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誦讀師
- 作者:米凱爾.柏克嘉
- 原文作者:Mikkel Birkegaard
- 譯者:呂玉嬋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2009-10-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333061
- ISBN13:9789861333069
- 裝訂:平裝 / 40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如果書會殺人?將會是什麼景況?
★讓冷靜規律的丹麥人廢寢忘食、瘋狂搶讀的小說
★丹麥人手一本,首創10天內瘋狂3刷紀錄,熱銷逾200000本,蟬聯文學暢銷榜冠軍!
★享譽歐洲各國,迅速售出英、美等十七國版權,同名電影火熱開拍中!
你以為你的心無可撼動,但當你展開書頁,誦讀師便可直奔你不設防的心......
15年不曾見面的父親,現在冷冰冰地躺在棺木裡,喬恩沒有流淚,平靜的面對這場告別式。他對繼承父親路卡的二手書店毫無興趣,但覬覦它的神秘組織「愛書俱樂部」,卻掀開了誦讀師的秘密,讓他捲入一場驚心動魄、生死未卜的冒險之旅......
21世紀的哥本哈根,一位古董書商之死,一股超乎人類思維的巨大力量,將在它最初形成的地方,重新品嚐操控世界的狂喜。
關於誦讀師
誦讀師就像詩人,他們攫取文字的能量,將想像力揮灑為真實。沐浴在文本的能量裡,歷經千百年的淬鍊,終於成為駕馭文字的超凡舵手,他們運用天賦異稟的穿透力,向人們演繹何謂「躍然紙上」。
誦讀師的能力分為兩種:
傳訊者,具有魅惑滲透力的朗讀者。他們賦予文字生命,著魔般的煽動力讓聽者心醉神迷,無法分辨是真是幻。
收訊者,擁有敏銳纖細的感受力,他們搜尋文字最深層的意義,與書的靈魂對話,並靜默地潛入閱讀者的心中。
作者簡介
米凱爾.柏克嘉 Mikkel Birkegaard
1968年出生。現為電腦工程師,居住在哥本哈根。
本書為作者構思長達五年的第一本小說。自幼熱愛閱讀的他,在這本原創作品裡,藉由謎團般的故事情節,探討深埋心中多年的疑問:「如果書會殺人?將會是什麼景況?」
他初試啼聲就躍升暢銷作家之列,於丹麥發行之後贏得熱烈迴響與好評,隨即享譽歐洲各國,迅速售出英、美等十七國版權,成為國際文壇注目新星。此書並已售出電影版權。
譯者簡介
呂玉嬋
藝術碩士,現專事翻譯,譯有《偷書賊》《第十三個故事》《債與償》等十餘本書。
推薦文
誰說書本沒有生命?
撰文 / 李立亨
......他挺直腰桿,閉上眼睛站定不動,深深地吸氣,品味著泛黃紙張與陳舊皮革的熟悉氣味。隨著鈴鐺聲漸漸消失,他就這樣站了好幾秒。然後才掙開眼睛,打開天花板吊燈。其實並沒有開燈的必要,在同一個地方悠遊了將近五十年,他摸黑也能輕易辨識出方向...
這是「路卡書林」古書店的老闆到外地購書回來,走進書店門口之後的景象。隨著作者的描述,我們彷彿也走進了這個愛書人的書店,一起聞聞書香,看看暖黃燈下的書架。接下來,應該是有關這個老字號書店的傳奇,店裡發生的愛情,或者是古書蒐購的艱辛過程之類的故事吧。
如果,我們可以有聲有影的走進書本天地
不,都不是,接下來是路卡喝起白蘭地,晃晃悠悠的感受著美妙的閱讀時光。然後,他快速的朗讀起一本古書,然後,我的天啊,他從精巧的隔層書架中跌落下來,然後就被埋到書與塵土之中了。
路卡的兒子律師喬恩,被父親的長年夥伴伊凡森找回來。已經跟爸爸多年不來往的他,認為伊凡森就是最好的繼承人。其實,就連我們剛剛目睹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讀者們,也都舉雙手贊成這個建議。但是,不行,老路卡不會同意的。因為,路卡是一種可以用心讀到別人在讀的書的「誦讀師」。他認為,自己的兒子可以好好發揚這個特殊的傳統。
所謂的誦讀師,他們可以經由特殊的朗讀方式,有聲有影的走進所有作家所描繪的世界裡。感謝丹麥作家米凱爾.柏克嘉,讓我們可以隨著喬恩,從零開始走進這種理想的讀書方法—誦讀—的天地裡。但是,這麼美妙的閱讀方式,當然也會伴隨著其他不美妙的玩意兒。畢竟,這種誦讀方式只允許你用你看到的五彩花朵,去理解整座花園的一切。
誦讀師既然可以看穿書中的世界,他也能讀懂閱讀者的心。可以透過誦讀賦予文字生命的人叫做「傳訊者」,可以接收文字最深層意義的人,則叫做「收訊者」。當誦讀者同時具備這二種能力的時候,威力無人能擋。 事實上,路卡的死,就跟這二派人之間的衝突有關。
誦讀師的閱讀力,跟馬奎斯有關,和唐吉訶德有染
懸疑小說,或者說,驚悚小說,讓讀者跟隨主人翁去解開謎團的小說,在全球書市一直擁有不少的讀者群。通常,解開謎團的人並不是警察或偵探,所以,我們沒法將之稱為偵探小說。不過,掀開謎底之前的抽絲剝繭,掃除迷霧過程的蛛絲馬跡,的的確確也讓我們的心理處於搭乘雲霄飛車的狀態。
閱讀的樂趣,就在我們隨著書中人物穿街走巷,跳躍於歷史及過往場景中,一點一點被累積起來。《達文西密碼》的丹.布朗,以及《天使遊戲》的卡洛斯.魯依斯.薩豐,都是這類書籍當中的佼佼者。「誦讀師」這本來自丹麥的作品,帶我們走進的是,台灣讀者所不熟悉的北歐天地。
寒冷的地帶,人們似乎比較容易聚集在一起。誦讀師這種可以讓書的生命,躍然於紙上的想法,似乎也很像眾人輪流說故事所會出現的場景。然而,作者還更進一步的深化誦讀的力道:收訊者跟傳訊者合作,可以改變讀者對於書籍的理解,並甚而捏造,或讓讀者完全信服文字所傳遞的指令。
誦讀師閱讀邏輯所衍生出來的想像力,跟馬奎斯的魔幻寫實有關,和唐吉訶德式的天真有染,更與希區考克從細微處探索的態度,脫離不了關係。
讓我們對於書本與文字的生命,有了另一層認識。
當文字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之前,口語傳播是文化傳承、傳說散播、知識傳遞的重要媒介。每個聆聽者在接收訊息的同時,也在用自己的經驗與回憶來補語言之不足。文字的加入,則讓我們對於書籍所描述的事物,多了想像力跳板的支撐。因為米凱爾.柏克嘉所塑造的誦讀師,使得我們對於書本,對於文字的生命,有了另一層的認識。
這層認識,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隨著書籍的一遍遍閱讀,書的能量也會隨之增加,這個能量還會累積到建築物和所在空間裡。相反的,書本如果沒有經過閱讀,這本書就是「死的」。還有就是,人在閱讀的時候,必須隨著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閱讀文字,否則,閱讀也會產生失控的狀態。
因書開始的因緣際會,最後也要因為書而回歸寂靜。閱讀「誦讀師」而生的心情糾結,後來也就化為了對於文字的溫情與敬意。這趟因閱讀而起的旅程,因為書本而變得精采無比。
誰說書本沒有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