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初,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動搖了過往千年「地球為宇宙中心」的論點。一六○九年,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發明望遠鏡觀望天際,星體面貌不再遙不可及;同年,天文學巨擘克卜勒的天文鉅作《新天文學》(Astronomia Nova)出版,書中發表行星運動第一和第二定律,徹底改變世人對太陽系行星軌道的認知。牛頓論證行星運動定律,並提出萬有引力,為「日心說」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推動了科學革命。
在中國、埃及、希臘、巴比倫等數個文明古國,自有文明智識以來,幾何、天文與物理這三者緊密相連,互有影響,而天文星象的獨特難解一直是古天文學的中心課題,宇宙的大小、太陽到地球的距離、銀河系中的行星運行軌跡,這些現今隨手就可查到的資料,在當時是眾說紛紜的千古之謎。
這段解謎之旅,從古希臘的學者托勒密等人開始,由地心說(地球是宇宙中心)到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太陽是宇宙中心),不斷往真相前進,之後伽利略觀察到木星衛星、克卜勒發現行星運行的定律,更有牛頓的重力實驗、慣性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等奠定驗證。《千古之謎》試著在幾何、天文、物理長達兩千年的發展史中,讓讀者親身體會其間引人入勝、發人深思,富有啟發的思想、方法和重大突破,進而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興趣。
作者簡介
項武義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數學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數學系教授,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客座講座教授;著有《基礎分析學》、《基礎代數學》等書。
張海潮
民國38年生,美國布藍底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數學博士,曾任臺大數學系教授。希望能介紹數學迷人的一面給更多人知道。有《說數》等著作,張教授並於2010年1月的《科學人雜誌》【不可勝數】專欄中撰文:「為什麼要學質數?」
姚珩
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物理博士,目前為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著有《物理思想史 — 從神話思維到科學革命》、《從夸克到宇宙》、《量子力學導論》等,並多次在《科學教育月刊》及其他科普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