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歌謠體的生命禮俗典--路寒袖
康原長期以來始終以土地為養料,致力於地方文史與民間禮俗的調查與採集,他的研究不是埋首故舊紙堆的資料拼貼、穿鑿、臆測,而是劍及履及的實地踏勘。他的採擷態度從無功利的掠奪情事,總是與受訪對象(不論人或地)建立起友善的親密關係,因此,康原的「地方版圖」擴充得極其快速,每隔一段時間,總又增添不少盟邦與盟友。
康原善於活用從鄉野常民蒐羅而來的素材,依照它們的內涵與質料揉合於各類的創作之中,使其作品展現出飽滿的民間色彩與草根的生猛活力,是文壇中少數擁有豐富地方文史素養的作家,更是認識彰化地區人文地景的最佳導覽員。
「唱作俱佳」是康原另一項獨步文壇的絕活,他熟稔許多流傳於民間的民謠兒歌,多是記錄常民生活、勞動的珍貴曲調,韻律鮮明,活潑生動,由康原渾厚嘹亮的嗓音加以詮釋,更是傳神而入味,也因此,康原一直都是頗受歡迎的演講者,除了內容活潑有趣外,他隨時都可開唱,相互佐證,令聽者印象深刻。
康原源於大地的作品又聯結了許多優秀藝術家,如與鹿港攝影家許滄澤、彰化音樂家施福珍、雕塑家余燈銓等人的作品合作,而出版了不少跨媒介又特色獨具的著作。
長期的涵養以及重然諾的個性將康原訓練成一位快筆寫手,報導、評論、散文或詩作,不論何種文類多可立時寫就,而且水準總令人滿意。
本書是康原記錄先民生活與意志的重大工程之一,雖然只有四十餘首囡仔歌,但涵蓋面極廣,有敬天祝神的神祇觀,如〈天公生〉、〈送神〉,以及〈搓圓仔〉:
圓仔 圓 圓圓
冬節時 逐家搓紅圓
拜紅圓 保庇阮兜好過年
生活快樂 大賺錢
圓仔 甜 甜甜
灶孔公 請汝好話報上天
歹話囥一邊
腥操 欲食家己拈
有生命禮俗與婚喪喜慶的記錄,如〈相親〉、〈送定〉、〈食新娘茶〉、〈哭路頭〉等。
〈食新娘茶〉詩曰:
新娘的茶 甜 甜甜
茶盤茶甌 圓 圓圓
新娘生□ 真 標緻
新郎緣投 笑 微微
輕聲細說 唸 情詩
緣結連理 萬 萬年
既描述新娘捧茶敬客時的喜慶和諧情景,也將此一禮俗內容暗合於詩中。喝茶(皆為甜茶水,以喻新人甜甜蜜蜜)的客人必須預先準備好紅包,以便「壓茶甌」回禮,之外,也得說好話(既所謂的說「四句聯」)以為祝福。
慎終追遠的祭祖懷思,〈清明〉、〈五日節〉、〈普渡〉等皆是。節慶時令也是本書的重點,像〈送神〉、〈貼春聯〉、〈圍爐〉、〈新年恭喜〉、〈開正〉、〈元宵〉、〈五日節〉、〈七夕〉、〈中秋〉、〈節氣〉、〈小暑合大暑〉……等。
試舉〈七夕〉一詩:
……
即馬的七娘媽生
無人咧講 牛郎織女
真濟人喝 我愛瑪莉
少年人 走對旅館去
受西潮影響,現代的年輕人擁有西洋情人節、白色情人節,以及中國情人節(即七夕),本詩除了為節慶做了重點的記錄外,更是一筆點出年輕人過節的開放作風,潮流變化如此之快,想必令七娘媽瞠目結舌吧。
〈迎媽祖〉、〈財神爺〉、〈燒王船〉、〈八家將〉等詩則為民間宗教活動留下美好的身影。
另外,康原也記錄了許多先民生活習俗的點點滴滴,像〈收驚〉、〈食尾牙〉、〈捏秫米□仔〉、〈光明燈〉、〈白糖蔥〉、〈磅米香〉、〈做粿〉、〈鳥梨仔糖〉、〈算命〉、〈江湖仙〉……等,這些樸實而饒富文化風味的民間呼息都是康原的生命經驗,因此寫來格外的生靈活現,透過文字我們彷彿被帶入加了味覺的3D電影之中。
