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能量,你就不會累:身體、情緒、腦力、精神的活力全開

用對能量,你就不會累:身體、情緒、腦力、精神的活力全開
定價:330
NT $ 140 ~ 297
 

內容簡介

總在回應外界需求,卻無暇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
工作讓你欲振乏力、垂頭喪氣,感到懷才不遇,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中……
覺得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這不是你嚮往的人生,卻無力改變?

  《人生,要活對故事》作者教你從振盪起伏的生命週期中,啟動內在的節奏與力量!

  一天有幾個小時是固定的,但我們可用的能量品質與儲量則否。這本書告訴大家,要進行時間管理之前,更應先審視自己的身心能量狀態,也就是進行全身的「能量管理」計劃。本書用非常實際且具科學根據的方式,教你有技巧地管理能量,並提供清楚的指引,讓你在工作上和個人生活中都更有體力、情感更投入、心智更專注、精神更統整。

  這本能量管理領域的經典著作中,作者證明了:維持卓越表現、生活均衡,以及保持健康、幸福的關鍵,來自「能量管理」,而非「時間管理」。這套能量全開訓練課程是根據二十五年來與頂尖運動員的合作經驗而設計,幫助他們在最嚴峻的競爭壓力下有更佳表現。這套循序漸進的強效課程會幫你:

  .活化能量的四項關鍵來源:身體、情緒、心智和精神。
  .用間歇性的能量更新來平衡能量消耗
  .用頂尖運動員使用的同一套系統化方式來提升能量
  .創造明確、正面的儀式來管理能量

選書緣起

  《人生,要活對故事》作者洛爾博士之能量管理領域經典著作。洛爾是行為績效學的心理學家,著有十二本著作,包括《有壓力,更有勁!》(Stress for Success)、《運動員的堅韌訓練》(Toughness Training for Sports)、《人生,要活對故事》(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吉姆.洛爾博士 Jim Loehr

  人類行為表現機構(Human Performance Institute)的共同創辦人,對績效心理學領域的貢獻舉世聞名。他曾與數百位世界級運動員合作,另外還有警察局、反恐特警小組、急救人員、聯邦調查局人質救援小組。洛爾在1993年與其他人一同創立人類行為表現學院,開始把他與運動員合作時所研發的法則運用到企業經理人。共著有十二本書,包括暢銷書《有壓力,更有勁!》(Stress for Success)和《運動員的堅韌訓練》(Toughness Training for Sports)。他也發表過多篇科學論文,曾在《世界網球》(World Tennis)和《網球雜誌》(Tennis Magazine)擔任每月專欄作家,時間長達十年。你可以透過[email protected]與吉姆.洛爾聯繫。

東尼.史瓦茲 Tony Schwartz

  能量計畫(The Energy Project)的創始人兼總裁,致力於點燃企業組織和其領導人心中的熊熊熱火。他著有三本書,包括與川普(Donald Trump)合著的第一名暢銷書《交易的藝術》(Art of the Deal)、《真正重要的事:尋找美國的智慧》(What Really Matters: Searching for Wisdom in America)和與艾斯納(Michael Eisner)合著的《高感性事業》(Work in Progress),也曾任《紐約時報》記者,並在《快速企業》(Fast Company)寫了兩年名為「生活 / 工作」的專欄。你可以透過[email protected]與東尼.史瓦茲聯繫。

譯者簡介

許妍飛

  清大外語系學士,台師大翻譯所碩士。現居美國北卡,專事翻譯。譯作賜教:hsubooks.blogspot.com/

 

目錄

推薦序 願原力與你同在 ——呂政達
推薦序 幸福美麗的生命能量 ——張瑜芳

第一單元 內在能量的動態變化
第一章 全心投入的力量:你不能創造時間,但能掌控能量
第二章 脫軌的人生——羅傑的案例
第三章 激發最大潛能:在壓力和復元之間取得平衡
第四章 身體能量:啟動活力來源
第五章 情緒能量:化威脅為挑戰
第六章 心智能量:適當專注和理性樂觀
第七章 精神能量:生命的意義所在

第二單元 系統訓練方法
第八章 確立目標:全心投入的生活模式
第九章 面對真相:你滿意現在的能量狀態嗎?
第十章 採取行動:建立正面儀式
第十一章 重返軌道的生活——羅傑的案例

附錄
附錄一 能量全開訓練課程摘要
附錄二 組織的能量動態
附錄三 管理身體能量的重要策略
附錄四 常見食物之升糖指數(GI值)
附錄五 能量全開訓練課程

謝辭

 

