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

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
定價:330
NT $ 45 ~ 495
  • 作者:吳億偉
  • 出版社:印刻
  • 出版日期:2010-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377806
  • ISBN13:9789866377808
  • 裝訂:平裝 / 29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為什麼工作一輩子,還是沒有賺到什麼錢?」
「要好好過生活,不要一生就這樣過去了。」

  年輕散文家吳億偉的第一部散文著作,是父親母親與親族共同寫成,是其作為一個兒子而寫出來的書,道出父母的辛酸勞動史,與因之的遷移分離變動。讓所有身為兒女的我們心有戚戚焉。

  一切是那麼的真實,為維繫生存工作,「想」工作卻成了生活全部內容。
  沒有工作就沒有價值?在工作中才能找到真實存在感?

  以孩子眼光不耐於父母的拙於掙錢,但仍因襲父母長期一定要有工作的恐懼,所以「感覺」什麼錢都要賺……及長,卻不願屈就工作任性為之,以致還是,什麼錢都賺不成……

  在逐漸喪失實物實事實人的書寫浪潮之中,〈軟磚頭〉讓我們再次看到具體之物和真實經驗細節的動人力量。(唐諾)

  在這本凝聚各種生活元素,如磚頭般一塊塊建構出家族努力工作圖像及作者個人心靈風景的散文集,也在展示過往時代勞動社會的生活縮影,和新時代年輕人的生活與工作價值觀,兩者之間的對照,使散文集更具意義。(蔡素芬)

  凡人之卑微掙錢心念∕工作生涯的瑣細連綴

  全書共分四個部分,包括了我母親與阿姨的女工經驗、父親的土水工、賣衛生紙宣傳車以及一些自己零碎的工作經驗。我走訪了一些地方,也訪問了自己的親人,嘗試還原這些漸漸消逝工作記憶,這些一般人可能忽略的勞動者的日常生活。我父母親一代,他們的生活往往因著討生活而遷移,這些點點滴滴的工作片段,的確是他們生命回憶,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彷彿也經歷了台灣一路走來經濟變動。

得獎紀錄:

  〈努力工作〉,第十五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2002年。

  〈雨的可能〉,第五屆台北文學獎全民寫作獎,2002年。

  〈軟磚頭〉,第二十六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獎,2004年。

  〈擴音機〉,第十九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2006年。

  〈打鐘卡〉,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2006年。

  〈築〉(節錄自〈土埆屋〉、〈屏仔壁〉、〈販厝〉三篇),第二屆BenQ真善美明信片獎,2007年。

作者簡介

吳億偉

  曾經獲得一些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等;也做過一些事情,國小老師、《自由時報.副刊》編輯,還出版了一本小說集《芭樂人生》。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一九七八年台北出生之後,不停轉彎的人生。分別在台北、高雄、嘉義,經歷了四間國小,三間國中,完成了他的國民義務教育。大學時念語文教育,本以為自己將會執教鞭一生,卻在畢業後不知哪來的衝動,賠了公費轉彎去念了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戲劇碩士;本以為自己會去日本念書,成天努力背著五十音,卻意外轉彎到了歐陸,如今人生暫時休憩在德國,為海德堡大學歐亞跨文化研究所與漢學系博士班學生。

 

目錄

推薦序  月光使者家族紀事與心靈圖像  蔡素芬
序曲
卷一  女命
卷二  大屋
卷三  軟磚頭
卷四  美少女戰士的預言
後跋   好多年
 

推薦序

月光使者家族紀事與心靈圖像

  數年前在一個文學獎的評審文稿中看到〈努力工作〉這篇文章,對文中在學青年努力打工,別人還在睡夢中,他即去豆漿店打工的勤勞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看過那篇稿子後不久,我竟跟原作者億偉有緣成為同事。

