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風起浪 ──恢復原書名,並追憶險釀成文字獄過程
在民國五十五年,因〈豬狗同盟〉這篇小說,險些成了「白色恐怖」的犧牲者。 〈豬狗同盟〉是根據一則富有人情味新聞撰寫。農家母豬生了十七隻(也有報紙寫十八隻)小豬,但只有十二個奶頭,無法供全部小豬吸吮,其餘小豬由鄰家的母狗代餵,表示不同牲畜的母愛(新聞及原圖刊本書二二九頁),誰也想不到有人藉此大興文字獄。
最明顯的是:一、不讓我參加國軍文藝大會;二、安全人員到我的服務處所查訪我的素行。 所幸我當時全力推動學校教務、潛心寫作;跑新聞是代表《中華日報》,立場鮮明;而且受到校內同仁及家長支持,從不臧否時政,更無出軌言論,所以沒有查到「匪諜」嫌疑。
當時透過朱西甯、舒暢,向總政治部第二處副處長田原(我和他素昧平生)說明,《新文藝》雜誌主編王璞約稿時(約稿函刊本書二二七頁),並未指明是用於「恭賀總統連任特輯」,只是一般約稿的短篇小說,沒有限定主題,更沒有影射意圖。終於由田原力爭,總政治部執行官王昇將軍才勉強地批「存查」結案。否則很可能和名專欄作家柏楊有相同遭遇。 〈豬狗同盟〉事件,只是暗中波濤洶湧,外表卻風平浪靜。
翌年,台中光啟出版社印行我的短篇小說集《飄走的瓣式球》,該文即列印其中,公開發行。 當時光啟出版社參加台北市舉辦的國際學舍書展,警備總部人員即指出這本書是禁書(但作者本人並不知此為「禁書」),不准展出,如要展出或印行,必須抽出〈豬狗同盟〉一文。
光啟出版社負責人是外國籍神父顧保鵠博士,認為不合情理,只將《飄走的瓣式球》一書撤出書展攤位,但未將〈豬〉文刪除。換句話說,這已成禁書,不能公開發行。 直到十七年後(民國七十二年)徵求「光啟」同意改由九歌印行,為了不想成為「禁書」,抽出〈豬狗同盟〉,改名《愛的迴旋》後,獨缺這篇引起「白色恐怖」的文章。
四十多年後,本書重排新版,改回原名《飄走的瓣式球》,恢復原書篇章(〈豬狗同盟〉刊本書二一四頁,並增加發表在《文訊》的《〈豬狗同盟〉的風波》一文)。今之視昔,深感「白色恐怖」之可怖在於無中生有,幸有文友相助,未被囚於「綠島」。特誌此文的「風波」始末,留作永恆的記憶!
蔡文甫 民國九十八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