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與梟雄:六個偉大領導人的功績和決策故事
- 作者:法蘭克.麥可林
- 原文作者:Frank McLynn
- 譯者:鄭初英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9-07-2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472906
- ISBN13:9789866472909
- 裝訂:平裝 / 37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成王敗寇,差別就在於決戰時的決策與判斷!
歷史上那些有分量、有魅力的領袖,
他們所向無敵的力量從何而來?
什麼樣的動機、長處和特點,驅使他們勇闖無人敢至之處?
本書作者以斯巴達克斯、阿提拉、獅心王理查、科提斯、德川家康、拿破崙為例,生動地描述這些英雄的事蹟,看他們如何在關鍵時刻於戰場中展現自己的能力,改變自己的人生與其追隨者或子民的命運,在某些例子裡,他們甚至改變了世界歷史。
歷史上,有一群菁英憑藉著他們的勇氣、野心以及過人的軍事天賦,成為傳奇人物。
英國歷史學家法蘭克?麥可林在本書中,便提出歷史上最具分量和魅力的六位領袖:斯巴達克斯、阿提拉、獅心王理查、科提斯、德川家康、拿破崙。他們如何取得大權?是什麼樣的動機讓他們敢勇闖別人想都沒想過的領域?以及他們在決策時刻的人性表現與心理掙扎。
在這六位生動描述的人物中,透過麥可林的生花妙筆,彷彿讓這些天才將領栩栩如生地在戰場殺戮中證明自己的能力、保家衛國,或改變了自己的生命和其追隨者的命運,甚至在世界歷史上,留下璀璨的光輝。
從本書中,我們將會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斯巴達克斯在看似沒有任何勝算的情況下,仍勇往直前的對抗羅馬帝國?年輕的拿破崙又是如何在土倫戰役中,以戲劇性方式奪權?或是德川家康如何在小牧之役、關原之戰獲勝,讓日本邁入強盛的幕府時代?
本書不僅僅是英雄傳記,藉由探討這一群超凡人複雜的心理層面,麥可林在每一位英雄的最後一場戰役中,都對他們的性格優劣和人生歷程加以配對比較和分析,帶領我們一窺這群在歷史上最具代表性軍事領導人的內心世界。
【作者簡介】
法蘭克.麥可林(Frank McLynn)
英國歷史學者,任教於牛津大學,其著作甚豐,包括極度受到讚揚的《拿破崙傳》(Napoleon : A Biography)、《理查和約翰:戰爭中的國王》(Richard and John : Kings at War)、以及《英國成為世界之主的一七五九》(1759 : The Year Britain Became Master of the World)等等。目前為專職作家,定居於英國。
【譯者簡介】
鄭初英
雲林縣褒忠鄉糖廠村人,目前為家庭主婦與兼職翻譯,譯有《空中火力:大衛.羅賓遜》(麥田)、《葛蕾西.艾倫殺人事件》(臉譜)、《格林家殺人事件》(臉譜)。
【導論】
歷史上最偉大的戰士
說到「歷史上最偉大的戰士」,一般人的反應必然莫衷一是,也有點兒矛盾。一方面,我們讚賞他們精湛的武術、足智多謀和出眾的才智;另一方面,我們則會擔憂,他們的成就是否讓我們付出太多代價。有位頂尖的中國語言和歷史學家告訴過我,他永遠不可能對蒙古的功績感興趣,因為他們對人類歷史最大的貢獻就是堆積如山的骷髏,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另一個常見但十分錯誤的偏見,就是以矛盾的形容語態來套用「軍事智慧」●1一詞。我們可以欽佩畫家、詩人、作曲家、作家,甚至政治家,但絕不會是軍人。可是這裡確實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戰士們的精神和心理極有可能就會讓他們和大部分人有所不同。這讓我想起費滋傑羅和海明威之間一段著名的對話。費滋傑羅在試圖探索百萬富翁的心理本質時,有點迷惑地說:「有錢人不像我們。」海明威回答他:「是的,他們的錢比我們多。」
海明威直言不諱的實用主義觀點,經常博得喝采;不過,對朋友提出的嚴肅論點,他的回答其實是迴避的遁辭。不過他們的這段對話,卻又與戰士世界的描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歷史上的偉大軍事家,總是被片面地簡單處理成兇殘的劊子手,以致談起他們偉大特質的那一面時,相對就顯得困難許多。回答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把焦點放在歐洲,最好是歐亞大陸,就會比較容易些,因為這兒是絕大部分傳說中偉大戰士──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凱撒、帖木兒●2、速不台●3──的故鄉。本書的方法卻不是這樣;我們研究調查超過兩千年的歷史,涵蓋的文化面從墨西哥到日本。不管這本書可能犯了哪些錯誤,我們只希望褊狹和短淺的態度不會是其中之一。
