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自己的房子3回鄉蓋房子 山水田園自宅夢

蓋自己的房子3回鄉蓋房子 山水田園自宅夢
定價:420
NT $ 45 ~ 900
  • 作者:漂亮家居編輯部
  • 出版社:麥浩斯
  • 出版日期:2010-02-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32222X
  • ISBN13:9789866322228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8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繼《蓋自己的房子1 ~ 25個私宅夢幸福大結局 》、《蓋自己的房子2───跟建築師一起蓋自己的房子 》,《漂亮家居》編輯部再度推出《蓋自己的房子3回鄉蓋房子–山水。田園。自宅夢》!

  不管是回到故鄉,或是選擇到鄉下,蓋自己的房子,要的不是華麗的空間,而是獨一無二且自在的生活。

  「我在高中以前都住在這裡,腳踏在地板上與泥土上的觸覺始終銘刻在心。或許是到了一個年紀,對於家鄉的情感變得更加濃厚,我決定回到這裡,蓋出完完全全屬於自己、最完美的房子。」–蕭先生和太太的家(南投埔里)

  「家裡的古厝因為九二一大地震而倒下,所以我選擇在自家的曬穀場上重新蓋起房子,因為家是安身立命的居所,也承載著代代相傳的家族記憶。」–室內設計師黃明敏的家(南投魚池)

  「就是因為想回故鄉落地生根,才想要蓋出一個自己認同也融合環境的金門新建築,讓生活更舒適才能長治久安。」–蔡先生的家(金門)

  「尋遍宜蘭,終於在三星找到這塊地,圓了我想親近土地當農夫的想望,同時也為經常為人作嫁,蓋了無數房子的板模小包父親,實現自力蓋屋的夢。」–張先生三代同堂的家(宜蘭三星)

  「人和土地的緣份是很奇妙的,要不是因為在旅途中輪胎破了,我們也不會看到現在蓋房子的這塊地!回歸自然之後,更加了解人的渺小,我們並不是退休,而是換了另一種生活方式。」–蕭先生和太太的家(南投埔里)

  「蓋房子讓我們兄弟再度團聚,年紀大了以後,兄弟姐妹都在身邊,有事可以互相照顧,感覺很安心。至於下一代,就讓他們自己去發展吧!」–蘇家四兄弟的老來窩(高雄縣阿蓮鄉)

  回鄉蓋房子的理由很多,有的人是因為離不開土地而再回來,有的則是為了下一階段人生的開始,選擇景觀佳、或依山或傍水、與美麗的自然作鄰居,在第二故鄉落地生根。但不管原因是什麼?如何量身訂作依身需求打造一個可以安身立命家,是許多想要自己蓋房子人的期盼,本書除了從台北、宜蘭、苗栗、台中、台南、高雄、金門、澎湖等地特蒐了28個自地自建的案例,同時特別收錄郭英釗及張清華建築師為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在新生公園的展覽園區所蓋的生活館、夢想館,將綠建築概念全數引進,從光、空氣、植物到水,無一不講求與大自然的相互結合與共生。還有綠適居協會理事長邱繼哲與太太譚海韻,自行改建新居,讓家變得更舒適,也節省了空調耗能,打造出兼顧節能與環保概念的居住空間。

  另外,蓋房子,選地很重要,尤其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如何利用地基特色,將自己夢想的家札根在土地上,並能享受開窗即可望見美景,可以享受輕風吹撫,可以享受青山綠水的包圍……,相信是每個人深藏的夢想。但是大自然有大自然的力量,想要在建一棟冬暖夏涼,融合環境的房子,要考量的因素絕非常人可以想像,像是蓋在山裡有土石流、蓋在海邊要防風沙、蓋在湖邊要小心湖水的變化、蓋在河邊要提防河道改變……等等。以Q&A型式,提供選擇好地必知、蓋房子不可不知的法令規章及節能造屋的KNOW HOW,提供讀者更多蓋房子的實用知識。