  他當了幾天副刊編輯後,終於忍不住問我對那篇稿子的看法,我也才得知,哦,原來你是作者,而且你知道評審是誰。我自然不能小看億偉的訊息管道了。

  億偉當時還是戲劇碩士班研究生,初當編輯,自然也是發揮努力工作的本色,他虛心學習,而且希望多學一點。我從座位轉個頭可以看見他,有時他若有所思,濃黑厚實的頭髮常常留過長,幾乎要蓋住他的鏡框,我看不見他的眼神,但整個表情狀似有什麼事不太了解,他可能也觀察到我臉上對他的疑惑,有時會走過來聊兩句,有時是刻意的,煞有介事的,一付有要事商量的樣子,我會拉過一把椅子請他坐,儼然是要長談,通常這時周邊沒什麼同事,他開口就問,為什麼這個人這樣,為什麼那個事那樣?他問得慎重其事,我似乎不能答得含糊,但我能給什麼答案呢?不就是兩個人像姊弟一樣的談談生活與工作的價值觀與態度等等。人生與周邊生活真要當一回事去認真推敲,有時還真傷神呢!

  而億偉卻是這麼認真的要用一本書去回顧與整理他自己及家族。從他的文字中,我想像一個青年在時光甬道中不斷回頭撿拾往日身影,想知道每一個俯身或昂揚的動作所代表的意義。

  這本不斷回顧的書,以「努力工作」為啟示點,記錄成長過程中,家族如何在困境中尋找經濟上的支援,如果把這樣的紀事當成另類的家族史亦無不可,在億偉的經驗中,生活中的遷徙與變動,無一不是和工作的改變有關,而工作的不穩定造成的經濟不安影響一家人的生活重心與價值觀。這是常人的狀況,億偉想做的是誠懇寫出在經濟困境下,一個年輕人如何去看待這一切,及如何影響自己的思想。回顧的身影從容踏實。在這年輕人逐漸失去就業機會的現實環境中,或許可以很適時的,給予有同樣遭遇的年輕人,因共同經驗而得到心靈的撫慰和更坦誠面對自己的處境。

  書分四卷,卷一談母親,卷二談父親,卷三是父親的事業生活,卷四則是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這樣層次分明的敘述,帶領出家庭的生活圖像,和作者的心路歷程。將母親擺在卷一「女命」,可以想見年少喪母的億偉,心裡對母親無限眷戀,透過文字的追憶寄情思念,尤其億偉實地踏查母親曾工作的高雄加工區,連宿舍的外觀都要拍下來,文字不必多加渲染,就可以了解他要去感受母親的氣息;阿姨也彷彿成了母親的替身,億偉透過阿姨的口述掇拾母親身影,多少也是從阿姨那兒感受母親的存在。這是一卷女人的生命史,縱然短暫,在那所曾經歷的時代裡,刻鏤出一名女子的生活奮鬥圖像,同時也記錄了時代轉型的軌跡,重現六七○年代台灣社會經濟起飛時,高雄加工出口區和家庭手工業對就業巿場和家庭經濟的重要影響。我也透過他的敘述,重溫年幼到年少時所見的高雄加工出口區盛況,那上下班時間如蜂湧入,如潮傾出的騎著單車的女工群,密密麻麻鋪滿道路,整個大高雄區的女性勞動人口,大多仰賴加工出口區生活,那麼共同命運般的單純而熱鬧的工作生活景觀已如塵落沒,成為一段繁盛不再的歷史。

  卷二的「大屋」,擷取父親成長過程與工作輾轉的生活點滴,堆砌出一個為了養家,努力想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王國,又總是時運不濟的父親形象。父親所從事的每一個行業,億偉努力尋找軌跡,深入那行業的精髓,大量介紹建屋土水工程相關知識,即使在他的成長經驗中,並沒有真正參與父親的事業,但他事後追補,拼湊出父親的行跡圖像,是人子對父親做最大努力的理解,同時也是回顧成長歷程中,家庭的經濟困窘對他心靈產生的影響。父親經歷的每一個繁華與失落,也正是他敏感心靈的刺激與傷懷。

  他在卷三「軟磚頭」即深切剖析面對家庭經濟窘境時,自己排斥逃避的心態。這個心態原是那麼孤獨的與自己的靜默相處,卻在〈郭怡君〉一節中得到救贖般的發現,這世上有與他並行的人。郭怡君課業才華皆優秀,他想像她是家境富裕、給捧在掌心上教養的女孩,後來卻發現她家是他們家清潔漂白劑的供應商,她得跟著父母隨車送貨,都是辛苦人家的小孩,他在學校不張揚她家的工作狀況,他認為那是道義,也讓兩人間共存著刻意隱藏的祕密。父親多變的勞動生活早就被他認定是一件不夠穩定體面的事情,尤其結束了土水、五金、水果行生意等,父親選擇開宣傳車賣衛生紙和清潔用品,流浪般的無定時定點定額收入的行業,也使他正在成長的心靈感到沒有安全感,而排斥勞動參與。

