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2.0
- 作者:博納德.貝克特
- 原文作者:Bernard Becket
- 譯者:賴婷婷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2011-08-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333789
- ISBN13:9789861333786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人為何生而為人?又是什麼造就了靈魂?
★席捲23國話題小說,每推出一個版本就榮獲獎項肯定!如果想看聰明的書,這本不會令你失望!
★媲美《蘇菲的世界》,精采的哲思與生命論辯,讓你發麻到最後一頁!
★國際大獎的高度肯定,暌違已久的科幻佳作
2007年紐西蘭Esther Glen獎得主
2007年紐西蘭Post Book最佳小說得主
2008年澳洲Silver Ink入圍
2008年IBBY年度選書
2009年英國Guardian文學獎入圍
2009年美國Amazon四月選書
2009年美國Indiebound五月選書
2010年法國Prix Sorcieres獎
2010年英國UKLA小說入圍
2011年日本星雲賞入圍
當身為類人的亞特,看著人類亞當的那雙眼,
他知道,自己從此有了感覺……
時間,西元二○七五年。
在地球毀滅之際,出現了一個名為「共和國」的人間淨土,島上的人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安全無虞卻無自由。為了保全最後一塊淨土,凡有任何接近島上的不明物體,哨兵一律射殺。直到有天,一位名為亞當的男孩,拯救了在海上漂流的女孩,故事在此有了轉折……
多年後,一位名為安娜斯的學院菁英正接受長達四小時的口試,探討亞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她舉出身為「人類」的亞當和「類人」的亞特(人工智慧機器人)共同囚禁、最後互相影響,並一起逃亡的歷史事件。這是他們這個世代的「創世紀」。
然而,在口試期間,安娜斯得知歷史真相,對亞當和人類歷史有了全新認識,但為何學院長老願意透露這些核心秘密?
作者簡介
博納德.貝克特(Bernard Beckett)
目前於紐西蘭威靈頓一所高中教授戲劇、數學及英文。寫作《創世紀2.0》時,正參與紐西蘭皇家學會獎學金計畫,研究主題是DNA突變。他認為在科技引領生活的當下,即使人類與機器的分工界線越來越模糊,我們卻一直很清楚兩者的不同。在思索這個問題時,他動筆寫下《創世紀2.0》,藉由人類與機器的思辯,帶出最根本的哲學問題。創作期間,他曾多次停筆,只為尋求更好的詮釋。然而幾年後,在一次的小小分神,他發現自己的寫作問題,找到了最好的解決途徑,終於完成這本佳作。他認為,如此奇特的創作歷程就是心智運作的最佳實證。
譯者簡介
賴婷婷
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職翻譯公司與新聞局國際輿情小組編譯。興趣是用文字演戲,信仰是翻譯。譯有《結婚友沒友》、《真愛挑日子》等書。
導讀
意想不到的可怕考核
譚劍
美國《花花公子》雜誌在超過半個世紀前的一九五八年二月號,刊出了一篇毫不羶色腥,而且深沉無比的短篇科幻小說。作者是亨利.史雷(Henry Slesar),這篇名為〈考試日〉(Examination Day)的故事,字數很短,但看過的保證印象深刻,久久難以忘懷。
在某不知名的社會,有個小孩子在十二歲生日那天,準備接受國家的考核。為了確保他老實作答,政府還要他服下特別的藥物。他在校成績一向不錯,也充滿好奇心,可是,他父母還是很擔心。
聰明的你,也許已經猜到答案。畢竟,科幻小說作家筆下的考試,不會是什麼好東西。它也許是測試你的智力水平是否超過國家標準,是否愛國,甚至,你到底是不是外星人的化身。
同以考試為背景的《創世紀2.0》,當然也不是一場簡單的考核,但結局絕對意想不到。
乍接到本書的Word文字檔時,我很驚訝也意想不到發現只有六十六頁,以為後面的還沒有譯完,或者還沒有校訂完,所以沒傳過來。登上外國網絡書店,才發現原文也只有一百五十頁。這個譯成中文後,字數只有六萬多字的故事,嚴格來說,不但稱不上是長篇小說,恐怕連一些稍厚的輕小說也比不上,但內容深度卻和故事長度形成巨大反差,絕不是短小輕薄可以形容,更不容易見過即忘,被輕易消費掉。
故事本身的設計很特異,場景只有一個,就是女主角為投考國家學院的論文參加口試,主題為研究國家英雄亞當,接受考官的質疑,為自己的論點舉證。
在此架構下的一問一答,加入間隔播放的輔助影像,故事時空因此給延伸到幾十年前。她在考官強力施壓下,不得不深入思考亞當在幾個關節點的真正想法和行動,當然,最重要的,是她的想法。
這個近乎推理小說的設定,讓讀者隨故事發展上窮碧落下黃泉,不只是追尋共和國的歷史、亞當的身世,還有最重要的:女主角和亞當隱而不見的神秘關係,而且在閱讀途中,在作者深入淺出的安排下,更享受了一場知識的饗宴,如人工智能(包括著名的「中文字房」實驗)、精神意識、物種起源和思想病毒等哲學問題,其深度已遠超一般青少年小說,連成年讀者再貪婪的胃口也可大大滿足。
以這故事篇幅之短,但知識量之多,本就難能可貴,更想不到的是結尾,竟來了個如好萊塢電影《靈異第六感》的驚人大翻盤,也教人聯想到某部經典的科幻電影,在在令人驚愣不已。
科學小說一直有重視哲學思考的一脈,這條長河由英國哲學家兼科幻小說家奧拉夫.斯塔普雷頓(Olaf Stapledon)所開鑿,經《2001太空漫遊》的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索拉里斯星》的史坦尼斯勞.萊姆(Stanislaw Lem)和兼寫童書《納尼亞傳奇》的C. S.路易斯(C.S.Lewis)等發展支流。
本書作者貝克特為這傳統開闢新的河道。他在大學時念經濟,現為中學老師,教授英語和戲劇;對科學抱濃厚興趣,喜歡挑戰。在非小說的《愛上科學》(Falling for Science)裡,認為當代思潮使科學家成為披上實驗室白袍的大祭司,意圖解釋一切,染指形上學的範疇。
這種對科學本身也提出懷疑論的精神,在《創世紀2.0》發揮得淋漓盡致。人和類人,誰比較優秀?意識到底是甚麼?針鋒相對和交叉辯證,讓唇槍舌劍和埋身肉搏同樣精采。
這麼一個作家兼老師,本身就過很精采的人生。從一九九九年起,他以接近一年一書的速度來寫青少年小說。當中以這本《創世紀2.0》為至今的生涯代表作,而且獲獎連連。這故事很適合改編為舞台劇。也許是刻意為之,好方便在學校上演。我們也可以想像,貝克特站在台下,指導學生怎樣演活這部發人深省的故事,而且,還鼓勵他們大膽加入自己的想法。
人生匆匆,升學考試、職場考核、專業證照和其他人生上的難題一關又一關,教人累得透不過氣來。大部分人只在早晨和黃昏,才有思考哲學問題的餘裕。明日太遠,我寧願選擇現在。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譚劍,香港小說作家,曾入圍九歌百萬小說獎,拿過倪匡科幻獎,可米瑞智百萬電影小說獎,華語科幻星雲獎。喜歡一切會逝去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