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海德里希的賓士是什麼顏色?
是這樣的,本來作者勞倫.比內要寫的故事是關於二戰期間,捷克最知名的暗殺行動「猿人」。既然說是「本來」,表示這書在寫的過程中不斷歪斜或偏離原訂目標,結果寫著寫著,卻彷彿變成專寫那惡名昭彰的納粹黨衛軍大人物萊因哈特.海德里希的小說。一本以二戰+暗殺+納粹為題材的小說會是什麼面貌?——很多屠殺,以及,讓那些屠殺看來像是小菜的猶太滅種大屠殺。很不幸地,那造成六百萬猶太人從地球上消失的「最終解決方案」便是由擁有「金髮禽獸」、「布拉格劊子手」等綽號的海德里希拍版定案並執行。
關於這傢伙的生涯、長相和說過的狠話,你都可以在這本小說讀到,而且完全可以信任——作者扎扎實實地根據各類歷史文獻和參考資料,將躺著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人物,即使有虛構成分,作者也從不掩飾,直接把書寫思索的「後台」大方敞開讓讀者入內觀賞。這是歷史小說的混血新形態——靠著幾乎可寫成學術論文的大量細節、實地細密考察原始場景,以及把小說虛構之術縮減到最小,如此鋪排卻依然精采。於是你會明白為何「希姆萊的大腦叫做海德里希」、「猿人」刺殺行動如何悲慘地卡彈,甚至就連海德里希被炸的賓士車是什麼顏色都一清二楚,最後還能明白有些歷史正因為是確實發生過的,才更教人唏噓、悲愴和痛快。
讀完這本,我就把那本曾經紅得要命的《為愛朗讀》原著小說賣到二手書店去了。
黃崇凱
(本文作者為小說家、雜誌編輯)
推薦序2
方寸之間
歷史小說一直是許多人喜愛的文類,呈現的方式卻各有巧妙不同。有人將想像寄於歷史時空,引起讀者無限共鳴;有人爬梳檔案資料,用讀者較為容易接受的語言,呈現歷史。比內則是不斷告訴讀者,他如何進入這個主題:幼時聽到父親的講述,在布拉格任職時四處查訪,寫作前的大量閱讀,一步一步走進一九四二年的歷史場景。這種後設手法,讓讀者參與了全書的醞釀與研究過程,無須說服,已經說服。
對國內許多讀者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常見的主題,捷克卻是一個陌生的國度,斯洛伐克更像系外行星般遙遠。許多人對捷克的認識,也像比內一樣,從運動員開始,而有些人也許還記得高中歷史課本提到三十年戰爭中的傭兵隊長瓦倫斯坦,卻不清楚捷克如何在二次大期間成為德國的「被保護國」。
讀者通常只注意納粹的主要領導者如希特勒、戈培爾與希姆萊;其實二線人物才是許多行動的實際操作者。本書書名《HHhH:希姆萊的大腦叫做海德里希》說明了希姆萊與海德里希的關係,也凸顯出海德里希的地位。捷克流亡政府為求表現,策畫暗殺行動,固然成功,代價卻甚慘重:數千人慘遭屠殺,且未能有效反抗納粹的統治,而繼任的行政長官也未必較為平和。
我們學習他國歷史時,往往只看到勝利者的成就,鮮少論及失敗者的辛酸。捷克人如何看待納粹政權?如何描述二次大戰?如何形塑他們的民族英雄?作者選擇這個主題時,就已經設定了本書的基調。
周惠民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系教授)
推薦序3
身處黑暗時代,道德勇氣支撐生存的信念,帶來光明的時代
法國作家勞倫.比內透過捷克流亡政府刺殺蓋世太保頭目海德里希的歷史事件,穿梭在史實查證與小說鋪陳的對話中,以戲劇性的手法,再一次將納粹極權殘暴行徑生動地揭露在世人面前。
作者從海德里希的成長背景:身處一次戰敗後動盪混亂的威瑪共和,生長於反猶太,以及極右、軍國意識社會環境中的海德里希,在經濟大蕭條背景下為求穩定職業而投身海軍,乃至納粹奪權上台後加入帝國保安部,繼而掌控納粹秘密警察龐大組織的過程。這段有關海德里希成長、發展故事的描述,也使讀者宛如歷經一趟德國乃至歐洲現代歷史之旅,觀察到一個極權政權崛起與擴張的社會歷史結構因素,以及爲人類文明所帶來的浩劫。
文中有關捷克傘兵特遣隊秘密策畫暗殺海德里希的行動,不僅讓世人看見歐洲民眾在人類現代史最黑暗一頁中,慘遭納粹政權迫害的悲痛經歷,在捷克傘兵暗殺起義行動背後,也道出歐洲各國民眾在黑暗時代如何秉持道德勇氣,投身對抗納粹的艱苦過程。
二戰結束已逾六十六年,幸賴如本文作者一般有志之士,不斷的透過文字,提醒世人對於極端勢力擴張的警覺,以及拒絕與對抗極權政權勇氣的重要。特別是在全球化時代,族群衝突升高、極右勢力再度興起的今日,唯有透過這些努力,世人方能期待避免重蹈納粹浩劫之覆轍,讓我們能夠對人類和平的未來抱持希望。
孟昭昶
(本文作者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德語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