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活與學習
- 作者:利奧.巴士卡力
- 原文作者:Leo Buscaglia
- 譯者:簡宛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0-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67195
- ISBN13:9789573267195
- 裝訂:平裝 / 51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關於愛〉
我真正想說,你若要給愛下定義,只有「人生」兩字可以取代。愛,充滿在人生中,你沒有愛,也就沒有了人生。
我的鄰居不久前告訴我一個可愛的小教堂,就在住處附近,他約我同去體驗那性靈的浸洗,於是我與他前往。當大門開處,人人走向我,與我握手,歡迎我,在一片聖樂中,我看到許多活動,然後神父站起來向大家宣布:「朋友,今天約瑟兄弟要同我們談談忠誠。」約瑟兄弟於是站起來,他大約只有五尺四吋,他向大家凝視片刻,然後雙手緊握著說:「忠誠!忠誠!忠誠!」說完即坐下來。神父站起來向他致謝,「謝謝你,約瑟兄弟,真是精采的演說。」那真是美好的一個夜晚。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如此簡短有力的向大家說:「愛!愛!愛!」然後回家。但是我沒有約瑟兄弟那麼有信心,他用一分鐘說的話,我要花一小時去談論。
我們只有一小時的時間,我必須趕快把握。因為今晚的演說將由PBS透過衛星系統播出,我們將一起上衛星,真是不可思議。
作者簡介
利奧.巴士卡力(Leo Buscaglia)
本書作者利奧.巴士卡力博士,本籍加州,不僅是優秀的演說家,更是傑出的教育家,在南加州大學,經常被選為年度最佳的教師。他常說:「你如果用心聽,我會讓你看到人生是多麼美好而光明的。」他所傳授的「愛」的課程,一開始曾經不被看好也不受重視,是他以不屈不撓的愛心,一路像啦啦隊長一般,持續上電台與電視演說傳播,並到各學校與社團演講,喚醒許多自限退縮的個人心靈。
他奉獻畢生的心力在愛的教育上,直到1998年6月12日在家中因心臟病發去世,享年74歲。如今,他所強調的「愛」、「愛人愛己」、「傾聽自己心聲」、「走出自限不自困」不僅成為教育論壇重要議題,更從南加大的教室傳遍全球。他關於愛的一切著作,如《愛》(Love)、《人格》(Personhood)、《九路公車》(Bus 9 to Paradise)、《一片葉子》(The Fall of Freddie the Leaf)、《愛.被愛》(Loving Each Other),在他生前曾經有5本書同時進入暢銷書榜,他去世那年,已有上千萬冊在美國售罄,同時也在不同國家持續流傳。利奧的著作就是他營造愛的橋梁,他的書除了學術知識外,更充滿了溫暖和雋智,也為那些自限於樊籠中的人,提供奮起的力量。
譯者簡介
簡宛
簡宛,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育碩士,創辦北卡洛麗中文學校(1977至今)與北卡書友會(1990至今),並擔任第六屆海外女作家協會會長(2000 ~ 2002)、中央大學駐校作家(2009至今)。
著有散文及小說30多本,其中散文集《地上的雲》於1978年得中山文藝散文獎,童話《奇妙的紫貝殼》於1979年得洪建全基金會兒童文學獎,《與自己共舞》於1993年得海外華文著述獎。2000年被選列入美國專業人員名人榜(National Register's Who's Who),並以所學專長譯介及策劃教育心理叢書,廣受喜愛。譯作《愛.生活與學習》獲《中國時報》票選推介為40年來最具影響力之書。近年來邀請海內外作者共同編寫百餘本兒童文學作品,多次榮獲兒童文學小太陽獎及金鼎獎。2010年榮獲五四海外文學獎。
【推薦序】從愛出發,迎接充滿陽光的人生 洪蘭
【推薦序】愛的全新體驗 黑幼龍
【推薦序】簡單而真實的生活道理 簡靜惠
【譯者序】一本充滿愛與理性的書--《愛.生活與學習》新版譯者序 簡宛
【作者序】以愛連結全世界 利奧.巴士卡力
【引言】我所認識的利奧.巴士卡力 貝蒂露.克洛特菲(Betty Lou Kratoville)
1 回歸坦誠自然的自己
