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掌順娘(重排新版)

斷掌順娘(重排新版)
定價:200
NT $ 180
  • 作者:彭小妍
  • 出版社:九歌
  • 出版日期:2007-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444155
  • ISBN13:9789574444151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賣貨郎烏秋走到在觀音山的山腳下叫賣,因緣際會入贅大瓦厝的陳家,與陳順英成親,卻不幸早逝。之後由陳順英一肩扛起所有經濟重擔,並與三個媳婦共同為這個家而努力。

本書特色

★華視八點檔大戲「順娘」原著,11/15(四)隆重上映,阮虔芷製作,劉雪華、馬雅舒、劉愷威主演。

★本書分五個章節,可分開成短篇小說,亦可連成一氣成為長篇小說,彼此之間相關聯,以一位堅強女性的一生為主軸,寫出一個台灣家族的盛衰。

★作者心思細膩,用字遣詞十分精準,而且對台灣的古早習俗有精闢而深入的瞭解,鄉土氣息濃厚。

★寫女性背負著舊式婚姻包袱,悲憫多於批判,筆觸平實細膩,感喟自在其中。

作者簡介

彭小妍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小說《斷掌順娘》,文學評論《超越寫實》、《歷史很多漏洞:從張我軍到李昂》,及《海上說情慾:從張資平到劉吶鷗》,並主編《楊逵全集》、《八十八年小說選》、《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沈從文小說選》等書。

 

目錄

悲憫多於批評  王德威 003
——《斷掌順娘》序
新版自序
女人是說故事的高手 彭小妍 007
搖鼓歌 013
圓 房 065
添 丁 103
相 親 145
火紅的山頭 179

 

悲憫多於批判
王德威 ——《斷掌順娘》

  女性面對社會變遷的處境與抉擇,是現代中國小說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從一九二○年代的魯迅、臺靜農,到一九九○年代的李昂、王安憶,作家為夾處新舊價值間的女性塑像,或嗔癡、或啼笑,在在為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彭小妍的《斷掌順娘》承續的正是此一傳統。藉著由日據到光復期間一個台灣家族的盛衰,她寫出一群女子種種悲歡離合的遭遇,平實細膩,而感喟自在其中。 這本小說由五則可分可合的短篇組成,貫串全局的人物,即是書名所謂的斷掌順娘。然而彭的著眼點,似乎並不局限於順娘一人的坎坷生命。她寫順娘與環繞她四周女性間的錯綜恩怨,才更引人注意。

  彭筆下的順娘,斷掌斜眼,生就剋夫命相。而她連遭早年喪夫(結局有意想不到的發展)、中年喪子的打擊,也無不應驗了宿命的擺布。順娘的三個媳婦:阿菜、桂枝、儼賢,構成小說中間部分的重心。婚姻是她們生命的寄託;中段的三篇作品各以〈圓房〉、〈添丁〉、〈相親〉為主,亦可得見作者用心。然而正如婆母一樣,她們的姻緣都不美滿。莫非順娘果真命硬,苦了自己,也苦了後輩? 就此,女性主義者大約要批評《斷》書的宿命及認命觀了。彭小妍寫女性背負著舊式婚姻包袱,的確悲憫多於批判。我們都還記得,在圓房之夜的前夕,童養媳阿菜企圖逃走,卻受阻於淡水河氾濫的那一景吧。天地不仁,對女性何其忒甚!然而細讀五篇故事,我們可以感覺另一種聲音,每每呼之欲出。順娘固是傳統社會的犧牲,但證諸她堅苦自持的毅力,及創業興家的韌性,儼然對命運的擺布,做了強勢回應。輾轉感情、倫理、經濟的不同領域,順娘的一生其實有失有得;作為一傳統女性,她未必是永遠的弱者。

  但現代小說裡寫順娘這樣女性的例子,畢竟已經不少。倒是順娘與長媳阿菜間的關係,頗能令人耳目一新。阿菜原為童養媳,及長,自知所適非人,卻終於被迫認命。面對癱癲床笫的丈夫,阿菜性格日趨乖戾,同時有了紅杏出牆之舉。彭處理阿菜的轉變,隱隱有張愛玲〈金鎖記〉中曹七巧的光影。但在順娘這位女家長的包容下,婆媳竟發展出另一種相知的感情,尤勝母女。在婚姻的陰影裡,在禮法的縫隙間,順娘默默的任著媳婦另尋出路。這兩代女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情牽引,是書中最動人的部分。 相對於女性,《斷掌順娘》中的男性毋寧才居於劣勢。順娘的丈夫烏秋,婚後三年即去世;長子金水從小為癲癇所苦,二子金石不務正業,自暴自棄;阿菜的情人烏羊染有肺癆,也是早逝。即便是順娘的養子本田雖然知書達禮,基本上是個懦弱的人。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裡,我們看到了殖民者的嚴苛統治,看到了世界戰爭,看到了政權嬗變,看到了白色恐怖。這是一個殘酷霸道的世界,卻也是個色厲內荏的世界。由順娘所率領的一干女子長鎖深宅大院,靜靜熬過家門以外的天翻地覆。小說一再以觀音及觀音山的意象比擬順娘,無非更提醒我們她作為救贖(男性的?)歷史的象徵。