本書特色

  1.以建築師及室內設計師的專業角度,並依自立造屋的幾種合作模式,提供最完整的蓋屋、改建的法令、知識,以及外觀、室內的建構細節。

  2.屋主的現身說法以Q&A型式,了解在自地自建過程中,包含選地、法規、建築、規劃、材質、驗收到實地居住後等等,可能遭遇的問題,提供建議及解決方案。

  3.收錄建築師、設計師與屋主合作及屋主自行設計發包,甚至自己動手蓋屋的案例,透過風格各異的房子,讓讀者在欣賞間也能同時學習。

  4.實際案例詳細解析綠建築概念,引導讀者在蓋屋時同時兼顧環保及環境,並選擇綠建材,打造永續共生的綠房子。

  5.以影像記錄屋主在空間的生活,讓讀者更貼近蓋屋者的生活型態。

作者簡介

漂亮家居編輯部

1.創造平凡生活的不平凡空間生活美學經驗。
2.生產有朝氣的版面風格。
3.鼓吹家的新價值觀。
4.關心對居家生活懷有健康心情的讀者。
5.追蹤具有可學習特質的新穎空間美學案例。
6.提供讀者看得懂、學得會、買的到、省到錢的方法

 

目錄

Part1  節能建築新典範

house01  打造節能綠建築 -- 郭英釗 × 花博會展覽館
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舉辦,郭英釗及張清華建築師繼打造出北投圖書館之後,此次投入花博會新生公園展覽館的展覽園區。生活館、夢想館將綠建築概念全數引進,從光、空氣、植物到水,無一不講求與大自然的相互結合與共生。兩棟建築物謙卑地坐落於新生公園之內,他們將成為台灣綠建築的最新代表。

house02  打造節能好住宅 -- 邱繼哲&譚海韻的節能住家
舒適好宅,不只是在機能上能夠滿足居住者,同時也應該是一個能真正住得舒適,能兼顧節能與環保概念的居住空間。省電達人邱繼哲和他的太太譚海韻靠著自己的雙手,改造屋頂樓板與西面的窗戶及牆壁,成功解決屋頂曬及西曬問題,也為自己省下大筆的電費。

Part2  28個自然好宅築夢記

Point01 水岸塘邊築夢家

house03 家。新生
八八水災後,金峰鄉嘉蘭村居民失去了家園。謝英俊建築師與世界展望會在台東太麻里介達國小後方,以最簡便的方式蓋起了中繼屋。房子以最簡便快速的方式蓋起,但房子蓋好之後的生活,對嘉蘭村民而言才是最大的挑戰。

house04菊島上的現代三合院
矗立在菊島三合院式建築,就像是那昔日在風旱貧瘠中堅韌生長的風茹草,經過一番改良焙製,化為蒙面春花茶清新一抹,飄揚於斯土之上。

house05 茶園鄉居樂
這座由茶園圍繞的鄉村莊園,不但向中央山脈借景,也將四週的景觀融入其中。而融合現代建築與台灣風格的設計,讓家更親近所立足的大地。

house06一起吃飯才熱鬧!
喜歡騎著單車感受陽光與微風親吻在肌膚上的感覺,那麼不如就為自己創造這樣一個生活環境吧!屋主對大地懷抱敬意、帶著對於退休生活的期待,從繁華的都市來到宜蘭,當個優游自在的新移民。

house07農舍合院的階梯趣味
剛開始是先嘗試性的買下一分半農地,假日小聚,像試水溫般觀察著家人們的興致。沒想到,田園生活才一拉開序幕就一發不可收拾,趁著隔鄰上方同等大小土地也想釋出的機會,兩落狹長的基地,引動了大夥蓋房子的念頭……

house08漫步屋頂的建築
在安平海風吹拂的冬日,戶外的長草柔順地傾倒。風吹草低,出現一棟與地景融合的建築,這個原本用來度假的房子,有一個伯樂與千里馬相遇的故事。

house09重現兒時桃花源
厭倦了總是造作堆砌的空間,不如蓋一座屬於自己的桃花源。屋主在老家土地上重新蓋上新的房子,將對於鄉土與自然環境的熱愛,透過建築重新詮釋。

house08菊島上的現代三合院
矗立在菊島三合院式建築,就像是那昔日在風旱貧瘠中堅韌生長的風茹草,經過一番改良焙製,化為蒙面春花茶清新一抹,飄揚於斯土之上。

Point02 山林鄉間夢想家

house10靜待四季流轉的寧靜住所
隨著公路的蜿蜒,不起眼的某個山坳上方,安安靜靜地藏躲著三連棟單層住屋,起伏在梯階與山坡之間。沒有大興土木,刻意運用的傳統工法,都是為了不驚擾大自然的生息與運作,期望房子蓋好後,幾十年來未曾遠離老鄰居—螢火蟲,仍能在來年相遇。

