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一個高個子,他很高很大,大家都叫他高個子,不叫他的名字。久了,大家也就忘記他的姓名,高個子就成了他的名字。
有一個矮個子,他很矮很矮,大家都叫他矮個子,不叫他的名字。久了,大家也就忘記他的姓名,矮個子就成了他的名字。
高個子與矮個子是好朋友,其實,矮個子是高個子的女兒。女兒與爸爸是朋友,而且是很要好的朋友,你說可能嗎?其實,這不只是可能而已,而且已經是個事實。高個子叫矮個子「矮個子」,不叫她女兒;矮個子叫高個子「高個子」,只有心裡很難過或者特別高興時,才會叫他爸爸。
我寫的故事,歡迎你來討論
這些作品前前後後寫了將近十年,原先在《兒童日報》連載,從創刊到報紙結束,中間有時因為旅行或其他的事而中斷,但總是會掛念著。因為寫作而不斷地反省自己跟小孩與家人相處的各種歷程,現在想起來,那是我受過的教育最精采的一部份,應該像透過寫作來對靈性(soul)做照鏡子的檢視功夫。
因為矮個子的出生,我開始接近兒童文學與哲學,熟悉兒童文學文類風格的人,很容易在我的作品裡看到阿諾.羅貝兒、詹姆斯.瑪沙、威廉.史坦克、瑪沙.布朗及馬格利特.懷茲.布朗等寫作風格的印記,我喜歡他們那些風格裡的簡省與哲學味,我相信在瑣瑣碎碎的生活裡,有許多經過雕琢與安排可以讓人過得更好的元素,讓我努力去做雕琢與編織的功夫。
這些作品白珍教授在翻譯的時候,常常向我表示她的不滿,說我對她不公平,她是矮個子的媽媽,媽媽在這個家庭裡好像都扮演著黑臉,文章裡看不出她是好媽媽的樣子;矮個子也對我寫的東西表示有意見,從小孩的觀點來看,她對自己的生活確實有很不同的感受與觀察,而我的反應一向都是:「這些是故事耶,你們只是我取材的對象,我寫的不是歷史,也不是傳記,是故事。」
寫作的時候,我正在輔仁大學及清華大學教授哲學、思考實驗與父母學等課程,而且那個時候正是教育改革即將發生的時刻,社會中充滿了對教育的不滿,以及瀰漫一種高貴的憧憬。這些故事也不免透出一種期待,希望透過討論式的閱讀可以將教育的理想,做實驗性的編織。所以這些小故事都是容易引起討論的開放性設計。
許多那時讀這些東西的小孩,已經大學畢業了,各行各業都有:有當醫生的、有成為藝術家的。有時在大學講堂裡,會碰到一些讀過〈高個子與矮個子〉專欄的大學生,他們會想要看到這些文章集結成書,而《兒童日報》創刊的總編輯洪文瓊教授幾年來時常問起:「這本書什麼時候會出現?」這使我有動力把這本書做出來。
這本書的出現有許多人需要感謝:主編佳穎密集的催促和周延的計畫、蠹魚頭的支持、美編雅棠努力拒絕我的插畫而介紹旭恭來畫、好朋友簡媜和廖玉蕙的推薦與鼓勵,都不是用謝謝所能表達我心中的感激。最該謝的是你啦,因為你現在正看到這本書。據說,如果你也把英文看一看,你對中文部分會有另一番不同的了解,而我相信這個說法。
我覺得我還有很多話要說,但是不知道怎麼說,就等下一本書出現的時候再說好了。
對了,矮個子有交代,要我在序裡寫:「以前的高個子現在是矮個子,而矮個子已成了高個子囉。」
黃昏寫給朝陽的情書──讀《高個子與矮個子》隨想∕簡媜
這是一本「爸爸寫給女兒」的心靈對話錄。賞讀之後,我不禁遐想,如果兒子是母親來生的愛侶,那麼,女兒確實是父親前世的情人了。
我相信不少人對這種浪漫的親子解釋投以會心一笑。的確,我毫不困難地可以舉出周遭那些中了「女兒符咒」的爸爸們的行為,他們都是理智、善辯且在工作上以心狠手辣著稱,然而在女兒面前,卻像個百般討好的佞臣。
譬如:官運亨通的A君拉著五歲女兒的手陪她一起面壁罰站(當然是被媽媽罰的)而且真的流下不忍的眼淚。大老闆B君更改行程只為了女兒一通電話:「你現在就回來好不好?」C君的離婚條件只能用「任人宰割」形容,唯一要求是「每天能看到女兒」。老教授D君這輩子只流過兩次淚,一次在母親的喪禮,另一次是女兒婚禮。後來,他改寫「夫唱婦隨」成為「女嫁父隨」,乾脆搬到女兒家隔壁,天天「晨昏定省」,監督她幸不幸福?