  或許是這樣的排斥,造就了寫作的億偉,父親為工程設計藍圖、為宣傳車撰寫宣傳稿的身影成為他血液裡流動的蠢蠢不安的因子,他藉寫作敘述生活經驗,不但創作小說,也以此書為散文書寫添上一筆家族勞動史的紀錄。在卷四的「美少女戰士預言」,寫作的億偉開始他的人生行程,隨著父母遷徙的倉皇中,他建立起童年王國的聲音與影像,來自卡通、電影、生活中的影像走入他的人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蘊藉為一個內在心靈可以寄託相濡的所在,他在那裡構築人生的景象,一層一層剝視觀看,反照觀省,用過往的經驗想像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目前的生活定位,用最誠摯的心靈語言述說怨嗟、自卑、慾望、感傷、固執、自嘲等等情緒,從正視自己的經濟問題擴大為對同輩們經濟態度的觀察。很少青年可以像億偉這樣正視實現,為月光族世代傾吐現實生活焦慮的心聲,在就業機會逐漸萎縮、青年求職不易的時代,億偉其實滿像青年的月光使者,魔棒一揮,送出警語──努力工作才可能改變什麼。

  除了努力工作外,億偉對學業前途沒有停止努力,為了專心完成碩士論文,他離開副刊,繼而服兵役。有天回到報社來,說,要去德國念博士,因為遠行,回來看看老朋友。我第一句話就問他,爸爸同意嗎?因明白他父親獨力照顧姊弟倆,親情互為依偎,兒子遠行,父親必不捨,但也了解,前途在青年手中,難得的機會,億偉必會把握。億偉帶著父親的憂心叮嚀及友人的祝福,終於去了他過去從未想過可能去的國家,開始他的另一個遷徙,而這一次,是他自己決定的。
新的人生階段又是一場艱困的戰場,也是一場豪賭,但億偉憑著吃苦耐勞和好勝的本事,可以克服這一切。

  為免成為月光族世代的一員,得努力練點法力讓自己的人生有所改變,億偉以書寫和現實中的努力,實踐磨練法力的行動。在這本凝聚各種生活元素,如磚頭般一塊塊建構出家族努力工作圖像及作者個人心靈風景的散文集,也在展示過往時代勞動社會的生活縮影,和新時代年輕人的生活與工作價值觀,兩者之間的對照,使散文集更具意義。

蔡素芬

後跋

好多年

  從第一篇完成的〈旅程〉算起,這本書從起筆到出版,過了十個年頭,一意識到這點,深深體會到時間一眨眼,如此陳腔濫調卻又不得不承認。

  從剛開始的都不怕,甚麼都敢寫,一天趕上千把字也不覺累的「年少輕狂」,到現在連一小段文字都得花上幾小時來斟酌思考,似乎愈是感到自己在「寫作」,卻愈是感到自己的失語;這世界上有千百種描述的方式,有千百種組合文字的方式,還有千百種的聲音的聯結,當我們開始去理解這些意義的可能時,才發現一切都那麼複雜且艱難。

  每每站在海德堡的街頭等著電車,身邊迴盪陌生的語言,再怎麼努力聽,也只能抓到隻字,連片語都談不上。這是一個結界,清楚分隔,裡外兩個所在。現實如此,但你仍可過得自在(或說自我),不重疊的區塊並不干擾各自的生活節奏,有時甚至還能享受那種漠視理解的樂趣,疑惑與不在乎,變得理所當然。

  這雖是我第一次在異地長待,但卻感覺似曾相識?

