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卻不是我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依據我在美國太平洋山道健行時,觀察到的現象而寫的。
美國西北山區是黑熊活動的範圍,往常到了九月就不太容易看到牠們,進入十月後就罕見了。我第一次在太平山道健行是一九九九年九月初,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熊。第二次看到熊,是在七年後的十月。
那年十月中,我們才上路,沿途遇到幾個迎面而來的健行者,一再警告有熊出沒。其中一個說,他在溪邊紮營時被熊的叫聲嚇得不敢睡。另一個說,他一路被熊跟蹤,甩也甩不掉,嚇得他不敢隨意紮營。我們一路上小心翼翼,結果也在傑佛遜山遇到了熊。
那天清晨,天才濛濛亮,我聽到一陣低沉的吼聲,急忙叫醒我先生。他一聽,整個人也清醒過來,低聲說:「別出聲,是熊。」
我們動也不動的躺著,生怕熊扯掉我們的帳篷。幸好前一晚紮營時,因為風大,我們用繩子環繞著四週的大樹。熊扯著繩子,並沒有靠近帳篷,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嚇死了。
天色明亮後,已聽不到熊的聲音,我們還是不敢動。大約又過了半個小時,才敢走出帳蓬。原本以為熊已遠離,卻在湖的另一側看到牠的身影。我們趕緊拆營離去。
熊並沒有跟來,牠的身影卻一直浮印在我腦海中。
十月底,美洲黑熊早該冬眠了,牠們怎麼還流連在山林中呢?
人類靠月曆來分辨季節,動物靠的是溫度,牠們當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幾月,或按照月曆定下冬眠時間,一切憑著身體對自然界的感應。地球暖化自然會影響到動物的作息,最明顯的是,雁子拖延了南飛時間,或改變降落地點。北極熊棲息的冰原越來越小也是一個憾然的例子。
在一個影片上看到北極海迅速融化,冰原變成海洋,一隻北極熊為了獵海豹,必須游過大海。游泳不是牠的強項,當牠找到海豹後,早已累得動不了了,獵物近在呎尺,牠卻因缺乏力氣捕捉而餓死。
想到那隻北極熊,我總是心驚動魄,也會掛念山道上的黑熊。
儘管十月酷熱如暑,卻可能在一夜之間降下大雪,零五和零六年,我們都遇到大雪,被困在山道上。下過雪冬天緊接而來,我們可以設法下山,熊呢?牠們是否能立即進入冬眠?或已儲存足夠的食物足以應付冬眠呢?
我第二次看到的熊比幾年前所看到的那一隻瘦,我想一定也跟氣候變化有關。在太平洋山道上有很多越橘莓、小藍莓,近幾年卻很少見到成熟的果子,熊是否因此面臨食物不足的問題呢?
當我開始想著這些問題時,「睏的不得了的熊」這個故事也出現了。
故事中的小黑熊在雪地中睡著後,會遭遇什麼樣的命運呢?牠可能會在隔年春天醒來,也可能一覺不醒,或遇到獵人,結局不是我寫這個故事的重點。我只想藉由小黑熊的遭遇,提醒孩子們地球暖化的嚴重性。
若地球繼續暖化下去,遭殃的不只是熊或其他動物,我們人類也難逃浩劫。在情況還沒那壞之前,或許我們可以想想,為地球做點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