願原力與你同在
呂政達

  去年,我曾幫一家雜誌社策畫一個「暫時抽離」的專題,訪問了許多工作人的故事,背後其實是主張,一直努力使勁的工作反而會提早造成枯竭感,休息和充電絕對有其必要。

  我所想像的「暫時抽離」可以如此形容:譬如在每天工作最容易低潮時,離開辦公室喝一杯小咖啡,或聽段喜歡的音樂,或專心的去做一件別的事情,在抽離的片刻,不想與工作有關的念頭。那時已有頗多心理學家贊成這個做法,許多研究同時發現,當工作人利用休息創造出一個更適合身體的韻律,返回崗位後,也更能維繫工作的績效。當然這個韻律是要經過設計的,力求能量的平衡。

  懷抱著製作專題和訪談的記憶,翻開這本書,讀到他們訓練頂尖運動選手時,也提出類似的主張,我內心覺得十分的熟悉親切。或許,這也是管理學從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歷經生產線管理、品管圈管理、時間管理而到本書提倡的能量管理,越來越將人性和管理拉攏在一塊的必然趨勢。當年,管理學者從工作流程、產品製作過程一路思考績效和創意的問題,從外在管理逐漸聚焦到內在的管理,最後才終於領悟,績效和創意是跟著人跑的,從來就不是改良外在就可以得到的。然後他們停在一個問題前好幾年,這個問題是:時間,算是人的內在還是外在?

  在我們成長的經驗裡,總是會聽到「把握時間」、「時間就是金錢」這類的觀念,驅策著好幾代的台灣工作人,街頭上也常有宗教團體貼的勸世標語,告訴人們「充實的過每分每秒」,那時我常想,「充實」到底是什麼意思,是每分每秒都要為了某種目的而活嗎?每分每秒,要花在讀書、求知、學習、賺錢、升官、爭取成就,把每秒鐘都填得滿滿的,才算是充實活著?我心內一慌,怎麼辦,連我在街頭晃著,看見標語的這一分一秒,顯然已不符「充實」的標準。

  顯然,對現代工作人而言,這已是過於沉重的魔咒,直到過勞死的案例司空見慣,直到越來越多人想卸下肩膀上的重軛,甚至懷疑起生命的價值莫非僅是如此,我們才開始思索改變的可能,並因而為生命照見更值得活的曙光。

  從我所熟悉的心理學觀點和創造力理論來讀這本書,本書作者是對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伊提出的「心流」(flow)說,提出更能夠實踐的觀照。本書某處也直接引用了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說法:「我們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刻,通常發生在我們自願突破身體或心理的極限,完成一件艱鉅但有意義的事情。」契氏是當代研究創造力的大師,為了瞭解公認有創意、各行各業傑出人士的創意從何而來,他訪問過上千個人,然後提出「守門人」和「心流」這兩個關鍵的理論。我相信當讀者讀下去的時候,心裡把「能量」也當做一種「心的流動」,必定會更有收獲和啟示。

  「守門人」其實也是能量管理的關鍵,只有當一家公司、企業的管理者把握住能量管理的法要,而不把員工的休息充電當作是偷懶,能量的流動才會成為所有工作人的共同經驗。用電影「星際大戰」那句台詞共勉吧:願原力與你同在。

前言
幸福美麗的生命能量
張瑜芳

  當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還在分秒必爭的與時間較競、逐漸心力交瘁的同時,有一群理解能量的精英,正在以能量全開的新概念,展開全新的生活模式。

  從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開始,配合定期更新思維與復元能量。讓職場與生活上的各種面向逐漸放鬆、 平衡、和諧、律動、活化,並充滿了動力與各種可能性。透由理解與實際進行練習,全面提升高度的正面能量:有活力、自信、樂於接受挑戰、與人相處愉快,進而達到充分享受身、心、靈平靜所帶來的喜悅狀態。

  這也是古老的瑜珈智慧所傳達的生命訊息:「超越過去自我習氣的極限與束縛,為自身及世界帶來幸福美麗的生命能量。」

 

內容連載

第九章
面對真相:你滿意現在的能量狀態嗎?


確認價值觀是一回事,每天按照這些價值觀來做事是另一回事。要認清自己期望的樣子和現在真正樣子之間的落差,其實並不容易。我們都有很強的自欺能力,會用各種方式來避免面對自己令人不悅、不快或與期待相反的那一面。除非我們可以除去煙霧和鏡子,坦誠面對自己,否則就找不到改變的起點。特立獨行的精神病學家萊恩(R.D Laing),在一首小詩中睿智地反映了這點:

