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多個角度記述了大西洋壁壘的由來、建造過程、參與人員,以及經受盟軍進攻之矛考驗的歷史。全書配有大量圖片、補丁,力求生動形象地展現西線固若金湯的防禦體系由設置到被突破的全過程。
目錄
一. 『海獅』計畫的副產品
二. 大西洋壁壘的由來
三. 參與建設的德國人
四. 苦難的勞工
五. 『金湯』的構成種類
六. 工事品質報告
七. 『戰車』開往聖納澤爾
八. 『慶典』的災難
九. 隆美爾來了
十. 隆美爾的報告
十一. 隆美爾的困惑和爭論
十二. 德軍的兵力部署
十三. D日的苦鬥
十四. 最硬的骨頭
二. 大西洋壁壘的由來
三. 參與建設的德國人
四. 苦難的勞工
五. 『金湯』的構成種類
六. 工事品質報告
七. 『戰車』開往聖納澤爾
八. 『慶典』的災難
九. 隆美爾來了
十. 隆美爾的報告
十一. 隆美爾的困惑和爭論
十二. 德軍的兵力部署
十三. D日的苦鬥
十四. 最硬的骨頭
序
作者自序
早在1941年12月,即德軍在莫斯科城下開始遭到失敗的時後,希特勒就擔心盟軍可能在西歐登陸,下令從挪威到西班牙沿岸構築一道防線,由相互支援的堅固支撐點組成,稱為「大西洋壁壘」。1943年11月,希特勒派隆美爾元帥到西線徹底檢定和加強「大西洋壁壘」海防。隆美爾首先巡視了丹麥一段海岸,接著觀察了法國一段防線。結果令他大為震驚。大肆宣揚的「大西洋壁壘」,與其說是不可逾越的工事,不如說是戈培爾吹噓宣傳的產物。沿岸只有少數地段修築了一批相距很遠的堅固支撐點,多數地段的防禦設施不是形同虛設就是根本就沒有修築。隆美爾立即著手加強「大西洋壁壘」的防禦工事,在他的督促下,德軍加快了防禦設施建設。並在海灘高低潮水線下設置了鐵(木)樁、混凝土多角體等障礙物;在靠近海岸線的前沿陣地上佈設了地雷帶;在海岸縱深的開闊地帶豎立了防滑翔機木樁。但是由於時間短促,隆美爾的防禦設施建設計劃遠沒完成,除了加來地區的工作進展較快外,諾曼第卻沒有太明顯的成果,海底障礙物僅在高水位地帶完成,反空降設施才剛剛開始動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73折$234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