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直覺騙了你:30種減少錯誤,快速解決問題的思考法

別讓直覺騙了你:30種減少錯誤,快速解決問題的思考法
定價:250
NT $ 45 ~ 225
  • 作者:保羅.史隆
  • 原文作者:Paul Sloane
  • 譯者:吳孟儒
  • 出版社:春光
  • 出版日期:2011-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08542
  • ISBN13:9789861208541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說,如果他只有一個小時可以拯救世界,他會用前55分鐘分析問題,最後5分鐘再開始解決問題。

  根據調查,「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企業最期望員工擁有的能力。

  看完這本書,猶如上了一套完整的思考分析課程,再也沒有問題能難倒你。

  作者是英美最具權威的橫向思維專家,同時也是美國運通、惠普、摩托羅拉和3M等跨國大型企業的講師,他用30個法則讓你學會與眾不同的觀點,靈活的思考分析,擁有絕對會讓上司賞識你的解決問題能力。

  你是凡事用直覺思考的人嗎?
  你聽到不熟悉的事,常不經過求證就妄下論斷嗎?
  你能接受與常態不同的突發狀況嗎?
  遇到與你認知不同的事,你會開始懷疑自己還是找出正確答案呢?

  思考大師告訴你,只要用創新的方式思考,打破傳統,就能想出好點子,快速找到問題的答案。

  當你連續看到三台法拉利都超速時,我們就可以論斷:開法拉利的人都會開快車嗎?

  當然不是。

  本書教你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找出對的答案;從實作的遊戲與練習中,開發出新奇的點子,讓你學會發表獨特的見解,可行的方案。

  思考大師的穩贏技巧:

  用反向,找出正確答案
  用理性,結構化的分析問題
  問問題,獲得足夠資訊
  橫向的,將問題用不同角度解答
  用分類,評估創意的可行性
  用圖像,簡單表達想法
  用技巧,贏得眾人辯論
  用聯想,增強記憶力
  設目標,化想法為行動

作者簡介

保羅.史隆(Paul Sloane)

  經驗豐富的講者、工作坊主持人,也是水平思考猜謎的一流作家,目前已出版十七本書。這些作品包括《領導者的水平思考術》(The Leader’s Guide to Lateral Thinking Skills)、《創新的領導者》(The Innovative Leader)(皆由Kogan Page出版)。保羅.史隆為公認的創新與創意大師,常發表演說,並主持全球多家大型企業的訓練工作坊。

  多才多藝的保羅.史隆,不但是非常卓越的演說家、專業課程領導者,更是橫向思維難題解決的權威作者。保羅專精於打破舊有思維、開發潛在創造力等領域,成立「創意導向顧問公司」(Destination Innovation),在世界各大公司巡迴演講,籌組工作坊。他的業主包括美國運通、英國電信、惠普、摩托羅拉、英國Orange電信、全球最大的清潔用品企業-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殼牌公司(Shell)和3M等跨國大型企業。

譯者簡介

吳孟儒(Avery)

  成大外文系畢,曾留學美國、荷蘭,現於師大翻譯所攻讀中英口譯碩士。曾任補教界英文講師、班主任、美國大學華語助教等職;現為自由譯者,翻譯中英各類文件,已譯有十餘本書籍。

  個人部落格「Avery的異想世界」:averytaiwan.pixnet.net

 

推薦序

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變成思考大師

  在緣分的巧妙安排之下,我有幸在一次餐會中坐在保羅.史隆(Paul Sloane)旁邊。當時如果我們其中一位的座位稍微往左或往右移,可能永遠都不會認識了。

  接著我們開始聊天,才發現兩人對於「思考」的議題都很關注,特別是「水平思考法」(譯注:lateral thinking,即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思考問題,不同於傳統邏輯推演的「垂直思考法」)。之後,我們倆也開始合作,多年來一起寫了十幾本關於「水平思考」的遊戲書。我從保羅身上學到很多關於「思考」的事,或許他也從我身上學到了一些。事實上,我們的確是「兩」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人類在演化史上曾遇到許多艱難挑戰,卻得以延續至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擁有驚人的思考能力。我們用腦力瞭解大自然、化學元素、環境、疾病、能源、食物鏈,以及其他許多足以威脅或幫助我們的事。人類當然尚未掌握所有的知識,但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去想該如何思考,也因此能更進一步瞭解、探索這個世界。