  在舊時代中做新女性不易,但在新時代中做舊女性尤其不易。《斷掌順娘》處理現代台灣新舊過渡階段中的女性際遇,不事喧嘩,但求敬謹的記錄一群女子的所思所行。全作透露的古典寫美風格,遙指一九四○年代作家如吳組緗、王魯彥等作品的佳處。而書中對彼時台北及近郊風土人情的精緻描摹,則猶其餘事。彭小妍專職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卻在小說創作方面,開闢了另一天地。這倒是她治學之餘的意外收穫了。《斷掌順娘》是彭第一部結集出版的小說,未來的成績,當不止於此,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ㄧ九九四年 新版自序 女人是說故事的高手 《斷掌順娘》初版於一九九四年,已是十二年前。裡面的五個故事,是從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三年,斷斷續續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上發表的。由於教書和研究繁忙,提筆寫第一篇〈搖鼓歌〉時,心知不可能一氣呵成,於是決定,陸續發表的每一篇,都會自成一個獨立的故事,而所有的故事串連起來,又可以是一個完整的長篇。 故事的緣起,是孩子的阿嬤,一個擅長說故事的女人。

  她在日據時代台灣受到最好的女子教育,晚年偶爾在日本的雜誌發表文章,對自己的日文造詣很自豪。家居閒聊時,她喜歡講古給我聽,總令我悠然神往。久而久之,她口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使我魂牽夢繫,最後不得不一一書寫於紙。如果說,這些篇章是本省婆婆和外省媳婦的合作,有何不可? 張大春的《我妹妹》是我最愛讀的作品之一,裡面敘事者宣稱:「我奶奶那一輩的女人當不了名廚,並不是因為她們的菜燒得不好,而是她們從來沒有機會描述她們做了些什麼、以及怎麼做的。她們失去了訴說的能力。」但是,在我的生活經驗中,女人卻是說故事的高手。孩子的阿嬤如此,我的母親亦若是。母親說起故事來,活靈活現,精彩絕倫,往往逗得一家人捧腹大笑。二○○四年的《純真年代》,就是母親和女兒的合作。

  精明幹練的阿嬤,不太能幹的母親,都是我學習說故事的模範。她們生長在台灣和中國動盪的年代,用口訴說了淵遠流長、顛沛流離的家族和國族史;由我,生長在台灣承平時代的女兒,以筆寫下。 一九九六年《斷掌順娘》改編成閩南語連續劇時,製作人曾經問我,是否有意自己改編成劇本。文字藝術和視覺藝術之差距,何足以道里計?我自知時間和能力有限,因此婉拒了。連續劇上演時,深受廣大觀眾歡迎,我第一次體認到視覺媒體無邊的魅力。但是,連續劇和我的小說雖題名相同,兩者的精神已南轅北轍。我雖欣慰製作人的成功,卻不免惋惜,小說所鋪陳的歷史感和文學性已蕩然無存。

  因此,前幾天接到製作人從大陸打來的電話,告訴我將改編《斷掌順娘》為普通話版電視劇時,我的建議是,減少煽情的迷信鋪陳,保留台灣歷史的反省和本土風俗的描繪。不知道我的建議有沒有效果? 歷史和民俗,是《斷掌順娘》小說中關鍵的成分。孩子的阿嬤第一次帶我到鄉下老家小住時,正逢天公做生日,廟裡香火鼎盛,人聲沸騰。親眼目睹殺豬公比賽的慶典,我的感受,只能以驚艷來形容。鄉下年老的伯公由務農改商,但計算日子時,用的還是農曆標記的節慶:天公生日、地官大帝誕辰等。我忽然間明白了,儀式、傳統是必須和土地連結的;沒有土地,就沒有傳統。在外省家庭長大的我們,失去了祖先的土地,過去的傳統只剩下舊曆新年和中秋等節日時,由父親率領一家人,象徵性地遙遙對祖先上香。

  而台灣鄉下的慶典,是嘉年華式的地方鄰里同慶,活生生的傳統。初次的傳統節慶體驗,在我心裡生了根,也設定了日後小說的節奏。 阿嬤口述的家族史和她的一生,使我深刻了解到,台灣人歷經兩度外來政權的痛苦。她的典雅日文學養,也讓我對日據時代具備雙語能力的知識分子,崇敬有加。跨越兩種語言和文化,固然可能是為情勢所迫,也是一種恩寵。了解另一種文化的能力,讓我們對鄉土有不同的體認。我動手寫《斷掌順娘》,是為了寫下阿嬤的故事。二○○四年日文版出書時,阿嬤已經辭世了,令人不勝噓唏。她臨終前一年,意識逐漸模糊,已經無法聽懂國語,只聽得懂日語和台語;而多半時候,日語似乎更能挑動她的直接反應。 阿嬤雖已作古,但我在孩子身上,仍看見她對語言和音樂的喜愛。新版的《斷掌順娘》,謹獻給阿嬤及生我育我的島嶼。

彭小妍 二○○六年九月十五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80