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蜜蜂消失的那天

當蜜蜂消失的那天
定價:260
NT $ 90 ~ 234
 

內容簡介

當蜜蜂消失後,人類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生存下去?

  本書作者藉由自己的小故事,說出他為生物多樣性的現況作出的診斷,告訴我們各種威脅持續增加——棲息地的破壞、盜獵、污染、外來物種的入侵、氣候變遷……。他更深入分析人類無止盡的欲望帶給環境的嚴重衝擊,並提倡人類生活該與野生生物、野生環境連結在一起,互相尊重,以達到生態的平衡。

本書特色

  ★ 作者以做淺顯的文句,說明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 文中諸多專有名詞或相關典故皆附有註釋加以解說,讓初次接觸此議題的讀者可以獲得更多相關知識。

作者簡介

尚-克里斯多夫.維耶(Jean-Christophe Vie)

  從事生態學研究,原為靈長類的專科獸醫。從小就對大自然懷有強烈關注,視保育自然為己任,二十年來在非洲、南美洲、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等地,從事相關的任務,如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如何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衝擊。目前於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瑞士總部,擔任「物種項目組」(Species Programme)副主任至今;該組的工作內容,主要是評估全球瀕危物種、發表紅名單,並且就各項國際公約提出建言。

譯者簡介

馬向陽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語言學碩士,任教於法國文化協會。

 

目錄

名家推薦   006
關愛生命關懷自然/楊平世   008

─選擇最好或最壞的未來─

黑色凱門鱷的天堂   017
人類是超級掠食者   021
越來越小的大自然   025
拯救計畫   027
生物多樣性的定義    029
未來世代面臨的危險    039
行 動   043

─全球緊急狀況─

為生物多樣性製作清單   049
生物普查   053
保育者的起床號   057
為何對物種感興趣?   061
暫時的結算表   067
歐洲的情形   071
兩棲動物,具有警戒作用的物種    075

─威脅肆虐的年代─

保護區   087 
均一的標準   095
外來物種的入侵   099
帶來毀滅的道路   105
脆弱的淡水生態   111
全是氣候惹的禍   115
重大的衝擊   117
改造自然是有限度的   121

─靜默大海中的罪惡─

沿海面臨的破壞   131
鯊魚,名聲真不好   133
統合主義的自私   137

─以大自然為使命─

使命的起緣   145
僧面猴的蹤影   151
小梭水壩   157
「一隻美洲豹,有沒有興趣?」   165
與魔鬼共進晚餐   167
如果法國能夠以身作則……   175

─物種的價值─

動物行銷   183
海龜芭蕾舞   187
具有代表性的物種   191 
一體兩面   193 
興旺物種的交易   195

─理解、預防、修補─ 

神聖的比熱戈斯群島   203
目前的保育人士   207 
率先認清現實   213

想知道更多的事嗎?   217

 

推薦序

關愛生命關懷自然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教授 楊平世

「當蜜蜂從地球消失,人類將只剩下四年的生命。」

  有人說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但曾有學者查證,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不過儘管如此,這句話的用意是告訴大家不能忽視蜜蜂在生態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實,蜜蜂不過是已知上百萬種昆蟲中的一小類群,如果人類也忽視其他物種的保育,不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最後面臨滅絕威脅的便是人類。

  初見到「當蜜蜂消失的那一天」這個書名,本以為這是一本介紹蜜蜂,描述近幾年來最夯的話題:蜜蜂族群面臨滅絕的危機;其實,這是一本介紹生物多樣性的科普書籍。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吸引人的小主題,以簡潔易懂的文字介紹生物多樣的生澀名詞,包括生物多樣性的定義、生物普查、保護區、外來種……也簡介目前地球環境所面臨的危機,動植物棲地面臨的威脅、物種交易現況及部分物種的艱困處境,呼籲大家能正式生態保育的問題,不能再袖手旁觀。如果您對生物多樣性還不是十分了解,這倒是一本易讀的「充電」書籍。

  對某些人來說,地球上消失ㄧ塊生物棲地,或滅絕某一物種也許無關緊要;然而當您看過這本書,了解個別物種在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保護棲地對人類的重要性之後,或許你不會再保持冷漠的態度;希望這本書能激發您對周遭環境的關懷,也從您所「棲息」的台灣開始「愛」起吧!