我覺得愛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不掩飾、不做作的愛就如小孩子不會捏造或隱瞞自己的感受一樣,自然的表露你自己,自然的接受別人的坦然真言……
2 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我決定自己的命運,我也面對自己的短處、錯誤,無人能代我受罪受苦,我對自己負責,若是我失敗,我豈能怨天尤人?明天是新的一天,我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3 愛的光芒源自獨特的你
愛,因為你能愛,不是因為你必須去愛。花開,因為他們自然開放展露,而非取悅人群。你生活和愛,因為你要如此,這是生命的本質。
4 用自己的心,找到失去的「心」
我們受限於許多規矩,要解除這些束縛,我們必須從自我桎梏中走出來,只有用自己的心才能找到失去的「心」。
5 三座通往幸福的明日之橋
「把你放出來,溶入我們」,是力量的來處,也是助人的基本。所以,開始築一座橋給你自己,讓它延伸出來,不要停止、不要放棄,然後繼續為別人築橋。
6 讓自己幸福、也讓別人幸福的藝術
我們可以一起伸展、成長,我伸出我的手,讓我們的想法、見解交流,我們的憂喜哀樂與共,因此,我們有了向前拓展的方向和力量。
7 給孩子最珍貴的傳家寶
我們要告訴孩子,他們可以選擇做為愛人者或失落者。沒有了愛,也等於沒有了人生,桑頓?懷爾德說:「愛是通往生與死之間的橋梁,也是我們唯一活著的意義。」讓我們告訴孩子這些真諦!
8 享受親密關係的快樂與痛苦
當我們相愛時,我們就像彼此的鏡子,反映著對方,且看到無限無盡的空間和未來!
9 選擇你的人生
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然後才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10 引領孩子自由創造人生
要讓孩子學會及早發現真正的自我。「自我」不是別人加諸於你的形象和頭銜,而是真正的你──只有你自己才能肯定、能發掘的你。
11 愛,是人生最美好的抉擇
我真正想說,你若要給愛下定義,只有「人生」兩字可以取代。愛,充滿在人生中,你沒有愛,也就沒有了人生。
12 把「我」變成「我們」
如果你同我站在一起,當黑夜來臨,我們可以互相依恃,相信我,黑夜也就不再令人畏懼。不久,又可再同浴於日光照耀中。
13 走出自限不自困
世界呈現在眼前,美好的事物等你去看、去聞、去摸、去感覺,你不要終其一生,困自己於自製的殼中,而不去經歷這一切美妙的事物。
推薦序
從愛出發,迎接充滿陽光的人生 洪蘭
任何一本書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基本上,它所代表的價值就是我們所謂的人生道理。這本《愛.生活與學習》能在競爭這麼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再版一次,表示它已經通過眾多讀者的考驗,是一本可以傳家的經典了。
作者來自窮苦的義大利移民家庭,但是他父母的樂觀,生活不因窮困而減色,尤其他母親對他影響非常大,他能寫出《愛.生活與學習》這本書,背後的支援就是他母親深厚、源源不斷的愛。當我看到他母親要他穿他姐姐的大衣去上學(男生多半不肯穿女生的衣服,都寧可受凍也不肯穿),他正在說:「媽,我不要穿……」時,他母親說:「只要很尊嚴的穿上它,別人就不敢嘲笑你。」的確,只要頭抬得高高的,很有尊嚴,誰敢笑你?中國以前也是一樣,父母常告誡孩子衣服破舊沒有關係,只要漿洗得乾乾淨淨,就沒有什麼可羞慚的。因為窮,你沒有辦法,但是保持乾淨,你有辦法,那是操之在己。我父母常說,窮沒有關係,但窮得要有骨氣。作者的母親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即使家中無隔宿之糧,她都能使家庭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她以身教讓孩子看到正向積極進取才是人生的態度,也因為她的孩子充滿了安全感,所以作者敢對於陌生人先伸出友善的手,先釋出善意。看到書中作者描寫他跟母親的互動,忍不住喝采,有這樣的母親,孩子怎麼會得憂鬱症呢?
