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靈光來自淬煉 法務部前部長 王清峰
我和作者治華曾經共事一年多。書中他稱我為「老闆」,但我從來沒付過他薪水,也沒有照顧過他的福利。反倒是,他和另一位美麗的夥伴,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的照顧我的安全,讓我可以專心工作,而且從來沒有一句怨言,有時還會捎來一紙卡片,一言半語,令人感動。真的,今生感激不盡。
治華身手矯捷、思考敏銳、見識廣,隱約中可以看得出來,他不斷在觀察、在學習,想突破、想超越。
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說要去非洲登山並為當地的貧童蓋廁所,為了籌措經費,特別訂製襯衫義賣。年輕人有此「雄心」及「愛心」,豈能不支持、不贊助?至於襯衫,我已經有太多的「公益衫」,就免了。我當時實在是太忙,根本沒有想到要問他,為何要跑到非洲去登山?在我心中,反正就是去登山,只是換了一個地點而已,何況一點都難不倒他。至於為貧童蓋廁所,這種事我做過,根本不必問。
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是研究所裡「體驗與冒險教育」的一門課程。這門課在台灣的教室只是籌備工作,主要的教室遠在千里外,高達5895公尺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火山」及5199公尺第二高峰「肯亞山」,同時還要準備一個濟貧的服務工作。
當時有膽來修這門課的是,彼此不相識、專業領域不同、各有家庭與工作,體力與腳程不一的四女四男。治華擔任這個團隊的執行長。他們還雄心不小的決議,要同時登上這兩座山。自己得規劃行程、籌措經費、充分的去認識這兩座山、了解當地的地理人文環境、掌控可能的風險以及必要的配備,更要培養足夠的體力、意志力,而團隊彼此體諒、互助合作的默契更是不可或缺。他們有些許經驗,但面對一個全新的目標,不能不戰戰兢兢。否則,可能花了大筆學費,拿不到學分,更糟糕的是,讓「遺囑」自動生效。
治華說,他行前寫了五封信分別給父、母、妻子及兩個寶貝女兒,放在抽屜裡。回來這五封信還躺在抽屜裡。真棒!只是這五封信的內容讓我很好奇,應該是淒美壯烈吧!
治華對這趟行程充滿期待,希望對異地不同的人、事、物有更深入的接觸、更多體驗與感受、每天有一些領悟、有時間獨處反思、藉機把鬍子留長改變造型、期間家人、周遭的人平安,最終目標當然是登頂,但要能學到更多。
但一切是否都能按照規劃,依既定的時間,安全無虞的如期完成呢?難也。光是一個「守時」,不論在國內、國外,就狀況連連。時間拖延,行程耽擱,用餐休息遲延也就罷了,若遇上天候不佳、體力耗盡,在深山裡摸黑行進就更危險了。因此,有人在籌備階段就想放棄;到了非洲,有人抱怨為何大老遠飛到這個酷熱又酷冷的地方,揹著重裝備幾天幾夜的行腳,意義何在?
但是沒有狀況,身心豈能成長;不經淬煉,靈光怎會出現?這是人生最珍貴的學習機會!
書中說:「冒險活動的經歷過程可以讓一個人的生命更寬廣,更容易『看得見』。一個人在生命中尋求冒險,從中體驗獲得滋養並不斷學習。在登山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更多關於『登頂以外』的事。」、「文明的成果讓一切都變得便利及舒適,卻會讓人逐漸失去生存的能力,而山上的體驗會讓你拾回這些本能。」、「在山下,我們大概都可以掌握的日常生活。在山上,大自然的力量令人不得不折服,發生高山反應的無奈、無法幫助夥伴的無力感,種種的體驗讓我學習對大山謙卑,對萬物謙卑。在山下,我們很習慣『隱藏』,縱使在人際間有任何不滿及難受,我們都還能理智的隱藏真實情緒,而在山上,我親眼目睹人在極限的真實情緒,是很難藏得住的。……如今才瞭解那代表一種宣洩的痛快,過程中我也感受到夥伴們彼此的扶持與關心……」。他深刻體會到登山百分之八十靠心力,百分之二十靠體力;知道如何「化整為零」來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如何將「負面情緒」昇華為「正面思考」;有時別衝太快,先適應再說;瞭解什麼是獨處,與山對話的重要性;體會到同理心;真正的團隊,除了有共同的目標外,需要彼此瞭解及信任;等待是需要終身學習的事;他更有自信,但也更謙卑;知道自我的核心價值、更認清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幾乎都可跟大山學習與印證。所以,登山不只是登山而已。
他悟道了。
不只如此,到了非洲,一切盡在他眼前。經濟條件、生活水準、衛生習慣,與台灣比,樣樣差上好幾截。他讚嘆台灣的同時,也不免感嘆:「上帝為何創造非洲,卻又忘記眷顧非洲!」台灣是我們的珍寶,我們要惜福,但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謝謝您!治華,讓大家分享你的成長與收穫。
推薦序2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當台灣上班族還在埋頭苦幹的年代,我們就已經推出「三鐵」、「百國」與「百岳」的活動。當大家在登玉山時,單車眾人騎時,王品在今年四月已經登上聖母峰基地營了!
