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兩年前,奎克揭發了格里芬家族的秘密,也毀了一切安穩。他像個橫掃平靜小鎮的暴風,親近他的人無一倖免:莎拉離開了、菲比也搬出去、孤單的馬拉奇守著格里芬大宅,與狗為伴。曾經不可一世的格里芬法官也倒下,在一所安養院孤獨等待死神敲門的那一日。

  雖然都柏林仍是都柏林,但對奎克而言,這一切都變了,他不知該怎麼重拾以往平靜的生活:他努力戒酒,定時與菲比見面,試圖更親近她,卻總是收到無言的拒絕。

  直到奎克發現一具少婦屍體手臂上不尋常的針孔……
  「拜託,請不要解剖我自殺的妻子!」

  雖然奎克曾聽過無數的請求,卻沒有一則比自己的學弟比利.漢特所提出的更詭異─

  但這次奎克決定放手,甚至不理會哈克特探長的譏諷。

  究竟為何兩年前不惜撼動自己的家族揭發醜聞的奎克,兩年後卻不願追查一起疑點重重的案子?

  奎克是為了彌補?還是想挽回些甚麼?
  放手讓真相埋葬在妥協裡,是對所有人最好的生活的方式嗎?
  奎克沒料到他的遲疑,讓危險一步一步逼近,這次的目標是他唯一的女兒─菲比。
  奎克該如何守護他唯一的親人?

作者簡介

班傑明.布萊克(Benjamin Black)

  1945年生於愛爾蘭威克斯福。本名:約翰.班維爾(John Banville),曾任《愛爾蘭時報》文學編輯,也長期為《紐約時報》副刊撰寫書評,現居都柏林。

  自1970年出版處女作《人魔龍狼金》(Long Lankin)至今,已寫了二十餘部小說,其著作獲獎不斷,包括「科學革命三部曲」:《哥白尼博士》(Doctor Copernicus)獲布萊克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克普勒》(Kelper)獲衛報小說獎(Guardian Fiction Prize)。「框架三部曲」之一《證詞》(The Book of Evidence)曾榮獲1989年Guinness Peat航空獎;以及入圍1989年布克獎。2005年,班維爾更以《大海》(The Sea) 獲得曼布克獎。2011年,再度榮獲卡夫卡文學獎。堪稱是當代最著名的愛爾蘭作家。

  《波士頓環球報》更盛讚他是「當今最偉大的英文作家」,也是公認為最有可能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愛爾蘭作家。

  因為折服於西默農的寫作功力,用簡單直接的文字卻能創造曲折動人的故事,直指人心。作家約翰.班維爾(John Banville)決心以班傑明.布萊克(Benjamin Black)為筆名,向喬治.西默農致敬,創作讓讀者深刻動容、心懸不已的故事。他於2007年開始發表「孤獨奎克」系列,並受各界好評。

譯者簡介

唐克勝

  畢業於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文學系。主要譯著有《復仇》(《五條紅鯡魚》、《故事結尾》、《狐猴》等長篇小說。

 

導言

耿一偉

  愛爾蘭作家班維爾(John Banville)在接受紐約《村聲》雜誌訪問時,提到班傑明布萊克(Benjamin Black)這位犯罪小說家是如何誕生的故事。那大約是2005月3月的時後,他到義大利的朋友家小住一陣子,享有一個漂亮的臥室,當班維爾早上九點起來的時候,面對空蕩的房間,在桌前的他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但到了中午吃午餐的時候,他已經寫了一千五百字。

  他驚訝地發現,這種創作能量並非班維爾式的,而是屬於另一位作者的狀態,因為以前他一個禮拜能寫一千五百字,已是成績傲人了。最後,我們這位新誕生的快手班傑明‧布萊克在半年後完成了《墮落的信徒》(Christine Falls)的書稿,一個月後,英國最重要的文學獎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宣布由班維爾獲獎。得獎作品是2004年9月完成的《大海》(The Sea),恰好《墮落的信徒》完稿的前一年我猜布萊克在稿紙上寫的頭幾句話(他說他是先寫在稿紙再騰到電腦上),或許是第一章的第一句話:「讓奎克感到詭異的不是死者,而是生者。」光是這段文字,就已經透露了許多訊息。首先,主角是奎克(Quirke),在英文裡quirk就有怪僻的意思,故事中的奎克的確很難相處,塊頭很大(讀者多念幾遍Quirke就會有感覺),固執---最重要的,他是病理學家,在醫院地下室負責解剖屍體的工作。正因為這份工作的關係,讓他接觸到謀殺案,不由自主捲入其中。

