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建築家:20位日本建築家側訪

職業/建築家:20位日本建築家側訪
定價:350
NT $ 75 ~ 315
  • 作者:羅蘭.哈根伯格
  • 譯者:王增榮
  • 出版社:田園城市
  • 出版日期:2009-01-2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009541
  • ISBN13:9789867009548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曾想為自己養的小狗取名丹下健三的安藤忠雄;會自己動手油漆外牆的青木淳;以紙為主要建材、不願浪費一點一滴的(土反)茂;同時研究原始村落和外太空建築的原廣司;堅持從使用者觀點出發的長谷川逸子;永遠走在潮流尖端的磯崎新;已經在台灣接下第四件案子、持續探索自然衍生型態的伊東豊雄;不願讓建築漂浮、希望 帶給人安心感的隈研吾。

  黑川紀章主張「共生文化」是日本對全世界的最佳貢獻;楨文彥遊走於各式空間、建築類型和文化之間;內藤廣認為作品就像成長中的小孩,會不斷變化發展;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的一來一往;丹下健三和丹下憲孝父子檔間的傳承和延續。 

  為日本代謝論開創先河的菊竹清訓身上其實流著貴族血統;堅持細節講究整體、鮮少受訪的谷口吉生;從直覺出發的?本一成;用心打造一棟棟獨具一格居家住宅的山下保博;不是把房子蓋在樹上、就是把植物種在屋頂上的藤森照信。

  以知性感性兼具的筆調,搭配出色的建築攝影,細細訪談和記錄當代日本建築界的風雲人物Roland Hagenberg以發自個人卻又不失客觀的筆調,搭配細膩出色的建築攝影,側訪記錄了二十位卓然有成的日本當代建築師。不管是不是建築愛好者,《職業∕建築家》都讓你更了解這些在職業欄內大方填入「建築家」的人!

作者簡介

羅蘭.哈根伯格(Roland Hagenberg)

  作家、攝影與電影工作者,兼具多重身分的哈根伯格成長於奧地利維也納,其報導與攝影作品曾在Vogue和《建築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等知名雜誌上發表刊載。哈根伯格現居日本,並從1997年起持續報導和記錄著世界的建築與設計。他曾在日本發行名為「表層」(SurFACE)的DVD,內容是十四位日本當代建築師的特寫。他也是BMW國際網頁的影片創作者。日本Wowow電視台曾委託哈根伯格為電視影片寫歌,他的第二張音樂CD《月亮微塵》(Ashes on the Moon)則收錄了十六首由他創作的歌曲。

  羅蘭.哈根伯格個人網站:www.hagenberg.com

譯者簡介

王增榮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亦曾任《建築師》編輯和《台灣建築報導》總編輯。現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和建築系講師。

 

