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河口

江源河口
定價:420
NT $ 225 ~ 378
  • 作者:黃效文 Wong How Man
  • 譯者:秦唐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9-10-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164395
  • ISBN13:9789862164396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為一個經常要面對新道路的探險家,我的座右銘是:『願效犬馬作先鋒。』也許假以時日,許多支持者會看到支持探險的必要,明白探險是保護無數珍貴自然及文化的先驅,沒有它,這些東西很可能在我們有機會看一眼或記錄下來之前已經消失了。」──黃效文

  本書是黃效文先生2006-2008年從事探險及保育的第一手報告。

  持續二十多年的觀察與紀錄,作者眼見驚天動地的變化,近三年的報告大致在「探險家紀實」的主題下以Nature Field Diary和Culture Field Diary分成兩本書結集,但兩者之間互有相關,亦不可截然畫分。有《穿越國界的鐘乳洞──雲南鎮康》、《川隴青,尋獒蹤──青海久治》、《在湄公河的發源地──青海雜多瀾滄江源》、《湄公河口──越南芹苴》......二十多篇珍貴精彩的紀錄。全書中英對照,圖文並茂。

  .本書是一位探險家、文化保護者、攝影師、旅行作家面對人類與自然拔河中所呈顯的人文關懷。

  .透過本書,身為資深探險家的作者,帶領讀者進入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到得了的「奇幻真實」世界。

  .一百多幅National Geographic等級的圖片,每一張都得之不易,令人感動。

作者簡介

黃效文 Wong How Man

  2002年《時代雜誌》提名黃效文為25位亞洲英雄之一,讚譽他是「探險中國的今人中,成就第一。」CNN在十年內對他的工作報導了十一次,包括一段由Richard Quest主持的半小時節目。紐約《華爾街日報》曾經在頭版登載他的消息。發現頻道及國家地理頻道都對他的工作做過多次主題報導。

  自1974年起,黃效文就以記者身份開始探索中國。他是中國探險學會的創辦人兼會長,這所名聲卓著的非營利機構,成立目的是到中國偏遠地區從事探險、研究、保育和教育的工作。黃效文在1986年於美國創立中國探險學會之前,曾為《國家地理雜誌》率隊進行六次重要探險行動。在該雜誌社期間,他身兼探險、寫作、攝影三職,並且發現了長江的一條新源流。他為雜誌所撰文章曾獲美國外國記者俱樂部報導獎的提名。近年來,他並且為湄公河、黃河源流的定位奏功。

  黃效文已有十多本著作。其中,From Manchuria to Tibet於1999年獲得知名的Lowell Thomas Travel Journalism Gold Award;Islamic Frontiers of China在1990年出版於英國,其問世時間遠在全世界對此議題發生興趣之前;題為Exploring the Yangtze與Tibet的兩張光碟,分別獲得11個與5個獎項。

  中國探險學會成功地進行了數十個保育計畫,許多計畫後來成為正式的紀錄片。黃效文經常在重要的國際演講行程中受邀主講,對象包括大企業與特邀的聽眾團體。不少國家元首及社會名流都聽過他演講。贊助他所從事工作的包括個人、私人基金會與大企業,後者如國泰航空、可口可樂、港龍航空、Land Rover、歐米茄鐘錶、聲寶國際電器、施華洛世奇、瑞士聯合銀行等。

  他的座右銘是「完成有價值的計畫並不夠,還要有創新的解決手段。」這句話的前半能讓人安心,後半才是好玩、具挑戰性的部分。

譯者簡介

秦唐

  筆名。替天下文化譯過多本書籍,如《沙漠隱士》、《你拿什麼定義自己──組織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自耕自食──奇蹟的一年》。

 

目錄

序── 高希均
序── 嚴長壽
前言── 黃效文

藏獒年寄思──雲南中甸
再談鶴──貴州草海
穿越國界的鐘乳洞──雲南鎮康
四輪驅動過寮國──寮國龍坡邦
探險者的更年期?──新疆昆侖山 / 阿爾金
探險外一章──西藏阿里
川隴青,尋獒蹤──青海久治
潮漲潮落談探險:中國探險學會20年成果總結──雲南昆明
緬甸貓之家狂想──緬甸因萊湖
再訪海南島──海南海口
咫尺千里尋貓記──英國倫敦
湄公河探源途中──四川理塘
在湄公河的發源地──青海雜多瀾滄江源
緬甸小貓、藏獒小狗
單車冒險側記──黑龍江、香港石澳
湄公河口──越南芹苴
地震災後──甘肅蘭州
祁連山的裕固族──甘肅肅南
我傳遞了奧運聖火──青海湖

後記 黃效文

 