house11和自然對話的玻璃屋
在開闊的山林中,覓得一處世外桃源,沒有塵囂的喧擾,讓雕塑家與畫家夫妻更能靜心創作。

house12在自然的懷抱中蓋屋
想擁抱自然,莫過於在山林中蓋屋。然而朱家,卻先種樹,再蓋房子。這樣的堅持,讓景觀與建築美感相乘,造就了最適合人居的所在。

house13在新的起點出發

house14在山上蓋一間可以看海的房子
一開始只是在山區遛遛狗,沒想到卻發現了一塊適合蓋屋的夢想土地,不必到海邊就能滿足愛看海的癮頭,於是,姐姐呼叫妹妹,把全家都拉聚進來,連蓋三棟,從此不只是家人,也是最好的鄰居。

house15自己動手在山村築夢
因為一則聲稱山區可看海的廣告,專程到南庄尋找這個不可思議的幻境,沒想到卻買下一塊地,甚至親手蓋了一棟屬於自己的木屋。

house16 勿忘初心
這裡曾是一家人共享的房子,但現在卻有四個人因為他們而成了家人。三星張宅,來過的人無法忘懷,忘不了它的人將它買下來。

house17讓生活歸零的山居歲月
想要有一塊地,退休後種花蒔草,卻在柳暗花明處,覓得一處桃花源,於是生活就這樣回歸簡單質樸。

house18落腳山城享受田野樂
買塊地蓋房子是許多人的夢想,也是退休後所能擁有的理想生活之一。賴氏夫婦落腳山城埔里,每天與花草樹木為伍,感受回歸自然的田野樂趣。

house19夢幻山中小屋
憑著一把鋸子、一支電刨和一股熱情,24年前,在父親的土地上,翁美珍創造了第一棟夢幻木屋。然而蓋房子就像自然的召喚般,每隔幾年又衍生出下一棟。

House20在老家土地上構築夢想
南投埔里曾經是九二一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老厝因地震而倒下,但住在這裡的居民並未因此被擊倒。屋主廖先生在自家的曬穀場上重新蓋起房子,家既是安身立命的居所,也承載著代代相傳的家族記憶。

house21珍藏一生的房子
尋遍宜蘭,終於在三星找到一塊地,圓了想親近土地當農夫的想望,同時也替經常為人作嫁,蓋了無數房子的板模小包父親,實現自力蓋屋的夢。

house22以天地為家園
換一個環境,換一種生活方式。埔里有好山好水,更有滿滿的人情味,蕭先生與謝小姐遷居至此,換得更加自然且健康的新生活。

house23恬靜雅緻的風水宅
第一次設計就蓋起自家的房子,天生的設計細胞都被喚醒了起來,在部落格上發表成果引起注意,憑著美感經驗及細膩巧思,讓專業設計師也拍手叫好。

house24落地生根蓋出在地的新建築
在閩南建築中的灰白相接的新式建築,以簡單的語彙的亮眼駐立在田園裡,因應著金門當地的各項風土民情。

house25混搭風格美學的山谷別墅
原本,屋主一家人是住在市區的公寓房子,狹小的空間已不敷使用,有了想換大房子的念頭。這座複合式別墅,原隔離式的格局經重整後,蛻變為貼著自然山谷游行的親子住宅。

Point03 都會造景圓夢家

house26精緻沉靜的學者之家
感覺空間的流動、也感覺陽光的停駐。這是一棟能聽見陽光與空氣的住宅,家的質感、溫馨、凝聚以及其他所需的一切,在這裡都能被感覺到。

house27老木業家族VS.木構現代住宅
一直是宜蘭人的木業家族,多年前買地從遠郊移居離市區較近的五結,開闊的地坪既然要蓋屋,當然就要以牽繫整個家族的「木造房舍」為主,有別於一般木屋,帶著傳統的合院感,木素材與水泥板的現代外觀,成為鄰近地區最搶眼的存在。

House28沈澱心靈的森林住宅
這是一塊不規則的空地,基地正對面迎向都市綠地的三角公園,透過建築的規劃,為屋主一家人建築心裡想要的生活住宅,並以自然的元素過渡都市干擾,將人引進心靈居所。

