

  有某些角色是本書不打算扮演的。這本書不是我輔導幫派成員二十多年來的回憶錄,內容也不會切實遵循時間先後順序。

  此外,我的書不會教導讀者如何與幫派打交道,也不會提出全面性的計畫,協助政府預防及處理日益嚴重的幫派問題。

  明顯可見,本書中貫穿各個故事的主題,乃是我所重視的事物:憐憫、同胞情誼、救贖、仁慈,以及我們共同的任務——以彼此為樂。如果這些故事中存在著一項基本的挑戰,那麼這項挑戰就是要求我們改變潛藏於自己內心深處的一種心態——認為有些人的價值低於其他人的心態。英國詩人布雷克寫道:「上天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上一小段時間,好讓我們學習承受愛的光輝。」我後來發現,原來這正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點,不論是幫派分子或非幫派分子都一樣:我們都只是努力學著如何承受愛的光輝。

  接著要提一下我在本書中選擇的寫作方式。這些故事裡所有年輕男女的姓名幾乎都經過更改,除非他們的名字就是故事的主題。我也沒有指出任何一個幫派的名稱,這些幫派已經在我們的社區造成了太多心痛、哀傷與死亡,沒有必要在本書中進一步宣揚它們的名氣。就我記憶所及,書裡提到的一切都是實際發生過的事,但如果我遺漏了某些細節、人物或細微寓意,那麼我也要事先向讀者致歉。

  我生長在號稱「世界幫派首都」的洛杉磯,有一對非常了不起的父母,還有五名姊妹和兩名兄弟。我的成長過程相當順遂,就讀於私立天主教學校,成年之後從來不曾失業。對我來說,迪士尼樂園不是「地球上最歡樂的地方」,我位於諾頓街的家才是。我確實可以這麼說:身為一名成長於洛杉磯的青少年,我完全不可能有機會加入幫派。這是事實。不過,這個事實並不表示我的道德修養就比本書中那些年輕男女更加崇高。恰恰相反。我現在已經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我永遠不可能比書裡那些人更高尚、更勇敢,甚至更接近上帝。

  非洲人說:「唯有透過其他人,一個人才能真正成為人。」道上兄弟無疑讓我找回了自己。在他們的耐心引導下,我學會崇敬基督在他們身上的體現。我大可在此呼應英國詩人霍普金斯的這句話:「我見到他,便問候他;一旦理解,便祝福他。」

  有一次,我遇上一個特別令人頭痛的道上兄弟,名叫鯊奇。我和他打了幾次交道都不得要領,於是改變策略,決定在他做出正確行為時逮住他。我看得出自己對他的要求太過嚴苛,畢竟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所以,我對他說他真的非常英勇,也說他現在為了扭轉自己的人生而展現出來的魄力,遠遠超越他過去混幫派時那種血氣方剛而毫無意義的「勇氣」。我對他說,他是個小巨人。這是我的肺腑之言。鯊奇一時之間似乎不知所措,只是一語不發地盯著我。過了一會兒,他說:「靠,老葛……我要把那句話刺在我心上。」(道上兄弟都稱呼我老葛,是葛雷格里的簡稱。)

  藉由替這些故事在這本微不足道的小書裡找到歸宿,我也希望可以將書中那些人物刺在我們所有人心上。儘管這本書的目的不在於解決幫派問題,卻希望能擴展我們的關懷範圍。本書不只希望呈現幫派分子的人性面,也希望這些寓言裡那許多男男女女的破碎人生與艱苦奮鬥可以讓讀者體認到自己生命中的傷口。

  我們共有的仁愛之心都渴望接納那些遭到排擠的人。一旦有機會促成改變,打造出更接近上帝心意的環境,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正是這樣的人。也許,我們可以教導彼此如何承受愛的光輝,協助彼此真正成為人,同時也找回我們自己。

 

內容連載

第二章 關注的力量
魯拉是在我們的辦公室裡長大的。他初次走進這裡時才十歲,現在則已經二十出頭,也有了一個兒子。我第一次遇見他是在復活節尋彩蛋的活動上,那可不是白宮每年舉行的那種盛大活動,只不過是教區婦女匆促舉辦的小遊戲,但孩子們仍然玩得很開心。魯拉是個瘦弱的孩子,看起來猶如來自第三世界的貧童,營養不良,又渾身骯髒不堪。他自己一個人站著,似乎沒有人要和他一起玩,在場的人也都沒怎麼注意他,只有偶爾會偷拿他的蛋。