愛的誇獎,讓人放出光彩
書中每個故事都意義深遠,尤其最後一個故事最令人感動。作者在亞利桑納一家又髒又小的餐館叫了一客豬排,因為做的非常好,所以他要求和大師傅見面。我們看到侍者馬上緊張起來,問:「有什麼不對嗎?」我們平常要求見大師傅都是要抱怨,很少是獎勵。就像老師找家長多半是告狀孩子不乖,很少是誇獎一樣。我們都習慣於認為做好是應該,做不好要被罰,很少像作者一樣想到去稱讚好的行為。果然大師傅聽到誇獎非常驚訝,目瞪口呆,手足無措之餘,居然冒出一句:「你還要再吃一點嗎?」最後一句是使我最感動的地方,一個小人物被人誇獎了,這是從來沒有的經驗,不知該如何回答,情急之下,冒出他心裡的話:「你還要再吃一點嗎?」已經吃過了,怎麼還吃得下呢?但是從這裡看到故事的真實性。廚師會這樣說,因為這是一個被誇獎的行為,人會不由自主的再去做,以期再得到誇獎。
誇獎常使一個本來不起眼的孩子放出光彩,尤其從來不曾被人誇獎過的人,第一句誇獎更是重要。我念大一時,我母親住院開刀,那時我姐姐已經去了美國留學,下面的妹妹仍在中小學就讀,因此主中饋的責任就落在我的肩上。我父親是個很懂得吃的人,母親的手藝又極好,我很怕燒不好,讓父親難以下嚥。我每天清晨就去菜場轉來轉去(那時還沒有超市,家庭主婦是每天上傳統市場的),不知煮什麼來取悅我父親,最後決定煮獅子頭,因為不容易出錯,同時也是爸愛吃的菜。我買了荸薺、以及所有我看過母親放進去的材料,回家去戰戰兢兢做了一個下午,當我端出去時,因為我家吃飯是遵循孔子說的「食不言、寢不語」,沒有人說話。我看不出別人臉上表情,就很沮喪的回廚房去洗碗,這時爸爸走進來,拍拍我的肩膀說:「難為你了,燒的跟你母親的一樣!」我從此每天燒這道菜,母親住院一週,我就燒了七天獅子頭。現在回想覺得很幼稚,但這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渴求別人誇獎的緣故。
放開心胸,接受生命的挑戰
這本書在很多地方點出人性,提醒我們只要你真心感覺到就可以說出來,不必捏造杜撰,但也不必刻意壓抑,因為真心話永遠不會傷害任何人,哪怕是勸誡的話,只要態度誠懇,出自你對他的關心,別人一樣感動。這也是我一直認為「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的原因之一,要教一個人,他一定要先接納你,你的話才會聽得進去,當一個學生恨老師時,老師上課再怎麼講得天花亂墜都沒有用。真心對待一個學生,他畢業很久都會回來看你。這本書所講的都是生活中微不足道,你認為不必講,別人應該要知道的事,但是作者告訴你講出來又何妨?讓別人高興一下,讓他看到他自己的價值,這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
現在的社會愈來愈冷漠,住在公寓,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人也像公寓一樣懸在半空中,失去了腳踏實地的純樸敦厚的感覺。我回台以後,一直在尋找我小時候那種「鄰居家就是你家」,互助互惠、同村協力的感覺,但是一直沒找到,感覺失落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卻又不知如何去彌補。我慢慢了解為什麼這本書在二十一世紀後工業時代會再版,人在物資充裕後,追求的便是心靈的滿足,每個人都渴望著桃花源的純樸社會:早上,小孩子呼伴去上學,大人互道早安,鄰居燒了好菜會分一點過來讓你嘗嘗……。其實這種生活仍在我們能力之內的,只要像作者一樣,從愛出發,接納跟你不同的人,學習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相信自己,付諸行動,就能創造你自己的生命。如果錯了,沒有關係,再來一次就好,只要記得「沒有一個地牢比心牢更幽暗,沒有一個獄卒比自己更嚴酷」,就不會跟自己過不去。放開心胸,接受生命給你的挑戰,你也會像作者一樣,有個充滿陽光的人生。
