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學:時尚研究入門書
- 作者:川村由仁夜 Yuniya Kawamura
- 譯者:陳逸如
- 出版社:立緒
- 出版日期:2009-07-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513122
- ISBN13:9789866513121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川村由仁夜的《時尚學》展現了自十九世紀以來的豐富時尚人文研究概觀。她的書對將來社會科學、人文學院把時尚列為研究和教學的正統非常有幫助。」──賓州大學退休社會學教授柯蘭恩
本書對目前迫切需要的時尚社會學作了鞭辟入裡的介紹。多數的時尚研究並沒有將「服飾」和「時尚」區隔開來,但是川村卻認為,服飾是可見的實體產品,但是時尚卻只是象徵性的文化產品。她破除「設計師是天才」的迷思,並大膽表示,時尚無關服飾,它只是一種信仰。對她而言,被許多時尚理論家所忽略的「體制結構」才是打造出時尚現象的幕後推手。
川村更進一步解釋時尚體系的結構如何讓設計師的「創意」受到認可、如何讓設計師功成名就。最新的時尚之都﹝米蘭、紐約等﹞是以巴黎為首的時尚體系之產品。如果沒有時尚的體系結構,時尚文化就不會存在。
時尚學提供了一個更「寬廣」的視野,讓我們看到時尚與時尚霸權背後的社會運作模式。
作者簡介
川村由仁夜(Yuniya Kawamura)
紐約州大F.I.T.時尚設計學院社會學教授
譯者簡介
陳逸如
台北人,目前居住於紐約,攻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編輯與教師,譯有社會人文類書籍多本。
致謝
1序 Introduction
2時尚社會學論述與實證研究 Sociological Discourse and Empirical Studies of Fashion
3時尚是一種體系 Fashion as an Institutionalized System
4設計師:時尚個人化 Designers: The Personification of Fashion
5時尚生產、把關和普及 Production, Gatekeeping and Diffusion of Fashion
6時尚接納與消費 Adoption and Consumption of Fashion
7結論 Conclusion
參考書目
推薦序
辜振豐
這本《時尚學》,結構嚴謹,內容豐富,而且創見連連。因此,我誠摯地推薦這本精彩的好書。
自一九九零年代以來,時尚研究開始百花齊放,有的聚焦於文化史,有的以品牌為主題,有的則純粹以設計師的創意為視角。然而,川村由仁夜的《時尚學》則以社會學為主軸,探討時尚生產的過程,同時兼顧時尚史的變化,讀完確實讓人耳目一新。本書首先探討「服飾」與「時尚」的區別,接著更以階級的觀點呈現時尚的演變,最後,則破解時尚的迷思,如巴黎時尚體制和設計師的明星地位。
時尚學既然以社會學的角度來論述時尚,就會涉及到體制的因素,這是作者的開宗明義。至於有形的服飾並不能夠被視為時尚,因為誠如作者指出,除非它已經被廣大的社會群眾接納採用,任何特定款式的衣著都必須先普及、為人所接受後,才能稱之為「時尚」。這一來,首先要理解早期的宮廷時尚,因為王公貴族擁有經濟力 和文化霸權,可以主導時尚。以宮廷的服飾品味而言,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十七世紀的法國宮廷。當時主導流行的中心人物就是路易十四。他帶動流行文化,重修凡爾賽宮,閒來無事更經常舉辦祭典和舞會。有趣的是,他從小長髮披肩,經常受到眾人的稱羨。而且宮中大臣開始模仿他的穿著,每個貴族一亮相,總是頭頂著假髮、腳上穿上白長襪和高跟鞋,而衣服更鑲上金鏈條。
然而,法國皇室很有遠見,畢竟這種高雅的美學意識絕不能侷限於統治階級而已,因此開始大力發展時尚產業。路易十四任用柯爾貝(Colbert)擔任財政部長,並由他擬定時尚產業發展的政策。柯爾貝指出:「對於法國而言,時尚產業發展起來,可以比美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金礦銀礦。」這句名言到現在法國政府在產業的發展中依然受用無窮。一開始,柯爾貝成立「皇家時尚會社」,將布商和裁縫師的行業分開。以裁縫行業而言,舉凡徒弟制度、薪資、工作時間都有嚴格的規定。為了避免雙方競爭,嚴格禁 止裁縫師販賣布料。顧客要訂製衣服,必先向布商購買布料和附屬品,然後再找師傅製作。一六七五年,他又下令成立「女性裁縫行會」,負責製做女裝和女用內衣,而且規定女徒弟必須向師傅學習三年,才能執業。
當時,皇室還以里昂為布料製造中心,並大量聘請義大利師傅來法國教導工人的織布技術,後來里昂便日漸成為絲織中心。目前名牌服飾要造勢,必須經由服裝秀和模特兒,並透過電子媒體和文字媒體廣為宣傳。但當時人偶是非常重要的媒體,而人偶的材料不外乎蠟、木材、以及陶器。一方面,服飾店會擺放穿著新衣服的人偶,另一方面裁縫師也會將一座座人偶帶到各國的宮廷,以便讓那些上流社會的女貴婦看一看,然後再向她們取得訂單。
