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點:聰明人為什麼幹笨事?心理醫生教你改掉不自覺的老毛病
- 作者:瑪德蓮.赫克
- 原文作者:Madeleine L. Van Hecke
- 譯者:黃怡雪
- 出版社:大寫出版
- 出版日期:2010-03-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316084
- ISBN13:9789866316081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為自己加分,每個人都需要看這本書!
先入為主與框框思考害我們無意中得罪人?
經驗法則和見樹不見林是我們出錯的頭號敵人!
更多時候,原來聰明是件極危險的事!
◎ 一次說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十大思考及生活盲點,減少做事錯誤,並能理解「別人為什麼會想的跟我不一樣」!
◎ 權威心理醫師抓出最容易不自知的慣性失誤
解決「盲點」,讓自己做事少出錯、並且減低因為不當與不自知的言行造成的人際誤會。
在追求讓自己更聰明之外,也了解自己「為什麼那裡常出錯」的背後原因。
從「偏見」到個人主觀式的直覺錯誤,本書將帶你揭開聰明人更容易搞砸事情的真正原因!
三歲大的班傑明試了很久還是拉不好拉鍊,他的祖母正在幫他。她一邊示範拉拉鍊的動作一邊說,「秘訣就是拉上拉鍊之前記得要把這裡壓低」。只見班傑明一臉困惑又有點不安地問,「為什麼這是秘訣?」
一位電腦專家在電話中指導初學者安裝程式,當他要對方「打開門放入光惵時」,電話那頭傳來那個初學者離開電腦前,「將辦公室的門打開的聲音」……;電腦專家不解地問起本書作者:「他怎麼可能會覺得那跟他『辦公室的門』開起來還是關上有關係?就算不是火箭科學家也會知道這沒有道理,只要有腦袋的人都會知道!」
我們都有過這種經驗,突然發現其他人解讀世界的方式有多麼不一樣。心理學長久以來一直在研究「智慧」,卻直到最近才把注意力轉移到「愚蠢」上面,我們總是企圖測量人類有多聰明,預測誰擁有可以成功的智慧,但是我們卻很少注意到,為什麼就算再聰明的人有時候也會浪費天賦,做出「驚人的愚蠢行為」。
而每當我們覺得別人的行為或是想法很愚蠢的時候,判斷的核心就是覺得某件事確實或應該「很明顯,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同樣地,這種狀況也很可能在你我身上發生。
很多時候,我們的智力或頭腦,會以設定「最理想的方式」為我們工作,但這種理想的方式往往也使我們容易疏忽了事實「真正的細節」;其實也可以說盲點就是我們自然思考方式的一部分,我們並沒有辦法完全消除它們,因為它們是內建在系統裡面的。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察覺到它們,我們就可以想辦法把它們的扭曲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本書就是要提供包括「以具體思考取代抽象思考」;「善用延遲下結論」等思考方法或生活習慣,解決我們原來是要為了「生活過得更方便」的內在盲點;習得這本書改進自我的技能後,慣性失誤便可以更少發生,讓我們在人際相處與做事的技巧上,有更完善的「防錯機制」。
作者瑪德蓮是位執業的心理醫生,也是許多思考問題工作坊的常客及講者,她以一次自己向國外友人自豪介紹「美國有多強盛與照顧弱勢人民,在銀行入口車道上也體貼地設置了點字牌引導盲胞」的故事開始,帶領讀者們逐步了解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犯錯、無意中得罪人,以及沒法理解意見不同者的世界觀等「盲點」,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又可以怎樣改善這類問題?
(上面那則故事的結局你想到了嗎?作者的國外友人發笑地反問作者:「你們美國有多少盲人可以拿到駕照開車上銀行呢?)
在這本充滿許多「幹蠢事卻不自知」故事(請你除了大笑,也想想自己是否也犯過類似錯誤)的書中,你將會發現,原來很多的出錯模式及思考老毛病,會讓我們在溝通與做事上走了多少冤枉路。別猶豫翻開這本《盲點》,知道自己的盲點,你一定能擁有更全面的視野、也更能對事實有深入的思考能力!
作者簡介
瑪德蓮.赫克(Madeleine L. Van Hecke)
瑪德蓮本身是位執業的心理醫師,同時她也經常受邀擔任創意及思考主題的研討講師,並於伊利諾州一所學院中任教。
近年她結合了專業背景與多年來她常遇及的個人與組織思考障礙等問題,因此寫作了本書,企圖提供更多人了解自我盲點的成因並進行改善。
譯者簡介
黃怡雪
外文系畢業,大學期間開始跨足翻譯的世界。目前除正職外,另兼職從事字幕翻譯,翻譯過之影片橫跨各領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為電視影集「慾望師奶」。
前言 你不笨,但真的可以再更聰明!
1 為什麼聰明人會幹笨事?
2 傻瓜總是輕舉妄動
第1個盲點:沒有停下來思考
3 常常做錯,你卻從不懷疑?
第2個盲點:你不知道的事就有可能害了你
4 如果再靠近一點,它還會咬你!
第3個盲點:沒有注意這個世界
5 你是自己的最大敵人
第4個盲點:沒有看到你自己
6 別送貓日曆給愛狗的人!
第5個盲點:單邊偏見
7 在框框裡思考
第6個盲點:落入「分類」的陷阱
8 只憑你的經驗思考
第7個盲點:太早下結論
9 為什麼在布丁裡找證據這麼難?
第8個盲點:模糊的證據
10 一定是他幹的─為什麼我們抓不到真兇?
第9個盲點:看不到隱藏的原因
11 他只看到樹,卻沒看到森林
第10個盲點:看不到全景
後記 盲點與希望
前言
你不笨,但真的可以再更聰明!
三歲大的班傑明試了很久還是拉不好拉鍊,他的祖母正在幫他。她一邊示範拉拉鍊的動作一邊說,「秘訣就是拉上拉鍊之前記得要把這裡壓低」。只見班傑明一臉困惑又有點不安地問,「為什麼這是秘訣?」
我們都有過這種經驗,突然發現其他人解讀世界的方式有多麼不一樣。我一直很喜歡研究人的思考方式,尤其是每個人對世界的了解程度可以有多不同,所以其他觀點才會讓我們覺得莫名其妙,甚至覺得「很蠢」。心理學長久以來一直在研究「智慧」,卻直到最近才把注意力轉移到「愚蠢」上面。就像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羅伯.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說的,我們花費很多經費做智力測驗,企圖測量人類有多聰明,預測誰擁有可以成功的智慧,但是我們卻很少注意到,為什麼就算再聰明的人有時候也會浪費天賦,做出「驚人的愚蠢行為」。
我希望《盲點》這本書可以激起人的好奇心,就像我一樣,真心想知道聰明的人怎麼會做出蠢事!但是我不想引用理論性的解答,我想提供實際的建議給想要克服自己盲點的人,並且幫助其他人這麼做。另外,不像其他大多數自我改進書籍的作者,我選擇強調我們的盲點對公共區域產生的主要影響。這些盲點會影響我們怎麼理解和誤解彼此,也會影響我們解決這個時代迫切的政治及社會議題的能力。我希望《盲點》這本書不只可以幫助人們改善個人生活,也能有助於改善他們居住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