序言
嚴長壽

  二十年前,就認識了黃效文先生,是在一個青年總裁協會的場合,吳東昇先生把這位傑出的青年探險家介紹給台灣的朋友,當時他進行了長江源頭新發現的壯舉,令我印象深刻。

  很年輕的時候,我也有探險的嚮往與夢想,曾經當過領隊,也曾與一群國際友人在二十多年前就到當時很荒瘠的印北尼泊爾登山,以及到孟加拉去打獵。開著老式的Land Rover,裝備很破爛,要克服地型、氣候、高山病、體力極限….等種種困難,雖然只是淺淺的嘗試,卻也因此知道探險是要靠著周密計畫及高度毅力才能完成的事。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及時間的不允許,不能再從事年輕時的活動,變成了生命中的遺憾。當我有機會看到一位真正的探險家,用他擅長的攝影以及文字,記述山川荒漠人跡罕至之地的奇聞異錄,真讓我有身歷其境的感動。

  黃效文先生不只是一位探險家,他於一九八六年成立的中國探險學會,自始就決定以自然與文化的保育作為使命。他們的機會及成績令許多人歆羨,包括能進入別人無法前去的自然保護區,探察黃河源頭,利用美國NASA最新太空科技發現了中國長江的新源頭等等……,他做的事引起全世界主流媒體重視,他寫的書也在英語世界及中文世界發行,《時代雜誌》將他列為二十五名亞洲英雄之一,更給予一個讚語:「探險中國的今人中,成就第一。」

  在這些風光的背後,我相信,他所遭遇的的辛苦勞累、危機難測比一般人多得多,他到達之處最高海拔五千六百八十公尺,最低則降到海平面下一百五十四公尺;霜風雨雪、土石泥流是家常便飯,有連續二十九天沒洗澡的紀錄,也曾在國境邊界遭到拘留。

  越到後期因為成績顯眼,支持者眾,裝備進步,他在旅途中的辛苦或可得到舒緩,但非營利事業的經營也煞費苦心。現在中國探險學會已經從當初草創只有一部舊的越野車發展成擁有十一輛車,並且經營好幾所中心與博物館的事業體,集合了不少志工,培養了年輕一代的探險家,他的貢獻又不只於探險及著作而已。

  藉著黃效文先生出版新書的機會,讓我藉此重溫年輕時的夢想,也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書中這些精彩絕倫的照片,每一張都得之不易,讀者們千萬不要錯過。

作者序
黃效文

  跟幾乎任何一個有頭有尾的東西沒有兩樣,每一條河都有個源頭,也有個出口,不管它是往外流,流到大海,還是往內流,消失在沙漠。我這兩本孿生書,其中一本的取名靈感就來自於此。該書以寫自然為主,另一書則以文化為主,兩者正是我們這個世界需要關注的兩個面向。

  第二本書的名稱反映了中國和鄰國的古老文化傳統。幾度春秋(「春秋」跟中國古代周朝的一個時期恰好同名),不知有多少事情發生,形成動人的故事。我的個人經驗只不過是這座龐大的知識財富之冰山一角。

  在關於探險與自然世界的許多章節中,有兩篇寫的是尋覓湄公河的源流,並造訪湄公河出海口。湄公河流經六個國家;這兩章很恰當地代表了我最近的工作內容,已從中國延伸至其周圍國度。

  有些章節似乎圍繞著一個熟悉的主題打轉。原因在於我的工作不只涉及一地的初步探索,往往要多次重訪以便就地進行研究、保育的計畫,構成一種動態的面貌,與時俱進,因此有續集可以不斷出現。

  我們的行星上有自然與文化兩種傳承,兩者都以前所未有的速率正在消逝。但願這兩冊書所選的文章,不但見證地球財富的逐步侵蝕,也能加強讀者感知環境保護的迫切。保護這些資產將是我們留給後代最好的遺贈。

後記

  這個系列寫到了第七、第八本,我幾乎已經用光了好書名了。就像替不斷出生的子女命名一樣,對於一個習於屢作人父的人而言,這件事的難度越來越高。兩本書裡的報導多半在田野工作期間寫成,我希望讀者會覺得《江源河口》和《古國春秋》這兩個名字配得上書的內容。

  對我來說寫作是一大享受,非常令我滿足。我常常羨慕能把所有時間、精力都專注於寫作一職的作家。然而由於命運使然,我沒有那樣的特殊優勢。我必須盡到其他種種義務、責任,個人生活及專業生涯兩方面皆然。

  在我所創立的中國探險學會的管理方面,我的時間遭到分割。我得演講、籌募經費、跟贊助者見面、管理工作人員、主持手上多項研究與保育計畫等等。幸好我的探險考察,還有我在一些風景特別優美的計畫地點的停留,都不斷提供靈感和題材,激勵我的寫作志趣。

  從很早以前在大學讀新聞時開始,我就受到寫作的專業訓練。今天,寫作仍帶給我表達自我的特殊喜悅,我很高興能跟讀者分享這種快樂。我很感謝在寫作之路上鼓勵我的許多人。我要向發行我多本書的高希均先生致最大的謝意;在我的成長定型時期,他剛好也是我的授業教授。

 