我們思考和做事的範圍
受到我們未能注意到的事所局限
因為我們無法得知
那些自己沒能注意到的事實
改變就變得很困難
除非我們能夠發現
自己沒去注意到的事
是如何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在前面的章節裡,我們曾主張,能量全開和卓越績效取決於掌控充沛正面能量的能力。而面對痛苦的真相,會引起不悅和不適的感覺,如愧疚、憤怒、挫折、嫉妒、悲傷、貪婪和不安全感。就像生活中所有面向,掌控正面能量和面對痛苦的真相之間,也有著緊繃的關係。在面對這個世界時,高度正面的能量明顯對我們最有用。為了展現最好的一面,我們必須學著把負面感覺放一邊,但如果逃避痛苦的真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終將自食其果。否認就像螳臂當車,壓抑感覺的壓力最終會沉重到我們無法承受,在某些地方出現後遺症──焦慮、憂鬱或麻痺、工作表現欲振乏力、婚姻失敗,甚至生病。

當然,我們的否認本能有時候也很有幫助。蘿倫在世貿雙子星大樓遭到攻擊時受到嚴重燒傷,但她沒有馬上感覺到疼痛。如果她在當下就感受到痛徹心腑的痛楚,恐怕會崩潰而死,相反的,她設法在大樓崩塌前逃離險境。但疼痛也是一種訊息,讓她知道情況不對。蘿倫逃脫之後沒多久,身上的傷痛立刻變得難以忍受,她被緊急送往醫院後,發現全身有40%嚴重燒傷。她在脫困之後立刻注意到傷痛,和在那之前的忽略一樣重要。

然而,我們在面對生活中較不會威脅生命的痛楚時,採取的回應方式和蘿倫差不多:本能地不去意識到這些痛楚。一旦我們把否認當成永久的解決方法,就得為此付出代價。令人不快的事實,不會因為我們刻意不留意就自動消失。

否認其實是一種有效的抽離,它意謂著關閉我們的某一部分。我們害怕真相時,防禦心會比較強,更固執,也更狹隘。就像麻醉一樣,逃避真相讓我們對痛苦感到麻木,但也讓我們無法自由、全面地投入這個世界。令人高興的是,反之亦然,坦然面對真相可以讓我們自由。「柔弱者生之途。」《道德經》如此寫道。

面對真相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和處理負面情緒,而不是在不經意之間流露出來。我們有時難免做不到,甚至違背自己的價值觀,但是,能讓我們成長學習的,是承認錯誤,而非否認自己的缺點和過錯。為了適應這個世界,我們必須在誠實面對最痛苦的真相和生活中的矛盾點之間取得平衡,帶著希望和正面能量投身於這個世界。從能量的角度來看,要消極負面是很容易的。抱持樂觀需要勇氣,不只是因為生命有其限制,更因為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挑戰、阻礙和挫折。

舉個極端的例子,假設你失去了親近的人,如果你壓抑和否認內心的情緒,如悲傷、難熬和不快,這些感覺可能日益惡化,慢慢造成傷害。同樣地,如果你陷於絕望的情緒中,不肯設法慢慢重新融入這個世界,失落和悲傷的感覺會愈來愈強烈,讓你像具行屍走肉,懲罰自己。悲傷和多數的有害情緒一樣,最好用循序漸進、一陣又一陣的方式來處理,規律開啟能量的管道,允許悲傷進入,再以撫慰、歡笑、希望和重新投入的形式來進行復元。

不只是遇到緊急情況時,有時候,刻意忽略真正的資訊也有其用處,例如,運動員要在比賽時獲勝,就必須全神貫注於眼前的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他必須暫時忘掉對家人的掛念、揮之不去的膝蓋疼痛、甚至對自己技巧的懷疑。要在職場上成功,我們也必須培養這種把可能導致分神的事擱在一旁的能力。如果我們是經由選擇、而非被迫擱下焦慮和心事;是把它視為更全心投入眼前任務的方式,而非下意識用來逃避痛苦的策略,那麼這種能力是健康的。選擇性的不去注意,不盡然就是否認或迴避令人困擾的問題,相反地,這可能是一種策略,把問題先擺一邊,等更適當的時機再來處理。

自欺欺人往往是無意識的行為,雖能讓人獲得短暫的放鬆,卻得付出長期代價。從最基本的層面來說,我們欺騙自己是為了保護自尊──亦即我們期望自己呈現的形象。我們用盡各種策略來迴避自己覺得最痛苦、最難以接受的真相,尤其是生活中,我們的行為違背自己最深層價值觀的那些部分。藥物和酒精可能暫時抹去不適的感覺,提供健康的錯覺,其他方式如暴飲暴食、濫交和看似良性的成癮現象如工作狂和服務他人,都有同樣效果。精神分析學家榮格(Carl Jung)說:「任何一種形式的成癮現象都不好,不管麻醉你的是什麼酒精、嗎啡或理想主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2
    $140
  2. 二手書
    53
    $175
  3. 二手書
    53
    $175
  4. 二手書
    58
    $190
  5. 二手書
    58
    $190
  6. 二手書
    63
    $208
  7. 二手書
    63
    $208
  8. 二手書
    72
    $238
  9. 二手書
    73
    $241
  10. 新書
    82
    $270
  11. 新書
    9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