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爭霸戰:後風暴時代的新金融版圖
- 作者:理查.高柏格
- 原文作者:Richard Goldberg
- 譯者:吳國卿
- 出版社:財信出版
- 出版日期:2009-10-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602605
- ISBN13:9789866602603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亞馬遜讀者☆☆☆☆☆最高評價
完整揭露20年來華爾街金融殊死戰煙硝之後的內幕祕辛以及最新動向,當今重量級金融人士莫不與役。
一場史詩般的金融戰爭已在華爾街掀起,而且將如火如荼持續好多年。敵對雙方一邊是賣方(sellers):一支由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組成的大軍;一邊是買方(buyers):一隊由避險基金經理人與私募基金集團組成的勁旅。這場戰役關係著權力---也牽涉贏得投資人的心、思想與荷包。在《華爾街爭霸戰》中,有25年經驗的華爾街老兵高柏格,深入剖析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慘遭重創的傳統賣方金融機構,和新崛起的買方如何爭奪權力,並訴說這對你和你的財務前途有什麼意義以及帶來的影響。
高柏格解說過去100年來賣方如何獨攬所有權力:它們創造市場,控制市場資訊,大體上也管理市場,而買方則是勢單力薄、甚至毫無力量的市場投資人。買方如何因為資訊科技革命而能獲得與賣方相同的資料,並在錢潮泛濫使得資金更
容易取得的助力下,從市場迅速崛起成為同樣強大的勢力。作者探討各種推動大規模交易技術的力量,包括私募股權基金、避險基金、捐贈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改變的觸媒」,和快速發展成全球金融超級市場的大型交易所。
作者從一個圈內人的觀點檢視各類勢力龐大的公司為了爭奪優勢,汲汲於操控新一代的金融技術,採取形形色色的策略和作法;不時引述賣方與買方的「將領」在戰役中的許多經驗。
在不少知名賣方業者倒閉或黯然改組為商業銀行之際,高柏格預測有些業者前景堪慮,有些則會脫穎而出。他也解析創造未來贏家的因素,而那些能在這場變局中保持領先的人,將可從事業生涯和個人投資獲利。本書將指引你贏家之道。
作者簡介
理查.高柏格(Richard Goldberg)
25年經驗的華爾街老兵,曾在雷曼兄弟、拉扎德(Lazard)和華瑟史坦佩雷拉集團(Wasserstein Perella)等投資銀行擔任銀行家,並為數樁轉型金融服務的交易提供顧問。他是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系教授,也曾在波士頓學院的卡羅爾管理學院,以及布蘭迪斯大學國際企業學院任教。
譯者簡介
吳國卿
台北市人,1956年生。政大新聞系畢,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十數年。譯作包括:《新世紀道式理論》《箱子:貨運造就的全球貿易與現活代經濟生》《碳交易:氣候變遷的市場解決方案》《債券天王葛洛斯》《有錢的秘密》《常識投資法》《共鳴領導學》《點子學》等。
引言:華爾街爭霸戰開打
推薦序一:殷乃平
推薦序二:錢國維
推薦序三:龔天益
第一篇:改變的工具
第一章:流動性之海
第二章:數位時代的金融資訊
第三章:初級經紀商會議廳
第二篇:改變的因子
第四章:避險基金:買方競逐者、賣方之敵
第五章:私募股權:買方競逐者、賣方盟友
第六章:從創業家到捐贈基金:買方觸媒
第七章:交易所:賣方喊盤、買方電子化
第八章:主權財富基金:今日賣方、明日買方
第三篇:金融版圖變遷的影響
第九章:賣方的傷亡、對買方的影響
第十章:買方死傷枕藉,對賣方的影響
第十一章:監管改變的趨勢
第十二章:未來的影響
推薦序1
金融海嘯發生之後,許多人都在問:為什麼金融市場會出這麼大的問題?哪些環節出了狀況?這本《華爾街爭霸戰》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告訴你原因何在。
適者生存,在金融戰場上更是如此。在這個戰場上,用的武器五花八門,不斷推陳出新,書中,一一介紹各種金融商品的名稱與功能,以及它們應運而生的原因。金融戰場也有多個主戰場與分戰場,世界知名的證交所、期交所,以及衍生出來的各式金融工具的市場,每天都是戰火隆隆,戰況激烈,不但隨著世界經濟景氣起伏而變動,偶爾也有市場崩盤的危機蔓延,財源滾滾,危機處處。金融戰場的參與者無論是買方或賣方,以及為它們服務的中介商,與周邊的各式各樣訊息提供、分析、理財等機制具存。從散戶、投資大戶、到金融機構、各式的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戰場上有分有合,有輸有贏,也有不少淘汰出局者。書中成敗論英雄,列舉不少知名案例。
本書解釋為何金融市場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廣?為何金融機構的財務槓桿會高達30倍以上?始作俑者是誰?哪些金融創新惹的禍?市場如何創造出來的。證交所的變化,高科技如何帶來新的金融革命?銀行裡的錢如何轉變成為各種形態的金融工具,信用擴張的形式又有何種改變,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如何影響市場的轉型,金融避險操作與新的避險工具為何反而成為風險的禍源?主權財富基金又是如何在金融市場中冒出來的,在金融戰場上,誰主沉浮?
