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簡介
洪茂雄
台灣嘉義人,一九四○年生,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兼任教授,著有《社會主義國際》(自印本,一九八六年)、《東西德「德國政策」之研究》(外交部,一九八七年)、《東歐國家共黨的崩潰》(自由民主聯盟,一九九○年)、《東歐變貌》(時報,一九九一年)、《德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務實和理性的條約關係》(國統會,一九九二年)等書。
編者簡介
洪茂雄
台灣嘉義人,一九四○年生,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兼任教授,著有《社會主義國際》(自印本,一九八六年)、《東西德「德國政策」之研究》(外交部,一九八七年)、《東歐國家共黨的崩潰》(自由民主聯盟,一九九○年)、《東歐變貌》(時報,一九九一年)、《德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務實和理性的條約關係》(國統會,一九九二年)等書。
1戈巴契夫掘起到引退的心路歷程
出身農家 家教嚴謹
少年時代 痛苦經歷
青年時代 嶄露頭角
邁向權力之路
除舊佈新 勇往直前
顧全大局 光榮引退
2 戈巴契夫對民主化理念之認知
共黨「民主集中制」之弊病
社會主義民主化
著書立說,創造改革環境
「公開性」的震撼
戈氏身邊的智囊
3 戈巴契夫民主化政策之實踐
改造共黨機制:黨內民主化的突破
黨政分離
修改憲法:確立法治規範
議會民主的嘗試
保障基本人權
4 戈巴契夫「新政治思維」對世局的影響
戈氏「新政治思維」之內涵
新政治思維的實踐
新政治思維的衝擊
「獨立國家聯合體」之誕生
戈巴契夫功過未定 史家自有定論
附錄一 蘇聯歷史簡述
附錄二 戈巴契夫年表
〔附錄二〕三分之一
在共黨體制下,會出現像戈巴契夫這樣富有改革思想的人物,的確令人感到驚奇。戈巴契夫寧願捨棄可以穩穩掌握大權的蘇共總書記寶座,而干冒生命危險,破釜沉舟,去推動吃力不討好的嚴峻改革工程,這絕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共黨領袖所樂為;當他的權利面臨嚴酷挑戰時,並不耍小動作,濫用職權,如頒布戒嚴或以特務伎倆迫害異己。這種膽識和遠見,更不是一般政客所能做到的。
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像戈巴契夫這樣的人物,能夠廣受西方政界和傳播媒體的推崇,極為罕見。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所以令人敬重的地方,乃一方面有魄力,敢從共黨教條的巢臼解放出來,另一方面有氣度,拋開一己之私,顧全大局。最予人印象深刻者,他揭櫫「新政治思維」,解除布里茲涅夫主義陰霾,非但放手讓東歐國家選擇自己的道路,而且警告過羅馬尼亞總統希奧塞斯庫的家族主義和東德共黨領袖何內克的頑固保守作風,而以改革的「遲疑者終必受罰」相警惕。再者,雷根擔任美國總統時,曾直言譏諷「蘇聯是邪惡帝國」,西德總理柯爾更把戈巴契夫戲稱是「如戈培爾會搞宣傳的高手」,像這番話,對一個還是超級大國的元首,當然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戈巴契夫並未以牙還牙,倒相當理性,表現君子風度,顧及世界和平大局,他們日後反而成為合作夥伴,並建立深厚的友誼。
戈巴契夫上台後不久,即以「改造」和「公開性」作為他推動「新政」的標誌。這位當政不到七年,就使共黨世界「變色」的政治家,作夢也沒想到,只因他改革思想的「一念之得」,不僅導致東西德和平的統一和東西方冷戰的落幕,而且也等於簽下共產黨的死亡證明書,讓共黨政權壽終正寢。這是人類文明史上,何等偉大的創舉,戈氏所帶來的「政治革命」,無疑地,可與法國大革命相輝映。
由於戈巴契夫是改寫當代歷史的世界級人物,儘管他暫時離開政壇,但在傳播媒體的市場,仍頗受矚目,有關他的報導和著作甚受歡迎。戈巴契夫的功過,史家並不以成敗論英雄。本書的主旨,是就戈氏的心路歷程,提綱挈領,將其最振奮人心和影響世界的部份,加以詳述。這本小冊子力求通俗,但因倉促完稿,並未按學術論文體例撰寫,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請讀者不吝指正。
洪茂雄 謹識
一九九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