House29 有三口天井的街屋
「家」最基本也最基礎的功能究竟是什麼?是擋風遮雨、是生活的重心、也是凝聚全家人情感的所在地。在草屯這間樸素的民宅,是屋主獻給家人最好的禮物,也是身為營造者的他,心目中最堅固的房子。

House30整合規劃實現夢想居家
因為對於美式風格的建築有著一份憧憬,屋主陳先生親自參與房子的設計和監工。親身經歷房子的誕生過程,眼看著夢想成真,這樣的經驗讓生活更加完滿與美好。

Part3  節能知識&選地法規的45個QA

買地並不是看中了就可以買,也不是有錢就能買。購買土地有一定要遵守的規範,也有需要注意的事項。本節內容羅列出10個最常見的選地問題,讓讀者能對選擇土地有一定的概念。

 

【編輯序】

回鄉蓋自己的房子

  小時候最羨慕的就是那些住在中南部的同學、鄰居,看著他們提著大包小包或趕火車、或搭客運或自己開車趕回老家過年,雖然回鄉之路走得辛苦,遊子的喜悅卻是我不曾領略,因為父母都是道地的台北人,到外婆家也不過15分鐘車程,回鄉對我而言不過是想像,直到年紀漸長有機會出國旅遊,才感受到原來回鄉是如此令人雀躍的,同時也慶幸自己未曾受過思鄉之苦。

  網際網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讓越來越多遊子選擇留鄉或是回到家鄉發展事業。其實在2007年底出版《蓋自己的房子1–25個私宅夢幸福大結局 》,我們就己經發現這股回鄉潮,而這些回鄉遊子在回到故鄉後,多半選擇自地自建蓋自己的房子,除了土地是自家私有,更重要是透過與建築師合作或是自行設計、發包施工,不僅真正做到量身訂作,還能實現自己及家人居的夢想,也因為這些自地自建的夢想家,改變了鄉間住宅的面貌,讓更多風格獨特的小建築可以在台灣各地生根,看到的不再只是一般人印象中,貼著二丁掛磁磚狹長的透天街屋。

  2009年中完成《蓋自己的房子2–跟建築師一起蓋自己的房子 》後,為宣傳新書,連續與建築師郭文豐、蔣敬三、林厚進、朱伯晟進行了北、中、南巡迴講座,在與同樣懷著自立造屋夢想讀者近距離溝通後,發現除了回鄉蓋屋的人外,還有更多原本住在都市的人,為了更接近自然選擇到鄉野林間蓋房子,期盼能悠閒地生活在山間、田野、海邊,為自己下一階段人生開啟序曲!

  於是第三本《蓋自己的房子3回鄉蓋房子–山水。田園。自宅夢》便在2009年終開始製作編輯,以回鄉為主題,搜尋了28個回到故鄉造屋或是選擇到鄉下蓋自己房子的案例,這些屋主有的透過建築師實現夢想,有的則是自己設計規劃、發包工程,有的甚至是自己動手蓋。不要以為這些回鄉蓋房子的人,都是經過稹密的計劃才實現,有更多人是因緣際會與土地結緣才有蓋屋的夢想,像是南投埔里的蕭先生和蕭太太若不是因為輪貽破了,也不會發現他們心目中的陶花源,還有南庄的徐逸輝和太太是因為一則廣告,看到了從天而降旋轉的油桐花,才買下地才蓋了房子,也因而找到全家人的美樂地。

  此外,特別收錄郭英釗及張清華建築師為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在新生公園的展覽園區所蓋的生活館、夢想館,將綠建築概念全數引進,從光、空氣、植物到水,無一不講求與大自然的相互結合與共生。還有綠適居協會理事長邱繼哲與太太譚海韻,自行改建新居,讓家變得更舒適,也節省了空調耗能,打造出兼顧節能與環保概念的居住空間。

  另外,蓋房子,選地很重要,如何利用地基特色,將自己夢想的家札根在土地上,並能享受開窗即可望見美景,可以享受輕風吹撫,可以享受青山綠水的包圍……,以Q&A型式,提供選擇好地必知、蓋房子不可不知的法令規章及節能造屋的KNOW HOW,提供讀者更多蓋房子的實用知識。