  比起其他同類書籍,保羅.史隆在本書中提供了更完整、更實用的指引,深入淺出地解釋思考的過程。本書不但會告訴你理論,更能提供具體建議;內容引用實際的例子,介紹思考大師如何發揮驚人創意,也告訴你一般人如何藉由全新的思考法創造成功。如果你好好讀完這本書,也吸收了內容精華,相信思考力一定會大幅提升。

  我在科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Cork)教授一門關於解決問題的課,雖然這門課是數學系課程的一部分,但對於數學以外的一般問題,同樣能引導學生思考。這個世上有許多重要的問題──全球暖化、貧窮、糧食供應、毒品氾濫、維持和平,還有許許多多其他議題(練習題:請列出你認為世界正面臨的重大問題)。 我們需要新的創意來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新的思考模式──這些模式包括分析思考、水平思考、幽默感等本書提到的模式。新世代年輕人的思考角度固然重要,但老一輩的想法也一樣有價值。我們現在很多想法其實都已經過於老舊,就像失業的人需要再訓練、學習新技能一樣,我們的思考能力一樣需要再學習。

  這裡告訴你一個小祕密──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變成思考大師。只要願意身體力行,用終身學習的態度進一步發展現有的技能,你就辦得到,甚至還可以從中得到樂趣。好好享用這些練習吧!

作家暨科克大學數學教授  戴斯.麥克海爾Des MacHale 

前言

直覺思考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人是習慣的動物。我們每天早上在床的同一邊醒來。我們穿和以往相同款式的衣服,吃相同類型的早餐,坐一樣的車,走一樣的路去上班、上學。到了辦公室∕學校,我們的思考模式也與以往相同。我們大部分的思考方式都是——分析性、聚斂性、批判性的左腦思考。正因為這是人正常的思考模式,使得我們老是畫地自限而不自覺。其實,思考與表達還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我們常常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好像想到什麼就直接說出來,用紙條寫下來、e-mail或寫成報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我們也很少停下來想,是不是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可是,數學家會用方程式、會計師用數字、藝術家用繪畫、作曲家用音樂、建築師用圖畫、工程師用模型、導演用影片,演說家則用演說技巧與故事來表達。那我們為什麼很少利用這些方式來表達呢?

  本書中,我們會探討不同的思考模式,研究如何解決不同的腦力挑戰。我們先從「聚斂性」(convergent)與「擴散性」(divergent)思考談起。聚斂性思考是我們思考的常態。每當我們聽到建議,往往就本能地開始檢視、批判並分析這項建議的可能影響,而且會特別注意有問題的部分。學校教育指導我們如何做摘要、分析並檢視作家、史學家與科學家的作品;我們很容易、很自然地會專注在一個特定的概念,並且從不同的觀點加以檢視。人常會用自己的成見與角度理解新的概念,並將這樣的概念融入自己的世界觀裡。

  相對來說,擴散性思考則從水平方向出發,往核心議題之外的方向進行擴散思考。當我們運用擴散思考時,會聯想到許多看似無關主題的點子;擴大了思考的範圍,就可以讓想像力延伸出許多不同(或好或壞)的可能性。擴散思考與聚斂思考相輔相成,因為斂聚思考可以讓人專注在一個目標上,刪去不適合的選項,最後歸納出解決的辦法。

  另外,人也往往只看想看的事,蒐集支持自己想法的證據,不願接受與自己信念相衝突的資訊。為了證明這個道理,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的彼德.瓦森(Peter Wason)就做了知名的心理實驗。