(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推薦序 愛的全新體驗 黑幼龍
一九八四年冬天,我陪內人李百齡從洛杉磯飛赴舊金山考藥劑師執照。在飛機上,我開始看這本《愛.生活與學習》。我幾乎是每看一段,就情不自禁的急著與她分享。我會輕聲的唸出原文,再用中文翻譯出來,然後與她談談我的感受,談談怎麼樣可以用在我們身上,或怎麼樣與小孩相處。
想不到的是,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居然有幸為這本新版書寫序。更不可思議的是,重看這本書,忽然意識到,這二十多年來,我的工作,我全心投入的志業,竟然就是「愛.生活與學習」的信念。多麼奇妙。
愛自己,愛他人需要學習
有些人可能認為現在人都忙著賺錢,壓力這麼大,真還有人對愛、生活與學習的事這麼感興趣嗎?但再深入一點想一想,人這麼辛苦的工作,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自己能更快樂,也希望能影響到周遭的家人、同事、朋友,讓他們更快樂。然而該怎麼做呢?很明顯的是,有很好的工作,賺很多錢,不見得就一定快樂。
這本書告訴我們,愛自己,愛他人是需要學習才能做到的。這是一個多麼寶貴的領悟。一個常常覺得自己不好,常常想到自己的缺點毛病的人,要經過練習才能找到自尊與自信。這樣自己才會快樂。人都有愛心,但要經過多少練習,才會向他人表達關心、肯定、感謝,進而幫助他們更快樂!以中國人長大的過程而言,家庭、學校、社會通常都沒有提供這種練習的機會。
與身旁的人分享這本書
你即將因這本書而開始一種新的體驗。那是一種美妙的體驗。你會覺得,自己還可以這麼好;自己和別人的關係還可以這麼好。我建議你慢慢的體驗,最好每看完一段落,就閉上眼想一想,或甚至立即與身旁的人分享。
有人說不是每一本書都有知識,不是每一種知識都是智慧,不是每一種智慧都能變成影響我們一生的行為。唯有經過發掘、學習、演練,我們才會愈來愈愛自己,愈來愈愛他人,也因而才會更快樂。我是多麼樂於為此做見證,相信你讀完之後也一定會有同感。
(本文作者為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推薦序 簡單而真實的生活道理 簡靜惠
我喜歡《愛.生活與學習》這本書,不僅是因為書中的許多觀念、想法正是你、我生活中的印證,那麼自然、那麼真切,卻又那麼睿智。更因為我喜歡作者利奧.巴士卡力的人格,他以悲憫的胸懷引導大家去體驗愛與生活,更以敏銳感應的心吸收且包容了來自各種地方、各種民族文化、各階層人類的事物,因為他「愛」萬物,他「愛」人類。巴士卡力的觀念並不新奇,他只是希望每個人不斷的學習,存著寬容的愛心和過著樂觀的生活。他的這本書,極其淺顯,卻滿含哲理,有如點燃一炷心靈的香,香味裊繞充滿人間。
一九八三年十月洪建全基金會特請簡宛翻譯出版,引領讀者進入愛與學習的世界。簡宛的文筆溫柔細膩,貼近作者的心,二者相得益彰,出版後引起轟動,一時洛陽紙貴,咸認為這是近三十年來影響台灣的最重要暢銷書之一(註) 。書中提出的觀念諸如:「愛」、「寬容」、「尊重」、「建立自我」、「選擇人生」、「學習」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懷」等等,都成為現時代台灣人修身的指標。這些年我們看到台灣民間的自在生活、親切和樂、樂善好施的表現,讓國外來台的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足以印證這本書的影響力!
