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1
教養孩子是幸福的投資
打從懷孕開始,我突然意識到即將為人父母的喜悅和責任,但養育孩子可不是件小事啊!因為工作不適合可以換,可「當媽媽」卻是終身的職業,孩子一旦來到世上,身為父母就得學習適應他們任何無理、脫序的行徑。
我在職場上轉換多次跑道,每當感到理念與所在職場不合,我總以自己年輕、學習力強、有良好適應能力等優勢,認為轉換新環境並不難;但是孩子生了,可就沒辦法如此任意、隨性地換啦!所以,自從孩子開口叫我「媽媽」之後,原本老想換工作的壞習慣,讓我終於有了穩定的理由。
原來,教養也可以如此輕鬆
決定當個「懶媽媽」並不是突發念頭,而是新手媽媽從挫折感當中學習到的領悟。在孩子出生後的幾年裡,我也非常認真地想當個教好孩子的媽媽,那時候很努力地想做好一切,但無形中,反而讓自己和家人產生了距離感……因此,每每聽到年輕媽媽感嘆自己「為誰辛苦為誰忙」的無奈時,便能打從心底完全體會並感同身受;因為我也是經過一段好長的時間,一邊學習調整心情,一邊與孩子一同成長,在懂得放鬆心情,並欣賞孩子與自己擁有不同的特質後,我才突然發現──原來教出棒小孩,不需要「太用力」啊!
在台灣,有很多已婚女性擔心養育孩子,可能會打亂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或者擔心自己無法盡好照顧和教育的重要責任,而這些過度焦慮和未知的不安感,讓不少年輕女性對於生育小孩感到害怕。但我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給天下父母,其實與孩子一同成長過程的趣味和豐富體驗遠遠大過這一切!
若您喜歡孩子,就別輕易錯過生兒育女的時機,因為教養孩子是一項幸福的投資,更是一項「知難行易」的任務。即使父母讀再多的親子教養書籍,也只能預做心理準備,因為育兒過程總是充滿變數,為人父母者只能依照當時狀況來臨機應變,不太可能用一種模式套用到所有孩子的身上。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或兩個小孩,如果爸爸媽媽期望孩子能表現優秀,其實不會太難,只要清楚您家孩子的特質,以及不同類型的各階段發展重點,並在孩子徬徨、需要指引時,能夠適時支持他們就行了。孩子要的實在不多,只需要父母有限時間裡的真心陪伴;而擁有愛並且能夠分享愛的孩子,在他們長大之後,自然就會產生安全感和面對挑戰的自信心!
其實,成人的個性、行為模式、與生俱來的特質,以及從小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情形都有密切關係。自從當媽媽以後,我便開始認真去想「要用什麼方法來教養自己的孩子比較好」,因為我從小時候開始,總是想不通:「自己明明就很用功啊!但為何考試成績總是不太理想;為什麼大姐可以放假看小說、聽音樂,考試分數卻總是比我高,難不成是我比較笨嗎?但是,也經常聽到媽媽讚美我提的點子不錯……」對此問題,我迷惑許久,一直找不出答案!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經常將我的勞作或圖畫作品放在客廳的顯眼處,並不時站在前面欣賞半天,接著以不可思議的口吻說:「二姐啊!妳做得真好,我怎麼能生出這麼棒的女兒啊!」那時候,我總覺得媽媽很誇張;但如今回想起來,她真是超有智慧的媽媽──因為讓孩子擁有被重視的感覺,是他們建立自信心的基礎;並且,保有孩子自信、樂觀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真的很重要。尤其兒子似乎比我更愛發問,但多年來,我不太給孩子標準答案,因為只有親身嘗試、擁有經驗後,自己才能得到最深刻的體會。
洋蔥與米豆
我有兩個寶貝兒子,哥哥的暱稱為「洋蔥」,弟弟則是「米豆」,他們相差七歲,個性和興趣完全不同,也難免會發生吵鬧的情況。在這本書出版時,哥哥就讀高中了,弟弟則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兩個兒子都是聰明又有個性和主見孩子,一個保守內向、一個主動外放。從懷孕到出生,從孩子「牙牙學語」直到目前遇到和父母意見相左時能夠立場堅定理性討論,這一路走來的成長階段,我與孩子的爸爸仍然必須不斷調整心情才能夠適應。好比哥哥已經顯露出數理資優生的潛質,但即便最近的高中入學考試,他依然選擇先做個普通的學生,就連自己想要就讀的學校也有獨特的選擇考量。我想許多父母和我們一樣,要學會放輕鬆,才能讓棒小孩成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未來人才。
算起來,洋蔥哥也當了七年的獨生子,才突然之間有個弟弟來分享爸媽的時間與愛,需要經歷一段適應期。但其實哥哥打從心底覺得弟弟米豆搞笑又可愛,所以偶爾會以言語逗弄弟弟,或者因弟弟語言理解能力不足而笑他是「小呆寶」,儘管如此,當他看到弟弟有難時,也會適度地挺身保護。
但我為了不讓心思敏感的米豆因哥哥嘲笑的話語而感到不舒服,常要私下提醒哥哥,即使對自家人講話也要注意禮貌。例如當我們討論一些事情或問題時,弟弟會因聽不懂而一直發問,這時我會告訴哥哥,我們不可以取笑他。並且,我還會向他解釋:「弟弟年紀小,就像是一台新買的電腦,需要我們將正確的資料存到他的大腦裡,而當弟弟長大後,就會能像你一樣,懂許多道理,甚至有優秀的表現。所以,對別人也是如此,當遇到他人有不了解的問題時,我們不能太驕傲或者是取笑人家,反而是要耐心地教他、解釋才對。」當然,哥哥聽完我的說詞後,也能有所意會而盡量減少取笑弟弟的情況!
