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LOGOS系列叢書
人類自古以來,一直試著找尋出宇宙與生命的「道」。古希臘有一位哲學家名叫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c.535 BC - 475),他提出不變、萬古長存的道(logos),萬事萬物都是按這logos生成變化,但這道總是不被人們所理解。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究竟生命當中有什麼「道」,可以值得如此追尋,死而無憾?
聖經告訴我們:「太初有道(logos),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翰福音一章1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一章14節)藉著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的降生,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的世界,我們有機會認識道,因為祂就是道。
要認識主耶穌這位又真又活的道,必須從讀聖經與禱告開始。有鑑於讀經的重要性以及閱讀門檻,主流出版社特別選輯了一些有助於讀經、認識真道的書籍,出版成「LOGOS系列叢書」,好讓讀者藉著這些書,能夠更深地認識上帝,活出美好的人生。是為序。
主流出版有限公司發行人
鄭超睿
推薦序
大信若盲,大信非盲
王鼎鈞
牧者殷穎先生以新近寫成的宏論見示,標題為「大信若盲」,他沿用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句法自出新意,頗醒耳目。
大信何以若盲?對於基督徒的靈修歷程,聖經似無具體說明,如果儒家幫得上忙,「止於至善」可以作「大信」的注腳,以下的「定靜安慮得」可以給我們一個聯想鍊,「定」就是若盲,「靜」是靈性的澄明,「安」就是專心事奉,「慮」就是殷牧師所說的「理性為信仰服務」,最後的「得」就是終極救贖,就是得到「天國的福分」。
殷牧師提到「民無信不立」,我想孔子沒有把這句話的本意清晰表達,後世政治家把「信」當做治民的權術謀略來運用,引人進入誤區。孔子在那段話裡堅決表示「信」比國防重要,比民生經濟重要,比個人生命重要,可見這個「信」居於至高的精神層次,有永恆的價值,可以給「大信」掛鉤。
牧師說:「當某種情況或意念擴充至極限時,恰似回到原點,甚至退居末位或逆向,實際上達到了最正確、最充實、最完美的境界,」這話精采!如果基督教義對儒家思想的借重優於排斥,如果可以擱置排斥發展借重,<論語>中尚有一句「惟上智與下愚不移」,可以遙遙感應,上智和下愚有共同的表象,上智很像下愚,「大信若盲」又多了一票。
我說過,「信」並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困難,舉個例,你不能等醫學院畢業再看感冒,到了診所,醫生叫你吃甚麼你就吃甚麼,叫你做甚麼你就做甚麼。你貸款買屋,律師拿出一疊文件,他教你這裡簽字、那裡簽字,你不假思索,不經推敲,立刻照辦。你學數學、學物理,那一條又一條定理定律,那一條是你自己的發明?你還不是一一死背、死記、死用、活用你怎麼能相信圓心是沒有面積的,圓是沒有體積的,線是有長度沒有寬度的這種玄之又玄的說法,比「上帝是個靈」何分上你我在醫院的診療室裡,在律師的事務所裡,在數學的課堂上,全都若盲、若愚、若孩、若奴,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益處,為何面對生命的終極,我們自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說到理性,我相信「信仰是理性的休息」,而「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多少人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接受宗教信仰,因信而得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人類歷史的進程,好像是「休息,前進、休息、前進、」的無數個交替,高級宗教並未使歷史文化停滯,只是蓄積了活力。今天是人類理性最高的時候,因之也是人類活得最辛苦忙碌而又找不到出路的時候,是否到了應該休息片刻的時候?
理性是信仰的敵人嗎?我想這方面有很多個案,有人「想了再信」,有人「信了再想」,有人不想就信了。「不想就信」那是「上帝特別的揀選」,如使徒保羅,普遍的現象是「想了再信」,如多馬。「信」之前可以有「疑」,疑是一種關切,一種興趣,一種好奇,一種考慮,有了「疑」就有「信」的可能,最壞的情況是從未想過,好像這個教那個教都從來沒有發生過。
殷牧師是文學修養很高的傳道人,六十年代在臺灣即以清新的風格為文壇驚艷,對照當時沉重苦澀的文風,不啻陰霾中一線陽光。幾十年來他在文字事奉方面貢獻很大,對一位牧師而言,文學是他的兩難,文采與虔敬,人性與神性,現實與超自然,顧此失彼,差之毫厘。殷牧師能兼顧,能平衡,能互補,我們深深佩服,<大信若盲>正是又一次示範,又一次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