《愛.生活與學習》的延伸
基金會在出版這本書之後,陸續推出相關主題之人文關懷系列叢書,引領社會大眾對人文書籍的熱烈閱讀風氣;又設立敏隆講堂,如同社會之人文學院,將「愛」與「學習」的觀念,落實為人文課程及講座之內容,推動「終生學習」風潮。而讀書會(素直友會)的推廣,除讀書外,主旨在培養及落實素直精神,也是《愛.生活與學習》的延伸。
這些日子我與家人都在陪伴年邁的婆婆安度晚年,病痛與漸趨虛弱的身軀試煉生命的課題,家人圍繞著她,重新學習記憶婆婆小時候的童謠與故事,「愛與學習」成為大家的生活重心。因著為這本書的重新校訂出版的因緣,讓我有機會回顧記述這些工作的痕跡,並與現時的生活相連,如此單純、如此真實,都印證在這本書裡十分可貴。
值得與您分享!
【註】
一九九○年《中國時報》譽為台灣「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同年上榜者,還有《蛹之生》、《汪洋中的一條船》。
(本文作者為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
【譯者序】
一本充滿愛與理性的書──《愛.生活與學習》新版序 簡宛
再次拿起《愛.生活與學習》的新版書重新閱讀,時光流逝,轉眼竟已走到了二十一世紀。回顧這些年,當年還在求學的孩子都已展趐高飛,各有自己的天空。很高興的是,這本書出版後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並獲選為《中國時報》讀者票選「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事隔多年,至今仍有人向我提起這本書對他們深具意義,還有讀者分享曾以此書代替女兒結婚的喜餅分贈親友,這些回饋,帶給我極大的欣喜與快樂。
愛的分享綿綿延長
記得二十多年前,初讀這本書時,巴士卡力的見解與思維深入淺出,坦誠純真之情躍然紙上,使我愛不釋手。不僅因為書名──愛.生活與學習,是我一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更感到作者是一位十分溫暖而有愛心的教育學家。他的許多觀點都與我不謀而合,可能因為他曾在東方住過,也可能因為他本身兼賦雙重文化背景(他是義大利後裔),在思考、論事的觀點上,比較不限於單一文化及狹窄的的價值觀念,而能放諸四海皆準。
《愛.生活與學習》出版於一九八二年,出版後不到半年,在美國即進入暢銷圈,不僅因為作者是南加大的教育系教授,他所開「愛」的課程擁有廣大的學生群,又時時上電視及到各處演講,早已是廣受歡迎的人物;最重要的是他的觀點、看法及行為,無不處處充滿了對人間的愛,對人類的關懷。
人,都是需要成長,需要關懷的,尤其在高度工業化的美國社會,人性中的愛,人間的溫暖,在快速變遷的生活中,都要時時提醒著、溫習著。像巴士卡力這樣,大把大把的把愛散布在人間,把愛傳授給學生,不僅在美國,我相信全世界都已奉為經典,成為傳家之寶。
於是,我將這本好書送給丈夫做為父親節的禮物。他讀後也深受感動,鼓勵我翻譯出來與國內讀者分享,沒想到,一出版即受到台灣廣大讀者的喜愛,這份愛的分享,似乎有了傳遞,更綿綿延長,對於遠隔重洋在海外一直以筆築橋的我,是莫大的鼓勵。
深入淺出的哲理
收錄在本書中大都是作者平時上課以及公開演講的內容,共有十三章,包括了:回歸坦誠自然的自己、對自己的未來負責、愛的光芒源自獨特的你、三座通往幸福的明日之橋、給孩子最珍貴的傳家寶、享受親密關係的快樂與痛苦、選擇你的人生等等。由於作者是教育及行為輔導教授,他的觀點也著重在人性的開導及行為的教育上,但是他並未用教育的專有名詞來嚇唬讀者,他的文字極為平易近人,又深富哲理,書中許多的嘉言,顯見作者的思想受佛家及老子的影響,因此,有些觀點對中文讀者而言,相信並不陌生。摘錄如下:
