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的戰歌
- 作者:蔡美兒Amy Chua
- 譯者:錢基蓮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1-03-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161515
- ISBN13:9789862161517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這是一個媽媽、兩個女兒、兩隻狗的故事。這個故事原本要說的是中國父母教養小孩比西方父母高明之處。
然而後來說的卻是激烈的文化衝突、一閃而逝的光榮滋味,以及一個十三歲孩子是如何挫掉虎媽的銳氣的。看完蔡美兒教授的經驗,你將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有更深的體悟,也將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適合孩子的教養之道。
所有的父母都想做對兒女最有利的事。西方父母盡可能尊重子女的個體性,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提供正面的支持與培育的環境;反之,中國人認為,保護子女的上上之策,就是讓他們為未來做好準備,讓他們看清楚自己能做什麼,讓他們具備技能、好習慣,以及自信,因為這些是別人拿不走的。
虎媽認為,童年就是訓練期。對蘇菲亞和露露來說,這表示要上中文課、練習數學,每天還要練兩、三小時樂器(連出門度假也不間斷,周末時練習時間還要加倍)。然而得到的成果說明了一切:這兩個女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有禮貌、樂於助人、成績優異;露露贏得康乃狄克州小提琴神童獎,蘇菲亞則十四歲就在卡內基音樂廳登台演奏。
然而在這些成就的背後,卻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虎媽在一次練習中,威脅要燒掉蘇菲亞的填充動物玩偶;從露露三歲起,虎媽就對這個任性的小女孩毫不留情,自此兩人的戰況愈演愈烈。然而虎媽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女兒的要求一樣高,她的犧牲──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甘心忍受傷心痛苦,在在表現出她對女兒深深的愛。
《虎媽的戰歌》顯露出東、西方教養世界觀的衝突,然而歸根究柢,這個故事說的其實是一個母親對兩個女兒所懷抱的希望,以及她心甘情願為投資她們的未來所做的冒險。
作者簡介
蔡美兒 Amy Chua
耶魯大學法學院約翰.達夫講座法學教授。第一本著作《著火的世界》(World on Fire: How Exporting Free Market Democracy Breeds Ethnic Hatred and Global Instability)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同時也被《經濟學人》和英國《衛報》選為二○○三年年度好書。第二本著作《帝國時代》(Day of Empire: How Hyperpowers Rise to Global Dominance─and Why They Fall)是廣受好評的《外交》(Foreign Affairs)雜誌暢銷書。目前與先生、兩個女兒,以及兩隻薩摩耶犬居住於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
譯者簡介
錢基蓮
英文系畢,目前為自由譯者。譯著包括《愛無國界》、《與未來有約》、《高效信任力》、《馬背上的男孩》(天下文化出版)。
第一部
1. 中國媽媽
2. 蘇菲亞
3. 露薏莎
4. 蔡家
5. 一代不如一代
6. 良性循環
7. 老虎運
8. 露露的樂器
9. 小提琴
10. 牙齒印與香檳氣泡
11. 小白驢
12. 裝飾奏
第二部
13. 可可
14. 倫敦,雅典,巴塞隆納,孟買
15. 婆婆
16. 生日卡
17. 從旅行拖車到齊塔誇
18. 游泳洞
19. 登上卡內基音樂廳
20. 登上卡內基音樂廳II
21. 登臺與考試
