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菜

香港正菜
定價:530
NT $ 419 ~ 477
  • 作者:陳曉蕾
  • 出版社:三聯
  • 出版日期:2010-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620430433
  • ISBN13:9789620430435
  • 裝訂:平裝 / 334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耕田種地曾經是先輩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可惜在現今世代,耕田種地者寥寥無幾,以農立國的傳統和民間智慧慢慢消逝,我們對農作物的認識不但不深,亦彷彿不再在乎。何謂「當造」?不時不食的文化,隨著香港農業式微變得不再重要,除了再沒有本地時蔬吃,「菜不再有菜味」外,我們喪失的同時是人和自然的關係。此書正好透過本地有心農夫的專訪,重新發現香港新界的土地,發掘香港四時的特色蔬果 ,分享有機種植的心得……原來城市以外,有一撮人,不論是全職抑或半職,都選擇了以耕作去與大自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田園生活背後的困難與堅持、農作物的知識、生產和供應背後牽涉的議題,此書都給你娓娓道來。

作者簡介

陳曉蕾

  資深記者,《低碳生活@香港》叢書主編,出版著作包括《香港第一》、《方任利莎傳記.生命裡的家常便飯》、《夠照》、《聽大樹唱歌》、《一家人好天氣》、《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等。, 曾獲人權新聞獎中文雜誌冠軍、亞洲出版協會 (SOPA) 亞洲最佳中文人權報道大獎、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道大獎等。

 

自序

____陳曉蕾

  「我會出版一本關於香港農業的書。」我在咖啡廳告訴朋友。

  他即時反應:「無人睇喎!」

  「唔...」有點尷尬,早上剛好去過農田,於是從袋子拿出一條粟米。

  朋友:「好綠!熟了嗎?」

  「熟了,早上才剛摘下來。」我心想,他平時看到的粟米,都是被跨境運輸折騰得渾身枯黃吧。

  用咖啡羹刮下兩粒粟米,遞過去。

  他有點猶豫,還是接過調羹放到嘴裡,「嘩,好甜!」兩眼突然發光!

  我高興地再從袋裡掏出三粒蒜頭:「這是農夫用了一年時間去生產的。秋天下種,春天才收成,在繩子上掛了一整個夏天,收乾水份,然後秋天才拿出來賣。」

  蒜頭外皮緊緊裹著蒜,裡頭一粒粒蒜子有大有小但都非常結實,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種鬆泡泡大小劃一的工業農場貨色。

  一年時間,才有這蒜頭。

  「香港農業式微,但全心全意去做好一件事,永遠不會過時。看見農夫對著土地埋頭苦幹,那種耐性和韌力,會感動:香港原來除了地產,還有農作物出產,而香港人除了炒股票,竟然也有種田的。

我想寫的就是這些--
從一條粟米、三粒蒜頭,看到香港的好。」
朋友沒作聲,一會兒,問:「這粟米賣多少錢?」

  「送的。」我不禁笑著揚起眉頭:「在田裡但凡讚什麼種得好,所有農夫都會豪氣地馬上摘下,硬要送過來,一般人哪會這樣愛分享?」

 

耕讀傳家  ____陳雲

  舊時大宅正廳的匾額,有時寫「詩禮傳家」,有時寫「耕讀傳家」。寫「詩禮傳家」的,是仕宦顯赫之家;寫「耕讀傳家」的,則是鄉郊的莊園,有時逃避朝廷災禍而隱居,便教子女耕讀以傳家業,也傳授兵法武藝,保護家園,這是武俠小說常見的情節了。

  童年在元朗,父親逃避大陸劫火,因落難而隱居田園,一家度過十多年的耕讀生涯,種菜讀書,即使不是讀古書,也有古意。料想不到,近年也有城市文人歸園田居,體會耕讀生涯。在大自然取得生機,這是文化復興之兆。一個小田莊,一群人的文化體驗,不期然令我想起以色列人的自治農莊,即是kibbutz(基布茲),也令我回憶起五四時代旅居日本的中國文人仰慕的「新村運動」、台灣民主化鬥爭的鄉土運動。重新發現土地,是文化更新之深密動力。一群人在靜靜耕作,與一群人在靜靜讀書,會發揮莫大的文化威力,可以傳家,可以傳國。諸葛亮出山之前,也是躬耕於南陽的。