目錄

24 安藤忠雄:今天,作為一位建築師,我仍然感到恐懼。

42 青木淳:日本正朝向錯誤的方向發展。

64 (土反)茂:在我的國家,建築師被寵壞了。沒人膽敢向他們提出問題。

74 原□司:我仍然保有六○年代的革命情懷。

94 長谷川逸子 :女性建築師在日本仍然不容易。目前看起來我們似乎跟男性合夥工作最有利。

104 磯崎新:如果建築像東京的建築那麼愚蠢和無厘頭,根本沒有人會在意。

116 伊東豐雄:在日本,我們正處於一個被逼入絕境的狀況。

134 隈研吾: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就跟父親開了生平第一個建築會議。

154 黑川紀章:基督教國家不會在他們的勢力範圍裡引進伊斯蘭文化。

168 槙文彥:為了保持創造的狀態,我必須讓思路不斷地在不同建築間遊走。

180 內藤廣:你看看日本的設計雜誌,沒有人在討論社會議題。

194 妹島和世+西?立衛/SANAA:如果我們的意見相同,我們就都不吭聲。

206 丹下健三.丹下憲孝:如果有人帶一些照片來找你,然後說,「幫我做這樣的設計。」要是你真的這樣做,就幾乎注定要失敗了。

228 藤森照信:植物是無法管束、不聽話的,所有建築師都知道這點,但他們都不敢說出來。

244 菊竹清訓:我從沒想過當建築師,但我還能做些什麼呢?美國人把我們的土地都拿走了。我想,或許我可以堆高樓來造出空間吧。

258 (土反)本一成:作為建築師,我必須把感覺轉譯成數據。

268 谷口吉生:我沒有自己的子女,所以把所有我設計的建築作品當成小孩來照顧。

284 山下保博:我用一些核心議題引導自己與工作人員的思路,如「反重力」、「環境」與「造價透明化」等。

300 1960年後日本建築師系譜

302 致謝

 

內容連載

伊東豊雄



他愛用Comme des Garçons的西裝、T恤,agnés
b.的配件。他也愛難以放入數學程式裡做計算的移動:激流的水、風中的葉、訊息的流動、自然的開展等等。如果你是一位建築師,這種根深柢固的喜歡是很難隱藏起來的。




伊東的語彙玩的是當流體被急速冷凍時所形成的表層(當分子還來不及形成結晶就被凝結起來的狀態),所以他的成品常常是一些無組織性的構造,有時是扭曲的,如日本多媒體館的那些柱子;或是弧形的,如台灣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預定2009年完工)。簡而言之,身處伊東的作品裡,會有一種在岩漿燈裡面的感覺,各形各色的岩漿此起彼落。無形無狀的岩漿同樣出現在伊東的一些展覽會上,參觀者得在小小的洞窖裡,踩著波浪狀的地板觀看展出的模型。「建築必須跟得上社會變化的腳步。」他說。「但是立方體或正方形,已經無法表達這種情況了。」所以伊東仰賴流體圓潤的混沌,以及它所「衍生的秩序」。



「衍生的秩序」正是200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伊東作品展標題。這詞源於量子學家波姆(David Bohm),波姆講過「於自然與宇宙裡的自由變化,最終也是由衍生的秩序所形成。」當樹影的婆娑演化成建築最後的形狀,如義大利時尚品牌TOD’s
東京旗鑑店的正立面,無疑也是衍生的秩序的一種呈現。這或許說明了為何這麼多年以來,伊東都在他東京澀谷區辦公室最顯眼之處擺放了一尊小而色彩鮮艷的昆斯(Jeff
Koons)雕刻作品:這是氣球,這是水滴,也是無以名狀的樣子。





訪談



哈根伯格:你說人類的身體(human bodies)有兩種,我不懂。



伊東豊雄:一種是原始的身體,是自然的一部分,長久以來它幾乎沒有改變。這種身體的主要物質是水。人總是聚居在水邊。我們喝水、排泄,我們的身體像河流一樣運作著。但進入到現代,人認為自己的身體可以自外於自然,甚至根本不再需要自然了。而現在,因為電腦網絡發達,人再度改變,變成了環繞著世界的連綿不斷的一部分。



:那另一種身體呢?



:電子身體的念頭是當我聽到一位設計師描述他的工作時產生的。他說:「我在自己電腦前坐上一整天,有時候看著電腦螢幕都混亂了,開始搞不清楚螢幕上出現的東西,究竟是來自我的腦袋還是來自外面。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我就覺得自己的腳像浸在水裡一樣!」我聽到後想,電子之流真的像是水,不同形態的水,有流無形,在人類與世界之間居中斡旋。



:你有把這個想法用在建築上嗎,比如仙台多媒體資料館?



:我認為建築應該像人類的身體一樣,跟自然之流與電子之流都有所關連。仙台多媒體資料館的特色是以十三根樹狀結構的管子支撐著整個系統。我的確想讓這個建築物不要那麼像建築,而比較像人造樹林,人們可以拿著輕便的電腦在這裡隨意遛達,然後遇到其他的人,讓溝通由此產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1
    $75
  2. 二手書
    23
    $80
  3. 二手書
    23
    $80
  4. 二手書
    37
    $128
  5. 二手書
    6
    $210
  6. 二手書
    63
    $220
  7. 新書
    79
    $277
  8. 新書
    85
    $298
  9.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