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努力試著與自然和平共存
紅紅的臉加上長長的喙,展開羽翼,在那柔白的羽毛上浮現出些許的粉紅,這就是朱鷺的樣貌。而朱鷺的學名
「Nipponia nippon 」,或許也隱含著「真正的日本之鳥」的意思在其中。
1908年(明治41年)朱鷺就被指定為日本國家級保護動物,在當時日本全國都還可以看到朱鷺的蹤影,但是從明治末期以來,朱鷺的數量就開始急劇地減少;甚至到了昭和年代後,就只剩佐渡島(新瀉縣)和能登半島(石川縣)還可以看到朱鷺了。
然而到了1952年,也就是朱鷺被認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時,佐渡島的野生朱鷺在只剩22隻,而能登島也僅存2隻而已。直到1960年,朱鷺終於以「有瀕臨絕種的可能,需要特別保護」為由,被指定為國際保育的鳥類。1981年佐渡的朱鷺減少只剩5隻,日本開始將全部的朱鷺捕捉並集中至佐渡朱鷺保護中心進行保育,但是此時朱鷺已經完全生不出雛鳥,最終仍不免全部死亡。就連從別處捕來的1隻朱鷺也無法幸免而步上後塵,至此日本的野生朱鷺即全數滅亡。
雖然最近可以從新聞中聽到「人工繁殖朱鷺成功」或者「成功野放在保育中心飼育的20隻朱鷺」等等的消息,但是那些朱鷺其實都是在1999年由中國北京動物園贈送的雌雄朱鷺經過10年,成功復育的成果。
其實早期在中國,人們本來也以為朱鷺已經滅亡,但是自從在山谷中發現7隻朱鷺後,便開始了朱鷺的保育事業。他們不但保留朱鷺可以築巢的森林、禁止森林周邊的農地使用農藥,甚至連朱鷺的食物——泥鰍,他們也會主動放進田埂中;他們致力的就是這些環境保育工作。
但是因為這些朱鷺都是由同樣的父母孕育出來的,遺傳因子也相同,所以很有可能會敵不過嚴苛的自然環境而死亡。其實從保護野生生物的觀點來說,這些由人工孵化或人工繁殖的生物並沒有太大意義,自然環境的保全應該才是最重要的任務。
對於東方白鸛和金雕來說,環境的復育也是同樣重要。如果要等到我們發覺到牠們有絕種的危機才要開始行動,那就已經來不及了。要是我們這些已經增長過多的地球人口還永無止境地追求物質富裕,地球環境終將耗竭,最後連人類的永續生存都會有危險。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忽視這些即將絕種的生物。已經是天然紀念物的東方白鸛,主要是在俄羅斯和中國的濕地繁殖再到日本過冬。而在2005年,我們終於成功地野放了在日本繁殖的東方白鸛。
而放棄遷徙、長年停留在豐岡市(兵庫縣)的金雕,從明治末年起就是國家的保育對象,也在昭和初期成功養殖到超過100隻的情況。但是,從1971年卻漸漸看不到野生繁殖的金雕蹤跡。
在此之前我們嘗試用人工飼育的方法,大約花了20年的時間才得到55顆蛋,但是最後還是連一隻雛鳥也沒有孵化成功。然後在1986年,由人工飼育的最後一隻產自豐岡的金雕也死亡。金雕最終全數滅亡。
造成這些鳥類滅亡的主因是牠們可以築巢的場所——松樹林被亂伐的緣故。除此之外,由於乾田農法的普及,也造成牠們的食物——水生動物減少;而對牠們發出最後致命一擊的,就是為了要驅除稻穗裡面的害蟲的農藥。最後,就連青(魚將)(俗稱稻田魚)等等生活在田埂中的生物都消失了蹤影。
在縣立「東方白鸛的鄉公園」中,將原本西伯利亞產的6隻東方白鸛用人工飼育的方法增殖到100隻以上,也從2005年起開始反覆進行野放活動。結果牠們好像已經可以在人工的築巢塔上孵育雛鳥了!
支持著這個計畫的是附近的居民們。這裡附近的農家採用的是「東方白鸛復育農法」,也就是說「將農藥的使用降低到平常的25%以下、用撒米糠取代化學肥料、為了造就讓水中生物也能夠棲息的環境,即使是冬天也要放水到田中,並設置魚道」等等。
即使稻田出現了會啃食稻葉的蚜蟲,在這個環境裡繁殖出來的蜘蛛也會幫忙消滅牠;而蜘蛛會被青蛙吃掉,青蛙又會被蛇吃掉。此時,東方白鸛為了尋找自己最愛吃的蛇或是青蛙,就會常常造訪這些稻田。
但是對農家來說,這樣一來除草的時間就會變多,而且一旦雜草增生,稻米的收成量也會跟著降低。不過,採用「復育農法」產出的稻米能夠使用「東方白鸛」為品牌,因為無農藥所以能提高5成的價錢賣出。目前利用「復育農法」的稻作面積已經超過200公頃!
除了這項好處以外,觀光客的數量也增加了。像「豐岡市立東方白鸛文化館」每年的參觀人口都超過40萬以上,另外市區內的稻田也成了孩子們的重要環境教育體驗場所。用歷史觀點來重新檢視生態系的在地情形,甚至是擴大到檢視全球的生態狀況都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