《高個子與矮個子》的主角是一個聰明、靈動,充滿哲學思維的小女孩,彷彿帶著宿慧來印證生命,而非如我們所認知地經一事長一智。她的純淨讓她輕而易舉看到事物的本質,活潑的想像力使她能在瞬間瓦解成人世界的思維窠臼,敏銳的觀察眼力得以看穿微小事物上的矯飾,當然,隨著愈來愈能掌握思辨與言說能力,她的提問、詮釋、辯證也愈來愈能給成人「當頭棒喝」。若說,每一個嬰兒所帶來的改變就像野蠻軍團對文明生活的入侵,那麼,一個瞪著大眼睛開始問「為什麼」的孩子,就是上帝送給人們的修正液了。不信的話,請細細回想,當你制止孩子不要吃巧克力、不要踩水?、不要這個那個時,他反問:「為什麼?」眼中閃著狐疑、不解,言外之意、未說出口的話應該是:「我們在天堂都可以耶!」(所以,像我這種罹患語言神經質的媽媽,會在「制止」之後再加一句:「別以為你還在天堂!」)在這種氣氛中,如果你是紀律森嚴的大人,一天說了五次「不可以」,那麼當晚上帝會賜你一個惡夢,若一天超過十個「不可以」,上帝會再賜你一瓶更強效的修正液──一個孩子。我猜。
發生在「矮個子」小女孩身上的事,也發生在其他孩子身上,不同的是,「矮個子女王」有一個精研兒童哲學與文學的「大臣爸爸」,善於捕捉她口中那些像野地花朵般清新的思維與語句,那些她眼中所見如天堂倒影般的奇特景象,加以記錄、延展,成就一本獨特的親子文學小集。當小女孩已蛻變為大人,鑽入她自己的人生再也不是當年的矮個子(甚至比爸爸還高),這本遲來的書帶給說故事者與聽故事的人複雜的感受;只有做父母的能了解從擔任爸媽那天起,我們的體內藏有兩個時鐘。一個時區跟我們老去有關,另一個時區跟孩子成長有關,兩者之間存著一條換日線。我們穿梭於兩個時區,久而久之被混亂的時差攪得暈眩,一會兒覺得孩子長得太慢,一會兒又驚覺他長得飛快。終於有一天,孩子大踏步地跨入我們所屬的時區跟大人平起平坐了,而我們做父母的卻愈來愈喜歡回到那一個童言童語的時區,眷戀、懷想一些細微瑣事,自顧自地笑了起來。
我猜想,這本書之所以誕生,一定是兩個戴老花眼鏡的爸爸媽媽手拉手一起回到那個童年時區,懷想、追憶、眷戀,再次傾訴屬於他們三人共有的親蜜時光,用中文說一遍嫌不夠,用英文再說一遍,如果可以,用拉丁文說第三遍也無妨……。那麼,這三十篇小故事所勾起的綿密情意,就像是黃昏寫給朝陽的情書了。
每一個父母心裡都有這樣的一本書,差別只在寫或沒寫而已啊!
當然,更大的差異在於「臨場表現」,每個人對書中所述及的三十個現場與主題「反應」勢必有天淵之別。
譬如,第一篇〈臭狗〉,只要活在台灣,這種經驗穩坐兒童戶外散步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名是踩到狗屎)。對我而言,文中前十九行不變,第二十行開始變了:
「牠怎麼會有嚴重的皮膚病?」矮個子問。
「原因只有一個(原文:原因很多),」高個子義憤填膺地說:「一個缺乏愛心、不珍重生命且自私的『人類』飼養牠之後又拋棄牠,讓牠變成流浪狗……,(神色哀悽)媽媽不忍心看到鄉公所捕狗大隊抓牠們,可是我們也沒能力照顧……,(慷慨激昂)這個社會有很多不公平不公義的地方……,(鄭重提醒)你不要太靠近流浪狗,可能有傳染病。」
所以,我的孩子不會想到買澡盆幫野狗洗澡。
又例如〈請假〉,我家小男孩在開學第一天早餐桌上,一面嚼著「老娘」做的鮪魚沙拉土司加荷包蛋一旁尚有優酪乳與蘋果等著,一面說:「唉唷,真不想去上學!」
我嚼著我的核桃,「平靜」地說:「你們老師昨晚一定在哭!」
「為什麼?」他問。
「因為,」我平靜地回答:「她一想開學又要天天跟調皮搗蛋的你們在一起,忍不住就哭囉!」
「啊呀呀呀!」他做出誇張、得意又不好意思的表情。
我又平靜地說下去:「如果你真的不想上學也是可以的,不如我們互換,待會兒我穿上你的制服去上學,你在家做我今天該做的事,也不多啦,今天必須交楊茂秀伯伯寫的《高個子與矮個子》閱讀報告一篇,再去郵局寄包裹,然後去市場買絞肉、韭菜、高麗菜、二斤水餃皮,下午包一百二十個水餃就可以了。五點鐘我放學回來,你要弄好一桌熱騰騰的晚餐喲!」
十分鐘後,他背起書包,催他爸爸:「快點,別遲到了。」(我望著他的背影想:「被一百二十個水餃嚇跑了!」)
這種「請假念頭去污粉」,堪稱無趣。至於〈無聊〉,每個媽媽都是最佳無聊打擊手,標準型對話:「你無聊沒事幹是吧,來,拖──地──!」小孩立刻變得很「有聊」,忙他的事兒去了。
像我這樣偶爾會「提醒」兒子,我要「寫一封遺書給孫子」的媽媽(這是另一個故事,略過不表),也不免陶醉於書中所流露的自然、親和與愉悅氣息,這種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善美情境,自然而然地貼近生命,引發心靈的應答。
如果,陪孩子成長的路上不曾有過這種時刻,對父母、孩子而言都是遺憾的。
因為,孩子是我們的哲學老師。
有一天晚上臨睡前,我的小男孩躺在床上,沉默了一會兒,問我:「媽媽,我不知道上帝為什麼創造我來到這個世界?」
我知道時候到了,哲學老師出了第一道題。回答之後,換我躺在床上瞪著天花板想:「我真的懂這些嗎?也許不懂……。」
不懂,就放在心裡養著吧,套用書中矮個子對高個子說的那句經典名言:
「你以後慢慢就會懂。」
作者簡介
簡媜
生於宜蘭縣冬山河畔,台大中文系畢。現專事寫作,作品以散文為主,著有《水問》、《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書》、《下午茶》、《夢遊書》、《胭脂盆地》、《女兒紅》、《頑童小番茄》、《紅嬰仔》《天涯海角》等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