  不過如同前所說的,是生者讓主角感到詭異而非死者。這也是班傑明‧布萊克犯罪小說的特殊之處。糾葛奎克的,不只是誰殺了受害者,更多的是他的家人關係,他的回憶,他的憂鬱與敏感,他對五零年代都柏林的觀察等,是這些面向讓《墮落的信徒》與續集《銀天鵝》(The Silver Swan)有別於一般的推理小說。大多數的推理小說中,主角本身是偵探、刑警或律師,有著查案的強烈動機。奎克相反,受害者往往與他無直接關聯,或許一開始是好奇心,但之後往往是其他生者涉入其中,使他一步步不能自拔---在《墮落的信徒》是逝去的愛,在《銀天鵝》是對女兒的愛---愛才是催促這位外冷內熱的醫生去解決謎團的動力。

  班維爾對推理小說頗有研究,他自陳比利時偵探小說家喬治‧西默農(Georges Simenon)是他的偶像,希望自己的犯罪小說也能像西默作品般雅俗共賞。從作品類型來看,班維爾對推理小說的體裁相當了解,他細心經營著這些閱讀規範,例如奎克有冷硬派主角的味道,離婚,酗酒,不輕易對他人吐露情感,總會跟次要主角發生一場床戲。

  另一方面,班傑明‧布萊克的犯罪小說特色,在於他既遵守類型規範又有其超越之處。《墮落的信徒》與《銀天鵝》都可算是推理小說,因為都有人死亡,而找尋殺人犯也的確是情節推動的動力,而且布萊克很守規矩地最後幾頁才揭露謎底。但是就書寫風格來說,這兩本小說又有黑色小說的色彩,在布萊克筆下,暴力與傷風敗俗一樣是都柏林這座城市所不能缺少的氛圍,人性的腐敗是繚繞在奎克上空的ㄧ片烏雲。所以讀者讀完小說時,總會感染到小說中蔓延的壓抑情緒,恨不得馬上飛到都柏林的巷弄酒館,喝上兩杯威士忌,買醉一番。不過班傑明‧布萊克系列又有懸疑小說的風格,奎克自身也捲入謎團當中,他的當下遭遇或過往經歷,也是引發讀者好奇與情節編織的一部分。

  在結構上,《墮落的信徒》與《銀天鵝》一樣遵循偵探小說的經典規範,故事總是會有兩個凶殺案,一個是開頭的謀殺,另一個是偵辦中的謀殺。總之。犯罪過程與偵探進度在布萊克的快筆下來回交織(這在《銀天鵝》中有了更高度的發揮),而班維爾原有的高超文字技巧,讓他的犯罪小說閱讀起來,更添文學樂趣。

  班維爾的小說藝術是有口皆碑的,最簡單的介紹方式,是列出他得過的獎項。不過有了布克獎,其他小獎便不夠看,但他於今年五月底獲得2011年卡夫卡獎(Franz Kafka Prize),讓人刮眼相看。卡夫卡獎被喻為諾貝爾文學獎風向球,其他獲獎者包括耶內尼克(2004)、品特(2005)、村上春樹(2006)等,前兩位都在獲獎不到半年內,隨即受頒諾貝爾文學獎。

  不過班維爾認為自己小說很大眾化,他最喜歡講的軼事,是他《證詞》(The Book of Evidence)入圍1989年布克獎決選名單時,他在都柏林街上走著,忽然有個工人般的壯漢往他衝過來。他以為對方想有甚麼危險舉動,沒想到這位大漢手上拿著書對他喊:「真是他媽的一本好書!」

  像《墮落的信徒》已獲得《紐約時報》編輯選書、《村聲》年度二十大、《西雅圖時報》最佳犯罪小說、《洛杉磯時報》最佳圖書獎決選名單等殊榮,說明班維爾化身布萊克寫的大眾小說,一樣讓人想揮手大聲說@#$%^!*(#

本文作者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負責2012至2014的節目策展,
曾譯有班維爾的《布拉格畫像》。

編輯小語

  要認識約翰.班維爾,就必須先讀班傑明.布萊克

  約翰.班維爾是當代最著名的愛爾蘭作家,作品獲獎無數,人稱「作家中的作家」。

  「這是一個不幸的稱號」,班維爾如此說。

  故事從西默農的小說開始說起

  班維爾的寫作風格向來以精準、冷酷出名,犀利如法醫手中的解剖刀,他創造的角色帶著黑色幽默冷眼觀看人生,但又不失溫度地透露出深藏的人性。有血有肉,黑暗然而眩目。班維爾將人性的幽微莫測描述地絲絲入扣,有人說他的小說難懂,倒不如說人性本身就是一團謎,難以看清摸透。

  他知道自己有個稱號「作家中的作家」,並且自嘲是不幸才得此一稱號。這意味著如班維爾這樣的文學大師在心中吶喊著「我並不是為了其他的作家而寫作,也不是只寫給評論家或學術界看,我是為了不同階層的讀者而寫的。」他期盼更貼近讀者。