.知識不是智慧,只有學習也不能達到智慧的境界。智慧必須是知識與事實的相輔相成。
.你也是人,你會重新認識你自己,是的,你做錯過事,你自怨自艾過,但是重要的是,你是你,獨一無二的你,你有不可限量的未來等著你。
.愛,因為你能愛,不是因為你必須去愛。施捨、贈與也是因為你有心奉獻。花開,因為他們自然開放展露,而非取悅人群。你生活和愛,因為你要如此,這是生命的本質。
.昨日已逝,而明日不可測,逝去的你無法追回,而未來,即使是多麼美好,卻不真實。如果你沉迷於昨日,幻想於未來,你就失去了活著的此刻;你和我存在的此刻,才是真正的事實。
.人生不是一趟旅遊,沒有目的地,人生是一個過程,一步一步讓我們接近;若每一步都是神妙而新奇的,我們就真正的經歷了一生。
人性中最大的成就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對「人」的肯定。人必須有信心、有信念才能往前走,自暴自棄無異宣判了心靈的枯竭和死亡,亦即古人所云:「哀莫大於心死。」
當初我介紹這本書的目的,並沒想到因為它是一本經世濟人的經典,只是因為作者鼓勵了每一個人不斷的學習,並以寬廣的愛心和樂觀的態度,鼓舞著人要不斷地學習,要接近自我內心。他也使我有感於傳統的教育,太著重在至高至善要求完美的境界。也許每人努力發展各自的長處,發揮自己的潛能,讓不同的才華、不同的智慧來推動世界的文明,才是我們所要學習的態度。
如今重讀本書,也再次體會其中的深義-鼓勵個人行為,肯定內在的自愛自尊。我們不愛自己,如何能愛社會與大眾人群?一個人不學習、不成長,不關懷別人,如何能擁有快樂的生活?教育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曾把人類的學習分為四個階段──求溫飽,求安全,求相愛關懷,以及求自我內心的成就感。在今日的社會中,除了溫飽與安全,人類必須彼此關懷及追求內在的成長。舒適的生活不難,但是要生活得快樂,卻必須由內在的充實和人類的相互關懷中獲得,而這種獲得,也就是人性中最大的成就感。
一本可以傳家的經典
透過這本書,我們分享了他鼓勵不斷學習與成長的善意,也透過文字把他「愛的教室」從室內推向全世界。他一再鼓勵大家「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無形中也在我心中成了音響共鳴,經過近三十年的體驗與實踐,「愛、生活與學習」已成為我生活中的陽光與空氣,時時啟發著我,我是最大的受益者。
巴士卡力一生致力於愛的推廣二十五年(請參見譯註),一再強調「愛」雖是與生俱來的天性,但愛若是不去開發,永遠深?不露,也將永遠得不到愛的能量。所以愛是要演練並且是可以學習的。他與世俗觀點不同的是,愛也不是無條件的,不能視為當然的擁有,我們必須每天不斷自問;「我今天是否做了使這世界更加美好的事?」「使人歡笑?」「幫了別人?」
我希望人們會記得這位慈悲與愛的踐行者,他關心別人,也不斷鼓勵大家去發現神奇而有活力的自己。
我們若將《愛.生活與學習》一書列為人生的經典或傳家之寶,與好友或家人分享,這世界將有更多充滿愛心與積極快樂的生命。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對愛與生命有信心的朋友。
感謝遠流出版社費心出版:感謝出版四部總監曾文娟與她的團隊有效率與前?性的作風,認真策畫編輯,以及沈維君的耐心訂正與校稿,讓我印象深刻也永遠感謝。