到了十七世紀,印刷術越來越發達,尤其是時尚版畫逐漸取代過去的人偶。 面對新時代的來臨,法國一些出版社開始推出時尚版畫,並且大量外銷。接著,法國的時尚雜誌更是風起雲湧,到了十八世紀末,已經有上百種時尚雜誌。不過,此時歐洲開始掀起工業革命,男人的服飾日趨單調而貧乏,因為他們除了享受權力,也熱衷於追求財富,以致於將服飾之美讓位給女性。同時,法國宮廷仍然推動時尚的發展。
一七八九年,法國爆發大革命,路易十六和皇后瑪莉‧安托奈特 (Marie Antoinette) 遭到革命黨逮捕,四年後,他們倆先後被推上斷頭臺。值得一提的是,瑪莉皇后的罪名是「浪費」!不過,如今巴黎時尚能夠揚威世界,這位皇后功不可沒。例如瑪莉皇后的御用女裁縫師羅絲‧伯頓(Rose Bertin)還被戲稱為宮廷的「時尚部長」。她是位精明的女商人,不但在聖‧奧諾赫大街開設服飾店,同時也打出設計師品牌。她為瑪莉皇后設計服飾遵循向褶邊的洛可可傳統,而且引入當時流行的英國時尚。她不受制於過去的設計理念,敢於創新以及上皇后的加持,因此許多巴黎的上流貴婦對她青睞有加。不過,作者強調,羅絲的設計理念是由她跟瑪莉皇后所討論出來的,所以設計師能夠在社會上取得地位,並擁有知名度,則肇始於十九世紀中期的第二帝國。
從文化史的角度,路易十四、瑪莉皇后、歐仁妮皇后相繼為巴黎時尚奠定基礎。十九世紀中期的歐仁妮皇后是「時尚女教主」,主導「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流行品味。顯然,這就是作者在第三章指出,一八六八年,時尚體系開始萌芽。法蘭西第二帝國正式登場,高級定製服和名牌商品開始亮相,如 LV 、愛瑪仕、 卡地亞 、嬌蘭香水。當時,法國舉辦萬國博覽會,更趁機宣傳時尚名品, LV 和愛瑪仕這兩大品牌在會中還得了大獎,此後便開始名聞國際。至於來自倫敦的設計師沃斯在巴黎開店,為上流貴婦製做高級定製服,接著,來往大西洋兩岸的輪船開始啟航,美國的貴婦也前來巴黎消費,尤其是「高級定製服」。其實,沃斯就是歐仁妮皇后的御用服裝設計師。既然皇后主導流行品味,貴婦們總是以模仿她的品 味為榮。
如此一來,也讓法國誕生時尚明星。除了沃斯之外,波耶特(Paul Poiret ) 拋棄束腹馬甲,為女性設計圓筒服飾,同時又引進東方色彩,因此也成為二十世紀初期服飾界的明星。接著,香奈兒更以黑白色系、小圓帽、短裙馳名歐美,而戰後則有迪奧 ( Dior )、聖羅蘭 ( YSL )。顯然,在作者看來,明星可以拉抬特定產品的價值,但設計師並不是唯一從事時尚產業的人,如果沒有時尚界其他的專業人士和生產者的通力合作,他們不可能創造時尚。
過去的時尚研究總是強調設計師的創意和故事,但作者所建構的時尚學卻強調,要將服飾轉變成時尚的過程,必須由時尚體制來完成。設計師一定要受到合作網絡中其他參與者的認可,唯有透過這個合作網絡,他們的產品才能夠被生產、被消費。至於時尚體系底下分布了幾個次要體系,包含設計師、製造商、批發商、公關、記者、和廣告公司等網絡。至於內部而言,服飾公司的時尚設計師必須和助理設計師、裁剪師、 樣板師、高級打版師與工廠的通力合作,然後才能製造出衣服成品。簡言之,服飾生產從事的是物質服飾的實體製造過程,而時尚生產則需要打造時尚概念的人。顯然,作者經由這個論述破解時尚明星的迷思,並提出嶄新的思考方向。
此外,本書更以邊緣 /中心的思考來論述巴黎時尚的變化,頗有創見。一九七零年以來,日本設計師開始嶄露頭角,因此法國時尚的中心地位開始動搖。誠如作者指出,日本設計師摧毀傳統西方的時尚體系,另創服飾體系,但又同時存在於法國體系。以日本設計師而言,首先高田賢三以第三世界的亮麗色彩得到法國時尚界的肯定。接著,三宅一生的皺褶服飾,以及山本耀司、川久保玲所掀起的解構風潮,在在都使法國時尚界不得不改變守舊的作風。也因此法國時尚組織修改章程讓年輕人跟外國人也可以進入。
作者在第七章更指出,法國時尚體系漸漸失去其影響力。其實,要是從時尚文化史來論證,便可以一清二楚。首先,二戰之後,下層階級的服飾也可以發揮影響力,如十九世紀美國淘金熱所誕生的牛仔褲,不但是學生運動的制服,同時也美國總統的休閑裝。接著龐克服飾也受到矚目。至於義大利的米蘭設計師,如亞曼尼、凡賽斯開始嶄露頭角。到了九零年代,以 Dries Van Noten 為首的「比利時六君子」揚威巴黎,而馬丁‧馬杰拉(Martin Margiela)後還一度接掌愛瑪仕的設計總監。到了世紀末,英國的麥昆和賈利安諾分別接掌紀梵希、迪奧這兩大法國品牌。
最後,我要提一下跟本書的緣分。記得五年前,到東京展開淘書之旅,第一天到了書店就發現一本叫《巴黎時尚的結構》,作者是川村由仁夜,當時直覺認為是一本好書,便買下來。不過,回到旅館打開一看,覺得結構散漫,而內容則聚焦於日法兩國的時尚歷史和發展。事隔多年,想不到接到主編的來函,要我為川村由仁夜的書寫推薦序,等到看了原書內容,赫然發現作者是用英文寫了這本《時尚學》,結構嚴謹,內容豐富,而且創見連連。因此,我誠摯地推薦這本精彩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