本書於每首詩後皆附有「字詞解釋」、「小典故」與「民俗知識通」,幫助讀者認識台語文,避免閱讀上的「文字障」,後兩項則簡明扼要的介紹民俗典故,使讀者得以完全融入詩作的描繪。這些都是細膩而貼心的設計,讀本書不僅能享受康原台語童詩的文字聲韻之美,也領受了常民於生活、勞動之中結晶而成的生命觀照,堪稱是歌謠體的台灣生命禮俗典。
自序
俗諺.詩歌與台灣文化--康原
從一九九四年由《自立晚報》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1、2》兩冊後,中央圖書館的台灣分館策畫我的專題系列演講,筆者走進學校校園及各種圖書館與社團,展開〈傳唱台灣文化〉及〈說唱台灣囡仔歌〉為主題的演講,唱施福珍老師的歌謠,講我透過歌謠書寫的故事,獲得許多聽眾的迴響。
一九九六年玉山社也為我們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二○○○年由晨星出版《囡仔歌教本》,玉山社的書獲得當年的金鼎獎之後,我也開始創作囡仔歌,二○○二年出版《台灣囡仔歌謠》、二○○六年出版《台灣囡仔的歌》,我曾在序文中說:「台灣囡仔歌是台灣人的情歌……有家鄉的風土味、童年的嬉戲記憶與成長過程的生活點滴……」,筆者認為作家一定要以作品去傳遞生活經驗。
由曾慧青小姐譜曲的《台灣囡仔的歌》二十首歌,詩人向陽說:「台灣囡仔歌謠的特色,在康原筆下重新復活,台灣記憶也在這些作品中回到我們的心中。」廖瑞銘教授說:「吟唱這些詩歌,一邊回味詩中的農村畫面,一邊感受康原記錄這塊土地的節奏,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書推出之後也獲得很好的讚賞。
二○○七年八月四、五兩日,在彰化縣政府教育局及文化局的支持下,分別在員林演藝廳、彰化縣政府演藝廳,辦了兩場演唱會,也獲得聽眾的欣賞,媒體報導:「康原為傳承逐漸消失的農村經驗,也為了推展母語,將詩歌譜成兒歌來傳唱……慧青的曲加入西洋音樂的和聲、爵士曲風、古典音樂的風味,卻不離台灣鄉土味……」,演唱會之後,我還是努力的傳唱台灣。
今年二月推出以動物為描寫對象的歌謠《逗陣來唱囡仔歌--台灣歌謠動物篇Ⅰ》,這本書是以傳授小孩子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除了學習語言之外,還要了解這些動物與人類的關係,長期生活在島上的動物,因與人有密切關係,也產生許多諺語,比如牛,就有「牛牽到北京嘛是牛、一隻牛剝雙領皮、牛聲馬喉、牛頭馬面……」以及摸春牛的台灣習俗等,都要透過唱歌的過程,讓孩子接觸台灣文化。
如今又推出系列作品《逗陣來唱囡仔歌─台灣民俗節慶篇Ⅱ》,透過詩歌傳唱台灣人的生活與節慶,除了文化層面的學習之外,還要讓學生認識台灣人的風土與民情,因此特別請知名畫家王灝,以水墨畫去表達民俗與節慶活動圖像。在編輯上,我們規劃:囡仔歌詞除漢字外,以教育部頒訂的台羅拼音標示,請台語教師謝金色標音,方便學習閱讀。本書歌曲由旅美音樂家曾慧青譜曲與演唱,精確的詮釋歌謠中的情境,這是曾小姐為我所譜的第二本作品。書中也寫囡仔歌故事及典故或其他延伸故事,以故事吸引小讀者或其他的閱讀者。本書以談諺語、唱歌謠、看圖像,來認識台灣民俗與節慶。使小孩能快樂學習語言、認識土地與生活的習俗、了解台灣文化進而珍愛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