許多人有「很想做」又無法去做的事,「有衝動」卻又無法行動的遺憾。
而治華勇於改變,讓他跳脫了現實的束縛,超越了體力的極限,讓生命有了彩色與轉折,這本書正是用冒險與關懷的心去體驗人生,也讓挑戰的勇氣,在你我心中滋長!
推薦序3
國立體育大學 謝智謀教授
這是高等教育的一堂課,也是一段改變生命的歷程,過程中學生透過行動與反思,閱讀與實踐,將自己學習從認知理解內化,而後產生行動、影響與改變,學習已經不再被侷限,因為那山那人那世界教我們的,已遠遠超過我們思想的框框,超越了生命的經驗。
國立體育大學自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就以體驗反思為本,進行無圍牆教室的授課模式。起初從大學部開始,從二OO五年後研究所MBA課程也加入。這門課以僕人領導力為本的CEO課程,因此遠征與關懷是不可或缺的內涵(C代表Caring,E代表Expedition,O代表Overseas)。我們遠征美國國王峽谷、阿拉斯加獨木舟、攀登喜馬拉雅島峰(6198M)
、挑戰吉力馬札羅(5895M)與肯亞山 、紐西蘭南島自行車、攀登青海玉珠峰(6178M)。過程中我們幫助中輟生、弱勢青少年、八八水災受創青少年、在第三世界地區蓋了教室、蓄水池、廁所、辦夏令營、義診、並長期資助當地孩子就學。
二OO八那一年的服務課程,我進到廢棄屋內,從地上抱起三胞胎中的一個嬰孩,他很虛弱,因為缺乏營養,使得他很快就睡著。得知他們可能生命活不久,隔天我再去一趟,把坦幣全給了小孩的母親,希望能救回孩子。那一天,我覺得我除了給錢,我什麼都做不了,我真是有限與無助。
治華是在二OO八年的計畫中擔任執行長的角色,他帶領一群同學,以身作則,並且服事他們,實踐僕人領導的精神。這一屆為除了攀登吉力馬札羅山與肯亞山外,也為孩子做了許多事,幫學校蓋了廁所,帶他們以相機記錄社區。回國之後仍繼續募款,捐給家扶基金會還有非洲WAMATO小學。這樣的團隊,讓我很感動,我相信他們生命也因為這樣的付出與挑戰大大改變。
非洲回來,聽說要出書,一等就快三年!這三年的過程,治華透過生命經驗的反思與整理,使得經驗的爆發力與影響力更加強勁。這是一本用生命書寫的書,你一定要讀他!
願上帝祝福你平安喜樂。
推薦序4
國立體育大學 吳冠璋教授
我們都是平凡人,做平凡的事,但是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這幾年台灣推廣青年壯遊,鼓勵年輕人踏出自我的設限,認為年輕就是要出去闖,去體驗人生,似乎也暗示著年輕是壯遊的最佳時機!在踏入社會之後,工作、結婚、小孩、買房子等等一連串的人生課題一一接踵而至,似乎就與壯遊漸行漸遠了。
其實想過不一樣的人生就在一念之間,跨出第一步之後就能開始創造不同的價值,作者治華用行動去證明了這點。他是為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計畫」才選擇唸碩士班,gap
year在國外鼓勵學子走出學校的藩籬,走出去體驗人生,而「學習是沒有圍牆,冒險也沒有限制」,作者在工作之餘,利用在國立體育大學研究所進修這段期間把所學習到的一切落實在這一趟旅程中,將學習理論與實務運用在此趟旅程中並作了完美的結合。
在「坦尚尼亞弭貧暨生態關懷計畫」這門課程中,二位教授帶領研究所學生規劃一系列課程,不但攀登非洲吉力馬札羅山與肯亞山,也在當地幫貧困小學募款蓋廁所,這段期間治華用他平實的文字、獨特的見解、細膩的觀察以及令人敬佩的寫作態度,縱使在高海拔山區,仍然可以看見他詳細的紀錄每天生活的點滴。最後不僅完成了論文,更難能可貴的將這段故事出版成書,讓更多讀者可以分享。相信讀者可以跟隨作者在登山的過程中,不只是看山,同時也看見自己內心深處;『走出去才能得到更多!』面對大環境的改變我們必須不斷的學習,學習在工作中做好自己,讓自己盡全力實現夢想。在過程中充分享受心靈的躍動,有機會認識自己、坦然面對自己,盡自己一切所能知道自己心中的安適與否,讓人生更精采。樂於分享並能在工作之外影響他人。那麼這就是這趟旅程帶給治華的禮物。
「休息是能量的累積」。登山的目標不完全是為了登頂,旅途中每一步、每一個轉彎處,都可能是改變你一生的轉折點。身為治華的指導教授與非洲之行的指導員,不僅看到他的學習成果也看見了這趟旅程帶給治華的影響,並很榮幸能為本書寫序,相信讀者也會跟我一樣,深深被書中的內容感動,著手開始規畫屬於自己的人生壯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