  瓦森給大學生看三個數字「2、4、6」,再告訴他這一組數字含有某項規律。這些學生的任務是找出這三個數字的規律;在猜測時,自己可以另外提出一組數字來驗證自己猜得對不對。學生每提出一組數字,瓦森就會告訴他們這組數字是否符合相同的規律;試了幾次後,學生就會開始猜測真正的規律到底是什麼。這些學生幾乎每次都會猜「6、8、10」等類似的數字;要是瓦森回應這組數字符合相同規律,學生就會猜這個規律是「前一個數字加二」,不過這不是正確答案。接著,學生就會猜另一組數字,譬如說「3、6、9」;瓦森一樣會說這組數字符合規律,學生就會猜規律是相同數字「乘以1、乘以2、乘以3」,但這個答案也不對,於是學生就這樣一直猜,試圖要找出數字遞增的規律,拚命丟出符合自己預設立場的三個數字。其實,瓦森的規律不過就是「三個數字會越來越大」──所以「3、29、311」也可以,「978、979、67834」也可以。如果你拿一樣的問題問別人,就會發現大家都很快地假設規律是什麼,並且根據認定的規律提出另外三個數字進行測試;於是,儘管一直得到肯定的答覆,他們就是找不到真正的答案。很少有人會提出「10、10、10 」之類足以顛覆問題的數字。

  這樣的觀點正好反映了我們的世界觀。

  我們每個人都有特定的信念想法,並且尋找支持的證據。如果我們相信松鼠是灰色的,每次看到灰松鼠,就會強化這樣的想法。可是,一直看到灰松鼠根本無法證明「松鼠都是灰色的」的規律。相反地,我們應該設法找到不是灰色的松鼠;因為如果找到了,就能推翻原本的想法,也增長了知識。澳洲第一次發現黑天鵝時,歐洲人根本不相信──因為這樣的證據不符合歐洲人當時的世界觀,所以無法為人接受。

  思考大師知道世界觀有很多種,也沒有哪一種完美無缺。我們現有的思考模式塑造了自己的世界觀,但我們必須提醒自己這樣的觀點只是眾多不同觀點之一;再好的觀點也只能看到部分,而且都需要新的資訊更新。牛頓( Sir Isaac Newton)提出地心引力與運動定律,重新定義我們認知的世界。他的定律在科學界風行了好幾個世紀,然後出現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的廣義相對論,更新了牛頓的定律。但愛因斯坦的世界觀也不斷受到後人檢驗,並隨著新的理論做調整。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擴散思考讓我們用想像力探索各種新的可能;聚歛思考則讓我們用知識檢視概念,並找到概念的適用之處。只是,人往往會下意識地抗拒與自己認知不同的想法。

  擴散思考讓人思考所有的觀點──不管是反傳統、落伍的、可笑的或令人匪疑所思的想法通通不放過。但擴散思考的能力雖然重要,很多人卻鮮少使用這項能力。的確,我們有時需要進行聚歛思考,但聚歛性的思考模式也常常讓人自我設限。

  通常在需要透過大家動腦提創意的會議中(brainstorm meeting),就能看到這兩種思考模式如何地相輔相成。在清楚定義問題之後,團隊會先用擴散思考激發許多不同的點子;其中也許會有很多很笨或根本行不通的想法,可是這些點子可以進一步激發其他的靈感。找到足夠的創意點子後,會議主持人再請大家用聚歛思考評估想法,找出最好的答案。切記,這兩種思考模式必須分開使用,在不同的階段發揮各自的功用。如果一開始就將擴散思考與聚歛思考混用,一想到新點子就加以評估、批判,創意很快就會有彈盡援絕的一天。

  傳統的思考模式讓人困在聚歛思考中,但思考大師就懂得如何善用兩種思考模式。我們有時需要分析、計算、批評、判斷,但如果太依賴這種聚歛性的思考模式,就會限制自己的思考,甚至帶來負面影響。要靈活地思考,就必須考量許多不同的可能,用各種觀點分析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切入討論。所以,我們必須擴散與聚歛思考並用。克里克(Crick)與華生(Watson)一九五三年在劍橋發現DNA的結構,便是利用擴散性思考尋找各種可能的模式,接著再用聚歛性思考刪去不合的選項,找到正確答案──也就是「雙股螺旋結構(the double helix)」。作曲家創作音樂時,也先用擴散思考尋找靈感,發想新的旋律;但他們一樣(有意或無意間)運用聚歛思考譜曲,建構合諧的和絃音律。

  聚歛性思考很有用,但不是唯一的思考模式。想像力與擴散性思考可以讓我們變得更有創意,會大幅提升我們的思考力。

 