想要深入探討歷史上的偉大領導者,只能以極大的耐心一步步完成。不過,假如非得指出所有成功戰士必備的一種先決條件時,我會說,那是處理並存且長期積累的龐大壓力的非凡能力。偉大的領導者必須處理社會和外在世界的衝突,必須與其他人打交道,而且也經常得克服自己內在的問題。
斯巴達克斯●4是奴隸起義的領導者,不僅必須和羅馬人對戰,同時得面對抱持相反意見的自家將領,以及來自叛徒的背信、盟友(尤其是西西里海?)的背棄,特別是對大規模起義可行性的疑慮,更不斷在他心裡盤桓。
匈奴王阿提拉●5,則必須在政治上分別和分裂成兩個迥然不同帝國的東西羅馬帝國打交道,面對背叛者和各式各樣的謀殺企圖,甚至是來自自家兄弟的強勢敵對立場,還得處理西元五世紀時帝國與歐洲錯綜複雜的統治關係。
身為帝國國王和統治者的獅心王理查●6,處境應該比較好,但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他面對的不只是薩拉丁●7和薩拉森人●8,還得加上東征軍隊裡的敵對不和、普遍存在的派系分裂傾向,以及遭到巴勒斯坦基督徒統治者、本土文化保護主義者的反抗。更嚴重的,是仇恨的激化和來自歐洲方面的密謀,兩者都來自背叛他的弟弟約翰和陰謀要綁架他的歐洲君主。
科提斯●9必須讓印地安盟友,尤其是至關重要的特拉斯卡拉(Tlaxcalans),站在他那邊,同時得打敗阿茲特克人●10,也必須處處遷就不怎麼贊同他的「野蠻」教會,此外,還要處理內自他所征服的軍隊、外至其他西班牙大公●11們對他那岌岌不保地位的覬覦,加上他目睹親密的同志被強行拖到墨西哥聖壇上獻祭,所遭受的嚴重精神創傷。
德川家康●12發起的戰役,不只是和對手爭取日本的最高統治權,也是和耶穌會教士、執拗的和尚、皇室宮廷,甚至自己剛愎任性兒子的對抗。最重要的是,他必須與從七歲起就糾纏他的心理惡魔搏鬥──他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被斬首示眾。
拿破崙打敗大不列顛和它的許多盟國,並且輕易就擺平身邊人的陰謀詭計;但他憎惡來自家鄉科西嘉島的老朋友,成為兄弟鬩牆中飽受嫉妒的對象;除此之外,還得面對本身的「自我分裂」──他敏感的覺受性,陷入精確的理性主義和浪漫派的幻想之間的相互拉扯。當它襲上戰士時,就算祭出最古老的智慧也徒然。
了解了所有的原委之後,我們並不需要原諒他們所有人,但是應該從人的角度來看待他們:這些戰士不但才華出眾,也有嚴重缺點。
-----------------------------------------------------------------------------------------------
●1military intelligence,一般譯為「軍事情報」。軍隊的本質不具備策略的判斷力,intelligence本義指的不是情報蒐集而是智能,它只是用矛盾的詞句組合表達新的概念。
●2Tamerlane,一三三六 ~ 一四○五,帖木兒帝國創建者,突厥化的蒙古貴族家庭出身,興起於撒馬爾罕,卒於東侵中國途中。
●3Subudei,一一七六 ~ 一二四八,蒙古帝國大將,長期扮演總參謀長的角色。征戰所及東至高麗,西達波蘭、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亞,南抵開封,是古代世界征戰範圍最廣的將領。
●4Spartacus,西元前一四一 ~ 七一,抵抗羅馬的「角鬥士戰爭」(Gladiatorial War,西元前七三 ~ 七一)的領袖。
●5Atilla the Hun,四○六? ~ 四五三。
●6Richard the Lionheart,一一五七 ~ 一一九九,英格蘭國王,策劃並領導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7Saladin,一一三七 ~ 一一九三,埃及和敘利亞蘇丹、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創建者,促進伊斯蘭教的發展,以對抗十字軍東侵聞名。
●8Saracens,中世紀基督教用語,指所有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
●9Cortes,一四八五 ~ 一五四七,西班牙殖民者,一五一八年率探險隊開闢新殖民地,一五二三年征服墨西哥。
●10Aztecs,墨西哥印地安人,有高度文化,一五二一年為西班牙殖民者征服。
●11grandees,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最高爵位。
●12一五四三 ~ 一六一六,德川幕府的創始人,一六○三 ~ 一六年間日本的統治者,也是第三個統一日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