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序
信靠祂 譚維義 撰∕呂信雄 譯
當我十五歲在芝加哥成為基督徒時,我告訴耶穌,我願意幫祂做任何事,很快的有了一次機會,我必須在一個青年基督徒聚會中對兩千多人做見證。這對一個十五歲又害羞的男孩是多麼困難的事,我以為我會昏倒或發生更糟的情況,但我已答應主,所以就坦然無懼上台。只有一個麥克風,沒有講台或任何東西擋著我,在當時我就學會了,只要我願意做主要我做的事,祂必保守我。那一次的順服給我信心,祂真的會幫助我去做任何祂要我做的事,我只要「信靠祂」就能勇往直前。
一九六一年,我們全家來到台灣,當時台灣的政局很緊張,我們需要預備一個裝滿所有必需品,且可隨身攜帶的行李,以防半夜隨時要撤離。現今的台灣每一個人都享有和平,而過去幾十年來台灣的發展及進步,在我們來的時候是不知道的。我們只知道是信任主的帶領,祂要我們來台灣而不是去非洲,是有祂的旨意。
看見主的引領,以及即時供應我們的需要,是種奇妙的經歷。有時我們失敗,或者得到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有些人卻在這種情況下學會信靠主。我記得有一次蘇輔道醫師和我一同開了一天的刀,試圖挽救一位來自蘭嶼的瀕死病人,他的三個兒子陪伴著他,當時我禱告:「主啊!如果您能救這個人的性命,他們全家可能會接受您。」大約二個星期之後,這位病人死了,而我也似乎被擊碎。
我失敗了,現在他的孩子們會如何?很奇妙的結局,他的一個兒子成為第一個回到蘭嶼的全時間傳道人。
我們只做祂呼召我們做的,祂會負責結果,我們歡呼!
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上帝如何在這些順服祂的人身上的作為,順服主並不是多麼困難或容易,但順服主,都有奇妙的經歷,或有意想不到的美好結果。
除此之外,您也會在書中看到,東基員工加入這經由醫療來服事主的使命,所彰顯的見證,我們希望您也能加入這大使命,就像《聖經.詩篇》的作者大衛一樣,擁有一個福杯滿溢的人生。
(本文作者為台東基督教醫院創院院長,譯者為現任院長)
王序
走「窄門」 王榮德
能為《一粒麥子落在後山》寫序,是我極大的榮幸。這裡面的真實故事,當我們閱讀及午夜夢迴時,心靈會受到悸動,上帝的靈會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有遠大的異象。
這本書,我極樂意將它推薦給所有醫療相關科系的學生及年輕從業者,包括醫療、護理、公共衛生、醫學管理、醫事技術、物理與職能治療,讓大家在規劃人生時,能加入一些更寬廣的思考。正如主耶穌呼召我們去找「窄門」,不是許多人羨慕以賺大錢為目標,而不顧為弱勢族群的「滅亡之路」(《聖經.馬太福音》七章十三節)。
除了推薦給醫療相關科系的年輕人,更值得推薦給更多的社會大眾,讓大家更了解其實從事醫療照護的倫理,是以病人的健康先於追求利潤,而書中真實的人物把它行出來,再經由作者把它寫出來,見證上主的愛。
在這本書裡面,我們看到許多外籍宣教士前仆後繼的來到台灣,到台灣後山醫療資源貧乏的地方。在《聖經》裡記載著主耶穌的一段話:「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甚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
(〈路加福音〉十四章十二至十四節)看這些愛主的宣教士、醫護人員,他們實際上是按著上帝的心意,對待台灣後山這個比較貧窮、醫療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作為我們大家愛人如己及善待鄰居之示範。
書名是《一粒麥子》,事實上是已經有結出許多子粒的麥子,且是繼續結穗更多。因為在這幾十年來,台灣的經濟狀況改善,所以外國的傳教士開始逐漸轉移到其它更貧窮的地方。此點是對台灣醫務人員的提醒;不只是應該起來服務自己的後山鄉親,我們也應該自己去找尋其它更偏遠落後的地區,與他們分享上主的愛,正如呂院長夫婦所寫的:「美國很近,台灣不遠。」希望我們在台灣的兄弟姐妹們能多一點到後山分享主愛,如果有更大的信心,再到其它更遠的落後國家,就像上主對我們的愛。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終身職特聘教授,
台大醫院環境暨職業醫學主治醫師)
孫序
溫暖的醫病關係 孫越
每次讀到宣教士捨己愛人的故事,我的內心總是感動莫名。
沒想到後山一所小醫院,有這麼多(六位)「醫療奉獻獎」得主,而這麼偏遠的台東竟有一位擁有「美國醫務管理學院」院士榮銜的醫院院長。台東基督教醫院真是一所讓人希奇的醫院。
透過作者的溫柔筆觸,這所醫院的創始、興旺、衰微到起死回生,真實完整的呈現眼前。讀者隨著引人入勝的情節,看見宣教醫護人員視病猶親的感人見證,和生命的強韌、脆弱,或悲或喜;也看見了後山醫院在困境中的掙扎、努力。
我真希望大家都來讀這本載錄著真、善、美,引人深思、發人深省的好書;尤其希望全國的醫學生、醫師、醫療工作者都人手一冊。東基宣教醫護身體力行、視病猶親和尊重生命的榜樣,是當前冷漠醫病關係中的一股暖流;是以賺錢為職志的行醫者的當頭棒喝;更是指引社會人心的一盞明燈。
一粒麥子落在後山,願上帝祝福落在後山的種子——台東基督教醫院,結實百倍。更願人人都成為家庭、工作崗位、鄰舍間,甚至陰暗處的一粒充滿希望與愛的種子。
(本文作者為社會公益終身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