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犯罪者們的肖像——談松本清張的《黑色畫集》
既晴
仰望松本清張強悍、超人的創作產量,在嘆為觀止之餘,也不禁讓人想要探問:如此豐富、多樣的作品,松本清張究竟是如何寫出來的?
事實上,江戶川亂步與松本清張曾經合編過一本《推理小說作法》(1959),這是一部漫談推理小說創作的論文集,裡頭不但囊括了創作推理小說所需的各種相關知識,例如詭計的分類、刑事鑑識學等,也收錄了多位作家的創作經驗談,對有心踏入推理創作領域的新手而言,可以說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入門參考書。
松本清張自己也在此書中寫了一篇〈推理小說的發想〉,從靈感的取得、題材的整理、情節的組成等細節,全都侃侃而談,毫不藏私。對創作者來說,除了非常具有啟發性以外,對一般的讀者而言,關於松本為何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的經典傑作,更能一窺堂奧之妙。
這篇文章一共分為四小節,分別是「從發想到創造」、「從新聞記事而來的線索」、「我的創作筆記」及「筆記的作法與表現」。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松本清張認為靈感的來源並不是坐在書桌前呻吟就能夠獲得,而是要在坐電車也好、搭巴士也好、洗澡時也好、躺在床上也好,讓自己的心情放鬆沉澱下來,這時候不知不覺浮現出來的靈感,即使一閃而逝,還是盡可能地記下來最好。
松本認為,這時候出現的靈感,其實是自己觀察他人生活所得到的線索,如果能將這些線索加以歸納、演繹,就能製造出可以用來創作小說的構想。其實,若是接著翻閱松本清張的創作筆記,是不難領悟這種方法的訣竅。
在松本的創作筆記中,簡單扼要地記載了他的生活瑣事,以及所見所聞。特別是對於發生在日本各地方的社會新聞,松本投入了熱切的關注。閱讀著這些某月某日的簡短描述,對原本就熟悉松本清張作品的讀者來說,才知道原來那些曾經令自己驚嘆訝異的故事,都是出自於眼前這些零散、不連貫的日常隨記。
事實上,讀過松本的創作筆記以後,才會發現原來《黑色畫集》裡的各篇作品,其靈感也大多來自於現實中曾經發生過的社會案件。松本並不像以往的解謎推理作家那樣,專注於研究新奇、罕見的殺人詭計,而是設法找出犯罪與人類心理的關聯,因此,探究新型態的動機,就成為松本創作裡的關鍵核心,而我們所身處的這個「比小說更離奇」的現實社會,當然也就成為松本創作的靈感來源寶庫了。
不過,這並不代表松本清張不重視詭計。相反的,松本長於利用既有的詭計,來製造截然不同的嶄新感覺。發表於一九五九年十二月間的《黑色畫集》第六作〈凶器〉,是一個極為典型的範例。發生案件的舞台,是一個人口不多、思想保守、住戶彼此熟識的傳統微型社會。在這個微型社會裡,出現了一位引人注目、容易招惹好事人士竊竊私語的美女,也終究導致了爭風吃醋後的悲劇。
在這部作品中,對於日本的傳統價值觀的描寫,松本有其獨特的表現手法,而以推理小說的面向來看,〈凶器〉正如標題,處理的是「凶器在犯罪現場中消失」的問題。在犯罪事件中,凶器經常是定罪的最後一塊拼圖,而且處理起來遠比被害人的屍體容易,因此,對兇手來說,凶器若藏匿得當,即可從此消遙法外。在此處,松本並沒有特別自我要求,非得設計出前無古人的全新詭計不可,他反而選擇了具備異曲同工之妙的類似素材,向創造出相同概念的先驅作品致敬,然而,由於松本所選擇的素材之特殊性,也使這篇作品呈現了純粹的日本風格,成功地將歐美推理小說予以日本化。
〈濁日〉發表於一九六○年四月至六月間,是《黑色畫集》的第七作,主題是公務員的貪污疑雲,描述一名劇作家為了撰寫新的電視劇劇本,以貪污事件的家屬現況為方向,展開了取材式的私人調查,也逐漸踏進金錢與權力籠罩的黑暗世界。
在社會派的創作理念中,業餘偵探頻頻遭遇獵奇、殘酷的連續殺人事件,從現實角度來看並不自然,所以不符合社會派推理小說中所重視的接近真實。因此,警察、記者開始擔綱起一般社會派作品中的偵探。不過,警察有國家賦予的公權力,記者則有無冕王之稱,作賊心虛者的嫌犯多半會忌憚三分,所以,作者若想要強化偵探在調查過程中受阻的難度與壓力,那麼就可能會選擇警察或記者以外的角色。
由於並不是採用「以調查為職業」的角色,所以一般稱為「外行人偵探」。這類偵探,多半是無端捲入命案的關係人,不管是出於好奇心或出於正義感,在警方已經放棄調查、或草率結案的情況下,仍然設法繼續追查出真正的謎底。
外行人偵探的形象多半類似於經常出現在生活週遭的友人,具備了比性格古怪的名偵探更多的親和力;而且,因為缺乏辦案經驗,一個簡單的調查行動很可能都得耗上半天力氣,但是,這種平凡而真實的描寫手法,卻更令人感同身受;此外,他們的危機處理能力不足,因此深入調查時所面對的驚險過程,讓讀者也一起跟著心跳加速、冷汗直流。
〈濁日〉的偵探角色是一位深思熟慮的劇作家,再搭配一名熱血沸騰的年輕女孩,調查的過程柳暗花明、峰迴路轉,而且還牽扯出新的案外案,關於不在場證明的設計與破解手法也相當別出心裁,表現殊異,是松本短篇裡的名作。
收錄於《黑色畫集》第八篇、也是連載的最後一篇作品〈草〉,偵探也屬於外行人。不過,因為本作處理的題材是醫院內幕,故事舞台從頭到尾全都限制在醫院內部,予人一種緊張、壓迫的懸疑感。事實上,因為謀殺案總伴隨著人命關天的事件,醫院常是推理小說的標準場景之一,而以醫學專業知識、醫界內部權力鬥爭為主題的「醫學推理」也不罕見,例如曾以《白色長廊下》(1992)獲得第三十八屆江戶川亂步獎的川田彌一郎,以《白色榮光》(2006)獲得第四屆「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獎的海堂尊,都是醫學推理作家的箇中翹楚。
不過,松本清張並非醫學背景出身,所以〈草〉中並不涉及深奧難懂的醫學知識,而是將焦點放在醫院內部人際的複雜糾葛。長期住院、與外界保持距離的病患們,很容易出現像是〈凶器〉裡的微型社會,而形成特殊的人際關係。尤其醫院隨手可得的各種藥物、各種醫療器材,更予人一種逼近生死交關的危險感。而,松本還得設法將這些人際關係,連結到外界現實社會的秘密勾結,如此的處理成績實屬難得。
緩緩闔上《黑色畫集》的書頁,令我佩服的除了松本清張勤奮筆耕的書寫成就,更令我讚嘆的,則是松本的資料蒐集能力,將各種真實事件組合成虛構作品的能力。真實,的確比小說更令人驚奇,但,我們在松本文學中所發現的驚奇,若非松本之筆則將無法探得。
(本文作者為推理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