22. 走紅布達佩斯
第三部
23. 普希金
24. 叛逆
25. 陷入黑暗
26. 叛逆II
27. 美文
28. 米袋
29. 絕望
30. 希伯來旋律
31. 紅場
32. 象徵
33. 向西方取經
34. 尾聲
尾奏
謝辭
附錄一 我的生命活出110% 蘇菲亞
附錄二 虎媽與我 露露
在愛裡投降
── 關於虎媽的戰歌
天下文化總監兼總召集人 余宜芳
書名雖然頗有殺氣,「虎媽的戰歌」說的其實是強悍無比的虎媽,最後在愛裡投降的故事。
許多年來,耶魯大學法律系教授蔡美兒不斷被問:「妳是怎麼培育出這麼優秀可愛的兩個女兒?」終於,她提起筆,誠實,甚至稱得上「勇敢」地將一個性格堅強且自律律人的「虎媽」,如何以鋼鐵般的意志力教養兩個女兒與兩隻狗的過程,酸甜苦辣娓娓道來。
誠實的代價卻不小。戰歌一出,震動全美外,引發國際注目,甚至出現情緒激動的美國父母揚言要對蔡美兒不利。許多並未看完全書,僅從媒體摘錄或報導中獲得資訊的讀者,激動地對蔡美兒大肆撻伐,特別是她一些明顯「政治不正確」的教養規則,例如:不准孩子去別人家過夜、參加朋友聚會、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成績低於A、不彈鋼琴或不拉小提琴。「她是控制狂、這種方法是虐待孩子、傷害孩子自尊心與自信心、這會養出不能獨立思考判斷的機器人----」各種攻擊一波波湧過來。
然而,如果僅憑片段或斷章取義的資訊,大家很容易只看到她的嚴厲,看不見她又深又濃的母愛。只看到她對女兒們的高標準,看不見她一年365 天一天24 小時的陪伴與犧牲。只看見中國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價值觀;卻看不見一個母親最深切的信念:每個孩子都有天賦能力,父母的適時引導可以啟動正向循環,透過不斷自我挑戰,激發出孩子的自信與企圖心,發揮潛力成就未來。
最重要的,全書後四分之一,虎媽在經歷最親近的妹妹與生死掙扎、小女兒露露的青春期叛逆後,終於了解:做為母親,她其實不必那麼掙扎那麼累。愛與紀律,不應該是一條鋼鐵織成的防線,而應柔軟可調整。每個孩子擁有不同的天賦與性格,何時該嚴格要求,何時該放手尊重,父母要有判斷的智慧。
原書封面上,作者點出本書真正的主題:「這個故事原本要說的是中國父母教養小孩比西方父母高明之處。然而後來說的卻是激烈的文化衝突、一閃而逝的光榮滋味,以及一個十三歲孩子是如何挫掉我的銳氣的。」
作者以一種坦率幽默風格,書寫她身為華裔母親,在美國如何「不合時宜」地堅持中國教養哲學,字裡行間不時透露透露出無奈與自嘲。例如「我下定決心,就算把命豁出去,也要教養出聽話的中國小孩(在西方國家,聽話這個字眼通常會讓人聯想到狗和種姓制度,然而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這可是美德)。
露露走到屋外,一臉不服氣的看著我。 ------- 我不得不立即更改戰術;這一仗輸定了,何況我還有被兒福機構關起來的可能。
我風馳電掣地改變路線,開始說好話、苦苦哀求、甚至不惜賄賂,要露露回到屋裡來。等到傑德和蘇菲亞回家時,只見露露心滿意足的泡著熱水澡,拿布朗尼蛋糕沾一杯冒著騰騰熱氣的棉花糖加熱巧克力吃。不過露露也低估了我。我只是在重新整裝罷了。戰線已經拉開,只是她還搞不清楚。」
「很多人讀不懂我媽媽的幽默。」書出版後,小女兒露露接受採訪時說。大女兒則在《紐約郵報》撰寫公開信感謝她的虎媽:「我承認,擁有像你一樣的母親不是輕鬆的事,我也曾經希望可以少上一些鋼琴課,多和朋友出去玩。但現在我十八歲了,即將離開虎媽的羽翼,我很高興妳和爸爸用這樣的方式養育我長大----」在這封感性的信中,蘇菲亞最感謝的是,虎媽讓她體驗到用盡身心每一分力量、將潛能發揮到極限的美妙滋味,「即使我明日死去,我也覺得已活過110%的無憾人生,為此,謝謝妳,虎媽。」
看完全書,也許你會發現,虎媽走過的中西教養價值觀的掙扎,你我其實並不陌生。台灣的父母們,何嘗不是在在矛盾中擺盪?一方面希望孩子快樂學習無負擔,一面又將小朋友送往各式補習班加強功課學習才藝?如果我們夠誠實,每個台灣父母內心,多多少少都隱藏著虎媽的影子吧!
這不是一本傑出的菁英母親得意洋洋分享「成功」經驗的教養書,而是一個母親與兩個女兒透過寫作療癒的真實告白。我們不見得會認同虎媽的教養價值觀與某些極端的教養方法,但她走過的路,絕對可以提醒與啟發每一個父親與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