感謝洪蘭教授與黑幼龍先生的推介,還有我妹妹靜惠在我寫作路上始終不斷的鼓舞,這一切愛的鼓勵與分享,都是愛的泉源。
也謝謝喜愛讀我作品的文友,沒有您們的支持,在千山之外的我不可能握筆至今 。
當然更感謝促成此書中譯的推手──
與我一起生活、學習與相愛的人生知己,我當初送給他的是英文書,如今,我也把這本中譯本回送給他,做為我們家的傳家之?。
(本文作者為知名散文作家)
【譯註】
本書作者利奧.巴士卡力博士,於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二日在他家中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七十四歲。他所傳授的「愛」的課程,當初曾經不被看好也不受重視,是他以不屈不撓愛心,一路像啦啦隊長一般,持續上電台與電視演說傳播,並到各學校與社團演講,喚醒許多自限退縮的個人心靈。如今,他所強調的「愛」、「愛人愛已」、「傾聽自己心聲」、「走出自限」不僅成為教育論壇重要議題,更從南加大的教室傳遍全球。他有關愛的一切著作,在他身前曾經有五本同時進入暢銷書榜,他去世那年,己有上千萬冊在美國售罄,同時也在不同國家持續流傳。
【作者序】以愛連結全世界 利奧.巴士卡力
卡任左克(Nikos Kazantzakis,一八八五 ~ 一九五七年,希臘著名作家及哲學家,有人稱他為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作品譯成英文者有《希臘左巴》﹝Zarba of the Greek﹞等)曾說:理想的教師能使自己成為橋梁,去讓學生跨越,去幫他們通行,使他們跌倒了還能含笑爬起來,並且鼓勵學生能創造他們自己的橋。
在本書中,包括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橋,它們有些是簡單的理念,個人所思所感,都是我樂於同大家分享的,不論你是全然了解,或忽視反對,我都坦然接受。
很高興有機會分享這些看法,我並不灰心,全世界仍然有成千上萬的人有充分的愛心去聽、去想,這就足夠給予我無盡再成長、再分享的支力。我永不後悔,是好是壞,我已伏下來決定去建造更多的橋梁。
【引言】
我所認識的利奧.巴士卡力 貝蒂露.克洛特菲(Betty Lou Kratoville)
得感謝韋伯斯特先生(Mr. Webster),他說介紹好比是一本書或一個演講的開路者,我很高興有這個榮耀為巴士卡力先生的出書和講演做這個工作。
不久以前,我曾經寫過:「他是一個多采多姿的人──包括教師、學生、作家、讀者、演說者及聽講人,但是在這些多面之中,他選擇了教師做為他的專業。」他全心全意的教育青年,用他的熱情和赤誠,「你如果用心聽,」他說:「我會讓你看到人生是多麼美好而榮耀。」
不論在廣大的禮堂或是他起居室的壁爐邊,或者是綿延伸長的海灘上,都是利奧的教室。他引導他的學生,不論老幼,走向人生。在南加州大學,不只一次被年輕的學生選為年度最傑出的教師。
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去接飛機,在等行李的當兒,一個老者悄悄的問我:「他是誰?」當我大略介紹利奧之後,老者感歎的說:「我就知道他很特別,在飛機上時,我們比鄰而坐,他不停的批改作業,並且在每篇作業後寫上,『美極了』、『棒極了』、『真美妙』等等字眼,從來沒有人在我的作業上如此批寫過,我多麼希望也曾經有人這樣鼓舞過我!」多麼可愛的老人,他看到了一個極端敬業的教師,把熱誠注入教學的藝術之中,同時也得到同事及學生的愛戴及信賴。