總編輯張麗寶


【推薦序】

一間鄉下小屋

  小學時,住在台北的近郊。當時的巷子裡大半是日式的平房,每一家都有院子。院子裡好像都種了一些桂花或梔子花。一年四季都不缺花香。附近則是公家機關的宿舍。幾乎每一家都有幾個小孩。所以自小就不缺玩伴。每天放學大家都會一起結伴回家。途中會經過一間乳牛場,大家都會偷溜進去逗牛完。當乳牛場的老闆發現我們時,大家又都會像猴子一樣機警的跳過水溝,從田埂上一路跑回家。看到田裡農夫新插的秧苗,也會拔一,兩株起來看看長出根來沒有。當然不幸被農夫發現時,少不了會被罵上一句 “死囝仔”。

  可是當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巷內裡住了一家姓譚的。家裡院子特別的大。他們家女孩特別多。只有一個兒子,是我們的同學。我們常去他家玩。但是又不想夾在他們家的姐妹中。最後居然我們在他家後院蓋起了一間房子,當我們秘密聚會的地方。

  其實蓋一間房子,並不難。我們到處找別人不要的廢棄門窗及破木板。幾個人抬到他家院中,找一棵靠牆的大樹下。把樹當主棟,撿來的東西就像堆積木一樣的靠著牆硬是給蓋了起來。地上則鋪上幾塊破榻榻米,大家就在裡面東倒西歪的看著漫畫。偶爾大家還會偷偷的抽譚家爸爸的煙。雖然沒感到快樂似神仙,卻也可以享受一下當大人的癮。即使下大雨,小屋漏雨了。我們也會就地取材,在院中拔些芭蕉葉鋪在屋頂上面,一邊聽著雨聲,照樣可以玩著彈珠。天黑了,就點根小蠟燭,在不到五燭光的亮度下,大家繼續的講著鬼故事。一直要等到各家的媽媽在巷子裡同時開始拉著嗓子叫著各家孩子的小名時,大家才無奈的回各自的家睡覺。

  一間簡陋的小屋,對當時的我們有著莫名的意義。因為那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房子,而且是自己設計,自己選材料,自己蓋成的。

  時間還過的真快。大半輩子就在不知不覺中都過去了!童時的快樂還常蕩漾在腦海中。雖然早已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還是常常會夢到自己家的房子老沒蓋好,或是有好多地方沒有裝潢完畢。雖然舊家的地方已是高樓大廈,但是還是會想到童時與朋友所搭的那棟簡單實用又帶給我們無限快樂的小屋。

  偶爾會聽同事或友人提起過年,過節回鄉下聽雞叫聲起床,或是一早到田裡拔些青菜回家燙燙配稀飯吃。要不然就是傍晚坐在大樹下聽長輩們述說童時的趣事。哪家的孩子當年有多調皮,而現在已當了教授。或是誰家的孩子與誰家的孩子結了婚,又生了一堆孩子。

  其實對我們這些成長在都市裡的人來說,還真的是有點令人羨慕。如果我是在鄉下長大的,不管故鄉有多落後,或是有多大的改變。我一定會想回鄉下去終老一生的。因為對自己的一生來說,那都是一切的開始,也是一生最重要的地方。

  我的老祖先陶淵明說的好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朋友,很多事情不能老是以 “假如怎麼,怎麼樣,我就可以怎麼樣。”的話來推拖拉的。自己要為自己活,想幹什麼就趁自己還有能力時行動吧!

  回鄉下,把舊時的住屋稍事整修。或是乾脆找塊地蓋一棟既不奢華,又不浪漫,但是能讓你重溫兒時舊夢的小屋,那該有多好!