 

內容連載

歐洲的情形
歐洲擁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尤其靠近地中海一帶—當然在物種數量上,遠遠無法跟亞馬遜河流域以及剛果盆地相比。在全球已知的5,416種哺乳類動物中,歐洲只佔了231種—也許這一點,能補充說明為何我們必須關切這些動物,付出加倍努力保障牠們的生命。從無數的小型哺乳動物算起,一直到位於生態系統頂端的狼與熊,甚至還有北大西洋露脊鯨,牠是歐洲的巨人,能夠達到70公噸那麼重……。

歐洲也和其他地方一樣,人類的活動,尤其是農業、森林開採、打獵,以及所有形式的污染,都在歷史上減少了這些物種的數量,某些甚至瀕臨絕種。在這些原因當中,還必須加上外來物種入侵的嚴重影響,無論是有意或意外從境外帶入或進口,牠們都會造成本地物種的浩劫,引起的經濟損失有時十分可觀。新引進的物種,可以使當地的生態系統,完全失去平衡。我們立刻想到紫杉葉蕨藻(Caulerpa taxifolia),牠們從世界的另一端過來,佔據了地中海,破壞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將海底轉變成一大片沒有生命的草原。由於各種運輸管道的大量增加,外來物種如動植物病毒、細菌或寄生蟲,已經找到方法,投入新的疆域,在那裡發揮自己的特性,成為競爭力極強的物種。

以歐洲水貂為例,牠是歐洲六種「極危」的哺乳動物之一。到底是怎麼回事,會使這種以往在歐陸佔據了廣大土地的動物,現在卻減少到如此地步?就像通常的情形一樣,物種的消失是許多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首先,棲息地的減少是最主要的因素。大家可能不知道,水貂的生存非常需要淡水水域;環境污染、城市擴張、水道興建,全都限制了牠們活下去的可能。第二個因素:狩獵,使得牠們的數量大為減少。第三個原因:要和可怕的競爭者對抗。歐洲為了增加毛皮產量,進口了美洲水貂,使得歐洲水貂的數量大為減少。有些美洲貂從養殖場跑出來,佔領了牠們歐洲表兄弟的棲息地,對後者形成威脅。結果使得近十年來,歐洲水貂的數量減少了80%……,於是這種動物在絕種危機的層級上,節節高升。

某些公共政策提供了所謂的「不當誘因」,各個自然保護組織,在這方面所作的披露從不放鬆。這種類型的政策,資助那些不太關心環保的活動。歐洲對農漁業的補助就是一例,造成生物多樣性的重大災害。某些歐洲常見的鳥類,如有冠麥雞、田雲雀、林斑鳩,還有山麻雀,都從農作區迅速消失。很多田地改採密集耕作方式,由於種植單一作物以及大量施加農藥,使得農田成為生物的「荒漠」。

所幸並不是只有壞消息而已。上述問題已經討論了好一陣子,一些非政府組織的行動,外加各國立法以及歐盟的「棲地指令」,都可以減緩生物消失的趨勢。尤其「棲地指令」旨在補充1979年的伯恩公約,涉及歐洲野生生物與自然棲息地的保育。光是這樣當然不夠,但至少我們能確實觀察到改善的情形:某些似乎要走向絕種之路的哺乳動物,現在有了起色,繁殖的數量明顯增加。以羱羊為例,牠們在十九世紀時幾乎捕獵殆盡,當時只剩下大帕拉迪索國家公園(Gran Paradiso)內的幾隻倖存者。由於在保護與引進方面作出的努力,牠們重新找回了活力,現今已不屬於面臨絕種威脅的物種。牠們的「法國」亞種,庇里牛斯山羱羊,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已於2000年初,不幸絕種了。

歐洲野牛也有幾乎相同的歷史,牠是歐洲體積最大的陸生動物,以往從大西洋一直到烏拉山(Oural)—或幾乎到烏拉山附近,都有牠們的足跡。過度獵捕、缺少棲息地,目前只能在幾所動物園裡,看到牠們在柵欄後面嚼著牧草,或是在少數的保護區內。針對歐洲野牛進行的復育計畫,遍布整個歐陸,使牠們能真正成為「歐洲」的動物,現今已增加到1,800頭左右了。

我們也可以談談水獺,親切的齧齒動物建築師,長久以來一直不受人喜愛,但毛皮十分珍貴。牠也曾經面臨絕種的危機。不過,在對最後一批動物採取嚴密的保護措施之後,目前牠在歐洲的數量開始增加,牠們以令人滿意的速度,重新出現在溪流中。

從這些拯救歐洲哺乳動物的危急行動,以及對復育計畫的反思之中,如果能夠獲得什麼全面的教訓的話,就是物種的消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但需要極大的努力與耐心才能拯救牠們。

不幸的是,要對每個物種都施行保育計畫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最後一刻採取的拯救行動,往往不足以阻止生物多樣性的持續流失。在歐洲,跟在其他地方一樣。對生態系統進行研究也同樣必要,例如,想要改進淡水魚類的悲慘境況,但若是以傳統的國家公園或保護區的模式進行,必定是毫無成效。無論如何,還是會出現令人振奮的訊息,例如漸已普及的環境衝擊研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5
    $90
  2. 二手書
    35
    $90
  3. 二手書
    38
    $100
  4. 二手書
    38
    $100
  5. 二手書
    49
    $127
  6. 二手書
    61
    $159
  7. 新書
    9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