同樣的讚賞也發生在他的寫作上,一個學生看了他那本有關輔導的書《傷殘的孩子及他們的雙親》(The Disabled and their Parents: A Counseling Challenge)之後,深受感動的說:「這是唯一讓我看了感動欲泣的教科書。」從一九七二年出版《愛》(Love)及最近的一本《人格》(Personhood,一九七八年),他的書除了學術知識外,更充滿了溫暖和雋智──當然,也對於那些在沉寂自困中的人,發出振奮的呼聲。
在我和利奧相識的這些年中,不僅一次,我常被問到:「他真的是這樣一個人嗎?」這實在是難以回答的問題,我發現我的答案總是在變,「是的,」我有時回答;「是的,也不是,」更多的時候我模稜兩可,他不是用回答「是」或「不是」就能了解的人。
是的,他不需要站在聽眾前才能顯出他的雋智、幽默和風趣。是的,他關心人類,擁抱萬物。是的,他尋求自我的樂趣,就如大家一樣。是的,他總是不耐那些把身、心、生活停留在休止符中的人們。是的,他相信我們遠比現在的我們會更好。他最愛用的字彙是──肯定的「是」(Yes),我有信件為證,他曾給我一封信,只寫著:
親愛的貝蒂露,是的,是的,是的!
愛妳的利奧上
(Dear Betty Lou, Yes, Yes, Yes! Love, Leo)
但他也不是永遠如此,否則,他就不過只是一個表演者而已。利奧傳遞的訊息以宇宙的真理與哲思為基礎,總是隨時在加深、增廣,與時俱進,不僅多面且深入,更時時給予我們新的挑戰及激勵。
他的張力來自何處?他心泉的源頭在何方?從人──新知舊友。從閱讀──不同的男女作者。從大自然中原始的純美。從他的老師──東方文化的精神,還有從他的學生及孩子們……我相信利奧是一張巨大的吸墨紙,吸盡了所有拂過他眼簾的事物,沒有一樁事能逃過他敏銳的心,在他包容之中也容納了無比的知識和沉思。
你必須承認他不是墨守成規的人,他喜歡創新和變化,當許多人安然陶醉於舒適的環境時,他恨不得把他們從安樂椅中搖下來,不要耽於安樂而沾沾自喜。記得有一次在亞特蘭大的會議中,我們有一個會後茶會,這似乎是常有的事,我有點得意,而且多少有些誇大做作的招呼著利奧,就像這些年來我對他所做的一樣,他靜靜的聽了一些談話之後,用一種嚴肅銳利的眼神對著我說:「你不能再做這些事了,你已經做得太好,去找些新鮮的、不同的事做做吧!」回家後,我重新安排了眼前的事物,剎時間,就出現了新的景象。我聽利奧的話嗎?當然,自從我們認識起,這已成了我的任務之一,我們鼓勵別人用心聽、小心聽、用全心全意去聽。
不,他不是永遠如此,或是像有些人所說的,他必須不斷從人群中得到肯定。不,沒有一個人能像巴士卡力一樣能快速消失在人群中。當他需要消失在人群中去找尋活力時,可能某個黃昏他會在家中沉思,或整個夏天在歐立岡(Oregon)的河濱小木屋隱居,也可能在遙遠的孤島獨自沉思或與智者交談。他是個重視隱私的人,但並非逃避,他的隱居只為了有更充分的精力來面對人群。
最後,還是回到:「他真的總是這樣嗎?」不,他和我們一樣也抱怨現代生活中的官僚和瑣事,和我們一樣也對不合理的事生氣跳腳,不同的是,他明白自己的短處和缺點,他不掩飾也不自怨自艾,而是用一種泰然的胸襟包容了不盡完美的生活瑣事。
我希望我介紹的是這個人,而非這本書,雖然作者與書是相連相關的,但是,我還是讓讀者自己去欣賞這本深切豐富的巨著。我只是帶你上路──準備好踏上美妙的旅程,和利奧一起欣賞人生的盛宴吧!
(本文作者為童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