奇哥董事長 陶傳正

 

內容連載

一起吃飯才熱鬧!
孩子可自由奔跑,朋友可開懷大笑,在這裡的生活,這是我最好的時光……

喜歡騎著單車感受陽光與微風親吻在肌膚上的感覺,那麼不如就為自己創造這樣一個生活環境吧!屋主對大地懷抱敬意、帶著對於退休生活的期待,從繁華的都市來到宜蘭,當個優游自在的新移民。

「前幾天,有野鴨子跑來我們家的池塘玩,我想也許等到明年,牠們就會願意住下來了吧!」林太太指著房子前院的那個大池塘,池塘水面映出綠色山脈的倒影。天氣正好,兩個孫子在院子裡追逐著。這是林先生與林太太所追求的生活,而夢想在房子落成的那一刻實現。

感覺對了!那就在宜蘭住下來吧!
林先生與林太太過去幾十年都為了事業與家庭打拼,這幾年漸漸將事業移轉給第二代,而他們跑遍全省,最後落腳宜蘭,在對大地懷抱虔誠的心情下,以最不打擾土地的方式,蓋了現在的房子。「我們最早的時候喜愛在戶外露營,近年則是喜歡騎腳踏車,會決定在宜蘭買地蓋房子,實在是因為太喜歡這邊的氣候與環境。」

林先生笑說,他拉著朋友跑遍全台灣,最後選擇宜蘭做為退休後的生活地點,只因為這邊的環境讓他覺得「感覺對了」。而也因為喜愛大自然,在蓋房子之前,林先生就抱著不希望破壞土地的心情,與郭文豐建築師討論蓋房子的方式。他說:「為了能將蓋房子對土地的破壞減少到最低,我還特別找了同時有建地與農地的地。」郭文豐建築師表示,正因為蓋房子是在建地上,所以才可保留農地的原貌。除此之外,從外面的入口到庭院,路面鋪設的都是石子而非水泥,「屋主希望能做到真正的環保與綠建築,因此除了盡量就地取材,建築的許多考量都是從自然環境的維護為出發點。」

綠建築設計,讓房子與自然更親近
整個區域從前中後可分為三區,前院是一個大大的生態水池,中間的區域是主要建築物,後方則是大片的農地。林先生笑說,現在他只負責種水果,菜園則是兒子負責,「所以我們的菜園算是實驗農場!」

郭文豐建築師說,環境的設計以不破壞原有的地貌為考量,房子也將日照、風向等因素納入設計重點。除了配合白天與夜晚不同的風向來考量室內的通風與開窗,頂樓更設計了雨水回收系統,讓雨水可直接進入前院的生態池塘。至於外牆的雨庇,則可有效地抵擋日曬,間接地降低了夏天的冷氣費用。

這棟與自然為友的房子,前後蓋了約兩年多,期間林先生和家人與朋友陸續來住了好幾回。「中秋節全家人來這邊烤肉!最厲害的時候,還有六十幾個人來這邊搭帳篷露營呢!」

採訪這天,林家用簡單的食材餵飽在場十幾張嘴。看著親友與小孩一同搶著桌上的湯圓和米粉,林先生露出開心而又滿足的笑容說:「吃飯就是要這樣,大家一起吃才好吃啦!」伴隨著蓋房子而來的生活,是滿屋子的幸福與歡樂,這是屋主最大的成就,也是他夢想中最完美的畫面。

屋案疑難Q&A

Q1:在建築上除了雨庇之外,還有哪些設計是以綠建築為出發點,來達到讓居住者更加舒適的目的?
A1:我在這棟房子運用了水泥空心磚,像是陽台女兒牆以及後門的隔牆,除了能以半穿透的方式顧及室內隱私,同時空心磚也可使自然風容易穿越,達到調節室溫的功能。

Q2:在維護土地的前提下,房子的設計有如何配合原有的土地條件來規劃。
A2:在開挖與整地時,從土地中挖出了許多卵石。這些卵石大量運用在駁坎、牆基與護岸。除此之外,我也利用原來梯田的高低落差規畫一個雨水貯留池,將屋面、露台、陽台的雨水,基地地面逕流水,都引入這個池中。水池以黏土鋪底,完全沒有使用混凝土。

Q3:除了房子的地基之外,戶外的地面幾乎看不到水泥地,沒有鋪設水泥的好處是什麼呢?
A3:鋪設水泥地會使得雨水無法滲透到土地,必須另做排水系統。然而這樣的做法,就等於破壞了原有的地表。因此戶外以鋪設小石子的方式,一來讓雨水可直接進入到地面,二來也方便人在上方行走。在考量使用者需求以及維護自然環境的情況下,做最有利的選擇。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1
    $45
  2. 二手書
    34
    $144
  3. 二手書
    52
    $220
  4. 二手書
    64
    $270
  5. 新書
    9
    $378
  6. 新書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