  我想起我爸。我們現在相差了七小時又好幾萬里。我賴床醒來時他的一天已告尾聲,我可以想像他在廚房裡忙做菜的模樣,川燙青菜花椰白肉,他喜歡肥滋滋的脂肪部分,還好怎麼吃都不會胖。吃完飯窩在客廳椅子上,看著電視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除了三立八大的唱歌節目會讓他提起精神外。有時候他會跑到我的房間,東翻西翻,看看我寫的文章──看看寫他的文章,哪裡不對,他準備等我返家,跟我說哪裡要改,在出版前哪裡還得修,別錯謬了他的人生。

  我想起這本書。這些稿子有許多部分,都是發生在我的記憶之外,為了縫補,黏貼,我開始與我爸交談,而他開始反覆他的故事;細心的他甚至做了一張大事年表,上面記著民國幾年,幾歲,他在哪裡落腳,在哪裡工作。雖說做為參考,但擔心我落東落西的性格,總在我看完之後拿走,自己仔細保管。面對我的問題,他總是一一解釋所有細節,任何術語、種種步驟鉅細靡遺,努力描摹他走過的世界,栩栩上映在我面前。我似乎能看到,他的話語,那些房子,那些衛生用品,那些他認識的人,陪他好多年的點點滴滴,已經等不及走出陳舊的歷史倉庫。

  我也想起我媽。儘管她已無法親口述說她的往日,她的過去分散在存留的照片中,我爸的印象中,我姨的回憶中,還有我跟他相處二十多年的時光裡。我姨與我媽是南部傳統女孩,年紀輕輕就得出門工作,她們的生活相當簡單,簡單到有時連細節都聽來瑣碎。我姨常回答我,這有甚麼好說的;啊,每天生活都這樣,沒記那麼多;好像都這樣沒甚麼差別……愈是絞盡腦汁,愈是發現生活的腸枯思竭。但,那生活面向在一次次無謂的交談中漸漸從過去膨脹而來,沒有時態的語言打亂時間次序,虛虛實實,好多年的歲月濃縮一瞬,一下恍如隔日,一下揚長而去。

  好多年來,我與這些回憶,這些交談相處,很多時候,我知道自己無法建立起一套認知網絡,將所有的陌生的生活點滴雕塑成型。我望著說話的嘴,我的親人們,我們應該熟悉,卻在熟悉的過程中發現我們竟如此陌生。生活是彼此的牆。過去,難以理解共享的細節,是自己拒絕了解的最好理由,隔閡讓人自在,只需關心自己;如今,經驗上的鴻溝、試探的錯謬,使我站在模稜兩可的灰色地帶上。但,有誰的過去是模糊的呢?像所有抓不到方向的語言一般,有哪個聲音是不精確、是隱形的呢?

  似乎沒有誰可以真正述說過往,言語之間有太多隱藏的聲音,即使有天聽懂了,仍有許多不能歸類於發音的問題存在。對於這個,我時而感到徬徨,時而覺得無所謂,至少,必須嘗試努力尋找一種方式,讓自己從過去存活,往未來行走。我爸我媽我姨在這樣的生活脈絡中,雖然鮮少思考,卻用一種自己的方式,往前,已經超乎了我的文字範圍,仍舊繼續延展。

  有人說這種生活是微小的,沒有影響力的。但誰真正擁有一個所謂巨大的生活?目前的我,也正過著一種微小的生活,日子時常破裂而瑣碎,往往,在街頭,在啞口無言,在失語時想到那些理解我的家人,我爸,我姊,我媽,我姨。這不是一種自我安慰。生活形塑語言,聲音編織故事,此刻的我,不論在哪個方面,還在學習種種說話的方式。

 

內容連載

序曲
努力工作

1.
電視裡的周潤發滑著腳步,嘴不對詞地唱著廣告歌詞,一邊唱還一邊晃著。畫面接著到了修車廠、煉鋼廠及碼頭。有人正用電鑽鑽著鋼筋,尖端連續激起火花數道;碼頭的搬運臂正上下運作,貨櫃綠藍紅黃堆放一旁,許多挽起袖子、翻捲牛仔褲露出毛茸茸大腿的工人扛著紙箱穿梭其中……父親從木凳起身,改變一整個下午蝦曲的身子,伸伸懶腰,轉轉脖子,後退幾步打開抽風機,高分貝的響聲掩蓋電視的音量。廣告中原本站一旁的周潤發倏地換上白衣牛仔褲,戴了頂黃色工程帽,身後出現了許多穿著相同的勞工,大家一同拿起維士比,向鏡頭致敬,周潤發舉起大拇指,一臉燦爛的笑容,眼睛瞇成一條線,臉頰酒窩深掘。