內容連載

※ 在湄公河的發源地
二○○七年五月十三日於青海雜多瀾滄江源

我們正在最前方的營地,離五千公尺的高度只差幾十公尺。隊員帶來的電腦多數都凍住不能使用了。我的電腦一直留在睡袋裡禦寒;即使如此,高容量電池通常能提供六個多小時的電力,現在卻只顯示稍多於三小時的儲量。在這種絕地氣候,這是可以預期的。連隊上最活蹦亂跳的幾個人的電壓都降低了,因為寒冷正在消耗體內的卡路里。儘管此刻是五月中旬,昨晚吹來的暴風雪,帶給營地超過十公分的積雪。今天早上我六點起來,置身於一片純白鬆軟的冰雪世界。

才不過是昨天下午,我們到達這裡時陽光照耀,大家都為今天的徒步探源湄公河感到很興奮。抵達基地營的最後一段路並不容易,我們必須駕路華越野車越過湄公河最後一道支流的河床,多處河寬約三公尺。紮營後,我們派嚮導去最近的遊牧帳篷,他們是貨真價實的湄公河第一家庭。我們請求他們跟遊牧的鄰居一起組成十五匹馬的馬隊,今天早上九點送來營地。我們還私下開玩笑,藏民的九點搞不好是中午。今早我們環顧四周的雪,心想假使馬匹真的中午抵達,讓我們攻上湄公河的源流冰川,大家就可以偷笑了。

直到開始下雪前,我們這一路都異常幸運。原本預計騎馬十天往返發源地,結果不需要了,因為到了離發源地最近的縣城雜多時,我們得知就在一年前,有條路築到了發源地。儘管這個消息是出自副縣長丁先生之口,實際上還是有點誇張。他說,幾天以前他才去過發源地,車子一直開到了冰河前面。但當我們終於開去那裡時,卻發現離發源地還有三十公里,路就沒了。接下來必須開車穿越河床和顛簸的草原。牧民騎摩托車所留下的幾道模糊胎痕,指引著我們朝哪兒駕車。

Martin Ruzek過去在美國航太總署工作,現在是中國探險學會的地球系統科學家,他使用即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監看路徑、方向,確保我們正在逐步接近發源地,沒有偏離目標。從一九九○年代初期至今,由中國科學院組織的若干個科學考察隊發表了幾份報告,Martin比較了那些報告。各方激烈地爭論發源處在哪裡;現在有了從太空拍攝的衛星和雷達照片,細節畢現,我們很確定自己正在探尋的源流是科學上的正確發源地,是從湄公河口上溯的最長的一條支流。

前一天,嚮導帶我們的考察隊繞路去看傳統上認為的湄公河發源地,或說精神上的發源地。該處是一塊隆起的土地,明顯高出周圍地面,上有一組水泉,流水汩汩而出。本地藏人認為這是「雜曲」(藏語)的發源地,也就是湄公河的最高點。儘管我們有些人有精神層次的追求,目標卻是按科學條件而決定的。這兩個發源地都很重要,都能提振人心,彼此相輔相成。我們決心要將雙腳踩上兩個源頭。

發源地帶十分偏遠,走在兩個發源地之間的那天,我們甚至看到不少藏羚羊、一群野驢、一隻狼、兩對黑頸鶴。通常狼對人群總是戒慎恐懼,可是這隻狼在我們附近待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還發現一對野氂牛的角,可見牠們應該離我們不遠。野氂牛可能是個頭比一般氂牛都大的當地家氂牛的祖先。因為當野牛和馴養牛生長在一起的時候,偶爾在牧民趕牛進山時會彼此交配。

等到我們的路華越野車再也前進不了,其中一輛甚至陷在河床的岩石和流水之間,我們終於決定應該停車紮下最後的營地。此時,衛星定位系統顯示,我們離冰河的河流發源地,直線距離只有六點五公里。雖然距離似乎很短,彷彿不難克服,地表卻寸步難行,四面八方遍布著凹凸不平的土塊,以及數以千計的水洞。徒步前行簡直不可能,每走兩步,腳就非踩進泥巴不可。除了騎馬,別無他法。可是馬匹會在這麼狂暴的風雪中抵達嗎?

一會兒,雪飄得比較緩和了,當我向北邊遊牧帳篷所在地張望時,突然看到馬頭浮出前面低矮的山脊。我向隊友大喊,宣布馬隊駕到。每個人都立即跳起,準備隨時動身。不過,上鞍和綑綁用具又花了半小時,然後大家才坐上馬背。

這一長列馬匹蜿蜒穿越沼澤,頗為壯觀,可是我只心繫於雄偉的湄公河的最終冰河起源。彷彿奇蹟般,風雪在我們向發源地出發時停止。一會兒,我們甚至看到頭上露出小塊小塊的藍天。水流越來越細,寬度幾乎不到一公尺,突然又分叉為二。Martin手上拿著GPS,非常確定應該跟著右邊那道溪流走,因為這些支流的衛星圖片他已經翻來覆去地看了很多次。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4
    $225
  2. 新書
    79
    $332
  3. 新書
    79
    $332
  4. 新書
    79
    $332
  5. 新書
    79
    $332
  6. 新書
    9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