內容連載

01.反向思考法
一九九二年,一位名為瑞秋.妮寇(Rachel Nickell)的女性慘遭殺害,案發地點就在倫敦的溫布頓公園(Wimbledon Common)。警方請來一位專家,利用犯罪心理推論出兇手的人格特質。警方找到一個名為柯林.斯塔格(Colin Stagg)的嫌疑犯;柯林.斯塔格符合兇手的人格特質,案發時也在溫布頓公園溜狗。可是,其實顯示柯林.斯塔格涉案的證據很少,但警方相信他就是殺手,甚至用美人計設法讓他坦承犯案。這些方法都沒奏效,但警方還是帶他上法庭,後來法官裁定罪名不成立。直到二○○八年,真正的兇手羅伯特.奈普(Robert Knapper)才遭到起訴。其實,奈普早在一九九二年就受到警方盤查,卻因為誤判未列入嫌犯名單。而塔格因為在看守所羈押了十三個月,所以後來獲得警方公開致歉與七十萬六千英鎊的賠償。顯然警方相信斯塔格就是犯人後,就開始忽略其他證據,想辦法證明斯塔格就是兇手。

情報組織也常因為死守心中成見,忽略了不同的證據。我們前面提過彼德.瓦森的知名心理實驗。瓦森重複實驗幾百次,測試不同的受試者;結果證實,人只會提出符合自己心中假設的數字,很少有人懂得要設法推翻自己的假設。一旦人心中形成假設,就會積極尋求支持的證據,不會尋找可能相衝突的證據。

下面是比較進階版的例子。你現在有四張卡片,每張卡的兩面分別是一個數字與一個字母。你現在看到的這四張卡分別是:

E 4 3 J

請在翻最少卡的情況下,說明以下定律是否成立:「卡片如果有一面為母音字母,另一面必為奇數數字」。所以你應該翻哪一張呢?花點時間想想,你在這裡要達成什麼目的,又有哪幾張卡片可以幫助你達成目標。

大部分的人會選擇翻「E」與「3」這兩張卡,理由是:如果卡片「E」的另一面是奇數數字,卡片「3」的另一面是母音字母,那麼這兩個例子就都符合了這個定律。這樣講當然沒錯,但找到兩個符合定律的例子,不足以證明這個定律成立。

假設我們現在在馬路上開車,我說:「開跑車的人都會超速。」接下來也看到兩輛跑車超速,是不是就代表我說的話到哪裡都是對的?當然不是。不管我們看到幾輛跑車超速,只要看到有一輛慢慢開,就足以推翻這個定律。上面的卡片問題也是一樣的道裡。

動手翻卡片「E」對答題有幫助,因為這樣做有可能推翻定律;如果另一面是偶數,就證明定律不成立。翻卡片「J」一點用也沒有,因為不管另一面是什麼數字,都與定律無關。卡片「3」就有意思了,因為這張卡可能會支持這個定律(如果另一面是母音字母),但不可能推翻定律;如果卡片的另一面是子音,這超出了定律範圍,我們也沒有新的線索了。正確答案是:如果我們想找出答案,應該翻卡片「E」(理由如上述)和卡片「4」;因為如果卡片「4」的另一面是母音字母,那就足以推翻定律。

重點是,不管找到多少個支持定律的例子,只要有一個例子不一樣,就可以推翻定律。想想「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句話。如果你住在北半球,你可以窮盡畢生精力找到數千個支持這句話的例子,但只要去一趟澳洲、看到一隻黑天鵝,就足以推翻定律。

越戰期間,美國開始增兵越南;當時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的國安顧問是麥克喬治.彭岱(McGeorge Bundy)。人家問到彭岱,如果北越增兵支援南越該怎麼辦。彭岱回應:「很簡單,我們不像你這麼悲觀。」對方追問之下,他又說:「我們不認為會發生這種事。」對方又問:「可是假設萬一真的發生了呢?」彭岱不願回應,只丟下一句話:「我們不能假設自己不相信的事。」如果彭岱跟其他人願意逆向思考,也許美國就可以免掉當初越戰的重大損失了。(註1)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8
    $45
  2. 二手書
    44
    $110
  3.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