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以包容心、同理心深化理解 共創雙贏
連戰 中國國民黨榮譽黨主席
曾經,一道台灣海峽阻隔了兩岸,不曉得阻隔了多少的家庭,造成了多少的不幸與哀怨。經國先生於一九七八年決定開放老兵返鄉探親,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扭轉了這個方向,開啟了兩岸的接觸。
隨著台灣民眾愈來愈多到大陸去投資、經商、求學、旅遊,兩岸的關係已進入另一個境地。然而,兩岸當局仍依舊延續著內戰時期的敵我意識來看待彼此;事實上,這種僵化思維已無法因應民間的需求。二○○五年四月,民進黨執政,我鑑於兩岸的交流、人民的期盼與和平的潮流,毅然決定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分,率領訪問團赴大陸展開「和平之旅」,並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晤談,進而簽訂「五項和平願景」,以此為基礎、原則,打開了兩岸大和解、大交流之門。
★看見彼此的不同與相同
如今,在各界努力下,兩岸交流不再是單向的,不僅台灣民眾可以赴大陸投資、旅遊,大陸民眾也可以來台灣旅遊,並且投資。兩岸同文同種,交流,沒有語言障礙,溝通,更沒有文化障礙,最重要是,我們血脈相承,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然而,兩岸畢竟分隔了整整一甲子,六十年來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樣貌。許許多多在台灣人看起來再稀鬆平常的事,在大陸民眾眼裡卻是不可思議,有如《旺報》兩岸徵文獎首獎作品〈台北市政府的老門衛〉中所描述的:「所謂的台北市政府,也就是一座大樓而已,沒有圍牆,更沒有警察、衛兵,四周不是商業圈,就是市民休閒的地方,絲毫沒有大陸一般市政府的威嚴。」台灣民間所常見的「拜拜」,在〈台灣民間「香火」的人文能量〉一文中卻彰顯了「拜拜」所蘊含的強大能量以及民間的幸福感。
大陸近些年來不僅經濟上突飛猛進,各方面也有極大改善,只是由於受限於傳播,不少台灣民眾對大陸依舊停留在早年貧窮落後的印象,《旺報》的兩岸徵文作品中也寫到了這種反差,例如〈大陸人沒有想像中的可怕〉,以及〈大陸服務水準不輸台灣〉。首獎作品〈陝西窯洞裡做布偶的婆婆〉、佳作獎作品〈王府井,老北京〉透過這些文字的闡述,我們看見了大陸同胞的純樸與熱情,也讓我們看見彼此的不同與相同,發現自身的美好,也看見自己的局限,增進了相互理解。
★你我都是兩岸交流當事人
二○一○年六月,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為台灣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推動兩岸關係進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和大發展的新階段,在這樣一個歷史大潮流當中,我很希望兩岸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繼續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共創和平發展,實現互利雙贏,這不僅需要當政者來主導,也需要媒體的力量來推動,更要充分促成、激發民間的能量。
當今,是個多元化的時代,多元的社會一定要有包容心、同理心。有了彼此的理解與諒解,包容就容易許多,就更容易達到互助和雙贏。
身處在這個兩岸大融合的歷史潮流當中,我們都是兩岸交流的當事人,不但應該相互鼓勵,成為兩岸交流的推動者,更要手牽手、心連心,共同把兩岸交流建構成中華民族的豐碑,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義務。
今天,《旺報》不僅刊登兩岸同胞的故事,更將其中優秀作品集結出書,讓更多的讀者有機會更加深入地了解對岸,是件值得稱許的事。因此,永平樂於為之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