  「西默農的小說已經超越娛樂價值,是存在主義小說的傑作,比沙特或卡謬更棒。」班維爾折服於西默農的寫作功力,用簡單直接的文字卻能創造曲折動人的故事,直指人心。班維爾決心以班傑明.布萊克為筆名,向喬治.西默農致敬,創作讓讀者深刻動容、心懸不已的故事。

  於是,班傑明.布萊克誕生了。

 

內容連載

奎克看著這名字卻想不起來,似乎很熟悉,卻又沒有太多印象。有時候就是這樣:憑空冒出個人,他過去的經歷、一起喝過幾頓酒,完全毫無印象。早已遺忘的人, 不是來借錢,就是請他擺平一件事;不是出於寂寞才想到與他連絡,就是想知道他是不是還活著,有沒有因酗酒而死。

他通常都以工作繁忙為理由,胡亂搪塞過去。現在這傢伙應該挺容易應付,他只留了名字與電話號碼給醫院的接線員,這張小紙片搞不好一不注意就弄丟了。再不然,乾脆扔掉也行。但當中有甚麼吸引了他。他隱約感覺到事態嚴重,帶點微微的緊張,為什麼會這樣,他也不明白,只覺得心煩意亂。

比利.漢特。

這名字讓他想起什麼呢?是逝去的記憶?還是讓人更加焦慮的不祥預感?

他把紙片放在桌子一角,試圖置之不理。正值盛夏,天氣又悶又熱,大街上瀰漫著使人幾乎窒息的空氣中帶著棺罩般陰鬱的淺紫色薄霧。病理科位於地下室,雖然沒有窗戶,但也涼爽安靜,他樂在其中。奎克把西裝外套掛在椅背上,扯下領帶,解開襯衫的兩顆扣子,在堆得亂七八糟的鐵桌旁坐下來。他喜歡這裡熟悉的味道:混合了抽煙留下的煙味,茶葉、紙張和甲醛的氣味,還有些別的,如麝香、情欲之類,這些都是他的特別貢獻。

他點煙,眼睛又瞟到比利.漢特的留言上。上面除了接線員用鉛筆草草寫下的名字和電話號碼外,還有一行「拜託,請來電」。當中迫切懇求的意味,勝過以往所見:拜託,請來電。

他無緣無故想起半年前在麥康納酒吧的那瞬間,在耶誕節狂歡喧鬧中醉得頭昏眼花時,他在威士忌的空杯底瞥見自己通紅鼓漲的臉龐,與模糊的雙眼時,莫名其妙地徹底醒悟。那杯酒將是他的最後一杯。之後他再也沒碰過酒。對此,他非常吃驚,所有認識他的人也有同感。與其說,是他作出這決定,毋寧說是這決定莫名其妙擺在他的面前。儘管他接受過那麼多訓練,在解剖室待那麼多年,他仍抱著一個秘密信仰:那就是人體有自己的意識,它對自身需求的瞭解不亞於、甚至超出人們的想像。那晚,他的腸子、腫脹的肝臟和心室傳遞了這個毋庸置疑的命令,不容他爭辯。將近兩年,他在酗酒的深淵裏越陷越深,其墮落程度與二十年前妻子去世時幾乎不相上下。

而現在,他不再墮落了。

他斜睨桌角的紙片,拿起電話撥號。電話線遙遠的彼端傳來刺耳的鈴聲。

出於好奇,他把一個威士忌酒杯倒過來,看看是否真能在杯底看見自己。這次是個沒喝完的酒杯,結果杯底沒有出現他的尊容。

聽見比利.漢特的聲音也無濟於事。奎克聽不出對方是誰,跟看見名字就想記起此人一樣費勁。比利的語調平板單調,母音清楚輔音模糊。鄉巴佬一個。語氣透著些許緊張、些許猶豫,彷彿說話的人可能會突然歇斯底里的大笑,或做些其他甚麼事似的。比利有些詞說得口齒不清,又趕緊彌補。難道他喝醉了?

「哎啊,你不記得我了,他說:「是嗎?」

「我當然記得。」奎克撒謊。

「我是比利.漢特啊!你以前老說這名字聽起來像同韻俚語一樣。我們唸同一所大學!你畢業那年,我剛入學。我真的不指望你還記得我。我們跟完全不同類型的朋友混。我熱衷運動—愛爾蘭曲棍球、足球什麼的;你們那群全都是些書呆子,每個禮拜、每天晚上不是把頭埋進書裏,不然就去阿比劇院或蓋特劇院。後來我輟學了—對學醫完全不感興趣。

奎克故意沉默片刻才說:「你現在做些甚麼工作?」

比利.漢特發出聲沉重顫抖的長歎。「別說這個。」他的聲音聽起來與其說是厭煩,還不如說是疲倦。「你做甚麼工作才是重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7
    $159
  2. 二手書
    71
    $198
  3. 新書
    79
    $221
  4. 新書
    79
    $222
  5. 新書
    85
    $238
  6. 新書
    88
    $246
  7. 新書
    9
    $252
  8.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