「我的名字叫路易斯,可是大家都叫我魯拉。」他說道。

我在一個星期後想起了這句話。當時我正在開車,在一個十字路口停了下來,看見他獨自一人踏上行人穿越道,腳步笨拙又忸怩不安。我搖下車窗,喊了他的名字:「嘿,魯拉。」

他的反應彷彿遭人電擊。他全身一陣顫抖,因為有人認識他、有人喚他、有人大聲叫他的名字而欣喜不已。他在過馬路時不斷回頭看我,臉上帶著微笑。

魯拉在學校的課業表現不佳,是「特別輔導對象」,而且以反應遲緩著稱。和他說話通常得重複兩次,他才聽得懂你在說什麼。他原本不會看時間,直到我們辦公室裡的某位同仁在紙盤上用兩根指針慢慢教他,他才終於學會。他大概到了十五歲才懂得時間的概念。

道上兄弟就業機構的所有人都努力教他記住自己的生日,但他一直到十四歲才總算有些頭緒。有一次,他身上別著一條紅絲帶走進辦公室,那顯然是學校為了紀念什麼事情而發放給學生的。

「嘿,魯拉,」我問他,「你那絲帶是做什麼用的?」
他盯著那條絲帶,用力想了好一會兒。

「為了免費毒品。」他答道。
「呃,魯拉,」我幫忙修正一下他的記憶,「那條絲帶會不會是代表……『免除』毒品?」
「對,」他說,「就是那個。」

魯拉在我認識他不久之後開始到我們這裡來。剛開始,他總是一進門就直接走進我的辦公室坐下來。他並不善於和別人寒暄。
有一天,魯拉又從其他同仁的座位中間穿越而過,直接走向我的辦公室。這時卻有幾個人出聲把他喚了回去。「魯拉,你回來。」「喂,你想去哪裡?」他們試著向他說明,直接走過別人面前而不打招呼,是不禮貌的行為:「我們算什麼,碎豬肝嗎?」他們建議他重新走一遍。魯拉走到前門,對於這些人想要他向他們打招呼感到興奮不已。他再次穿越走道,以頌唱葛利果聖歌般的單一音調輕快地說:「哈—囉,大—家—好!」

往後五年,他每次走進我們的辦公室,都會這麼向大家打招呼。
魯拉生長在一個大家庭,從小就缺乏關注,只有在我們的辦公室例外。這裡的每個人都毫不吝惜地提供他不曾感受過的關懷。

有一天,十歲大的魯拉走到我的辦公室,卻在門口停下腳步。我猜他是因為看到我們正在與工作開發人員開會,才沒有進來。他站在門口舉起一張紙,臉上掛著大大的微笑,還手舞足蹈,儘管他跳起舞來就像尿急一樣。我從我的位子上可以看出那是一份成績單。課業表現極差的魯拉竟然會對自己的成績樂成這樣,光是這點就值得我們暫停會議了。

「魯拉,你過來。」我招手示意他進來,於是他繞過兩個坐在他面前的大人,走到我身邊。他把成績單交給我,然後站在一旁,手肘靠在我肩上。他完全克制不了自己的歡欣之情。我瀏覽了一下手上這張紙,仔細確認每個科目的成績。戊、戊、戊、戊、戊、戊,從頭到尾全是戊。我不禁心想,他為何那麼興奮地要拿這張成績單給我看?我仔細檢查成績單上的每個角落,努力想找出任何值得稱讚之處。最後,終於被我找到了。

缺席次數:零。

「魯拉,你表現得真棒。孩子,你一天都沒有缺席(我心想:看你每天上課都學了些什麼)——一天都沒有呢。」
我和他擊掌慶賀,然後他就轉身走向門口。

我們的一名工作開發人員托斯塔多在門口攔住魯拉。
「嘿,魯拉,你想不想贏五塊錢?」
魯拉表示他很樂意有這個機會。

「那就這樣,」托斯塔多一面說,一面從皮夾抽出一張嶄新的五美元鈔票,「你只要能夠正確回答我接下來要問的問題,這五塊錢就是你的了。」
魯拉咯咯地笑了,而且真的卯起來準備接受挑戰。他活動一下四肢,抖了抖身體。對他來說,這項挑戰簡直比得上大學盃美式足球賽。

「好,魯拉,我的問題來了。」托斯塔多說道,他的聲音有如開獎前的擂鼓聲。
「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是……幾歲?」
魯拉皺起眉頭,握緊拳頭敲著前額,用盡全力要想出答案。辦公室裡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突然間,我們彷彿看見他頭上有一顆燈泡亮了起來。
「十歲。」魯拉大聲說了出來。

大家都擊掌歡慶,魯拉也領取了他的獎金。他走到門口,雙手高舉自己的戰利品。

「真簡單。」他說道。
法國哲學家薇依說得好:「不快樂的人,不需要這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只需要能關注他們的人。」

我們可以進一步補充,不快樂的人需要別人揭露自己獲得的「歡心」,這樣你就不必努力博取上帝的「歡心」,而知道自己其實向來全然擁有上帝的歡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1
    $110
  2. 二手書
    59
    $160
  3. 新書
    79
    $213
  4. 新書
    79
    $213
  5. 新書
    85
    $230
  6. 新書
    9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