我還記得,弟弟有一天問我:「媽媽,為什麼哥哥的綽號叫做『洋蔥』?洋蔥是吃的,是一種蔬菜耶……這個名字聽起來怪怪的,難道哥哥不怕被別人取笑嗎?」
「我猜可能是因為哥哥姓楊,而且同學都覺得他很聰明,所以就叫他『洋蔥』吧!而哥哥也用『洋蔥』作為即時通的代號,所以我想他是喜歡這個名字的!媽媽也覺得這名字很好,而且洋蔥很有營養唷!如果哥哥亂罵你,我們就做洋蔥炒蛋,一起把『洋蔥』吃掉,你覺得好不好?」
天真的小豆兒聽完後,笑得很開心,似乎也很滿意這番回答,所以每當有機會自我介紹時,他常會提到自己有個哥哥很聰明。「你們要不要猜猜我哥哥的綽號是什麼呀?」「我哥哥很怕吵,他不喜歡講話,因為他的話都被我講完了!」小豆兒這招自我介紹法不僅特別,也總是讓大家印象深刻!
適性教養,教出棒小孩
回想洋蔥寶寶大約從兩歲多開始,學習模仿能力就相當不錯,字詞只要教過一次便能很快記住,即使隔了很久,也能在適當場合應用地恰到好處,種種的反應能力讓好奇的我驚訝不已,而我也真的很想知道「小孩到底是如何學習的呢?在孩子的小小腦袋裡,究竟能裝多少東西啊?」。
從前年輕氣盛的我,對於「滾石不生苔」等老生長談,原先是不太在意的,所以陸續轉換了各種不同領域的工作。但十多年前,因緣際會地進入目前的教育服務業後,直至現今為止,我再也沒有換過工作。
由於從未進入這個行業,必須重新學習的專業知識實在太多,所以總覺得每天要和時間競賽。「教孩子哪有什麼了不起的學問,工作時間要這麼長?」類似的懷疑評論總是不斷在我耳邊響起,而當時我也沒有把握自己能否兼顧家庭和事業下,甚至體力和意志力能夠支撐我多久……
但因長期向各領域的專家請教有關兒童學習的新知識,我才逐漸發現原來想要教好各年齡階層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方法;甚至針對各種個性的孩子,還會有相應的教養溝通模式……隨著親子教養相關學問地逐年累積,我發現了其中的趣味和巧妙;而自己原先當了媽媽後「經常事與願違」的鬱悶心情,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開朗且自在起來。這十年多來,我把工作學到的育兒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做聯結,讓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成了最佳的受惠者!
研究兒童教育的專家常說:「排行老二的孩子比較懂得察言觀色。」這點在我自己和小兒子身上,能看到類似的特質:記憶中,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觀察力就特別敏銳,例如在玩遊戲的同時,我就能觀察到媽媽的情緒在何種情況下會最開心;也可以發現哪一類的電視劇情,最令她感到憤憤不平。還記得小時候,姐姐和妹妹常說「二姐最狗腿」、「最懂得如何討爸媽歡心」,但直到長大後才發現,這項「察言觀色」的能力只會在與家人相處時才會顯現,一旦進入公開場合,我的社交能力仍然是屬於被動保守型。
教養孩子要依照不同的個性來對待,這是我們大人應學習調整的必修課。我家兩個寶貝兒子雖相差七歲,但或許是因為外表長得太像了,所以我這個懶媽媽便常叫錯兄弟倆的名字,甚至還會發生如哥哥犯錯,我卻誤把哥哥名字叫成弟弟的錯亂感。而在對孩子的說教過程中,難免會說出「你就不能像哥哥(弟弟)一樣嗎」等諸如此類的對比話語,雖然自己常在平時提醒其他爸爸媽媽不要將家裡的兒女進行比較,但說實在的,這真的很不容易!因為家裡的寶貝即使是獨生子,沒有其他兄弟姐妹作為「借鏡」,但難免還是會把自己的孩子與同學或同事的小孩進行比較。
聰明孩子的意見總是特別多,想當個思想開通又能賞罰分明的父母,不僅需要強韌的堅持力,更要做好與孩子鬥智的心理準備!