對投資者而言,可以經由本書一窺完整的金融市場的全貌為何,瞭解金融市場的運作,市場中不同人的分工與功能,哪些金融工具可以達到哪些投資目的。當然,投資者也可以深入的發現風險何在?這次金融風暴是哪些人玩砸了?
對台灣的金融業者而言,這本書中可以看到傳統的金融市場如何的發展、進化為一個現代化的金融市場;在高科技之下,金融管理的方式與手段有哪些不同?風險管理的演進與問題,以及目前正在修正改變的方向。同時也可以發現世界最大的幾家金融機構一樣的陷入經營危機,它們的前車之鑑,足以為後來者之戒。而世界的金融版圖正在重組之中,未來前景已略現端倪。
對金融監理者而言,可以看到許多活生生的金融經營管理失敗與監理疏漏的案例,過去數年,台灣金融問題叢生,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先進國家的處理方式仍然有頗多可借鏡之處。
本書中將這次金融海嘯中,沒頂陣亡者與傷勢慘痛的主要金融機構一一比較評論,頗為精采,值得一讀。尤其是字裡行間對這場金融殊死戰的分析檢討,更是值回票價。
總之,無論是初入金融市場的新生或是在金融界打滾多年的老兵,這一本深入淺出,可以當做小說,也當做研究分析的對象的著作,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好書,是從事金融業者必讀的一本佳作。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
推薦序2
從2008 年開始,全球歷經到近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金融風暴與經濟蕭條。無以數計的投資人血本無歸,畢生的積蓄無處追討;大型國際性的金融機構接連倒閉、被收購、由政府接管;全球股市慘跌崩盤。這一連串因金融動盪所引發的全球性經濟恐慌,骨牌效應從紐約無限擴展幾乎無一國倖免。政府與投資大眾開始研究原因並尋求解答,試圖了解整個金融海嘯的來龍去脈,為何美國的次貸會導致全球金融體制近乎瓦解......。
本書作者在金融圈長達25 年,歷經各大小金融戰役,本身就是一本金融活教材。他將華爾街分為買方與賣方的角力戰場,兩方勢力的消長,能掌握資金流動性的就是贏家。本書另一大特色是對歷年來國際金融市場上重要案例的深度剖析,讀者不再只是粗淺地知道事件的表面,更能藉由作者對案件的抽絲剝繭,了解其興衰成敗的真正原因。期能將各個案例引以為借鏡,並從中獲得致勝先機,讓金融業導入更健全的機制中。
強力推薦大專院校能將本書納為學生的參考讀物,做為教育栽培未來台灣金融家的必讀寶典。
摩根大通台灣區總裁 錢國維
推薦序3
2008年9月15日是個全球金融產業難以忘記的日子。在這天,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了破產保護。它一方面正式宣告著投資銀行自律機制失靈,另一方面也為標榜高報酬低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敲響了喪鐘。而一年後的今天,我們閱讀這本《華爾街爭霸戰》,正好可以回顧,在這波巨大金融海嘯過後,究竟造成金融市場什麼樣的改變?
眾所皆知,金融市場是由買方(避險基金等業者)、與賣方(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所構成。買賣雙方以交易造就了市場的流動性,也共同競逐因市場不均衡而產生的有限利潤。本書的作者理查.高伯格在金融界服務長達二十五年,在他分析中,以投資銀行為主的賣方陣營因長期掌握資金、流動性、資訊科技、人才、知識等優勢,囊括了金融市場大多數的利潤,造就投資銀行在金融市場數十年呼風喚雨的地位。但在近十年的物換星移及此次金融海嘯的衝擊下,投資銀行勢力土崩瓦解,美國前五大投資銀行: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貝爾斯登,到今天只剩下兩家,且都無法以純投資銀行角色存在。相反的,由避險基金等業者組成的買方陣營,正一步一步蠶食了原先由賣方掌握的利潤,在下一個世代,買方終將成為這場金融戰場的主角。
基於作者以上的分析,我們或許可以再進一步思考,除了書中所言的種種外在環境因素外,是否還有其他內部因素造成了投資銀行衰微?我認為,近年來投資銀行固有的穩健、正直的經營傳統難以維持,恐怕亦是主因。
在五、六○年代,大型投資銀行只與大型、頂尖企業客戶進行長期交易;銀行家們追求長期而穩定的利潤,並且篤信社會公義原則與企業長遠發展的信念。然而在長達十年的經濟榮景及網路狂潮中,投資銀行轉而一味追求巨大而且快速的利潤。而投資銀行因為追求利潤所創造出的複雜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竟可以遠遠脫離經濟本質而存在時,明眼人其實早已看出,其所隱含的巨大風險,必將使得投資銀行的榮景走向盡頭。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投資銀行樓起樓塌,以及買方市場的應運興起。然而,以避險基金為主的買方陣營是否真的可以長久維持他們現在所擁有的優勢嗎?恐怕關鍵仍在於能否把持追求長期穩定利潤的基本原則。金融市場瞬息萬變,但脫去金融的專業面紗後,不過是人對「自我的要求」而已。對於已在金融業服務或有志進入這一行的讀者,或許應當思考,如何抗拒金錢的誘惑,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以誠信為本,利潤當前時仍維持專業的素養與判斷,方能在這遍地機會,卻也處處風險的金融市場中,獲得最終的成功。
前紐約銀行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龔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