父親坐回電視前那張木凳,兩腳伸起,彎膝踞坐,這陳年的老廣告尚未播畢,他對我喃喃,下次拜拜完,要把抽風機打開,不要讓整個客廳霧茫茫。他看了看時鐘,六點,下樓去了。

父親離開客廳後,我關上電視。當螢幕啪地閃爍成黑一片時,畫面的周潤發彷彿仍在,用那一貫的笑臉對著我。他在我胸前晃著說,你是台灣經濟奇蹟無名的英雄。呵呵,你說錯了吧,我想我爸才是那段時光的人。他準備把手伸出螢幕來,就像激勵廣告中扮演勞工的演員們一樣,要與我一同歡呼。這好久以前的廣告似乎播不完似的,同個情節和橋段,配上不同台詞,總可以無限制地重複……
無名英雄!

2.
畫面裡的演員催了眠似的不停工作。而我的父親窩在客廳的時間卻愈來愈多。這跟我的印象完全不一樣。靜謐的午後,應該正是他開著大貨車,滿載衛生紙和各式的清潔用品,穿梭在鄉村山區之間才是啊,車頂的大喇叭總是先唱出葉啟田的〈朋友〉:「今日你來牽成我,明日我來照顧你……」然後甜美清新的宣傳小姐便從錄音帶裡緩緩出聲:「來喔!來喔!便宜的衛生紙,一串才伍拾元,工廠直銷,薄利多銷為顧客……」等到有人招手示意要買,他便將車停下,充滿笑意對客人說:「吃飽了嗎?」

小時候,每次上學,非得到最後一刻,才肯離開床舖。瞥見時針才剛走到六點,一股鬱悶之氣遂襲上,動作用力起來,拖鞋敲打地板啪噠啪噠甚是擾人。父親總會出口喝止,斜揹錢袋,穿著數十年如一日的白色襯衫和深色西裝褲。模糊視線裡,兩顴特別突出,而雙頰凹陷,黝黑的皮膚在亮煜煜的日光燈下泛出油光,他已經整理好了,就連剛睡醒蓬鬆散亂的頭髮,早安安妥妥平貼於頭皮。

簡單的清粥小菜擺在桌上,父親拿起碗,扒了幾口就出門了,他說要趕在別人出門上班、到田裡之前開始叫賣。

放學返家,樓下的車庫仍不見父親的大貨車,我習慣將書包放好,洗個澡,俟母親叫喚,我和姊姊、母親各占餐桌一角,漫天說地的吃起飯來。父親呢?他還在外頭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奔忙。我們習於這樣的生活節奏,吃完飯後,蓋上桌蓋,各自忙開。

九點左右,父親返家吃飯。他說要等到工作的人都下了班,生意才會好。

那是島嶼經濟急速起飛的時候,父親的車像是活動型超商,運送方便和先進。山間小村沒有便利商店,它載著電視裡早晚播送的產品到家門口,同樣的品質,卻不用昂貴的價錢,許多主婦笑呵呵。那時一切都充滿希望。整個社會如發紅的股市和抓也抓不盡的大家樂一樣,勇猛前進。蓬勃的朝氣像現在電視再度強力放送的舊廣告,周潤發拿著喝了好幾年都不會乾的維士比,不斷向大家舉杯示意。操著一口不標準的台語說:「福氣啦!」

我隨後跟著下樓,貨車在幽暗的一樓裡杳無聲息,隱約我看到另一個父親,叫我趕快來幫忙,等會他又要去賣東西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4
    $45
  2. 二手書
    27
    $90
  3. 二手書
    48
    $160
  4. 二手書
    73
    $241
  5. 二手書
    73
    $241
  6. 新書
    79
    $261
  7. 新書
    79
    $261
  8. 新書
    79
    $261
  9. 新書
    85
    $281
  10. 新書
    9
    $297
  11. 新書
    9
    $297
  12. 新書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