「有什麼好方法能讓小孩長大變聰明的嗎?」這個簡單的問題,引起了我想做實驗證明的強烈好奇心,當然對象就是我那兩個寶貝兒子。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洋蔥哥哥剛考完人生第一次大考,而他過完暑假後就要上高中了;小學的弟弟也成為大家喜愛且性格開朗活潑的棒小孩。現在回想,懶媽媽的育兒實驗計劃,到目前為止的進度和成果,應該算還不賴吧!
其實,我們只是個平凡的小家庭,沒有特殊顯赫的家世背景;提議將屬於家庭當中的故事與更多人分享,很感謝洋蔥、米豆與孩子的爸爸一致贊成。我想有機會能夠坦誠分享曾經走過的真實故事和感想,是件有意義的事,因為那些無論是歡笑或悲傷的點點滴滴,都是讓我們日後能夠變得更好的過程。
而此次有緣將累積十年的輕鬆育兒心路歷程分享給讀者,必須感謝目前工作的「優兒親子教育集團」之夥伴們長時間的合作、支持與鼓勵。此外,全體工作人員之所以能無後顧之憂地全心投入教育工作,其背後更要感謝「優兒親子教育集團」的創辦人單中興總經理。多年來,單總對優兒夥伴們低調且無私地付出,並長期要求教學團隊對兒童教育相關的專業研究和精進,在生育率創新低的環境中,鼓勵我們進行前所未有的智能培育研究和實驗教學。無論是精神上的包容抑或是實質上的資助,我想早已超過一般私人企業主,願意貢獻和投入的程度了!
我總相信自己是個有貴人相助的幸運兒,生活上的挫折磨練和種種經歷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相當珍貴的。而對應到孩子的成長過程,那些寶貴的經驗也將轉化成補給他們走向未來道路上的養分,有一天,亦將成為比金錢更能保值的幸福資產。
孩子的童言童語常給我很強烈的思考和領悟!我想,其實所有事情不見得都是父母先教了,孩子才學會的吧?在某些重要的關鍵時刻,我們身旁的小孩或許才是最棒的老師!希望透過本書的輕鬆對話,以及此刻正想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教好孩子的父母,一同感受「教」與「學」的親子互動藝術!
薛文英
作者序2
快樂學習,遊戲成長
還記得念高一的時候,同學們難得很認真地在討論有關課業的問題,當時每個人見了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要念文組?還是理組?通常國文、英文好的會選擇文組,而數學、理化不錯的,自然就選擇理組。不過當時我一直感到納悶,難道每一個人的興趣與專長都會是同一個選項嗎?或許是因為向來數理科目表現較為優異,但對文學也一直保持高度熱誠的我,難以做出抉擇而一直對這樣的分組趨勢感到有所質疑。
直到執教之後,學習到許多有關大腦科學的知識,才逐漸解開那一直存在我心中多年的疑惑,總歸一句「過於主觀的自我設限,有礙於大腦無限可能的學習發展」。
即便多年來,培育了許多在學科上有優異表現的孩子,卻也戮力想要突破那些必須「焚膏油以繼晷」才能成功的法門,於是數年前毅然決然投身視知覺的教學研究。在許多教育前輩與家長、孩子的支持下,視知覺的教學方法與系統逐漸在茫茫的教育大海中,幫助許多師長與孩子們找到一盞明燈。
「在快樂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讓孩子能在心理情緒、認知發展與社群關係上能一併獲得能力上的提升,書中列舉了薛老師生活經驗的分享,就是希望能一改學習只能在書本上的八股思想,讓親子關係在互動當中更加緊密。國內對於視知覺研究的文獻可說是不少,但將之開發成為學習方法的相關資訊卻寥寥可數,在經過諸多專家的集思廣益與超過上百次的教學研討上,終於可以將繁瑣的理論轉化成一般師長能輕鬆上手的遊戲活動。
根據多項研究數據顯示,學習能力優異的孩子大多也在視知覺評測中有較好的表現,故從視知覺學習上著手,定是一條邁向優勢發展的愉快捷徑。
透過本書的生活記趣,希望引領讀者輕鬆自在地教出棒小孩並自然而然地進入視知覺的遊戲領域當中。特別感謝在文山特教執教的太太珮君和我的兒子勝然,在生活當中給我許多珍貴的生活經驗與研發的靈感,也謝謝和我一起成長的未來諸葛亮──所有孩子以及家長,相信此書的分享,能夠成就更多孩子臉上自信的笑容!
劉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