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四講
- 作者:畢來德
- 原文作者:Jean Fran?ois Billeter
- 譯者:宋剛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1-10-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37799
- ISBN13:9789570837797
- 裝訂:平裝 / 12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瑞士漢學家畢來德
引用大量西方學術思想
使讀者更了解莊子思想的西方解讀方式
本書自2002年在法國以法文出版後,再版多次,在西方漢學界和普通法語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作者在書中跳出了自郭象以降的莊子解釋傳統,提出了以「動能機制」等概念理解莊子的新思路,對莊子原典做出了獨到的闡釋。作者還引用了大量的西方學術思想,以幫助西方讀者由其已知的事物出發,從而更直接地去把握莊子的思想。本書中文版的問世必將有助於中文讀者進一步了解一種新穎的莊子思想的西方解讀方式。
作者簡介
畢來德(Jean Francois Billeter)
1939年生於瑞士巴塞爾,於日內瓦大學法國文學系畢業後在巴黎學中文,1963-1966年在北京留學,於北京大學學中國古典文學,後又在京都、香港、巴黎深造。1972-1999年任日內瓦大學講師、教授,創立了中文系。
他的研究是多方面的。社會學方面的著作有《論中國的「階級身分」》、思想史方面的著作有《受非難思想家李贄》,美學方面的著作有《中國書法通論》,哲學方面的著作有《莊子四講》及《莊子研究》等。其著作和學術論文均以法文發表。
譯者簡介
宋剛
1972年生,成都人,現任教於法國里昂高等師範學院。譯著有蕭沆《解體概要》、弗朗索瓦.于連《道德奠基》等。
中文版序
本書四講(Lecons sur Tchouang-tseu)是根據我2000年秋天在巴黎法蘭西學士院所作的四場系列講座整理而成的,在其中介紹了自己當時研究《莊子》的一些成果。
自我卸下日內瓦大學教職以來,我所從事的《莊子》研究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在研究《莊子》思想之外,想在《莊子》的啟發之下研究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問題;二是讓《莊子》將來有一天變成西方學人能夠深入理解的一部經典。在這方面,我只能做一點點鋪路的工作。
為此,我在這本小書裡採取了四種辦法:首先是翻譯,通過法文翻譯呈現我對文本的解讀。我認為,這是我工作的精華所在,也是這本小書能夠吸引法語讀者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闡釋,讓闡釋伴隨本文,使二者一樣地明晰而有共同的節奏,產生一種複調音樂的效果。第三,儘量參照西方讀者固有的一些知識和親身體會,讓他們更容易切入莊子的思想。第四,在出版選擇上,刻意跳出了一般讀者往往敬而遠之的漢學研究系統,更注意避開了風行於市,卻不為真正愛好哲學思考的人所接受的「東方智慧」叢書。本書發表幾年以來,一直受法語讀者的歡迎,可以說證明了這些辦法是有效的,當然更證明了莊子是一個極為精彩的思想家。
這本小書是給西方讀者看的,相對於中國讀者,可以說是背過身子講話;但也許,正因為如此,它會在中國引起一定的興趣。把這樣的一本書譯成中文,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對《莊子》的解讀主要體現在我的翻譯當中,所以必須把我的法文翻譯翻回中文,不能徑取原文了事。我為了闡釋《莊子》思想創造了一些新的概念,中文沒有現成的相應辭彙,加上法語與漢語的句法、修辭相距甚遠,把清晰流暢的法文轉換成準確自然的中文,實非易事。其中的種種困難,譯者宋剛先生都一一努力解決了,我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中文版增加了一些簡要的注解,對中國讀者可能不熟悉的人名、書名或概念作了說明。
這本小書的法文第一版於2002年問世,現已多次重印。隨後2004年出版的《莊子研究》(Etudes sur Tchouang-tseu)是我其他一些關於《莊子》研究論文的結集,篇幅比較長,難度也大一些,但同樣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
我對《莊子》的理解與闡釋,以及對中國思想史的一己之見,希望方家不吝指教。至於我提出來的哲學問題,則祈願能有「忘言之人而與之言」矣。
原序
本書四講係2000年10月13、20、27日與11月3日,應法蘭西學士院中國現代史教授魏丕信(Pierre Etienne Will)先生之邀,在該院所作的四場講座。在此,筆者對自己在卸下日內瓦大學中國研究教職之後所從事的一些研究做了一次檢視。
莊子是中國古代一位大哲人。一般認為其卒年當在西元前280年左右。彙集了他本人及其後學著述的作品沒有標題,習稱《莊子》。
這部舉世無雙的作品,西方漢學家很少有人曾認真加以研究。究其原因,恐怕在於,這本書我們若想入其堂奧,就必須先完成一種雙重批判:一是要擺脫我們普遍認定的那種所謂「中國思想」的概念,二則還得同時對我們自己某些最牢固的觀念提出置疑。
《莊子》目前還沒有一個稱人意的法文譯本。Liou Kia-hway(劉家槐)的譯本L’ uvre complete de Tchouang-tseu(Gallimard, 1969),雖收入「七星叢書」《道家哲人》(Philosophes taolstes, Bibliotheque de la Pleiade, 1980),譯文卻委實薄弱;晚出的J. J. Lafitte譯本(Albin Michel, 1994)也沒有更理想。L. Wieger神父在其《道家學說的諸教父》(Peres du systeme tao lste, 1913, Cathasia 1950年再版)一書中的譯文,則已是徹底過時了。最好的西文譯本當屬Burton Watson的The Complete Work of Chuang Tzu(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68)。A. C. Graham(葛瑞漢)的Chuang-Tzu, The Seven Inner Chapters(Allen & Unwin, London, 1981)不如前者令人信服,但書中提出了一些看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書對原文引用出處的標示,第一個數位元為篇數,字母表示篇下的分節,之後的數字為《莊子引得》(哈佛燕京引得編纂處,1947,臺北承文出版社1965年再版)中文字句對應的行數。本書對漢學研究的引用力求簡要。
《四講》第七次發行時,筆者因2004年《莊子研究》(Etudes sur Tchouang-tseu, Allia, 2004)一書的出版,對原書略有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