  宗妹曉蕾於數年前訪問過我,在鬧市銅鑼灣,關於香港鄉土文化、文物保育之類。後來她身體力行,走訪在本地耕作的農夫去了。一直有讀她的網誌南涌年紀,讚歎她貼身報導和那些開墾土地的農夫的毅力。在今日新界房地產惡勢力圍困之下,耕田比起三四十年前要艱難得多。讀《香港正菜》的書稿,令我想起節令、菜種和蓮塘。現在不止童年的元朗絲苗食不到了,白菜、苦瓜、芥菜和白瓜都食不到。除了芋頭之外,我最喜歡食蒜炒白菜和薑炒芥菜,都是自己種的。後來家裡不種菜了,在菜市買的也可,都是本地出產的。近年菜市看見的翠玉瓜、意大利生菜和羅馬生菜,都好食;魚翅瓜則名稱浮誇,既提倡禁食魚翅,此瓜也必須重新改名。豆角有白的、青的和紅的,冬瓜是結霜的,南瓜以前村裡叫金瓜。當年亂丟瓜種,結果在田頭長出一叢金瓜苗,結了金瓜,個個十幾斤重,但當年父老認為金瓜濕氣,結果食不完,在田頭爛了。十年前,去台灣旅行,在九份的後山亂闖,結果去了一個名叫金瓜石的鄉村。名字一直惦記到今,偶然也會夢遊舊地。

  中文「地產」的今義,是房地產或樓房地產的簡稱。中文是簡潔的語言,用簡稱便有問題。現代的簡稱名詞,多是內藏殺機的,如香港近年的「教改」、「政改」,大陸的例子如「土改」、「文革」,舉一個也夠嚇煞人的。中文「地產」的本義,即不是簡稱的地產,是土地所產之意,農產是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地產作陽德。」鄭玄注:「地產者,植物,謂九穀之屬。」《呂氏春秋.上農》:「是故當時之務,農不見於國,以教民尊地產也。」高誘註:「地產,嘉穀也。」

  農不見於國,不論古今,都是大凶之事,為政者便要教民尊重地產,重新耕田種地。為政者不做事,放任地產炒賣,國將不國,民間便要自救,耕田種地。

 

內容連載

快樂洛神

十一月開始,我家花園每天都帶來驚喜──洛神花收成了!

早晨還開著大黃花,午後已經像老太婆的嘴巴皺作一團,花朵掉到地上,那花萼漸漸長大,轉眼便一顆顆紅寶石似的在陽光下發亮!這個星期才剛摘下來,下星期又是一片紅卜卜的,真開心!

切去尾端,筷子一穿,就能把滿是種子的果實推走,留下完整無缺的通心花萼:加糖煮成果醬、泡在蜜糖變成蜜餞、加點酒餅變成甜酒、甚至用繩子穿起一條紅寶石鏈,曬乾成花茶,整個秋天都好好玩!

二零零六年前,我從台灣簡樸大師區紀復手上,接過一顆洛神花種子。

區紀復在香港長大,後來當上大企業「台灣塑膠」的研究部主管,然而忍受不了工作產生大量塑膠垃圾,四十二歲毅然辭職到世界各國觀察廢物處理問題:菲律賓的垃圾山、北美的堆積區五年後他在花蓮鹽寮海邊住下。

環保,純粹說說是沒用的,處理垃圾,單靠回收也只是治標,他決定身體力行,開始過簡樸生活,一種「不生產垃圾、不污染大地」的生活。

從一九八八年到現在,不少人從世界各地去到區紀復在花蓮的「鹽寮淨土」,和他一起體驗簡樸生活:住在海邊浮木搭成的小屋子,每天劈柴燒灶,種菜吃素,露天洗澡,野外拉屎,穿別人不要的衣服......

我第一次見到區紀復,他在香港一個講座示範摺膠袋:「你看這個膠袋多漂亮,上面的圖畫好有心思。可以這樣......這樣......摺成小三角,上面的公仔還可看得見呢!隨時拿出來再用,真的舊了,摺得細細地丟掉,便不會佔地方或者堵塞溝渠。」

「如果我們對一個膠袋也懂得珍借,對人便不會隨便放棄。」他輕輕說畢,全場好安靜。

但到底簡樸是什麼?和貧窮有什麼分別?

「分別在於選擇。」他說:「簡樸是一種經過反省、思辨,而選擇的生活態度。」重要的不是規定自己如何節儉,而是心態和行動,沒法自己種菜,但做菜可以簡單一點嗎?沒法搬到鄉下,但水龍頭可否開小一點?凡事節制一點,降低一點,放棄一點。

他還送我一張書籤:「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需要的少。」

五月勞動節,把區紀復給的種子,種在花園。洛神花很粗生,只需每天淋水、隔月施肥,最可能出現的問題是蟲害,灑點「海藻水」(海藻切小片,泡水幾個月),幾天便好了。

還有一個秘訣是長到約莫兩呎時,剪掉頂端,就會長出好多橫技,增加收成。

半年來看著兩塊葉子的幼苗,長到比人還高,一串串「寶石」掛滿枝頭,那份滿足感,非常簡單、直接。收成了,果醬蜜餞等的製成一大堆,分送各方好友,大家都好高興。

洛神花的快樂,不是用錢可以隨便買到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19
  2. 新書
    79
    $419
  3. 新書
    79
    $419
  4. 新書
    9
    $475
  5. 新書
    9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